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5篇
第1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第2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第3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11:28联系我们 首页||中央党史研究室简介||党史工作||党史研究||党史知识||中共党史出版社||地方党史机构主管社团||主办期刊||成果一览表||读点党史||党史聚焦||党史工作论坛||网友邮箱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综合研究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 武力 2011年06月01日08:51 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解决了“三农”问题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 ,由于中国人口多和经济发展落后 ,要彻底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三农”问题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 ,我党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告诉我们 :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 ,党内民主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 ,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三农”问题;
现代化过程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实际上,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她80年的历史生涯里,经过艰辛探索和奋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复兴,没有大多数人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20世纪中国的复兴和强大,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农民作为民主革命的主体,积极参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了新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首先参与所带来的巨大活力和示范作用,才获得了稳定的基础和广大的发展空间,避免重蹈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覆辙。在今天,我们要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贫困落后问题,因此也同样离不开动员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可以说,“三农”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成败是密切相关的。
(一)“三农”问题是贯串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三农”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所谓中国国情(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国
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涌向非农产业以及人口城市化;
同样地,教育的普及,民主化、法制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赖于广大农村和农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力军以及农民占人口的比重,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如何动员和领导农民的问题,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才能建立自己领导的政权。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目前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解放中国的农民。”[1]他又说:“伟大的中国农民战争,如果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之下,就与历史上一切农民战争不同,是完全能够胜利的。”[1](P,331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和解决了如何领导农民革命的问题,才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无论是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阐述毛泽东思想,还是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都需要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农”问题。
(三)“三农”问题同样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由于中国面临的国情是马克思、列宁所没有遇见过的,在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没有现成的答案,甚至遇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某些论断矛盾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个体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80年里,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认识变化基本相一致,发生过三次大转折,实现了两次认识上的飞跃。第一次大转折发生在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模式向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转变,实现了第一次认识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大转折发生在50年代前半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并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曲折探索。第三次大转折发生在1978年以后,即由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实现了第二次认识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认识,也经历了三次大转折和两次飞跃。第一次转折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第二次转折发生于50年代,农民由革命的主力军变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农民的一些正当要求被视为“资
本主义自发倾向”,一再受到压抑。第三次转折发生于1978年以后,党承认了农民的创新行为,特别是当这些创新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发生冲突之时,坚决站到了农民一边,充分肯定了家庭经营和乡镇企业,并推动了整个改革。
(四)“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50年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经过5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但是买方市场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强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因素,将会使得“三农”的核心问题——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受到较大制约,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那种低成本、外延型扩张的乡镇企业黄金年代,将不会再现;
同时,由于农业人口严重过剩,生产率太低,农民的收入增长将会遇到较大阻碍,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将进一步影响农村消费和积累;
另外,世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冷战格局的解体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越来越多地溶入国际经济,既能够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将遇到国际资本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尤其是落后的农业和技术落后的乡镇企业。这一切都使得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大于前20年。前20年我们基本上可以通过对农民“松绑”的办法,依靠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空间,使得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则要在买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条件下进行,并且经过20年发展所留下的问题,更多地存在于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弱势群体,转移难度也更大。
总之,“三农”问题并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
二、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 80年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以及党的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也就是第一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52年民主革命和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第二个时期是从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至现在,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二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53年至1978年三中全会前,这个阶段是建立和实行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三中全会”到现在,这个
阶段是建立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在这漫长的80年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认识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认识飞跃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第二次认识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建设道路。
