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廉政小故事七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6-14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廉政小故事七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廉政小故事七篇(完整)

廉政小故事七篇

目录

切磋

浮子酒

平“乱”记

“心头耸立一个字:廉”

76年前的一场党纪教育

张鸣岐的故事

精打细算的李秋实

切磋

黄江涛是县象棋协会的会长,但他当初象棋入门还是张静远带的。两人从小就在一个院子里长大,正如两人的名字一样,黄江涛豪放爽朗,而张静远沉稳内敛。小时候邻居小孩们玩弹珠踢足球,张静远就跟着爷爷一起练书法下象棋。黄江涛经常找他玩都看到他全神贯注地在盯着棋盘,看多了黄江涛慢慢也被象棋吸引了,学会下象棋后一有时间便会找张静远切磋。

大学毕业后,黄江涛选择创业,自己开了个网络公司,张静远按照家里的规划考取了公务员,在审计局上班,两人的生活轨道似乎有点脱节了,但黄江涛还是一如既往一有时间会找张静远切磋象棋。

刚开始,还是和以前一样,十次里面黄江涛差不多能赢个两三次。但最近,他居然可以和张静远平分秋色了,他琢磨着,莫非是自己的水平提高了?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去张静远家做客,奇怪的是周末张静远居然不在家,妻子抱怨说他和几个朋友昨晚就出去打牌了,一直到现在还没回来,手机也没人接。

“嫂子你先别急,静远他做事向来沉稳,这不刚好到周末了嘛,偶尔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自有分寸,你就放心吧。”黄江涛帮张静远说了几句好话后便离开了,心想,原来这小子最近开始沉迷和别人切磋牌技了。

接下来半个月,黄江涛一直在筹划公司的团建活动,公司已经成立五周年了,业绩蒸蒸日上,为了鼓励大家,黄江涛打算组织大家集体去旅游,最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去澳门。一到澳门,大家就说来一趟好歹也得去赌场开开眼界,于是一群人一起去体验了一把。

黄江涛怎么也没想到,在赌场里转了一圈居然看到了张静远,那专注的神情和小时候下象棋时一模一样,只是棋盘变成了赌桌,棋子变成了手中的筹码,旁边还有一群脖子上金链子比手指还粗的人围着他,看起来很熟络的样子,黄江涛没上前打招呼,而是默默地退出了人群。

距离上次两人下象棋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换做以前,两人半个月没切磋,张静远都会手痒痒跑到黄江涛公司来找他,这着实不太对劲,黄江涛想了想主动约了张静远来自己公司下棋。

“马上就要将你军喽!”

黄江涛得意地笑出了声,张静远眼看着他被吃掉一匹马,接着一个“士”和一个“象”也相继“殉国”了,不禁有些无奈。

“我说你堂堂象棋协会的会长,就不能让着我点么。”

“我们下了这么多年棋,你什么水平我拎得清,还需要我让么?”黄江涛的这句话一出立马堵住了张静远的嘴。

张静远只能陪笑道“那肯定是你背着我偷偷找人取经了。”

黄江涛没有立马回话,而是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那幅字,“宁静致远”四个字力透纸背,左下角还有张静远的落款。

“还记得这几个字么,是我公司开业时你送给我的礼物,意思想必你比我更清楚,想要成功就得心无旁骛的专心做一件事情,心里如果有杂念,便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咱们切磋象棋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小心走错一步,往往就满盘皆输了。”黄江涛边说边观察张静远的表情,后者明显有些紧张,甚至不敢直视那幅字。

张静远当初题这几个字,是怀着对黄江涛的祝愿和对自己的鞭策来写的,没想到短短几年过去,自己面对这几个字,竟有些抬不起头来。他沉思了一会儿,下定决心似的猛地站起来。

“江涛,这段时间可能暂时不能继续和你切磋了,下次回来,我肯定杀你个片甲不留!”

