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党建工作亮点(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党建工作亮点(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党建工作亮点(全文)

党建工作亮点3篇

第一篇: 党建工作亮点

把党支部建在非洲工地上

中交四航局三公司党委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势头更为强劲。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非洲市场是其传统海外市场,自上世纪70年代初在几内亚承担经援任务至今,在非洲约30个国家开展业务。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其旗下的中交四航局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74年,地处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湛江,自2006年开始进军非洲市场,从安哥拉到喀麦隆、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纳,走过了十二年的艰苦征程。在条件艰苦的非洲大地,面对硝烟战火、疟疾蔓延、物资匮乏、治安不稳等不利因素,如何克服海外社会政治环境复杂,中外员工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差异的困难,规范管理党员、有效开展组织生活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为确保党员标准不降低、党的建设不弱化,中交四航局三公司的建设者们始终坚持央企责任担当,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把党支部建在非洲工地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融入项目日常管理,做好大党建格局构建,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国际援助责任,进而塑造国家和企业形象,为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厚植内生发展动力,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爱党的民族之歌。

一、时空阻隔下,组织不散

项目在哪,党组织建在哪。困难是锤炼党性的战场,党支部是打不烂摧不垮的坚实堡垒。公司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无论业务开展到哪里,坚持做到凡设立海外项目部,必同步建立党组织;
凡配备行政领导,必同步配备党组织书记;
凡开展海外业务,必同步开展党的工作,确保海外项目党组织机构健全率100%。实行书记“双考核”制度,国内外项目党支部组织生活同脚步、同考核,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利用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党建”,有效解决近十小时时差难题,扎实党建工作基础。OA协同办公系统、视频远程会议、邮件、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及时将党建声音零距离传递到境外每位党员;
高效应用电化教育手段,实现国内外党建教育培训同步化。无论何时何地,确保组织不散、堡垒不破、党心不变、红旗不倒。

二、艰苦环境下,初心不改

在政治派系林立,西方价值观和殖民地文化浓厚的非洲,党建活动不能对外公开,党员身份、党旗不能公开!四海为家写尽每个建设者的人生轨迹,筚路蓝缕道出架桥修路的沧桑。然而越是困难的环境,我们越珍惜海外党支部每一次升旗、宣誓仪式,越要让组织生活严起来、基础工作活起来、队伍能力强起来、建设者生活好起来,让奋斗在非洲工地上的身影得到温暖的慰藉。

喀麦隆是四航局三公司在非洲开辟的第二个战场,一边是恶劣的环境,一边是建设中喀两国的友谊丰碑,项目党支部敢于亮剑,把责任扛在肩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党支部充分做好出国人员的培训和疾病预防工作,解决员工的思想关;
其次,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辟40多亩地,建设项目部农场,自养家禽和种植蔬菜,打造“菜篮子”工程,实现后勤供给自给自足,破解饮食关;
最后,通过与中国驻喀大使馆沟通,取得喀麦隆总统的支持,其派遣总统卫队20多人长期驻扎营地,保卫项目周边安全,彻底解决安全关。

三、异国氛围中,性质不变

规范统一的企业文化标识系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企业文化理念,彰显央企之大国重器形象。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示中国形象:在安哥拉捐赠修建中学、便民桥、疏通灌溉渠、修建沿河便道。加纳项目创新打造党建工作“党建+”品牌,实行文化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的“四留人”理念,在项目部建设“人才高地”、“管理高地”、“文化高地”和“技术高地”,让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切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员工对项目的家庭理念;
“海龟孵化基地”成为当地保护濒危物种的教育基地;
海外项目春节联欢晚会,缓解工人思乡之情;
邀请中国援加纳医疗队持续开展义诊,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心系当地社会关切;
属地化员工费雷克斯·博阿弗在河海大学留学后回到项目部成为管理层骨干,成为加纳项目一千多名属地员工中的企业文化扩音器;
开展项目“开放日”活动,加纳官方、民间组织到项目部进行参观,展现中国建造的品牌形象。

四、攻坚克难时,堡垒不破

要克服建筑施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流动性大的难关,履行援建责任,扛起国之重器担当,就要无时无处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凝聚起来的“根”和“魂”作为我们解决一切困难的根本。“两学一做”因时因地制宜, “工地课堂”、“船舶课堂”、“集装箱课堂”,见缝插针地利用工余边角时间将政治决策和理论知识有效传递到每位员工;
钢筋堆、混凝土搅拌站旁的党员示范岗,重达千吨的沉箱预制、出运工序中的劳动竞赛能手、工人先锋队,异国海岸线上的文明船舶、技能比武……急难险重关头冲在前头,每一名党员既是一线的劳动者,又是大国风范的“外交官”;
技术攻关之时党员走在前列,匠心智造、品质工程,中国智慧、中国标准得到了业界认可!