在第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即解决革命的主力军和革命的道路问题。由于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必须找到庞大的主力军,也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城市里无法解决的。在1921年至1927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通过国共合作的方式,迅速扩大了队伍和影响,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1927年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的失败和城市起义的一再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一大批过去就非常关注农民问题和熟悉农村的共产党人,如毛泽东、彭湃、邓子恢、方志敏、贺龙等,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尽管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干扰,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更重要地是毛泽东通过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找到了如何依靠农民、如何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办法,即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后,立即遇到了如何发动农民,建立、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问题,也即是如何打倒农村中的反革命势力和从人力、物力上支持革命战争。于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就自然成为党在农村的三大任务的组成部分(另一个是武装斗争)。因此,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农村奋斗,在土地改革、农村政权建设、发展农业经济以及动员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办法,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农村来说,除继续完成土地改革和民主建政任务外,党在农村工作的重心已经开始转到尽快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来。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开始成为土地改革以后的主要问题。首先,党一直认为土地改革只解决了反封建问题,但是没有也不能解决小农经济的落后、分散、生产率低下问题,并且小农经济
自发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资本主义化:生产资料向少数人集中,大部分农民陷入破产和贫困。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既摆脱资本主义式的发展道路,又能够迅速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就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党考虑“三农”问题的焦点。
1950年党在农村大力发展和整顿供销合作社,1951年积极提倡农业互助合作,1952年农村整党中批判和处理党员中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都反映出党按照七届二中全会的思路,引导土地改革后的农民跟共产党走集体致富的道路。
1953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由于国家投资增长过快,积累与消费、市场与计划(实质上是个体农民与国家)、农业与工业的矛盾突然以农副产品供应短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似乎再次验证了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自发产生资本主义的论断,验证了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小农经济矛盾的论断,于是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来说,改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就成为当时不容置疑的迫切任务,成为保证工业化任务顺利实现的前提。当年开始实行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都表明党对农民的基本认识,已经从民主革命时期的主力军(革命性)转为社会主义的改造对象(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为了减少“统购统销”的阻力和迅速推行农业合作化,党在民主革命完成以后,再次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划分阶级阵线、开展阶级斗争的方法。此时的阵线划分,则是以贫下中农为一方,以富裕中农和富农为另一方。其理由是贫下中农因为经济地位和生产条件不足,依靠个人发家感到困难,希望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具有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而属于党在农村中依靠的阶级力量;
而富裕中农和富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愿意单干,并且对于国家实行的“统购统销”等不满意,他们希望走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代表着农村中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而是党在农村中需要战胜的阶级力量。
从1953年到1957年,党在农村中一直以这种阶级观点来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改造后产生的问题。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单干或追求自己富裕的农民成为被摈弃的对象,而共同富裕的合作社,则不仅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且矛盾很多,束缚了农民的手脚。实际上,上述认识往往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陷入两难选择:自己想选择的发家致富的路走不通,而党和政府提倡的合作化道路未必能够给农民带来好处,于是只好放弃自己的选择,顺乎潮流跟着政府走,去追求理想中的制度,而现实与这种理想的目标总是
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就陷入无休止的体制变动和政治运动中。可以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一方面解决或缓和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市场与计划的矛盾),但是另一方面又制造了新的矛盾:集体经济的低效率、城乡隔绝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年“大跃进”证明了公有化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堵死了自1953年以来形成的企图依靠公有化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思路。而1961年以后的调整和不间断的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则证明了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体制下,无法解决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甚至无法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这就是1961年到1978年“三中全会”前“三农”问题留给全党的教训。于是从1978年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转换思路,开始另一种改革尝试:给农民自主权,尊重农民选择,不再要求以国家的利益而牺牲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
于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改为村民自治,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取代了集体生产,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取代了单一公有制,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也大为松动,小城镇化和农民异地流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应该说,80年代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和乡镇企业的崛起,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最好的证据。就“三农”问题来说,此时的认识基础,已经不是过去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是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看,党也改变了过去长期强调的农业为工业、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的纯贡献型观点,改变了过去长期强调的农民就地发展、主要依靠农业致富的思想,将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城市化作为根本改造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因素。
应该说,经过50多年的探索,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党在“三农”问题的认识上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即邓小平理论;
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低等特点,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三农”发展思路,这就是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至于如何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来实现这个目标,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2001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关于“十五”计划的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 三、历史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并制定正确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之,革命和建设事业则受到挫折。研究80年来中国共产党“三农”问题认识的历程,就会发现,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一)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