“嗯,就等你这句话。”

随后张静远回到家,向妻子坦白了自己这段时间被几个老板围猎后沉迷于赌博的事情,隔天他带着自己收受的所有财物主动去县纪委监委自首了……

浮子酒

刚刚扶正为局长的林清风,决定为父亲办一场寿宴。

寿宴请柬是林清风亲笔写的,也是他亲自到各科室派发的,发的时候还一直叮嘱大家要按时赴宴。这些天,局里的干部职工正发愁如何向新局长“道喜”呢,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顿时局里一片欢腾。

寿宴正逢周六,这天大家都早早地赶到了酒店,各科室清点人员,果然一个不落,就连局里的门卫大叔都不请自来了。

临近中午,各色菜肴一道道上齐了,却迟迟不见上酒,正当大家心存疑惑的时候,服务员给每个桌上了一个酒坛子,坛子上贴着标签,红纸黑字写着“自酿浮子酒”五个大字,众人见状面面相觑,要知道,如今农村的普通人家办喜宴,哪怕酒再不上档次,也得好几十元一瓶,林局长倒好,让大家喝自家酿的浮子酒,看来这酒钱也想省了。

中午十二点,寿宴准时开席。林局长让众人都斟满酒,这时局长父亲站了起来,他端着酒杯扫视了一圈,慢条斯理地说:“今天,感谢大家前来为我老头子祝寿,我当了一辈子村支书,从不喜欢大操大办,可这次寿宴,是我硬要清风办的。清风刚当了局长,最近到家里登门‘道喜’的人也很多,今天就借这个机会,请大家来喝一杯喜酒。只是这酒是我家自酿的浮子酒,不够高大上,但它可是绝佳的药酒,能救人呢!”见大家听的一脸迷茫,局长父亲便深情地讲述了十年前的一桩往事。

十年前的今天,局长父亲六十大寿,一家人聚在一起庆贺,父亲也带来了喝了一辈子的浮子酒,这时,刚当上科长的林清风赶紧拿出两瓶包装精美的酒,父亲探问道:“这酒一瓶要几十块吧?”

“爸,您不懂了吧,六百多一瓶呢!”

“六百多?你买的?”

“爸,您就别问那么多了,儿子孝敬您的酒,您喝就是了!这酒绵柔甘冽,喝多了也不上头,您喝口尝尝,保证说好!”

父亲颤抖着端起酒杯,一仰脖子喝了下去。林清风笑问:“爸,好喝吧?是不是入口甜?”

父亲摇了摇头,眼眶突然湿了,半天才说:“苦!”

“爸,这酒怎么会苦呢?您老怎么还哭了呢?”林清风急问道。父亲的反应,也让其他家人摸不着头脑。

父亲叹了叹气说:“这确实是一杯苦酒啊,再过几年,清风会不会蹲监狱,都说不定呢!”

“爸,您怎么说这话呢?”林清风有点不高兴。

“儿啊,常言说的好:贪字头上一把刀。谁陷入贪欲,谁就会被割得遍体鳞伤,哪怕一时侥幸,早晚有一天,这把刀也会落下来的。你现在还只是一个科长,这么贵的酒就敢收,以后呢?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你都不懂?”

“爸,我错了,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林清风双膝跪倒在父亲的脚下。

父亲为自己斟上了一杯喝了一辈子的浮子酒,深情地说:“还是这浮子酒好啊,本本分分,清脆可口……”

一众人都动情地听着往事。这时,局长父亲深情地望着儿子说:“清风,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做人就要做本分人,要像这浮子酒一样,虽土但香醇!”说到这儿,他对着所有来宾招呼道:“来,大家一起干了这杯浮子酒!也请你们帮我一起监督清风。”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酒的滋味还真不一般啊!

喝完酒后,众人也不好再拿出事先准备的红包。自那之后,到局长家里登门“道喜”的人少了,邀请局长赴宴的也少了。

“两个主义”公司开大会

“两个主义”公司成立好多年了,员工数量有增无减。过去几年公司业绩图那叫一个好看。可近几年上面政策有所收紧,业务量直线下降。公司老总想着召开一次员工大会,主要讨论一下业务升级转型的大问题。

主持人:“今天是咱们公司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目的是让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规划公司业务升级转型的思路。先请大家依次介绍下自己目前的主营业务。”

口号君:“大家好,我是口号君。口号就是态度,口号能让领导看到我们的诚意!不管能不能办,先把调子喊上去再说!”

圈阅君:“简单,实用,领导最爱用我,批阅文件必备良品!”

转发君:“省、市、县、镇、村,来来来,排好队,上级文件一字不能改,直接转就行咯。”

二传君:“上级指示收到了,我把指示传给你,你自己去安排落实吧”。

变脸君:会上:“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会下:“小李,晚上我在会所有个酒局请领导吃饭,你记得下午4点钟开单位车去接我儿子放学。”

经典君:“我是专业接待员,这周已经接待了几批领导了,路线一样,布景一样,台词一样,群众演员一样。不说了不说了,又来领导了……”

证明君:“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走走走,先开个证明来证明一下你是你吧。”

热线君:“我周一三五故障,二四六繁忙。什么?你问周日呢?周日谁给你上班啊?”

