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6篇

发布时间:2022-12-26 11: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6篇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 共同富有主题材料汇编〔8篇〕 目 录 高质量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必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6篇

篇一: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

富有 主题材料汇编〔8 篇〕

 目

 录

 高质量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必要性 ....................................... 1 接续推动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有 ......................................... 3 唱响更加主动有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时代强音 ......................... 6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不断迈进 ........................................ 12 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有 .............................................. 14 稳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动共同富有 .................................... 18 端稳就业“饭碗〞,走向共同富有路 ...................................... 20 坚持共享进展致力共同富有 .............................................. 22

 高质量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公布了《关于支持 xx 高质量进展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看法》。《看法》紧扣推动共同富有和促进人的全面进展,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共同富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进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坚决决心,标记着新进展阶段推动共同富有迈出了坚实步伐。

 推动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是时代的必定选择。促进全民共富、全面富有、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进而实现共同富有,具有鲜亮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的。伴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需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摆在更加重要

 的位置,贯穿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共同富有示范区建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究和尝试,是丰富共同富有思想内涵的重大理论,是探究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冲突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共同富有先行先试供给范例范本,为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收入安排两极分化问题供给中国方案、奉献中国才智,进一步向全世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推动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表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特色风格。改革是中国道路的精华,示范引领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根植于本土理论的示范区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机敏运用到指导工作方法上的一项宏大制造,并逐步上升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原那么和制度,成为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法、机制。从产业转型晋级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再到共同富有示范区,其要义就是强调示范引领,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才智和敢闯敢干的士气建立“示范区〞,打造“试验田〞,这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的生动理论。

 推动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任重道远。支持 xx 高质量进展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明确了四个战略定位,即高质量进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进展引领区、收入安排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秀丽家园展现区。xx 要聚焦四个战略定

 位,重点围绕“两高三平衡〞答好共同富有示范区这张答卷。“两高〞是途径,一是着力进步进展效能,夯实共同富有物质根底,做大社会财宝蛋糕;二是着力进步安排效率,通过深化收入安排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实在感受到获得感、美妙感、平安感。“三平衡〞强调结果导向,一是深化推动区域协调进展,区域间根本公共效劳在均等化根底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二是深化推动城乡交融进展,统筹兼顾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进展差距;三是深化推动收入安排公正平衡,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真正实现“橄榄型〞社会构造。总之,改革试点和探究示范重任已赐予 xx,xx 需要准时总结好阅历好做法,适时提炼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好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

 接续推动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有

 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的。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接续推动共同富有,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定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表达,也为全球反贫困理论和理论奉献了中国

 方案。我国的减贫方案不只是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根本生活需求,还通过产业扶贫、训练培训、一户一策等增加社会弱势群体实现自我进展的力量,真正把全面小康社会看成一个进展问题,而不是简洁的安排问题,以进展对待安排,是反贫困理论的最新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有、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根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的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迈出坚实步伐;到 2035 年,人的全面进展、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获得更为明显的本质性进展。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 xx高质量进展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看法》发布,明确提出支持xx 高质量进展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从顶层谋划到国家战略落地,标记着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有的议程和理论正式开展。在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人口国家推动共同富有,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中国推动共同富有的行动途径主要基于中国丰富的经济社会理论及独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共同富有不是“均等富有〞,也不是“过大差距〞。进展是实现共同富有的前提,共享是共同富有的核心要求,进展和共享的可持续是实现共同富有的保证。相应地,我们需要通过高质量进展让人民生活丰裕、精神富足,通过制度建立让人民拥有获得财宝和优质公共效劳的公正权利,不仅让社会最弱势

 群体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而且让全体人民有时机、有力量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进展,共享经济社会进展的成果。

 当前,如何使各种进展要素和进展制度与共同富有的目的相匹配,鼓励全部进展主体朝着共同富有目的迈进?这是一个亟待答复的重大问题。

 推动共同富有,在制度设计上要遵循不同主体鼓励相容的原那么。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屡次提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有。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特殊有效的。中国在短期内快速崛起,为今日推动共同富有积累了雄厚的物质根底。推动共同富有的进程,必定要求社会资源和时机重新配置,这要求共同富有的制度设计要兼容各个政策调整主体的利益,以此才能形成推动共同富有的强大社会共识。

 共同富有的制度设计要实现目的和手段的匹配。在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的目的下,我们形成了以考核辖区为主导,促进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进展形式,同时也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区域进展不平衡、公共效劳碎片化等问题,这些业已成为制约人民群众共同富有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与此不同,共同富有更加强调区域之间的合作,这要求在制度设计特殊是考核与鼓励体制上要抑制传统形式的惯性,转变以辖区间相对位次竞