海外党建工作是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产生的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更远未达到理论成型、整理阶段,公司以融入式、错位落实的方法,破解思想政治关、战乱安全关、后勤补给关、语言文化关、项目建设关、疾病防疫关六大难关,为同行业进一步加强海外党建工作提供了范本。

第二篇: 党建工作亮点

20XX年社区党建工作亮点

北京南路社区以“党员之家”为平台,搭建四个平台,即:搭建学习平台、搭建交流平台、搭建互助平台、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四关心”“五送服务”活动。“四关心”即: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心、学习上关心、思想上关心。“五送服务”即:送一本健康知识手册、送一张“零距离爱心服务卡”、送一句温馨话语、送政策法规上门、送阳光服务到户。

一是切实开展好“牵手连心、扶助贫困党员”活动,对老弱病残贫困党员做到“四关心”、“五送服务”。

二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共管共参与”,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监督、双重管理制度,联络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来。

三是离退休职工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通过组织开展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挥余热。

近年来,我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三有一化”为重点,通过健全组织体系、规范服务阵地、健全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力量,着力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延伸触角,打造凝聚群众“主心骨”。社区党组织把提升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放在首位,通过建立楼栋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设置科学、布局合理”的组织体系,把党员有效管起来,把党的声音、党的触角延伸到商场楼宇、小区楼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经常化。

优化提升,建好服务居民“主阵地”。针对制度满墙、标牌混乱的问题,集中开展阵地清爽工程,规范服务阵地。社区活动场所对外统一悬挂中国社区和“三站合一”标识,并根据各个社区的服务理念和历史文化,设计富有特色的社区logo、形象墙、墙体彩绘等,既规范了服务场所,又美化了社区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各个社区规范设置为民服务大厅、群众来访接待室、党员活动室、居家养老中心、图书室等,拓展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为方便群众办事,社区党组织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归类,在服务大厅规范设置党务、政务、居务、商务等四个服务窗口,面向群众和驻区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各个社区结合居民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四点半课堂”、“半边天家园”等特色功能服务区,为群众提供特色化服务。探索开展社区信息化服务,在社区活动场所配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整合各类服务事项进驻平台,实现线上受理、线下办理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变群众跑腿为网络跑腿。

整合资源,汇聚区域共建“主引擎”。采用“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模式,探索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的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资源和力量整合进来,形成共驻共建的服务合力。麒麟区建宁街道祥和社区通过与辖区内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开展结对式、协议式共驻共建,建立了爱心超市,赠食品、生活用品、电器等物资,为辖区低保、空巢老人、特困学生等困难群体提供爱心帮扶。寥廓街道玄坛社区整合双龙巷商家资源,组建“爱心联盟”,发展干洗店、电脑维修、五金百货等8个服务点,对社区低保、困难家庭、一般残疾人员实行折扣低偿服务,对劳动模范、重度残疾、孤寡老人实行无偿服务,使社区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创新载体,壮大服务群众“主力军”。积极培育以“两委”干部为骨干、社区党员为主力、志愿者为有力补充的三支服务队伍,并通过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依托在职党员服务积分制、云岭先锋党员志愿者等载体,调动广大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陆良县中枢街道四河社区组织无职党员、共青团员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开展新老盘江河道专项治理,投入400多个工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麒麟区建宁街道平安社区成立“彩虹桥志愿服务联盟工作站”,吸纳辖区12家单位、4家物业公司、80余家商贸户共计96名志愿者参与,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上门式、菜单式”服务。通过三支队伍联动,让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由“一对多”变为“多对一”, 增强了服务力量,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第三篇: 党建工作亮点

农村党建工作亮点 农村党建工作特色亮点1

  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用心学习,用心工作,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学校事业发展、劳务开发培训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累计劳务开发培训2813人。现将我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如下。