会议君:“部署会、调度会、推进会、整改会、周例会、月例会、季度会、半年会、小结会、总结会……一个都能少!”

材料君:“复制+粘贴,一键在手,天下我有!”

佛系君:“老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做事。”

签字君:“下级的责任状就是我们的免责单!”

漠然君:“反映问题的?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

主持人:“好,大家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会议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大家各自畅谈一下业务升级转型的思路,让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会议正要进入高潮,一队人马破门而入。

“都别走,这是我的工作证,你们好好看看,配合我们的工作!”带队者亮出了自己的工作证。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组组长。”参会人员看了立马慌了神。

“别慌,有我在这,他们也就是批评教育一下,罚罚款就了事!”角落里的“过场君”安慰大家道。

“不好意思,你的小算盘打错了。我们这次来,就是要把你们连根拔起、一网打尽,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让基层干部干事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来,排好队跟我走,一个也别落下!”

“两个主义”公司升级转型的白日梦破灭了,公司就此关门倒闭,公司员工从此下岗再也无人聘用……

平“乱”记

周六,寒冬,清晨。镇纪委桂书记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这个双休轮到他值班。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银利村百姓与润天公司施工队发生对峙,要出大事了。”接到反映后,感觉事态严重,桂书记立即只身赶赴现场。

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举过头顶的扁担、锄头、铁锹,还有声嘶力竭的相互漫骂,场面十分混乱,打斗一触即发。桂书记不由自主地倒吸了几口凉气。

“再不制止,就会失控。”桂书记心一横,毫不犹豫地冲到双方中间,扯高嗓子一声呵斥:“哪个敢动!”声音洪亮,气势凛然,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这不是镇纪委的桂书记吗?”大部分群众都认识。镇里来人了,又是一小阵骚动。

桂书记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样做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不管打伤了谁,都是犯法的,不光赔进自己,还要连累家人,只能增加无谓的损失。”桂书记一言击中要害,语调缓慢、干脆而掷地有声。举在头顶的家伙什儿慢慢地都放了下来。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逐条逐项地协商。乡里乡亲,你让一点,他退一步,有什么关系呢。慢慢来,相信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桂书记趁热打铁。

“桂书记,我们虽是土百姓,大道理还是明白的。都说官商一家,我们担心你偏袒那边。”老陈,一个六十出头的小老头,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得到了一众百姓的认同附和。

“桂书记,幸会。”润天公司的李经理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现场,“我们公司落地于此,感谢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是这里的老百姓胡搅蛮缠,漫天要价,不讲道理。有桂书记出面协调,相信一定能妥善解决。”

见火候差不多了,桂书记一跃跳上挖土机,坚定地说:“我提三点处理意见:第一,立即停止施工,村民解散回家。第二,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不能恢复施工。第三,双方各推选一至两名代表,要了解情况说得上话。我作调解员,争取在一两天内把问题解决。”

老陈被现场推选为村民代表,李经理则欣然答应作为润天公司代表。待众人散去,三人地把现场走了一遍,一边仔细查看,一边各抒己见,直至中午。

原来,根据环保督查要求,润天公司货物进出运输路段必须扩宽硬化,如此就会占用村民土地。双方就补偿问题几次协商无果,矛盾越积越深。为尽早恢复生产,润天公司单方面强行施工,引发村民强烈不满,直接引爆阻工事件。

桂书记仔细梳理分析得出:一是润天公司愿意按政府标准补偿村民土地;二是被占用土地种类不一,有水田,有旱土,有林地,有荒山;三是涉及村民较多,各人意见纷杂,没有形成统一;四是大家都诚心实意期待早日解决问题。

找出了症结,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当天下午,桂书记先到润天公司,阐明来意:补偿应按土地类型区别对待;宁愿公司吃亏,不能损害群众利益;企业要有担当,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为当地百姓谋福祉。李经理没有过多地讨价还价,十分爽快地应承了。

接着,桂书记去了老陈家,找来几个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传达了和润天公司的洽谈情况,大家均表示可以接受,并尽快把被占土地的村民名单、土地类型和面积统计出来。

次日,在双方代表现场监督下,经过漫长的统计核算,一份详尽的土地补偿明细清单终于出炉。双方再次确认数据无误,均签字认可。

发放补偿金的那天,桂书记无法抽身,给李经理和老陈叮嘱了几条原则:一是李经理代表润天公司,必须全程亲自参与;二是老陈代表村民,必须全程陪同监督;三是补偿款不能代领,必须逐户签字发放。