 争为鼓励的考核形式,从区域一体化、全国一盘棋的视角下设计政策工具。

 对于 xx 而言,在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进程中,需要在经济高质量进展、收入安排制度改革、公共效劳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进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展、生态文明建立、社会治理等领域先行示范。中央支持 xx 高质量进展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是 xx 的荣耀,也是 xx 的重大责任。相应地,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推动改革的“元制度〞,以制度供给鼓励深化改革。

 xx 在探究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过程中,还需有意识地立足 xx、着眼全国,将推动东西部共同富有列入 xx 共同富有示范区建立议程。这要求 xx 既可以有限度地推动东西部“先富带后富〞,又不断验证推动共同富有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普遍性、可复制和推广性,从而在 xx 建立共同富有示范区的进程中,同步为推动全国人民共同富有作出奉献。

 唱响更加主动有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时代强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的的建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获得更为明显的本质性进展〞作为到

 2035 年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的的重要内容,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步社会建立程度〞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有〞。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的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地就“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问题作了深化阐释,指出“当前,我国进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城乡区域进展和收入安排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需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的更加主动有为地进展努力〞。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有的重要阐述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的,发出了更加主动有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时代强音。

 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有。〞坚持共同富有,是化解各类社会冲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向着共同富有的目的不断迈进,主动应对进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抑制了重重困难,为全体人民共同富有作出了主动奉献。正是由于我们党带着全国各族人民根据经济社会进展的

 规律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进展,从符合进展规律的角度认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问题,才得出“必需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认识,使得更加主动有为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成为国家进展新征程中的必定选择。

 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实行“先富带后富〞有序进展方案,再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进展成果的提出,再到打响脱贫攻坚战,党从来也没有停下主动有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步伐。正是因为坚持走共同富有之路,人民公平参与、公平进展的权利保障才不断增进,共同富有进展环境才不断变好,全体人民都自由而全面进展的社会抱负才不断走向现实。然而,错综冗杂的国际形势、困难繁重的国内改革进展稳定任务却为进一步施行共同富有这一中心课题增加了困难性。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化进展、国际力气比照的深化调整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因素增加了国家进展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进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城乡区域进展和收入安排仍旧具有较大差距,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旧困难,在农业、生态、民生、社会治理和科技创新方面都存在不适应进展需求的问题。这些都使得“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主动有为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具有了客观必定性。

 在贯彻新进展理念中主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 事物的冲突转变情形规定着事物的进展转变进程。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奇特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进展之间的冲突,进展中的冲突和问题集中表达在进展质量上,这标记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进展阶段已经降临。新进展阶段是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更高阶段的重要阶段。新进展阶段的时代属性打算了新的进展过程中必需把进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打算了进展过程中需要着力提升进展质量和效益。追求高质量进展需要新理念引领新理论。贯彻新进展理念,实现高质量进展,也就成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加主动有为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必定选择。

 让进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是时代进展的呼声。只有走高质量进展之路,坚决不移地贯彻新进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构造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在转变进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正、更可持续、更为平安的进展,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展之路才能更加畅通。创新驱动进展,将创新作为进展的动力,进展才能获得领先优势;协调推动安康进展,注重协调相关区域、领域的进展,进展才能获得整体推动;绿色保障永续进展,促进消费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进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开放激活进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开放中进

 展,进展才能具有活力;共享鼓励进展,进展表达社会主义本质,进展才能稳步前行。在贯彻新进展理念的高质量进展之路中有效化解进展过程中的各类冲突、问题,是更加主动有为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详细彰显,也是有效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获得更为明显的本质性进展的前提。

 在扎实工作中主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有 我们追求的进展是造福人民的进展,我们追求的富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有。只有不断把握新时代新进展阶段的新理论需求,遵循经济社会进展规律,坚持系统进展、全面进展,才能最终让进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有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底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根据经济社会进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美妙感、平安...

篇二: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

会主义本质、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 班级:学号:

 专业 级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摘要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而当今我国不仅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有着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那么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看待共同富裕?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制度改革、科学发展 1 社会主义本质 1.1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曾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这一科学的论断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国外做法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1.2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的目标只能是“共同富裕”,揭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两极分化 2.1 我国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西部差距、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发展差距问题逐渐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十倍,为世界最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已超过十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总额不到2%,而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却占40%以上。如此令人感到反差的数据,是不是说我们的“共同富裕”理论只是一场空谈呢?是不是说我国现在的发展方向正与“共同富裕”原则背道而驰呢?是不是说“共同富裕”思想并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呢? 2.2 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2.2.1 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自北向南,从东到西,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这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的“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环境恶劣,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较多。2.2.2 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 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 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2.2.3 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2.2.4 体制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3 共同富裕与发展差距的关系 3.1 共同富裕与发展差距的关系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这种“富裕”是一种普遍富裕,是允许一部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帮带后富的形式,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的思想允许发展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应该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因此必须把贫富差距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达到协调区域发展,稳定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 避免两极分化的方法和途径 4.1 立足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1986 年 9 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2】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安定;才能增加老百姓手里的可支配收入 ,增加享受型物质资料消费所占的比例;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2 在分配上敢于承认差别,在发展上鼓励先富。

