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度《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6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3-12-14 14:40:02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6篇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1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资料,最终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可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本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与发展。

  研究目标:经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构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经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本事。一是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本事;二是应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本事。

  研究资料: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本事构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本事,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景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团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我的教学行为。我们课题组看过的理论著作有:(略),撰写的教育随笔共14篇,分别是:(略)经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3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本事构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进取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我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进取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教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构成“初中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见附件)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本事构成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

  (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②以生活原理为载体,提炼出数学思想。③探索数学建模训练,加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论文:毛利益教师撰写论文《提高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本事的几点做法》并进取投稿。许文英教师撰写了论文《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事》。(见附件)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本事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运用意识和实践本事,逐渐地学会数学化的方法,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我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我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我的特长,进取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毛利益教师和许文英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团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团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主角、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2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负责人XXX负责人所在单位XX镇XX小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本人的不懈努力,我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在我对小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摸清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随机对三至六年级的18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愿意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他们不能正确地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读物,比较偏爱流行元素较多的庸俗漫画;2、学生课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较低,有待持续培养与进一步提高;3、学生在家中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大于课外阅读时间。

  4、学生阅读习惯差,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我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并鼓励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阅读理论或教育理论书籍,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理论素养。

  (三)环境布置,营造书香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发起“我爱读书”活动。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利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读书的作用,让每块黑板都会说话,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各年级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大书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主要是图书馆整班借阅。另外,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大量阅读完之后,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书本,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并且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原价赔偿。

  3、评选“阅读之星”每个班级后面都有一块大黑板。这块黑板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可以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呈现出来,评选阅读之星并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表扬阅读之星,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四)立足课堂,探索方法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老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会读书不仅

  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己阅读。

  1、以疑激趣

  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可以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2、课后延伸

  现有的教材有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在教学后作为拓展延伸的材料,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极大的补充。如教学《杨氏之子》之后,对于文言文,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我就推荐孩子们看《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后,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传》。这样,课内和课外有效的进行了衔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每周一诗经典诵读

  结合我校实际,以及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开展了“每周一诗,经典诵读”活动。将六个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结合学生实际,编辑诵读教材。每周一早读教师指导,背诵经典诗词。并且学校组织不定期抽查,评选优秀诵读班级。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二,我们的收获。

  (一)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自课题立项至今,学校图书馆共出借图书达1000余本,学生平均每人10本以上,其中最多的学生共读书20余本。学生将课余时间利用了起来,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课题组老师在阅读方面积极探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平时,老师们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

  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三)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语文补充阅读材料,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四)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效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同时,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兢兢业业、研究课题半年多来由于尚属于实验研究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继续深入地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

  思路(二)、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研讨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立足点及方法,虽然我们课题组成员也探索了一些方法与策略,但都是肤浅的。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研讨出更为深入、有效的整合策略与方法。

  (三)、时间和精力不足;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驱,坐到书桌前面对科研时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有专门的时间来搞科研。关于这方面我会自己想办法找时间来克服困难。

  (四)、经验不足;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是缺乏经验,比如,如何从一大堆调查问卷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不仅仅是数据统计的问题。尤其是简答题。又比如,到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都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最后的成果到底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才算最好,反思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了以下思路:

  (一)、放开让学生去凭兴趣去读,允许一部分同学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二)、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又时间去阅读。

  (三)、利用开家长会和网上沟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课题,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每位教师继续坚持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我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和支持,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一定会顺利结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3

  我校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按照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设,于20XX年9月开学。学校建有实验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多媒体、监控、电话多网合一,为教育教学带给了便捷,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带给了保障。学校拥有60台电脑的教师办公自动化系统、28套电子白板班班通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设备。

  为了更好地将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水平,我校申报成功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课堂教学重构研究》这一课题,成为第三批实验单位之一。学校课题组成员在贾文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子课题“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本课题于20-年6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半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电子白板使用状况。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校15个教学班的老师上室内课均使用了电子白板,全校做到了电子白板全员培训,人人掌握,操作娴熟,白板使用率、普及率高,覆盖学科广。

  二、研究进展状况。

  (1)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我校课题组自申报获得批准时就专门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到达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构成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方案》,拟订本课题共设置了“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研究”等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教科室主任、教务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数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状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2)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分析。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发现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操作部熟练,展示与教学设计不同步、工具利用不充分。二是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利用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3)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与潜力,我校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开学初,电子白板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互式白板教学指导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考核,实验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理论和操作技能出众,获得优秀等次。我校还把有关电子白板的所有技术资料打包放在学校校园网内,供教师学习。之后,学校召开电子白板课题组会议及全员培训六次,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科研意识,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研究潜力。透过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潜力得到了提高。