  一、立足地,确保转移培训质量。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质量引领学校发展”已成为必然。正当很多学校为招生问题倍感焦急的时候,**一职中却在“寒潮”中迎来了门庭若市的“春天”。深究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可以发现,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是质量!**一职中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办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当人们把**一职中看成“质量”象征的时候,**一职中却在这时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队伍,按照郭树林校长的话来讲,就是把自己的教师看成学校的“宝贝”。“宝贝”来自学习与进取;“宝贝”需要培养与塑造。多年来,**一职中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利用今年暑期,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培训活动:

  暑假前夕,**一职中根据发展要求,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拟定了暑期外派102个教师培训,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和创造能力,围绕提出的“用心工作、用心学习、‘无中生有’、再创佳绩”主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干部学习与培训。培训中,郭树林同志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的讲课形式对“用心工作、用心学习、‘无中生有’、再创佳绩”作了深刻诠释和讲解;李永志同志以《教育管理工作要在“用心”上下功夫》为题、徐斌同志以《怎样当好干部?》为题作了详实讲解。学校三级干部和沙湾职中干部参加了培训,并联系自己的工作都作了发言。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为您’搜集.整理.,为**一职中的发展“再创佳绩”奠定了基础。

  8月20日至8月25日,**一职中为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加大了培训设备设备的投入,我校原有实训操作室26个,设备设施价值近千万元,其中计算机房8个、电子电工实训室6个、餐饮、客房、导游训练室4个、汽修3个、化工实验室2个以及财会模拟室、琴房、练功房等,为保证培训技术!_工人工位足够,学校又新建了汽修车间3个、数控机床训练室1个,焊工、钳工、车工训练室各1个,投入资金150万元。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培训技术!_工人的操作训练时间大大增加,保证了培训质量。

  3、重视软件建设。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市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市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设有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在校生3516名,8大骨干主体专业,27个子专业,实训室33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学校利用现有优势资源,不断拓宽培训专业,增加培训工种。为了保证培训工种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一致,我们进行了充

  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决定在原有培训工种:计算机、电工、家用电器、餐饮、导游等专业的技术!_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新开设了汽车修理工、焊工、钳工、车工、化学检测工、广告制作等技术!_工种的培训。XX年转移前人员培训608人。

  为拓宽培训面,加大培训力度,学校采用培训上门的形式;采取走出去,与企事业一道,对转移后的人员进行在职技能培训的办法。XX年对转移后在职职工培训1317人,培训单位包括峨眉山神龙大酒店、**雄秀宾馆等15个企事业单位,培训内容有酒店管理、创新三标培训、酒店软硬件设计指导、运政员工办公软件计算机培训等进行岗位在职培训,培训人数1317人。

  三、严把出口关,为地_人才。

  严把培训出口关,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长期以来把参加鉴定取证作为质量把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规定,凡是参加学历教育的长期培训者必须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培训人数增大了,培训的质量当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为您/搜集整理,一年的实践证明,培训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就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关的。因此,学校极为重视。首先,将培训学员结业的标准定位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规定所有参培的人员,学完规定课程,取得合格成绩外,还必须获取培训相关专业的技能等效级证书才可毕业。另外,学校改革课程结构,根据“从做开始,先会后懂”的教学思想,要求培训专业编写出“浅、简、广、新、用”的教材达40多种,学校还适时调整授课比例,培训各专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为3:7,其中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比例为2:8,重在训练学员的专业技能。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利用政治学习、培训或专题讲座,向教职工灌输“培训一人就是养活一家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拨出10多万元专款,先后派出部份教师到山东、南京、成都等地学习专业技术!_,如机械专业教师到山东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_,汽修专业老师到成都学习汽修检测技术!_等,从而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使今年的培训合格率在95以上,90以上的学员都找到了新的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专家预测,即2020年,我国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因此、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的职业学校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办学空间与潜力都是很大的,劳务开发培训任重道远,我校将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地为打造**劳务品牌,培养农民工尽责尽力