 邓小平明确地说: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3】

 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所以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另外,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各个方面,要培育人们回报社会的思想,发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4.3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它。纵观历史,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得美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13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

篇三: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篇 1 1 】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 0 1500 字 摘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中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的“富裕”,但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劳分配依旧存在缺陷,只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没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工人阶级打破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基础,只有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的基础上才能够摆脱经济上的一切不平等,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同时,共同富裕的实现还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基础。

 1 马克思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的产生,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仔细的剖析后发现:贫富差距产生的直接来源于資本主义狭隘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反映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激烈的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是对共产主义的期盼。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要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首先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取得国家政权,将剥削阶级变为劳动者阶级,将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彻底的变革,使生产力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得到发展。一方面,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使社会生产按照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同时这种社会生产力也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另一方面,剥削和压迫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也被彻底的消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关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系和分配关系消失了,社会财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特征,“共同”规定了“富裕”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属性,这种共同性使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贫富差距区别开来。共同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基础之上的,只有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只有全社会成员共同通过劳动参与生产,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时,共同性意味着阶级压迫的终结,意味着通过阶级统治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时代的终结,在生产资料国家有制的基础上,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阶级,也就不存在阶级压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体现了社会发展在生产力层面的要求,体现出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特征。“富裕”规定了社会成员占有物质财富的程度,体现出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富裕”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产品的丰富作为基础的,富裕是物质生活领域的富裕。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是富裕的内涵,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在生产资料社会国家所有的条件下,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物质财富的丰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能够给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生产力的发展和机器的普遍采用能够使劳动者从生产过程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使劳动者获得在其他领域发展的机会。另外,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够解决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领域的一切矛盾,同样,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够解决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阶段上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已经实现,但是在这个阶段上不平等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量是进行分配的唯一根据,在按劳分配中社会成员更容易表现为劳动者,从而社会成员参与生产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量的差异会导致社会成员财富占有的差距,这种分配方式忽略了社会成员在身体素质和家庭状况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但是在社会主义的阶段社会成员的这种差距仅仅表现为社会成员在生理层面的差距,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贫富差距来说是一大进步。马克思对这种分配方式的批判是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发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会成员更容易表现为“真正的人”。同时,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继承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依旧是社会成员参与分配的前提,但是与社会主义不同的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是自觉自主的劳动,是作为“第一需要”的劳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标,同时也是过程。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是收入贫富差距不断解决的过程,收入贫富差距需要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得到解决,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得到实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贫富差距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并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会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随着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得到解决。但是,收入贫富差距的出现并不是对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个地区在发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域优势决定了东南沿海的发展要先与西部,城区发展要先与乡村。要求发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国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政府与个人共同发挥作用。政府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收入调节、消除绝对贫困、社会保障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个人的努力对解决收入差距、实现个人价值方面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政府与个人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篇 2 2 】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 0 1500 字 摘要: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做共同富裕的促进者,要做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好企业。员工就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从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共同富裕民营企业行为事例法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千百年来就尊重人才,企业管理更是如此。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民营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支撑民营企业大厦的支柱,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民营企业的未来。2021年 8 月 17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由此,共同富裕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当前要更注重公平、更注重分配,重心是解决“三大差距”(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问题。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初次分配核心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劳动力要素方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劳动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劳动报酬占比等,这些对民营企业选育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营企业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做共同富裕的促进者,要做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好企业,这是民营企业对共同富裕的最大贡献。民营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努力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的身心更加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员工的成才和发展就能体现出共同富裕的原则。有的民营企业要想突破经营管理瓶颈,解决在实际经营中所遭遇的瓶颈以及诸多管理和市场难题,就必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引进留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因此,笔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从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引进留住优秀的人才。

 一、明确具体人才需求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很多民营企业家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这要从企业面临的问题中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若是人才或技术方面的问题,要仔细深挖下去,提出人才需求或人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若仅仅从表面反映的问题来看,可能只看到片面没有发现实质问题,如公司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下降了,是市场管理出现问题了吗?这看上去好像只要有一个好的营销总监就可以。但其实不然,有可能是内部管理体系出现混乱引起的。因此,民营企业要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过程中,对公司现有人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需要配备培养的人员进行统计与预测。