  2、认真上好实验课,努力发挥各个课题组成员的创造性,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水平。课题组陈坤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听课活动。透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成果和经验。

  透过实验,我校课题组目前取得以下成果:

  1、各级竞赛获殊荣。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参与了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人运用电子白板的课堂竞赛荣获市二等奖,2人获区一等奖。教师在校上公开课使用电子白板课件76人次。课题组的成员还用心制作电子白板课件,上交学校11个优秀课件。其中,陈坤老师的教学课件《鸡兔同笼》获得省级一等奖。陈卫老师制作的电子白板课件获得区一等奖。

  2、交流活动促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次“十分钟使用电子白板状况的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在网站上刊登。

  3、说课竞赛展风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说课竞赛。老师们制作得实用、精美,都能将白板的交互功能,以及其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的功效运用于课堂上。

  4、教学模式导教学。我校课题组成员重点围绕“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这一研究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验教师们不断学习、交流,初步总结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创设,引出问题→分层学习,协作释疑→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1、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资源创造出形象而直观的问题情境;从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蕴涵在贴合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3)学生表演,再现问题的情境;(4)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模型。

  2、分层学习,协作释疑。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之后,要透过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协作,最终解决疑问。这一环节里,教师出示学习资料后,可让学生自主选取学习资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当然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思维潜力。

  常用的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使他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阶段后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透过协作共同释疑。

  3、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成果汇报的基础上,经历了疑问、辨析、释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老师合理选取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到达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目的。

  练习分层形式:(1)例题变式与题组比较练习。(2)对学生进行错解的分析剖析。(3)相互命题,考察效果。

  4、分层指导,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分层。教师辅导优生。辅导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工作能够由优生和老师来做。透过优生带读、领读,带学、领学的形式来带动其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由小组长来辅导后进生,老师也注意随时随地的关注。主要形式有:提问分层、检查分层。

  5、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也要采用分层的形式,根据选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几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思维训练拓展题,这些题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取,鼓励学生勇挑难题,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同时透过小组之间互相命题,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三类作业完成以后的展示形式有:练习本上书写、黑板上板演、白板上练习。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的教师把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常用的一种模式,虽然它没有做到人机互动,但我校电子白板的图形、动画以及仿真等功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直观明了,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的容易,教师教的简单,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将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潜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潜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缺少理论支撑。比较注重电子白板功能的使用,缺少对使用实效的思考和阐述。研究成果的质和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探索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

  3、积累教育资源,整理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三年级、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集。

  4、建立信息资源库,丰富教学手段,到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和教学设计潜力,并用心尝试探索使用一些简单的模板,提高教师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6、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4

  我校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按照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设,于20XX年9月开学。学校建有实验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多媒体、监控、电话多网合一,为教育教学带给了便捷,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带给了保障。学校拥有60台电脑的教师办公自动化系统、28套电子白板班班通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设备。

  为了更好地将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水平,我校申报成功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课堂教学重构研究》这一课题,成为第三批实验单位之一。学校课题组成员在贾文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子课题“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本课题于20-年6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半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电子白板使用状况。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校15个教学班的老师上室内课均使用了电子白板,全校做到了电子白板全员培训,人人掌握,操作娴熟,白板使用率、普及率高,覆盖学科广。

  二、研究进展状况。

  (1)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我校课题组自申报获得批准时就专门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到达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构成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方案》,拟订本课题共设置了“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研究”等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教科室主任、教务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数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状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2)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分析。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发现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操作部熟练,展示与教学设计不同步、工具利用不充分。二是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利用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3)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与潜力,我校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开学初,电子白板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互式白板教学指导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考核,实验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理论和操作技能出众,获得优秀等次。我校还把有关电子白板的所有技术资料打包放在学校校园网内,供教师学习。之后,学校召开电子白板课题组会议及全员培训六次,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科研意识,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研究潜力。透过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潜力得到了提高。

  2、认真上好实验课,努力发挥各个课题组成员的创造性,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水平。课题组陈坤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听课活动。透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成果和经验。

  透过实验,我校课题组目前取得以下成果:

  1、各级竞赛获殊荣。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参与了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人运用电子白板的课堂竞赛荣获市二等奖,2人获区一等奖。教师在校上公开课使用电子白板课件76人次。课题组的成员还用心制作电子白板课件,上交学校11个优秀课件。其中,陈坤老师的教学课件《鸡兔同笼》获得省级一等奖。陈卫老师制作的电子白板课件获得区一等奖。