  农村党建工作亮点 农村党建工作特色亮点

  汾西县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全县总人口14.4795万人,农业人口12.642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大约3.2万人。总体上,当前农民经济收入低、农村劳动力技能较低、文化低的“三低”现象十分突出。小学文化程度及其以下占6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8%,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6%,大专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拓宽农民务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坚决贯彻临汾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根据临汾市的部署,结合汾西县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贫困农民就业为目标,以提高贫困农民技能为手段,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管理,认真实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按照晋开发办[2011]111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011年全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72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2%,圆满完成了2011年度我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网络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目标,扶贫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培训转移工作,年初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工作;按照省扶贫下达2011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任务的通知要求,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2011年度全县培训与工作的具体任务。为了全面完成培训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建立起县、镇(乡)、村、组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县级以扶贫局、财政局为主体,镇、乡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主体(培训基地),村、组两级都落实专人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联络组织工作,确保了培训与转移工作运作机制有序灵活。

  二、深入宣传发动,分解落实责任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为了全面完成这项工作,年初县扶贫局领导班子专题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总结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分析了2011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情况与新特点,下达了2011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二是召开季度例会,针对省扶贫办下达的任务,督促基地单位任务早落实、工作早开展;三是广泛宣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县农村滞留在土地上的大量劳动力,除信息不灵、缺少技能等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怕担风险等种种顾虑的束缚,不愿走出家门。为了使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能家喻户晓,县扶贫局和培训基地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利用电台、网络、标语、印发资料等,及时将“转培”政策、开班情况、培训进展进行宣传报道,并且宣传“一人外出、一家脱贫,两人外出、一家致富,外出一批、带动一地”的先进典型;宣传新的择业观念,宣传外出打工者的新生活等,营造“务工光荣、致富光荣”良好舆论氛围,让更多的农民树立起走出去的信心,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走向市场。

  为了使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我局按照“责任到部门、任务到基地”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扶贫局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服务职能,促进转移就业

  一是加强劳务市场开发。在县扶贫局的指导下基地单位通过考察和劳务洽谈,与北京、河南等地信誉好、待遇优、工资高的用工企业签订劳务输送订单;二是千方百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资料信息,以提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三是扶贫局和基地单位指派专人全程陪同护送务工人员到厂,并与用工企业对接安置就业,让务工人员在自己满意的岗位上务工就业;四是在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了联络点,并挑选12个较有组织能力的务工人员作为信息联络员,帮助务工人员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输入地务工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四、严格管理、完善制度,努力把好培训质量关

  根据市场需求,县扶贫局和基地单位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采取长班培训、全封闭管理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劳动力572人,就业428人,就业率达74.83%。

  县扶贫局为保证培训质量,要求基地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分别开设了计算机、服装加工、建材建筑、电子元件组装、养蝎技术、肉鸡养殖和加工、抽丝编织等专业。县扶贫局每期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培训管理工作,根据基地单位制定并上报县扶贫局同意的学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

  培训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切实保证了培训质量。

  五、完成劳动力资源调查,科学规划培训

  县扶贫局主动和培训基地对接,集中力量,认真开展了对每村、每户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普查,摸清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总量、求职愿望、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数量、务工地点等基本情况,建立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制定了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培训规划以及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意见和培训实施方案等。

  六、严格资金管理,实行阳光操作

  为了确保我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达到政府补贴、农民受益的目的,我局和财政局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一是按照国家政策;二是财政局印发了资金管理办法;三是要求基地对培训岗位、收费标准、补助标准以及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承诺进行公开,对享受扶贫资金补助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学员监督;四是规范了补助资金的发放兑现程序。统一规定培训基地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一律免收培训费,学员结业并转移就业后由学校按程序报帐;五是严格监管补助资金的发放,重点审核学员的补助标准和就业协议,督促基地严格按照扶贫政策的要求进行补助。并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根据基地上报的台帐,电话联系学员,抽查人数占基地上报就业人数的10%以上,重点检查是否参加过培训,是否就业和是否接受补助,防止了基地虚报冒领和私自截留培训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

  七、依托产业特色,灵活创新培训

  汾西县受地理位置影响,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种途径、多

  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此外,农村弱势群体的扶贫帮困,也作为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残疾人参加农业技术和转移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技术素质,而且增强了他们自主创业、自食其力的本领。

  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在培训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根据方便农民培训着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开展养蝎技术、肉鸡养殖和加工、抽丝编织等多方面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二是校企联合,开展转移技能培训。通过多方组织人员、学校负责培训,既解决了企业用工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技能培训问题。如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了肉鸡养殖和加工培训,培训人员146人,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方便农民,培训办到村。我县前几年由于撤乡并镇、区域面积大,农民进城参加培训很不方便,针对这一情况,培训基地就利用村级办学点,采取灵活办学,把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如基地的抽丝编织培训班就办到了村里,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并且通过培训,实现了就地转移。