 二、运用行为事例法选人 选人方面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一项专业、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只有选对了人,才能用好人,育好人,最终达到留住人的目的。行为的最佳预测因素是行为,而询问行为信息的最佳方法是寻找行为事例 STARs,运用“STARs”行为事例,去识别应聘者的能力。S,Situation 或 T,Task,代表应聘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或任务;A,Action,代表应聘者采取的行动;R,Result,代表行动造成的结果。搜集应聘者过去行为的事例越多、证据越多,越能做出有效的聘用决策。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家来说,没有什么比选拔人才更重要的了。因为选错人的代价非常高,民营企业家的信誉和判断能力会遭到质疑,还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在解雇和重新招聘上,如果是 I 销人员,直接与客户打交道,还会影响客户关系和企业品牌形象,另外,解雇员工还会面临法律风险等等。因此,在人才选拔上,面试是关键的决策工具,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用“行为事例法”,也就是说,先确

 认在这个岗位上取得最佳业绩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经验,然后围绕这些,去挖掘应聘者过去做过的一个个案例、事例,以此判断应聘者的符合情况。比如,想知道应聘者是不是有客户意识,可以问:“请举一个你向客户过度许诺的例子,结果怎么样。”如果想了解应聘者推动工作的能力,可以问:“请说说你过去完成的一项最有难度的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么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应聘者描述的“S-T-A-R-s”进行分析,可以从中辨别出应聘者所发挥的作用。如果是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应聘者描述的“S-T-A-R-s”以及过往的专业能力和参与做过或自己承担做出的成果来综合判断。当然,有的应聘者描述的行为事例可能不完整,这就需要更深入地追问细节,从中评估想要的结果。

 三、运用战略执行三元素用好人 民营企业家要管理好企业必须要打造一种执行文化,必须运用好战略执行的三大基本元素:聚焦、评估、问责,来影响团队的思想和行为,激发他们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成效的作用。聚焦就是找出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民营企业家可以在每个业务周期都和团队一起研讨,选出最多三项作为本阶段最高优先级的任务。聚焦之后就是评估,跟踪任务,评估结果。评估团队的工作是否顺利,与目标差距有多远,以便及时制定改善措施。当然,若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过程评估指标和绩效评估指标来进行评估就更好。绩效评估指标是一种结果指标,用来评估最终是不是成功。过程评估指标则是为了完成绩效评估指标而采取的一些重要举措或者促进因素,用来评估做事的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过程是否正确,有没有偏离目标方向。评估指标确定后,还要定期收集指标完成情况的资料和信息,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提醒他们关注。提升执行力的最后一个元素是问责,就是分配工作和责任。优先任务和评估指标都制定好了,那要有人来具体落实。对于每一项工作,即使是整个团队一起努力,仍然必须落实一个主要责任人,担起按期完成任务和保证工作质量这个责任。把每一项任务、每一个评估指标都落实到一个具体的责任人,避免责任不清、共同问责的情况。同时,与每一个责任人讨论你的期望、他的责任、他完成目标后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完不成目标带来的消极后果。然后,再和他讨论跟进工作的方式,并且鼓励他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提出。最后告诉他,你会提供工作反馈和指导,保证他成功完成目标。通过问责这种方法,既展示了自己的责任,又明确了团队成员或其他组织成员的职责和重要性,增加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篇四: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

28卷第 3 期 2013 年 6 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 a 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 01. 28 No. 3 J un. 2013 实 现共同富 裕的探索历程与路径选择 杨小冬 , 贺善侃 ( 东华大学 人文学院, 上海 201620) 摘要 :

 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 的根本 目标 。而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的基本 国情 决定 了共 同富裕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具体表现在区域、 城乡、 产业、 行业和企业内部职工等经济地位的悬殊变化趋势。

 在 正确认识共 同富裕发展 趋势基础上 , 为 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 和共 同富裕 , 应建立 以劳动报 酬为主要 分配标准的合理 收入 分配体 系; 建立阳光 透明的收入 分配体 制 ; 以缩 小收入差距为 目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推进教育体制改 革, 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搞好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

 共同富裕 ; 发展现状 ; 贫富悬殊; 收入分f ig ; 职业教育; 民主政 治 中图分类号:

 C91; F 124.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580(2013)03— 0001— 07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 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如今 小康社会的雏形已经在部分省市和地区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已驶入“深水区”, 关于人的现代化问题 也被提上议程。而制约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就 是发展的不均衡 , 反映在经济层面就是贫富差距问题,

 这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果改革开放 的成果不被人们分享 ,其所产生的贫富差距达到不可 接受程度, 政府的道义基础和合法性会遭到怀疑m。因

 此 ,我国领导集体和人民在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 路径。

 一、 国家领导集体和人 民实现 共 同富裕 的 探索和具体策略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的本 质和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 目标。从共同富裕的主体 来看 , 应是地区、 城乡、 不同群体的共同发展。

 然而现实 的贫富差距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障 碍 , 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所呈现的共同富裕现状与趋势,

 是 由我 国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这一基本 国情和 国家 领导集体的实践策略所决定的。

 为实现共 同富裕的愿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 代领导集体进行了初次探索和尝试,实行生产资料公 有制和计划经济, 以工业化为发展主线, 并将工商业收 归国有 , 实行按劳分配。