党的80年历史证明,凡是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而认识上的失误,也主要是由于照搬马克思主义某些设想、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模式或凭主观愿望。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是实事求是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他对农民问题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认识,主要得益于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农村调查,提出反对“本本主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多次强调要反对主观主义,提倡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他发动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全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论基础,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样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也是在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反对教条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才突破了长期束缚中国共产党的苏联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提出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三条标准”和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都反映出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三农”问题认识上,1978年以后对“包产到户”的认可和推广、对农村专业户的认可和扶持、对乡镇企业的认可和鼓励、都反映出以大量调查研究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而80年里党在“三农”认识上的失误,则往往来自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不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在中国问题上的失误和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就是教条主义和照搬苏联经验的结果。同样,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由于缺乏经验,但主要是从苏联经验和理论出发,在爆发世界大战的估计上,在农村两极分化、互助合作等问题的认识上,在工业化速度的认识上以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认识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尤其是忽视了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和农业发展的经验,结果得出了一些与实际
有出入的结论。例如关于小农经济弊病的认识;
关于农村两极分化趋势的认识;
关于初期合作社优越性原因的认识;
关于工业发展速度的认识;
关于1957年“退社”风潮的认识;
关于人民公社优越性的认识;
关于“包产到户”的认识;
关于农村阶级斗争的认识等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主观主义和压制不同意见。
(二)党内民主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
党的80年历史提供的第二个经验教训,就是正确的认识来自良好的民主集中制,而错误的认识则多产生于独断专行或压制不同意见。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之所以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根据地和红军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白区工作几乎损失了百分之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王明等人压制党内的不同意见,对持不同意见的人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手段。
建国以后,毛泽东的几次重大失误,也主要是违背了党内民主制度,个人独断专行:1955年对以邓子恢为代表的稳步前进意见的批判,导致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四过”;
如果说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压制了党外不同意见,那么1958年的成都会议和1959年的庐山会议则压制了党内的不同意见。1955年邓子恢受到批判以后,就“三农”问题来说,党内其他领导人已经不能平等地与毛泽东讨论问题,而到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甚至不敢与毛泽东争论是非了。其实,从合作化时到国民经济调整,尤其是“大跃进”时期,党内并不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普遍的共识,但是由于得不到毛泽东的认可,仍然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例如60年代初期出现的“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得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许多领导人的赞同,但是由于毛泽东的反对,被压制下去,直到1978年以后才重新推行,结果延迟了将近20年,使中国在60年代初期失去了一次可能成功的改革机会。
(三)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还说明:凡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利益或者说没有损害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认识和决策,就是正确的。就“三农”问题来说,由于农民始终占人口的大多数,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除了战争以外,我们没有理由以任何名义损害他们的利益或者剥夺他们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权利。因此,一切认识和决策的前提应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不能以所谓整体的利益或长远的利益为借口,剥夺或损害农民当前的利益。其实农民是通情达理的,在民族危亡或确实需要其作出牺牲时,农民是不会拒绝的。历史多次证明了
这一点。农民是一个落后的、分散的群体,文化水平低和受产业的限制,以及作为最需要被改造的群体(改造传统农业广大农民需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民也是理性的,也同样具有自己生产、生活方式的自主权,即使是一部分农民,甚至是少数农民,他们的自主权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1. [2]朱镕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1-03-17. ( 原载《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视频报道更多>>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座…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专题辅… 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 习近平会见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 读点党史更多>>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
党史工作论坛更多>>欧阳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 李忠杰:认真研究和做好党史资政… 薛庆超:关于党史资政的若干思考 努力做好党史资政工作 发挥党史资政作用 服务海西建… 主办期刊《中共党史研究》 《百年潮》 中共党史出版社更多>> 出版社简介 中共党史出版社直属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是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央级社科类专业出版社。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1 by zg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中国共产党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XXX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
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当今,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2008年奥运会紧锣密鼓的筹备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的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对于当代人来说毕竟已然是一个历史,曾经的辉煌也已经属于有了些年头的明日黄花,
何况其后的某些“人”言论上的
恶意歪曲、肆意诋毁再叠加行动上的以假乱真、冒名顶替之类混淆,更是令大多数今人无论是实际抑或是性质都莫辨真伪和黑白难分了,以至于许多人印象中的中国共产党早就截然不同于当时的真实中国共产党,甚而至于有些人意识中的中国共产党更是被凭空虚构的邪恶卑劣政党所替代、置换。故此,为了明正视听,更为了及时让世人重新了解、明白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就促使我明知刻下时机尚未成熟因而极有可能又将事倍功半,也不得不抽出时间吃力不讨好地让曾经的中国共产党重现于我周群的笔下。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始,就不仅以其党名更是以其纲领宗旨和实际行动,毫不隐晦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政党,目标在于解放全世界所有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实质和存在意义也都是非常显然的:消灭一切人剥削压迫人的体制和制度,推动人类社会往共产主义发展、前进。而此也就注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标准更是独一无二的,且是唯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才会设立的标准和条件:区域与时段内从人民群众中脱颖而出的思想好、觉悟高、能力强——亦即:最大公无私、最有能力的人,才可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源于中国共产党随后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武力推翻半殖民、半官僚资本主义,因此入党标准中的最有能力暂且被提置在了最大公无私之前,形成了考量最利于推翻国民党统治为首选的入党标准,其中包括杀敌的能力和勇敢的程度。这种调整在当时是非常必要和明智的,有利于迅速推翻
国民党反动派——即:反人民政府,但同时却也由此埋下了隐患:实际并非具备大公无私品质的人,也会因为凭着一时冲动的表现或仅擅长于打仗而进入中国共产党。虽然这类人在后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改造中居多有所进步了,起码不会主动追求封建官僚式的腐朽糜烂生活方式了,但残存的一些冥顽不灵的人渣却事实证明了确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威胁!