  三是创新培训服务。在服务工作上,力求实效实用,开展送岗招聘,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确保培训后的农村劳动力能够转得出、留得住、干得好,同时还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扩大城乡求职人员的就业范围。

  八、存在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尚处在不断摸索阶段,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一是培训设备不足,没有自己的实习场地;培训专业略显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引导性培训多,技能性培训少,创业性培训尚未开展。

  二是对劳务市场信息相对闭塞,信息掌握量较少,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是我县农村贫困剩余劳动力较多,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供求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宁可在家守穷,不愿外出冒险,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好的职业,较高的报酬,很难达到就业满意的目的;

  四是转移就业学员流动性大,跟踪服务比较困难。工作经费不足,为组织动员、宣传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工作带来困难

  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通过机制创新和应用各种有效形式,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补助培训项目,加强部门合作,走出一条教育培训与就业指导一条龙服务的路子。

  九、2012年工作重点

  大力转移农村剩余贫困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要实现农村富余贫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是关键,因此,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发展劳务经济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民心工程,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培训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滞留的原因,除信息不灵、缺乏技能等原因外,还受传统小农思想束缚,不愿背乡离土,我们一定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宣传培训补助、权益保护、回乡创业等优惠政策和大量的用工信息,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走向市场。

  (二)强化“两性”培训,灵活培训模式。

  一是引导性培训。它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短期培训为主,采取举办短训班、专题讲座和送培训下乡等多种形式,尽可能方便农民,帮助拟转移农民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增加法律法规和城市生活常识,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守法维权意识和城市生活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二是职业技能性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工种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

  今年以来,我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培训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领域和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我们决心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努力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农村党建工作亮点 农村党建工作特色亮点

  为了将以农村劳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的劳务经济做大做强,把市政府的实事办实办好,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我市遵循“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管理,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村劳动力及务工情况:我市共有农业人口47.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今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98920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3.4%,外出务工总收入7.6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00元,其中务工收入163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42元,外出务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的60%。

  2、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情况:我市现有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四个,三个是公办机构,一个是民办机构,分别是:市农广校、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开设有农产品加工、粉笔制作、植保机防工、缝纫、计算机、家电维修、电子电工、电氧焊等十几个培训工种,年总培训能力超过5000人。

  3、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今年对我市下达了3660人的培训计划任务。我市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布置。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技能性培训3657人,占省下达总任务的99.9%,结业2756人,转移就业2602人,转移就业人数占结业人数的94.4%。预计至年底可完成技能性培训4000人。

  4、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预计今年全市可完成技能性培训1XX人,完成引导性培训15000人。

  二、实施阳光工程的主要成效

  (一)培训基地进一步优化。

  今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标,在全市优选了五个培训机构报省阳光办审核,最后确定了市农广校、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四个培训基地。与上年相比,各基地都增加了培训场地和教学设施,调整了培训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合市场需求,同时,我市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培训转移质效进一步提高。

  各培训基地坚持“以需求定培训”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农民的“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就近培训、就地转移”、“整合资源、联合培训”等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保证了农民学员的有效转移,涌现出了一批热爱科技、学习勤奋、通过培训就业改变人生的学员典型。

  (三)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XX年全市外出务工农民7.5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3%;通过阳光工程的实施,今年全市外出务工农民达9.8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4%。

  (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经过培训的学员转移就业后,月平均收入在800-1500元之间,比在家务农多200-600元,其中送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就业的学员,月平均收入达5000-8000元;经过培训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普遍比未参加培训的高300元以上。据统计,今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7.6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7%。

  三、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资源。

  为有效整合本市范围内的教育培训资源、中介劳务资源、资金人力资源,我市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各乡镇都成立了阳光工程工作专班。二是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乡镇全力配合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分管领导多次到阳光工程办公室现场办公、指导工作。三是市财政按人平50元的标准配套阳光工程补助资金20万元,提高了阳光工程补助标准和受惠农民范围;同时安排办公经费2万元,保证了阳光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进行了三次全面的自查自纠,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检查小组,对各基地的培训转移工作和补助发放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