 这对于旧民主主义时期的人民 生活贫困和贫富悬殊等客观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 义; 但是 , 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 以及把国家重心由经济 发展转向政治斗争 , 追求绝对公平 , 而忽视经济效率 ,

 使人民处于“共同贫穷”的困境。

 直到 1978 年,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在充分认识基本国情之后 , 提出 改革开放的重大国策 ,指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和共同富裕是 改革坚持 的两条基本原则回 。

 具体而 言: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在按劳分配为主的基础上 , 实现管理、

 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行非均衡 发展战略, 鼓励东部和沿海地区先富起来; 也要防止平 均主义 与两极 分化。改革 开放 三十多年来 所取得 的成 收稿 日期 :

 2013— 04- 07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基金资助项 目(10J DJNJ D046) 作者简介 :

 杨 小冬( 1989一), 男, 四川资阳人 ,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贺善-9~(1947一 ) , 男, 上海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 :

 领导哲 学与社会发展 。

 网络出版时间 :

 2013— 05— 28 网络 出版地址 :

 http:

 / / www . cnki. net/ kcms/ detail/ 51. 1676. C . 20130528. 1104. 002. html

 效 , 证实了邓小平全新的发展路径是正确的; 但是也出

 现一系列问题, 例如收入分配不均, 地区和城乡差距扩 大, 社会服务发展的落后和不合理的资源分配结构等。

 基于改革开放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等现象 , 自2002 年起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 开始注重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 。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 坚持“五个统筹”; 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 完善收入分配体制 ; 注重“ 三农问题” , 以工业反哺 农业; 最重要的是,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这些以 兼顾公平的发展策略,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 富裕的 目标具有重要 意义 。尽管其所取得 的成效是有 限的, 但是对于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详尽地和 更深层地从国情 、党的工作和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指 出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困境。务实的美好生活是党的 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 外记者会面会上指出: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 满意的收人 、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 服务 、 更舒适 的居住条件 、 更优美 的环境 ”就是 美好生 活和共同富裕的蓝 图 。

 要求解放思想 , 坚持改革 开放 ,

 坚定不移走共 同富裕道路 ,这不仅需要更加有效 的制 度保障, 而且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 出, 为共同富裕 的发展赋予 了新的 内涵和实现途径[4 1 。

 二 、 正确认识共 同富裕 的现状与趋 势 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所反映的贫富差距的现状与趋 势, 不难发现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 景的道路充满着不确定性 和坎坷 。

 目前 , 区域 问 、 城 乡

 间、 产业间、 行业间和阶层间的差距扩大 , 以及教科文 卫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日益突出,成为 人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

 (一 )区域 差距格局 已经形成 表 1 1978- - 2012 年东中西部城市与 区 东部人均可支配tlL ,k 中部人均可支配收入 西部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 份\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19 7 8 4 60

 1 5O 4 14 l 27

 34 3 I 22

 2002 9355 3546 646l 2364 6730 l 847 2O 12 2 4 6 30 9 44 0 22 2 40

 6 8o0

 183 8 1 56 20

 资料来源:

 1978 年和 2002 年根据 2003 年中国统计年 鉴相关数据整理 , 2012 年数据基于各省 2012 年统计年鉴数 据整理计算。

 在图表 l 中, 1978、 2002 年和 2012 年东 中部与西部 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分别为 1. 34."0. 90:

 1, 1. 39:

 0. 96:

 1

 2 与 1. 34:

 1. 03:

 1; 此一时期 , 农村 人均可支配 收入差距分 别 为 1. 23:

 1. 04:

 1, 1. 5:

 1. 28:

 1 与 1. 68:

 1. 21:

 1。

 2002 年 以 后 , 东西部的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得到缓解 , 保持在改革 开放初期 ,而中部与西部的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 扩大。东部与中部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短 ,分别为 1. 49:

 1, 1. 45:

 1, 1. 3:

 1, 由此 可见 , 西 部大开发 和中部 崛起 战略取得一定成效, 效率和公平在区域间得到兼顾。

 然 而, 东中西部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却不断拉大。

 这只是相 对的 比较 ,还不足 以深刻了解区域之间人们生活质量 的差距。以实际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来看 , 1978 年东 西部农 村之 间人 均差距 为 28 元 , 2002 为 1699 元 , 而 到 2012, 这一差距 扩大到 3820 元 。1979 至 2002 年城 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扩大率为 18. 66%,而从 2002 至 2012 年 ,差距年均扩大率为 8. 44%。

 1978 年 、 2002 年和 2012 年的东西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差距 为 117、 2646 和 6240 元 , 直 到 2002 年 , 收入差距 年 均 增长率为 13. 87%, 2002 到 2012 人均收入差距年均增 长率为 8. 96%。

