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范例推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供大家参考。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1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教研组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开展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二次上课等一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使我收获不小。
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认为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以奖励小花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我在这一堂课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学好新知。例如:在引出余数概念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实现的。教学片段如下:
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学生通过摆发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亲身经历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当剩下的学具不够分时就产生了“余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通过与例1的除法算式的比较,将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组织教学,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一次授课时,由于在例1教学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比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后的巩固练习没有完成。在第二次授课时又急着赶时间,导致例1中除法竖式的教学不够扎实,有些同学没有掌握。另外,在两次教学的比较中发现学生的自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自学后再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较好,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把这环节省去了,由教师直接讲授,有学生掌握的就不是很好。
当然,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当我上完一节课,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成功的以及失败的,那都将是自己积累的一笔巨大地财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2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本来我班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掌握得就不够好,特别是那十几个学困生,试商时间久,计算准确率低,如今学到小数除法那更是难了,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是难中之难。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切实体会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与整数的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数除以整数要确定商的小数点,即要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同时当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通过几天的练习,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已是比较高些了,于是便进入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教学时我同样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经过探究,知道根据什么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在练习中,让我感到学生的困难,计算时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经过将近两周的教学与练习,还有许多学生没能正确进行计算,那几个后进生根本没能掌握计算步骤,让我愁肠百结,不知如何才好。后来经过不断地练习与辅导,特别是学生间的互助学习,让不少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但至今还是有几个学困生没能正确计算。
本单元的测试成绩不理想,从卷面上看,学生主要失分还是在计算。很多学生因计算准确率低,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都丢不少分。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最简单的解决问题没能进行正确分析,然后进行列式计算。
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小数除法的计算练习,逐渐提高计算准确率,同时辅导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种类简单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掌握了基本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学习的“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是乘法的含义以及刚刚学习的平均分的含义,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除法算式。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在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准备了小棒,但并不要求一定要用小棒操作,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前几天的学习,平均分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除法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知识,我首先出示情境图: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让学生观察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知道要坐几辆车呢?学生用六根小棒代表6个小朋友,两根放入一辆缆车,放了3辆正好放完,这样很形象,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能清楚的看出来了要坐3辆车。这时,教师引导: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要坐几辆车。我们也可以用除法计算。从而自然引出本课课题:认识除法。接着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物体总数,每几个一份,
求可以分成几份或已知物体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动手分一分,画一画,最后在列式算一算,这样做我觉得更能让学生从动手中感悟平均分丰富的表象,并从动手操作中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解除法的含义。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4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册书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中第一次初步认识除法竖式后,对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鉴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1是引导学生提出平均分的数学问题,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教学信息窗1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要。让学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6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顺势引出余数。紧接着,我让学生操作9根小棒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由操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读法。
信息窗1课后主要问题是:部分学困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不很明白,尤其是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写法不清,以后要加强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操作和讲解。
信息窗2是让学生借助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本节课我认为首先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较多时间和学生共同如何快速、正确的试商。从课堂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试商准确、快速,说明达到了预想的设计。于除法竖式,主要问题是,学生在计算时有学生数位没有对齐,书写不规范,需要多加练习巩固。
从本单元的测试来看,成绩还是较理想的,在测试中,弱点是:一幅图列出两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由于是填空题,在商后面已写好位,很多学生出现了错误,说明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对这方面的题目缺少练习,学生不能正确审题,看清题目的意图。
第一单元已结束一星期,由于个人的原因,现在才形成文字,确实有些晚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动手分一分,由没有剩余引入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除法”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转化”,这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通过一层层递进认识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 本课的教学中,以分发具体实物,让学生从动手平均分东西给组员,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并在把分的结果一一列表后,形象感知正好分完与有余数的两种不同分的结果。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有本质理解。
在《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根本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固然重要,但余数、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的探索过程,推导过程更重要。因为其过程中蕴涵着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本课始终贯穿着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会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思维活跃,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圈一圈,填一填,想一想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6
我上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7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以后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没有余数),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也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
成功的地方:借助直观操作的方式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如: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有分不完的情况出现,进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再如:对于除法竖式的教学,也是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清楚的看到竖式中的每个数所对应的操作中的具体对象,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样在解决问题的例6中,同样借助画图这一直观收段,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其中余数所代表的事物,进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不足的地方及对策: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问题,有的学生容易出错,有时可能关注不到,需要在计算时提醒学生及时检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8
在上这堂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定下这堂的学习目标,即"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这节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的问题,在经过上节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堂伊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余数代表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他们都认为余数是"剩下的数。""那是从哪里剩下的数呢?"陈宝儿说我们在分东西,从总数里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分着分着,发现不够分了留在手里的数量。师进行补充,余数是从总数中的,它原本是要平均分的,但是因为数量不够平均分,分了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所以宁可剩下放在一旁的现象,所以我们会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它还可以再平均分一次…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例一,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在对比中再次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先从字图片层面表达这两题的已知与所求,再从操作层面表达解决问题——摆盘的方法,最后从算式层面讲述除法算式的故事。
其中,在操作7颗草莓每两个一盘进行操作的时候,我问:"最后一个草莓为什么不摆了?"