  2、交流活动促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次“十分钟使用电子白板状况的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在网站上刊登。

  3、说课竞赛展风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说课竞赛。老师们制作得实用、精美,都能将白板的交互功能,以及其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的功效运用于课堂上。

  4、教学模式导教学。我校课题组成员重点围绕“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这一研究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验教师们不断学习、交流,初步总结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创设,引出问题→分层学习,协作释疑→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1、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资源创造出形象而直观的问题情境;从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蕴涵在贴合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3)学生表演,再现问题的情境;(4)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模型。

  2、分层学习,协作释疑。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之后,要透过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协作,最终解决疑问。这一环节里,教师出示学习资料后,可让学生自主选取学习资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当然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思维潜力。

  常用的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使他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阶段后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透过协作共同释疑。

  3、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成果汇报的基础上,经历了疑问、辨析、释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老师合理选取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到达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目的。

  练习分层形式:(1)例题变式与题组比较练习。(2)对学生进行错解的分析剖析。(3)相互命题,考察效果。

  4、分层指导,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分层。教师辅导优生。辅导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工作能够由优生和老师来做。透过优生带读、领读,带学、领学的形式来带动其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由小组长来辅导后进生,老师也注意随时随地的关注。主要形式有:提问分层、检查分层。

  5、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也要采用分层的形式,根据选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几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思维训练拓展题,这些题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取,鼓励学生勇挑难题,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同时透过小组之间互相命题,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三类作业完成以后的展示形式有:练习本上书写、黑板上板演、白板上练习。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的教师把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常用的一种模式,虽然它没有做到人机互动,但我校电子白板的图形、动画以及仿真等功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直观明了,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的容易,教师教的简单,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将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潜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潜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缺少理论支撑。比较注重电子白板功能的使用,缺少对使用实效的思考和阐述。研究成果的质和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探索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

  3、积累教育资源,整理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三年级、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集。

  4、建立信息资源库,丰富教学手段,到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和教学设计潜力,并用心尝试探索使用一些简单的模板,提高教师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6、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5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异常是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造成自控本事差、自学本事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表现为德育途经单一,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经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子女就读较多,造成我镇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构成,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强,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景,新的问题。在新的世纪,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经过什么方法途径有效地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未来的大问题。为此,我校确定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课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探讨德育途径和方法,实践求真,探索前进。

  二、实验的目标和资料

  “中学生德育途经的探索”实验的目标是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一样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基于上述实验宗旨,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实验资料是:

  (一)研究和探讨德育的途经:德育活动课、思想品德课、各种学科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学校文化、社会实践等均可与德育挂钩进行研究。

  (二)研究和探讨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趣味引导法、激励指导法等。各个年级实验班根据本班实际情景,确定实验资料,拟定实验措施,进行探索。

  1、探索礼仪教育的途经。礼仪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它与礼貌是孪生兄弟,相伴在同等条件下。所以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礼貌程度的重要体现。一个健康有序、礼貌提高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法治社会,还应是一个有“礼”,循“礼”的礼治社会。我们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是因为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礼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礼仪教育的长期性。

  2、探索自信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认识自已,强化意志的培养,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参与群体生活的信心。

  3、探索最佳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规律,加强德育语文课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探讨其内化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

  4、探索有机高效的学科渗透教育模式。抓住学科渗透点,有机进行德育渗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5、探索德育活动的最佳模式。在中学阶段,按低、中、高年级段,分别设计适合少年兴趣爱好的模块活动,变封闭式的说教为开放式的教育实践,力求使班队活动自主化,校外教育阵地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中学生做事,学会做人。

  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我们进行的中学生途径和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按照自然实验法模式,将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之后,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12月)

  1、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分年级段第一步进行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蒙以养正”,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及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昌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2、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秘研究:(1)德育毓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2)建设高品位学校文化,实现环境优化;(3)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4)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5)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实验总结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

  四、实验的效果

  (一)德育实验规范化

  1、成立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学校德育实验目标和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学校校外有德育基地,构建了德育社会网络,进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有育人活动室如:电视台、广播站、劳技室等,多角度、多方位强化德育环境。