 由此可见, 改革开放至今, 地区之间的差 异客观存在 , 伴随着对效率和公平的政策调整和倾 向,

 区域差距的拉大呈现先大后小的趋势,但是差距依然 在扩大, 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格局已然形成。

 (二 )城 乡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后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 城镇 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促成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 导 致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从图表 1可知, 城镇 与农村的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以西部为例 , 1978 年 城市人均收入是农村的 2. 81倍 ,到 2002 年扩大到 3. 63倍 , 而在 2012 年这一比例有所缓解 , 城市为农村 的 3. 27 倍 。但是去年西部城乡 的人均收入差距为 12770 元 , 创 历史新 高。从全 国城乡居 民人均 收入与消 费水平和基尼系数来看 , 我 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容乐观 (图表 2)。

 2008 年前后 , 农业税的取消 , 对农业发展和农 民生活的扶持和补足, 取得了成效 , 农民人均收入得到 了提高。

 直到 2012年, 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13. 56%;

 而城镇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11. 7%。这说明, 工业反 哺农业 , 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实惠。

 基尼 系数如果保 持在 0. 2 到 0. 3 之间 , 收入 分配 比

 较平均 ; 在 0-3 到 0. 4 之间 , 收入差距 较为合 理 , 但 差距 开始 凸出 ; 当在 O. 4 到 0. 5 之间 , 说 明收入 分配差距 较 大。

 国际上通常把 0. 4 作为贫富的“警戒线”。

 在上图显 示的基尼系数来看,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在扩大,

 而且 自 1998年就跨入了贫富的“警戒线” , 在 2006 到 2008年接近于 0. 5, 存在着严重的城乡收入不公。2008 年前后, 农业税的取消, 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扶持

 表 2 1978—2012 年基尼系数和城 乡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城镇人均 可支配收 入 (元 ) 农村人均 可支配收 入 (元 ) 城镇人均 消费水平 (元 ) 农村人均 消费水平 (元 ) 年份 基尼系数 19 7 8 34 3 . 4 0

 13 3 . 6 0 3 1 1. 2(1 1 l 6 . 10 0 . 24

 198o 477. 6O 19l _ 3O 412. o0 162. 2 1 0. 29 1982 535_30 270 . 1O 47 1. oo 220-23 O-30 1984 652. 1O 355 -30 559. 40 273. 80 0. 24 1986 900. 90 423. 80 799. oo 356. 95 0. 28 1988 1180. 2O 54_ 4. 90 l 】

 04. 0O 476. 66 O-33 1990 15 l O. 20 686 -30 1278. 89 584. 63 0_33 1992 2026. 6O 784. 0O 167 1. 73 659. O1 0. 31 19 9 4 34 9 6 _20 12 2 1. o0 2 85 1. 34

 l Ol 6 I8 1 O -3 9 19 9 6 4 83 8 . 9 0 l 9 26 . 10 39 l 9 . 4 7 15 72 . 0 8 0 _37

 1998 5425. 1O 2 162. 00 433 1. 6 1 1590. 33 o. 40 2Ooo 6 28 0 . 0 O 2 2 5 3. 4 0 4 99 8 . O0

 16 7o. 1O o. 40

 2002 7702. 8O 2475. 6O 6029. 88 1834. 3O o. 45 2oo4 94 2 1 . 6 0 2 9 36 . 4 0 7 18 2 . 10

 2 1 84 . 7 O o. 47

 2oo6 l 1759 . 50 3587. 00 8696. 55 2829. 00 o. 49 20 0 8 1

 57 8 0 . 8 0 4 7 60 . 6 0 1 12 4 2 . 9 0 3 6 60 . 6 8 o. 49

 2Ol o 19l O9. 40 59 1O. o0 13471. 45 4381. 82 o. 48 2o 12 24 5 6 5 . OO 7 9 17 . oo 15 8 9 6 -3 2 5 2 14 . 3 7 o. 47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最 新公布的数据整理。

 和补足 , 取得了成效 , 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提高。直到 2012 年 , 人 均收入 年均增 长率为 13. 56%; 而城 镇人 均 收入 年均增长率为 11. 7%。这说 明 , 工业 反哺农业 , 城 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村 、 农民带来了实惠。

 表 3 1978m 2012 年城乡人均收入比与年增长率消费水平 比 城乡人均 收入比 城乡人均 消费比 城乡人均收 入差距年增 长率0 oo%) 城乡人均消 费差距年增 长率(1oo~ ) 19 7 8 2 . 5 7 2 . 6 8 19 80