如今,村民拿到了应得的土地补偿款,安心生活;润天公司硬化了道路,通过环保验收,恢复生产;银利村重归于和谐发展。

“心头耸立一个字:廉”

——追记辽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

毛丰美带领大梨树村经济发展驶向了快车道,每年村集体收入5000多万元,过往资金能达到上亿元。但毛丰美始终坚持一条,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当“不管钱的一把手”。

“手别长,嘴别馋,身别懒。心头耸立一个字:廉!”从当大梨树村书记起,毛丰美就给自己立下了这条规矩。

“名利对毛丰美来说没有诱惑力”

为了加强资金监管,毛丰美专门外聘资深的审计人员,定期对账目进行审计公开,从未发生一起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村民说:“大梨树人都知道名利对毛丰美来说没有诱惑力。”

“禁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违者重罚。”十几年前,毛丰美创立的规矩被写进大梨树“村规民约”。毛丰美儿子毛正新告诉记者:“爸爸让我们结婚不操办,这都好办。但是,我爷爷去世,那就挺难办的。”

2012年11月,毛丰美90岁的老父亲去世。他召集家人,开会商定,谁都不得收礼,并在家门口贴出了拒收礼金的告示,就是花圈也不能收。

毛丰美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遗言:“我的一切都属于大梨树村。我死了以后,一切从简,坚决不能大操大办。”这是毛丰美对组织提出的最后请求,也是唯一请求。

“我们吃肉,你们吃糠,这不是社会主义”

1992年以来,毛丰美先后在大梨树村建起了凤泽大市场,办起了钛合金厂等十几个企业,村里劳动力全部进厂,当上了白天上班、早晚务农的“业余农民”。大梨树人的命运悄然改变,也让临近贫困村眼馋。

2004年,毛丰美主动走进临近的贫困村。“先富带后富,共富才算富。我们吃肉,你们吃糠,这不是社会主义。”毛丰美动情地说。从此,3000人的大梨树村又接纳了贫困户2000多人。

“他一心为公,10年来使我们人均年收入达到2.1万元,彻底脱贫致富了。”村民车世利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上这么好的日子。36岁娶到了媳妇,还买了两套大房子!”

2014年9月16日,重病中的毛丰美仍然挂念着村民,执意让家人用轮椅把他抬到山上,挨个山头察看。就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执意看看村里刚刚更换的太阳能路灯,深情地凝望这片土……

“他一辈子对群众大爱、对清廉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一名基层干部的执着和追求。”丹东市委书记孙兆林这样评价道。

76年前的一场党纪教育

1939年5月,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的文章,刊载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杂志第73期上,在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刘力功是谁?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中组部部长为什么就开除一个普通党员党籍的事情在全党进行通报?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在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千里迢迢,从海内外奔赴延安,投入火热的革命熔炉中。

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解决抗战急需人才的问题,陈云将云集延安的知识分子安排到各类学校进行短期训练,让他们接受党的理论思想和基本知识教育,然后分配到各条抗日战线上去,在实践中成长为抗日的骨干力量。

刘力功是一名由国统区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进入中央党校训练班,专门学习了党的建设的课程。在党校学习的刘力功没有工作经验,性格自高自大,经常发些共产党员所不应有的议论。训练班毕业时,党组织根据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决定分配他到基层工作,接受实践的锻炼。对于组织的决定,刘力功态度强硬,坚持要进马列学院,或回到距离延安很远的原籍工作,否则就退党。

陈云和党组织为了帮助他,先后与刘力功谈了7次话。在第一次谈话中,刘力功承认退党的想法是错误的,但仍坚持不到基层工作。党组织认为,马列学院是党的比较高级的学校,不能接收思想有错误的分子;
而派回原籍工作,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家庭愿望,对当地工作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因此拒绝了他的要求。

在最后一次谈话中,党组织告诉刘力功,“个人服从组织”是党的纪律,要你到华北去做基层工作是党的决定,必须服从。可刘力功却要求组织接受他的意见,实际是要“组织服从个人”。党组织决定给他一些时间去反省错误。几天后,刘力功找到党组织,表示愿意到华北去,但一定要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工作,党组织若不同意,他就干脆拒绝执行党的决定。

中央党务委员会针对刘力功一再拒绝执行组织决定的事实,从维护党的纪律的角度出发,专门进行了研究。中央党务委员会认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纪律,不容许任何人破坏。鉴于刘力功违犯了党的纪律,又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并改正错误,决定开除他的党籍。中央党务委员会将这个方案提交到中组部部务会议,经部务会议讨论后,正式作出开除刘力功党籍的决定,并向全党公布。