  (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基地管理。

  一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在年初重新认定了四个培训基地,并进行了公示。二是制定了《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XX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单位和培训基地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三是严格基地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督促培训基地完善各种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的选拔、建设和管理;按照“三有”(有教学计划、备课记录、考核考试情况)的要求,采取“四个结合”(教师讲课与声像教学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四是规范阳光工程工作管理。严格要求基地公开招生简章、公示受补助学员情况、公开承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要求基地安排专人负责学员档案、身份证复印件、考试考核、技能鉴定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统一了培训台帐填写要求和台帐、进度的报送日期与办法;加强了配套教材和结业证书的发放管理;加强了网络管理,对省阳光网和应城网阳光工程专栏实行专人管理,专门负责转移培训台帐、进度和工作动态的上报。

  (三)狠抓宣传发动,提高参训比率。

  采取七种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一是通过会议宣传,分别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三级干部会议和乡镇分管领导会议上宣传阳光工程政策、文章版权归第一范文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否则为侵权!实施方案及我市现状,开展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定期在市电视台、市人民广播电台上宣传阳光工程政策,播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益广告和转移培训新闻;三是通过张贴“通告”进行宣传,由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发布阳光工程通告,对四所培训基地及其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岗位、收费标准、政府补助金额等进行了公布,在全市城乡广泛张贴大幅通告5000份;四是通过培训基地印发招生简章的形式进行宣传;五是通过编发工作简报进行宣传,全年共编发简报12期;六是通过电脑网络宣传,在政府公共网站上开辟了阳光工程专栏,宣传上级政策,报道工作动态;七是通过开展活动宣传,今年3月和7月,我

  们分别组织开展了送政策下乡、进村入校活动,广泛宣传党的阳光工程惠农政策和我市阳光工程培训的工种、就业前景等情况,鼓励农民和即将离校的农村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阳光工程的影响力,有效提高了农民参训率。

  (四)严格资金监管,实行阳光操作。

  为了确保我市阳光工程达到政府补贴、农民受益的目的,市阳光办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

  一是根据我市实际及时调整培训补助标准。今年的阳光工程补助,除中央下拨资金外,省按人平50元的标准进行了配套,应城市政府也决定给阳光工程学员人平配套补助50元,我们根据我市培训工种的收费标准和培训时间,及时调整了补助标准,使享受100、200、300元三个档次补助的学员数比例达到3:4:3,人平补助标准达200元。

  二是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制了规范的培训代金券,加盖市阳光办和市财政局的公章并进行登记管理,同时对基地实行补助资金申报制度。

  三是按照“五公开”的要求,要求基地对培训岗位、收费标准、补助标准以及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承诺进行公开,对享受阳光工程补助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学员监督。

  四是规范了补助资金的发放兑现程序。统一规定培训基地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采取“以降代补”(即收取培训费时扣除应发补助资金)或“先收后补”(即先按学费标准收费,学员结业时再发放补助资金)方式先行垫付补助资金,省下拨补助款后,培训基地凭培训券、培训台帐和身份证件复印件向市阳光办申请划拨补助资金。

  五是严格监管补助资金的发放,重点审核学员的缴费收据和就业协议,督促基地严格按照《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发放。并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根据基地上报的台帐,电话联系阳光工程学员,抽查人数占基地上报就业人数的5%,重点检查是否参加过培训,是否就业和是否接受补助,防止了基地虚报冒领和私自截留培训补助现象的发生。

  (五)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就业水平。

  转岗培训,就业是关键。为确保学有所用,充分就业,我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在培训补助十分有限而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办法、新形式,采取就地转移与向外输出双管齐下的办法,使学员及时有序地得到就业。

  一是流动办班,下乡培训。市农广校为了方便农民学员,降低农民培训成本,探索出了“流动办班,下乡培训”的新模式,今年7月,在杨河镇组织农民67人,开办了植保机防工技能培训班,采取家门口学习理论、田地间实际操作的方式,把基地伸延到乡镇,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结业学员全部成为机防专业服务队员,负责本地区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方便了农民学员的生产生活。