战争年代的结束,使得中国共产党从容纳上了正规。中国解放后肃清了旧社会遗留、潜伏下来的各种封建意识和邪恶势力——包括国民党逃跑前布置下的庞大地下美蒋特务组织,以及乱搞各种各样迷信活动的邪教和五花八门的黑社会,亦即进入了真正的太平时期之后,基于建设新中国的需要而把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中的最大公无私设为了首要,并且抓紧对之前的原党员不停地作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改造。
第5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字
赞美你—中国共产党
—献给建党八十周年
让时间倒流八十年吧!
那时,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阀混战,生灵涂碳,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
再追溯八十年,帝国主义列强打破中国国门,窥视中华大地,虎视眈眈。在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从南昌起义到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古田会议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从新民主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的必胜信念,并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历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和挫折。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倡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多少仁人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立场。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昌平盛世,各行各业的共产党人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鞠躬尽碎的焦裕绿,把生命谱写在雪域高原的孔繁森,他们用生命铸就了共产党的铮铮誓言,他们的行为无不体现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我们赞美他们,缅怀他们,历史也将会永远地记住他们。
中国共产党是光荣的。在祖国边疆,在深山密林,在戈壁沙滩,在江河两岸,有着一支支钢铁长城般的队伍,他们甘守清贫,淡泊以明志。为使祖国叠立在世界的东方,呕心沥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于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了;
神州号飞船上天了;
洪水的肆孽被击退了;
反科学、反人类的邪教被遏制了;
惩治犯罪、反腐倡廉,每次的运动与成功,都交织着共产党与祖国命运的生死与共。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最伟大的决议之一,它毅然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使中国从计划经济平稳过渡到市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从缺衣少食奔向小康,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过上好日子,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不再令人羡慕,彩电、音响、汽车等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们不再为物质的馈乏而忧虑了,代之的是如何进行精神消费,出门旅游、充实知识成为时尚。
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回顾建党八十周年,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不少弯路,有过不少的挫折,“大革命”的失败、“左倾”的错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也曾经徘徊过,不少党员也曾经动摇过,甚至犯了错误,但共产党之所以正确,在于能够战胜自我,纠正错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危难关头,总能化险为夷,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因此,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支持、拥护的根本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自然也暴露出一些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伴而的、损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
社会治安令人堪忧、黑恶势力死灰复燃、走私骗汇层出不穷、贪污受贿屡禁不止,这些现象与党的管理力度、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低,思想腐朽陈旧,不注意修养不无关系。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身居高位的成克杰、胡长青等,他们利用共产党员这一特殊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行的却是伤天害理的犯罪勾当,虽然他们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然而他们的行为却极大的损害了共产党的形象。但是,成克杰、胡长青等等的毁灭,不正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清除腐败、清政于民吗?
打铁须得自身硬。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这可以反映出人民对执政党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执政党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权更迭,无一不是由于自身腐败,最终为人民所抛弃,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恰似鱼儿与水的关系一般。
历史是面镜子,回顾历史,可以知得失,正视功过是非;
回顾历史,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
回顾历史,可以振奋民心,展望未来,谱写美好的明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愿用毕生的精力,乘千里风,破万里浪,为共产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