  2、重视课题管理。学校将课题管理列为工作重点。课题管理的区位体此刻研究流程上,管理好各环节的实验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拟订的方案便于操作化。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教师投入具体的操作行为,有序推进研究的进程,使静态化的方案转化成动态化的实施。每一个实验班确定好实验题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将总体目标具体化,逐步推进,使课题研究的进程显得明晰。注重实验研究成果,目的是变点为面,把各个班级实验研究的成果经过适宜的方式推出或推广,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二)德育资料系列化

  1、根据《中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资料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团体主义教育、礼貌礼仪教育、孝亲敬长教育、养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热爱劳动教育、法制规约教育、激励转化教育等。在每种教育资料的实验研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在各种教育实验研究中交叉和相互渗透,寻找最佳切入点,避免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实效情景。

  2、我们还经过营造礼貌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学校建设即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德育教育,经过努力,基本上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长年有绿,四季有花,处处育人。经过优美的学校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的礼貌行为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构成观念,进而转化为行为。

  3、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景。每学期的优质课竞赛都邀请家长参加听课、评课,其评价标准必须要有德育资料,其竞赛结果张榜公布,并给与奖励。为检验德育效果,教导处定期经过试卷问答和德育知识竞赛,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学校还聘请了派出所警员为法治副校长,经常到学校举办法制讲座,主讲的资料有“梦想与道德”、“社会与法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每学期还举办小报竞赛,经过评比把优秀的小报经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大队部的每项活动都有计划、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为加强内部管理,学校拟定了内部管理方案,统一制定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开展的“五星班团体”的争创活动,每周进行评比。

  5、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献血、清洁街道、慰问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完成调查报告。每期组织一次“评先”活动,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组织师生向他们学习,每年的“元旦”、“清明”、“六一”、“国庆”,学校都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方法科学化

  我们在实验中,坚持德育工作研究的方向性、针对性、情感性、趣味性和激励性,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方向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向心力”。我们坚持教书育人的方向,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做到“讲层次、有实效”。如,每一天利用早读前的15分钟,经过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好人好事的宣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学习各行各业英模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校先进师生的优秀品质。

  针对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说服力”。德育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脾气禀性,不一样的举止言行,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成长环境,采取不一样疏导方式。我们在德育实验中总结出五种疏导方法:(1)说理(2)规劝(3)慰抚(4)感化(5)警示。

  情感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感染力”。“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投入的核心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教育满腔热情耐心引导,在学习上帮忙,在生活上体贴,在思想上关怀,使他们真正获得教师的爱。

  趣味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吸引力”。我们依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自护自救演讲,安全知识抢答赛,尊师敬长、讲礼貌懂礼貌故事会,“我心中的二十一世纪”作文写作竞赛,“生命的意义”等,来吸引大多数人的参与,从而进行广泛地德育教育。

  激励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内驱力”。学校开展了“五星班团体”评比,制定了学生一日生活行为规范,大队部每一天有人监督检查,每周进行评比。各中队均制定出争章达标计划,按计划参与竞赛达标活动。

  (四)德育途径多样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途径的选择,必须体现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德育实验的扩展性,注重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强化全方位育人,其具体做法是:(1)建立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管理;(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商店、农村,深入基层,参加实践,体验生活,陶冶情操,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2)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团体主义思想。(3)过好“五节”;清明踏青节、六一儿童节、庆祝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科技艺术节。为学生供给发挥兴趣和特长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染力,给学生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小学时代。(4)强化《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不仅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并且要能自觉遵守,对学生的品德有科学的评估体系,有周评、月评、期评和年度总评。经过实验,学生生活丰富多彩、遵纪守法,行为高雅。

  五、存在问题

  1、重智轻德现象仍普遍存在。如果把目前的德育与智育作一比较,不管你承认与否,事实有目共睹,在我们学校部分教师中,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落实在行动上却远远不够。追塑原因,自上而下,智育有硬指标:及格率优秀率,而德育没有。所以,尽管学校重视德育,尽管大家明白“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道理,但德育与智育比较,教师仍“一手软、一手硬”。

  2、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审视我们的学科德育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渗透,往往是标签化的。相当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课前、课后或课中,说上几句与德育有关的话,就算是完成了学科的德育任务。这种标签化的方式,不能说没有一步效果,但与“润物细无声”和德育要求相比,距离是遥远的。

  3、德育资料、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教师更习惯把道德教育当作一般的知识原理对学生加以灌输,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丰富的资料,德育方法重说教、轻实践,存在着许多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4、活动缺少创意,资料缺乏。德育离不开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德育活动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另外,需指出的是有些工作我们是做了,活动也搞了,但未能及时收集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总结得失。所以,能反映实验过程的构成性材料不齐。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1、班主任工作要求真务实。目前要以《守则》、《规范》为依据,结合班级实际,从小事抓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思想转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怀沟通;统一教育方法,争取家长配合,构成教育合力。