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陈云总结说:“中国革命是长期艰苦的事业,共产党及其党员没有意志行动的统一,没有百折不回的坚持性和铁的纪律,就不能胜利。因此破坏党纪,实质上就是破坏革命,我们必须与任何破坏纪律的倾向作斗争。”

对于刘力功的问题,陈云认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我们党内今天有大批的新党员,他们还没有受过党的纪律的教育,还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就刘力功事件,陈云组织延安各机关、学校开展大讨论,并亲自写下《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这篇文章,论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特别是遵守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文章随着《解放》杂志的刊发,传播到各个抗日根据地。

在随后开展的严肃深刻的党性党纪教育活动中,干部和学生们纷纷对照刘力功检查自己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增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一时间,延安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讲个人要求的少了,服从组织分配的多了;
图安逸比享受的人少了,要求到前线和艰苦地方锻炼的人多了;
自由主义现象少了,严守纪律的人多了。一个严纪守法、团结奋进的热烈气氛悄然兴起。

张鸣岐的故事

做人民公仆,是张鸣岐的一生追求,他把自己的全部才智、精力和组织赋予的权力都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是极严格的。

1982年5月,张鸣岐任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在这一岗位上,他虽然仅仅工作了3个月,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

张鸣岐到沈阳市总工会后,单位考虑他家住得比较远,工作不便,分给他一套三室住房,他却没有要,让给了一位没有住房的老干部。自己一家四口仍住在黎明公司附近只有11平方米的房子里。

“鸣岐不让”可以说得上是张家所有成员和亲戚最常说的一句话,张鸣岐曾立下家规:不准家人,亲友以他的名义办私事;
不让家人向他所在单位提要求;
不许家人用公车。

张鸣岐的儿子每次从沈阳到锦州看望他,他都不让司机开车到火车站去接,非让儿子自己坐公共汽车。

张鸣岐在工作中始终对自己要求苛刻严格,他对自己约法三章:一不吃请,二不应酬,三不搞花架子。

1984年,张鸣岐率领辽宁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按规定,他们带了一笔“不可预见费”,有人想用这笔钱买点纪念品回国后赠给同事或亲友。可他说,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结果回国后他把这笔经费一分不少地交了公。

刚到锦州上任时,市委已经给他准备了一辆轿车,是市委机关最好的车。可是他看到市里离岗的老领导没有车用,便把这部车送给老干部用了。自己先从沈阳借一辆车,还给人家后,又从武警部队借来一辆三菱吉普车。有人劝他买一辆新车,他说:市里财政困难,已决定1994年机关一律不买小汽车,我也不能买。直到以身殉职,张鸣岐出门仍是随时派车。

1994年春天,张鸣岐到凌海市调查,回来时当地干部交给张鸣岐的司机小曲15公斤草莓。回来之后,张鸣岐发现了草莓,顿时发火:“我再三告诉你,不要拿人家的东西。我明天到钢厂时,你顺道把钱给人家送去。”第二天,小曲把钱送回去以后,张鸣岐缓和口气说:“你想想,老百姓种一点东西不容易,你去拿一点,他去拿一点,那他们什么时候能富起来?不要让老百姓背后指我们的脊梁骨。”

精打细算的李秋实

一名普通的医生,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本溪桓仁县人民医院院长李秋实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赞歌!

秋实是在光荣院长大的孤儿,她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山区人民建一所最好的医院,她常说“我是桓仁人民养大的,要用一生报答他们。”从医30多年,无论是当普通大夫,还是担任领导,她都一直在用行动实践着这一诺言。

在桓仁,县医院算是一个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但是为了医院的发展,李秋实常常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县医院领导没有配备小汽车,仅有的一部手机,谁出差谁用。李秋实出差不是挤公共汽车,就是搭乘县领导或外单位办事的车。她说,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坐大客车可以了解群众的反映,搭领导的车可以汇报工作。

花公家的钱,李秋实精打细算出了名。到大连医学院进修,人家安排30元一宿的房间她不住,自己找了个7元钱一天的地下室;
她带队到市里学习,20多号人就挤在病房里。

1995年夏天,李秋实和日本方面谈进口CT机业务,日方老板吐口说,若是肯出300万元,就可以安排李秋实他们去日本考察或送小轿车。李秋实坚决不同意:“我们什么也不要,只要价格降下来。”

推荐访问:小故事 廉政 廉政小故事七篇 廉政小故事七篇 关于清风廉洁的小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