 2 . 5 O 2 . 54

 0 . 9 5 1. 28 19 8 2 1. 98

 2 . 14 o. 84 0 . 89

 19 8 4 1. 84

 2 . 04

 O. 9 6 1. 13

 19 8 6 2 . 13 2 . 24

 1 . 10 1. 15 19 8 8 2 . 17 2 -3 2 1 . 0 3 o. 94

 19 9 0 2 . 20

 2 . 19 o. 94 0 . 9 1 19 9 2 2 . 58

 2 . 5 4 1 . 16 l -23

 19 9 4 2 . 86

 2 -8 0 1 . 1 1 0 . 95

 19 9 6 2 . 5 1 2 . 4 9 0 . 89 O. 80

 19 9 8 2 . 5 l 2. 7 2 1. O9 1 -2 3 2o00 2. 79 2. 99 1. 1O 1. O1 20 0 2 3 . 1 1 3. 2 9 1 . 10 1. oo 2OO4 3 . 2 1 3. 2 9 1. oo o. 9 1 20o6 3. 28 3. O7 o. 94 o. 94 2008 3-31 3. O7 1. o0 1. 07 2Ol o 3. 23 3. 07 1. o0 1. o0 2 o12 3. 1O 3 . 0 5 o. 99

 o. 9 9 注 :

 根据表 2 数据整理计算。

 图表 3 反映了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和人均消费水平 之 比呈扩大趋势 ,城 乡人 均收入 比与消费水平 比成正 比。1984 年城乡人均收入和消费比例分别为 1. 84 和 2. 04, 均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2008年城乡人 均收入 差距 为 3. 3l 倍 ,以实 际城乡 人均 收入差 距来 看 , 2012 年实际差距 为 16648 元 , 而在 1978 年为 209. 8 元 , 年均增 长率达 到 13. 73%。近年来 , 城 乡人均收入与 消费差距的年增长率在 20%左右徘徊。

 因此 , 城乡收入 差距遏制的趋势依然不明朗, 这是“户籍制度 、 土地制 度 、 福利制度以及不完全竞争地位等制度”[5 1 错综复杂 的不 公平 因素所致 。

 (三 )三大产 业职 工收入差距较大 在 区域差 异和城 乡差距 中 , 可 以发现 , 从 2000 年 起 ,农村居 民与城 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在 3 倍 以 上。

 这不仅反映了地区和城乡的整体发展差距 , 也反映 出三大产业的差距。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 , 是农村农民的 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较慢 , 而且受 地理环境的限制 ,大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依靠 原始粗放的不发达的人力牛耕方式,这是从事农业生 产的农民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且农业生产易受到 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大产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形势十分严峻(见图表 4) 表 4 1978- - 2012 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 从业人数 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 (万) (万) (万) 年份 (亿) (亿) (亿) 19 78 28 3 18

 6...

篇五:实现共同富裕主题论文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 1 1 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年追寻,圆梦今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深知现有脱贫成果来之不易,脱贫硕果离不开扶贫干部和贫困户辛勤的汗水,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关键时刻,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要输血更要造血,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

 未脱贫的贫困家庭,扶贫干部要迎难而上,与其一同努努力、加把劲。越是在最后关头,越是要如履薄冰,完成“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庄严承诺。然而,脱贫只是起点,摘帽不是终点。已脱贫的贫困户、边缘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失业、患病、天灾等,都可能导致返贫。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入超过现行标准,“扶上马送一程”,要让他们在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扎实、稳健,具备抵御各类返贫风险的保障。

 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因地制宜,严查自身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不足之处,补齐扶贫民生短板,保障每个贫户家庭都能学有所教、居有所安、病有所医。贫困户家庭以因病致贫者居多,贫困家庭用得最多也是医疗保障政策。扶贫干部不妨多些耐心,把医保政策给贫困户介绍清楚,多说一点、多说几遍,让贫困户少跑冤枉路。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者不妨问几句,问看病的病人是不是贫困户,如果是的话,就让其明晰就医的流程,多些绿色通道、多些人文关怀,让贫困户少花冤枉钱。仅靠扶贫干部、医疗工作者也是不够的,社会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各界不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为减贫脱贫贡献力量,共同补齐短板,每个奋斗者的价值必将在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坚实打牢脱贫攻坚基础。不是脱贫摘帽,扶贫干部就可以松口气、歇歇脚,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抓好党支部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脱贫质效,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选好领头雁,党员做示范,基层党支部每发挥一点战斗堡垒的作用,“贫困的堡垒”就会被攻克一点。村庄村民方便的生活离不开畅通的道路、硬化的广场、明亮的路灯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发展、村民脱贫的基础。集体经济就是贫困家庭的“造血干细胞”,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给特困的家庭“输血”,还可以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的自身“造血”。农村脱贫基础方方面面的牢固,村庄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铿锵有力,贫困家庭的日子也必将更加红火。

 在 2020 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扶贫干部还需与村民一同以脱贫作为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小康路上,一鼓作气、乘胜而上,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 2 2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深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成为当下乡村经济发展最大

 化集聚效应、产业效益、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也应成为医疗救助、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有益探索,推动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稳步前行。走实现全面小康的“三效”合之道,在精准“融点”、链接“断点”、引爆“燃点”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