汤淑霞说:"因为盘子不够了"(只感知图片,未深入思考)
吕思怡说:"如果把这颗草莓放第一个盘子,其他两个盘子就不公平,会吵起。"(知道有余数的除法还是需要平均分,知道除法的本质)
陈宝儿说:"就算盘子够,也不公平,第四个盘子里只有1个草莓,其他盘子里都有2个"(能对同学的回答提出质疑,并提出论据。)
我又找了几个同学回答,但是都未跳出上面这三种感知,所以强调题目要求:每两个草莓放一盘,我们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公平性,还要考虑题目的要求是每2个草莓放一盘,颗草莓放一盘和1颗草莓放一盘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解决问题时对已知信息的处理与重新验视。)
在分别解决两个分草莓的问题之后,需要孩子们自己对比讨论这两个情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一步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在明确了这两个情境每份的数量都是两颗草莓(分法相同)之后,李豪同学发表了他们组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情境没有剩余,第二种情境有剩余。(建立"剩余"概念,但是仍是表象),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一种没有剩余,一种有剩余?他回答:因为第一种是分6颗草莓,第二种是分7颗草莓,这剩余的一颗自于总共分的草莓数量不一样(了解了余数从哪里的本质。)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9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教研组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开展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二次上课等一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使我收获不小。
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认为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以奖励小花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我在这一堂课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学好新知。例如:在引出余数概念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实现的。教学片段如下:
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学生通过摆发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亲身经历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当剩下的学具不够分时就产生了“余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通过与例1的除法算式的比较,将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组织教学,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一次授课时,由于在例1教学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比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后的巩固练习没有完成。在第二次授课时又急着赶时间,导致例1中除法竖式的教学不够扎实,有些同学没有掌握。另外,在两次教学的比较中发现学生的自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自学后再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较好,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把这环节省去了,由教师直接讲授,有学生掌握的就不是很好。
当然,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当我上完一节课,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成功的以及失败的,那都将是自己积累的一笔巨大地财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10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6根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过程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接着动手摆正方形,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突破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11
这一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这个知识点教学要借助教具和学具,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在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配时,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会出现剩余现象。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中,着重要强调两点:一是余数的确定。这里的余数是指,在平均分配时,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余的数,为后面说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埋下伏笔。二是联系实际时,引导学生根据商和余数的不同含义,确定它们各自的单位。可以指名或相互说说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
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需要作两个方面的铺垫:整除竖式的计算过程及各部分名称和试商预备练习(如:15﹥()×2中,()里最大能填几)。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可分为三步教学。
一是掌握题中商的含义和试商的方法。根据余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商指的是被除数里最多包含多少个除数,可以用含除数的乘法口诀依次试商。试商时,可以适当地鼓励孩子先估计商的范围,再用口诀试商,减少试商次数。
二是明确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含义,计算过程。这些内容,在学习整除竖式时,已经介绍过,学生都有个初步的概念,在这里要让孩子对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明确、清晰、熟练的认识。
三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能运用余数的这个特点,检查计算是否正确。这部分教学时,一定要讲清(或让学生讲清),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果解题过程中出现余数比除数大,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商小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12
本学期,时间较短,按照教学计划,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新课《有余数的除法》。
由于是第一次学习新课,孩子们还没有从寒假的状态中转换过来,所以,反应有点慢,具体问题如下:
1、旧知的遗忘;很多孩子忘记了上学期学习的除法相关知识,乘法口诀、平均分等都有遗忘;
2、余数的不适应;第一次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是平均分有剩余的一种情况,很多孩子不理解,尤其是遇到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3、“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不理解;这一结论,他们不会应用,不会拿来检验;
4、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单位的错写;很多孩子写算式单位都会出错,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算式的含义;
5、有余数除法运算的出错,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算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推荐访问:余数 除法 反思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评课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简短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与评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总结 有余数的除法(1)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计算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5篇2023-12-01
- 2024年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5篇2023-12-04
- 幼儿数学培训心得及反思9篇2022-05-23
- 幼儿园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2022-05-29
- 每节课教学反思9篇2022-05-29
-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9篇2022-05-29
-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教案及反思4篇2022-06-10
- 道德教学反思3篇2022-06-11
- 美术活动我的好妈妈教学反思15篇2022-06-11
- 六年级学会宽容教学反思10篇2022-06-11
- “以案促改”个人反思材料2022-06-14
- 2022年“以案促改”个人反思材料【精选推荐】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