  二是多方结合,借力培训。市农广校借助我市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国家项目的发展之力,积极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实现了农民的就地培训和就地转移。6月,市农广校结合我市优质稻板块项目的实施,在杨河镇开办了以糯米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民63人,并以这期学员为班底,成立了应城市巡检糯米协会,既服务了本地优质稻产业的发展,解决了稻米贮藏加工问题,又实现了有效就业;为了进一步做大我市石膏产业,凸显特色产业优势,市农广校聘请粉笔生产、销售技师作为教师,开办了粉笔加工技能培训班,学员结业后分别输送到市内和湖南岳阳等地就业,目前已转移就业156人。

  三是整合资金,三免培训。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是我市阳光工程基地之一,同时也承担着我市“雨露计划”、“再就业培训”等项目的培训任务,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培训中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调整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方向,有效整合培训资金,对学员实行免学费、免住宿费、免生活费的“三免培训”,解决农民无钱培训的困难。

  四是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配合实施“阳光工程”,积极与南方许多企业联系,签订供需合同,争取培训订单。今年4-5月,中职学校与深圳市富士康科技集团、惠州市万富浩特公司、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签订了培训订单,工种包括电子电工、医药化工等,学员结业后分别输送到深圳、惠州、应城的几家公司就业。市农广校为了使阳光工程学员结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且能稳定就业,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班的模式,经过多方努力,与武汉汉正街舒美服饰公司、武汉龙财顺制衣厂达成了厂校挂钩、合办培训基地的协议,开展了缝纫技能培训,培训的学员结业后全部到这两家缝纫制衣企业就业。

  五是以工养学,免费培训。由于目前阳光工程政府补助资金有限,许多有培训愿望的贫困家庭农民因交不起培训费而不能参加培训,市农广校龙富缝纫培训基地为了让贫困农民也能参加培训,积极为学员寻求“勤工俭学”的路子,经常从服装企业争取回服装半成品加工订单,实行以工养学,免费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工费也可以弥补学费的不足。

  六是国内培训,国外就业。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开办时间长、就业门路广、招工信息多的优势,瞄准国际劳务市场,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让农民工走出国门赚洋钱。一方面大量招收农民学员,根据国外厂家对缝纫、电子、电焊等熟练工种需求较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工种的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国际劳务输出公司联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组织农民学员参加外国公司在我省的招聘会,推荐学员到国外打工,大大提高了农民务工收入。

  (六)放大“阳光”效应,发展劳务经济。

  在努力引导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保障学员充分就业的同时,市阳光办还积极加强与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放大阳光工程效应,为服务劳务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好组织协调等配套工作。

  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各有关部门围绕阳光工程发挥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就业服务活动,延长了阳光工程服务链条。如市委组织部狠抓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岗位培训、技能鉴定、输出就业等全程服务,教育部门加大了“双后生”的培训转移力度,团市委实施了“青春富康行动”和马口计划,市妇联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动态监测和开发研究,掌握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及从业现状和动态变

  化情况。按照科学调查取样的要求,选择了陈河、杨岭等七个乡镇的八个村组作为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聘请一名村干部为监测员,定期对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增减、职业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分析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合理开发农村劳动力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招工信息。以各培训基地和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设立了20个信息服务网点,定期发布各种岗位培训招生、企业招工等信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和有序转移就业。

  四是为务工农民维护合法权益。积极联系市劳动监察部门,加强本市劳动监察力度,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向农村学员发放跟踪服务卡,及时了解学员特别是外出务工学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就业学员排忧解难,切实为务工农民维护合法权益。

  五是科学制订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十一五”规划。

  通过抓好阳光工程配套服务,推动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加快了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有效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

  四、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隐性失业率高,劳力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和推荐就业的人数占农村现有富余人数的比率很低;三是培训质量还不高,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四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现象,少数单位包括农民自己对农民工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高。

  当前,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大举措。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是关键,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发展劳务经济的重中之重,它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民心工程,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下阶段,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的具体领导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整合部门力量,强化检查督办,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在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提高思想认识,密切配合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各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招生规模;各乡镇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引导,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参训率、合格率、就业率。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阳光工程政策深入民心。积极与广电部门联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典型学员等。积极与镇、村各级联系,加大阳光工程政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严格阳光工程工作的督查管理。重点加强对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的兑现、培训工作开展、教学质量和转移就业情况的督导管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补助资金实施细则的规定,把好学员审核关、资金兑现关、教学质量关和转移就业关。

推荐访问:党建工作 亮点 党建工作亮点 党建工作亮点 党建工作亮点和创新做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