 精准“融点”,社会服务最大化集聚“效应”。疫情防控期间,各领域、各行业、各要素探索落实、匹配衔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实际生活所需所求所盼的精准之策、民心之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决胜全面小康要凝聚共识、集聚合力,把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因户因人施策、因时因势调整,保证整体前进趋势,践行“一个都不能掉队”誓言,追寻全面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我们党在近 5 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找准找实社会服务与民生工程“结合点”,实现将政策兜底、移民搬迁、医疗救助、教育就业等和全面脱贫目标任务融合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将巩固脱贫成果和靶向治疗融会贯通。要统筹构建“多矩阵、新方位、全景式”社会服务体系,与基层党建、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产业基础等深度融合扶贫开发一体化推进,扩大辐射带动“聚焦点”攻坚动力,让群众参与到共建共享小康成果转化中去,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实实在在体会到实惠便利。

 链接“断点”,空间平台最大化产业“效益”。各级政府为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恢复社会生活秩序,落实落细减免商铺租金、提供税收优惠等,致力于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找差距、补短板,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实现长期短期效益“双突破”。正如火爆的电商直播“带货”、为鄂“下单”有力激活了产业活力,同时有序有力“带活”了市场经济,多渠道、强链接,最大化产业效益,解决了产销不对路、内需不循环等难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多方面、多领域搭建共享适用于产业链、“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全面畅通内需动态循环,实时“捆绑”空间要素和各项指标,有效链接供与需、产与销、长与短、危与机等之间“断点”。要致力于“六稳”“六保”,落实实业、产业、就业发展“风口”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的互补动能与综合效益,在更广前景、更宽领域延伸产业链优势,让脱贫成果转化效益始终占领改造升级、平稳转型的“新高地”。

 引爆“燃点”,消费流动最大化治理“效能”。激发消费活力是产业融合发展至今的显著优势,基层治理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群众利益,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在全面小康路上提供着基础性保障和实时性监测,能够突破“瓶颈”、引爆“燃点”,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效能最大化。要在市场行为模式的带动下,多领域配置要素、整合优势资源,有效畅通进货渠道和提供销售支持,为基层组织引领、网格管治赋能增效,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勇开先河、多向发力,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引向深入。要精准识别“准入量”,严格把控“退出关”,将社会购买力“燃点”阵地前移,压实主责主业,在抓脱贫过渡期主要矛盾和用科学方法论发现问题、研判

 风险上动脑筋、下功夫,再动员、再部署,为实现“两手抓”能“两战赢”提供制度保障和治理服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效”合之道在全面小康路上烙印着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智慧,还要在跨地域、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产业中有更多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探索发现政策与人财物等融会贯通的效应、效益、效能,力求在脱贫成果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有力抓好统筹协调,有序运转再出发。

  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 3 3 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路上应当保持迈平坎坷的决心、翻越山岭的恒心、勇攀高峰的雄心,在新时代一路高歌猛进! 迈平,立足于“补短板”的坎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基层公务员要权衡地区、城乡、人群等因素,集中力量关注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组织社会捐助公益活动,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脱贫”的绝对标准方面,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要努力挖掘本地区的网络销售、文化特色、农业资源、创新产品等方面,在读懂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善于打破常规思路落实扶贫开放政策,通过多途径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治理”的相对标准方面,有些地区的环境治理设备、技术、人员等还未跟上,要积极向上级汇报,多提思路、多做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并持续改善的长远打算。

 翻越,置身于“提质量”的山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不断深化,必须步步为营。“把握好关注民生和增进福祉的提升”,基层公务员要紧紧围绕改善居民生活生产质量,把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多问、多听、多想、多行,领会上级的惠民政策,认真解读并极力执行,为打造充满生机、秩序和谐、其乐融融的幸福格局贡献力量。“把握好城乡融合和产业平衡的提升”,把城乡融合发展议题作为重要课题研究,着力分析城市发展的症结和乡村发展的短板,将“如何把城市与乡村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作为目标,加大对“乡村设施建设”“乡村引进人才”“乡村产业创新”“乡村形象设计”等方面深入考学;把产业平衡发展议题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加强研究产业发展的短处和企业升级的困难,将“如何把产业与城乡协调平衡、产能升级”作为目的,持续对“产业集中优势”“产业整合资源”“产业协调治理”“产业促进升级”等方面深入思考。

 勇攀,放眼于“走千里”的雄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一以贯之。“把握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基层公务员要充分发挥“绿叶精神”,是党员身份的要彰显先锋带头作用,将自身理想与工作目标结合贯彻,做好先苦后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乐在其中,以工作为乐。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燃起干事创业的

 精气神,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把握好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的统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公务员要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目标,全心全意配合组织、一心一意服务人民,并立足长远,放眼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乃至为更加长远的、可持续的人类发展议题而作久远谋划,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竭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 主题 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