  2、少先队要发挥组织功能,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展学生易于理解的种类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3、语文课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避免课堂说教,避免贴标签式的渗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实践、重体验,提高语文课质量,另外,要注意选择典型个案,向外投寄,争取发表。

  4、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努力创设宽松融洽的、进取向上的从文环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要营造催人奋进的物态环境,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督查,重视资料的积累。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篇6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异常是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造成自控本事差、自学本事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表现为德育途经单一,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经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子女就读较多,造成我镇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构成,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强,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景,新的问题。在新的世纪,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经过什么方法途径有效地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未来的大问题。为此,我校确定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课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探讨德育途径和方法,实践求真,探索前进。

  二、实验的目标和资料

  “中学生德育途经的探索”实验的目标是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一样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基于上述实验宗旨,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实验资料是:

  (一)研究和探讨德育的途经:德育活动课、思想品德课、各种学科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学校文化、社会实践等均可与德育挂钩进行研究。

  (二)研究和探讨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趣味引导法、激励指导法等。各个年级实验班根据本班实际情景,确定实验资料,拟定实验措施,进行探索。

  1、探索礼仪教育的途经。礼仪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它与礼貌是孪生兄弟,相伴在同等条件下。所以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礼貌程度的重要体现。一个健康有序、礼貌提高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法治社会,还应是一个有“礼”,循“礼”的礼治社会。我们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是因为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礼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礼仪教育的长期性。

  2、探索自信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认识自已,强化意志的培养,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参与群体生活的信心。

  3、探索最佳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规律,加强德育语文课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探讨其内化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

  4、探索有机高效的学科渗透教育模式。抓住学科渗透点,有机进行德育渗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5、探索德育活动的最佳模式。在中学阶段,按低、中、高年级段,分别设计适合少年兴趣爱好的模块活动,变封闭式的说教为开放式的教育实践,力求使班队活动自主化,校外教育阵地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中学生做事,学会做人。

  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我们进行的中学生途径和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按照自然实验法模式,将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之后,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12月)

  1、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分年级段第一步进行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蒙以养正”,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及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昌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2、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秘研究:(1)德育毓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2)建设高品位学校文化,实现环境优化;(3)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4)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5)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实验总结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

  四、实验的效果

  (一)德育实验规范化

  1、成立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学校德育实验目标和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学校校外有德育基地,构建了德育社会网络,进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有育人活动室如:电视台、广播站、劳技室等,多角度、多方位强化德育环境。

  2、重视课题管理。学校将课题管理列为工作重点。课题管理的区位体此刻研究流程上,管理好各环节的实验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拟订的方案便于操作化。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教师投入具体的操作行为,有序推进研究的进程,使静态化的方案转化成动态化的实施。每一个实验班确定好实验题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将总体目标具体化,逐步推进,使课题研究的进程显得明晰。注重实验研究成果,目的是变点为面,把各个班级实验研究的成果经过适宜的方式推出或推广,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二)德育资料系列化

  1、根据《中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资料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团体主义教育、礼貌礼仪教育、孝亲敬长教育、养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热爱劳动教育、法制规约教育、激励转化教育等。在每种教育资料的实验研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在各种教育实验研究中交叉和相互渗透,寻找最佳切入点,避免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实效情景。

  2、我们还经过营造礼貌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学校建设即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德育教育,经过努力,基本上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长年有绿,四季有花,处处育人。经过优美的学校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的礼貌行为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构成观念,进而转化为行为。

  3、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景。每学期的优质课竞赛都邀请家长参加听课、评课,其评价标准必须要有德育资料,其竞赛结果张榜公布,并给与奖励。为检验德育效果,教导处定期经过试卷问答和德育知识竞赛,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学校还聘请了派出所警员为法治副校长,经常到学校举办法制讲座,主讲的资料有“梦想与道德”、“社会与法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每学期还举办小报竞赛,经过评比把优秀的小报经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大队部的每项活动都有计划、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为加强内部管理,学校拟定了内部管理方案,统一制定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开展的“五星班团体”的争创活动,每周进行评比。

  5、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献血、清洁街道、慰问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完成调查报告。每期组织一次“评先”活动,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组织师生向他们学习,每年的“元旦”、“清明”、“六一”、“国庆”,学校都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方法科学化

  我们在实验中,坚持德育工作研究的方向性、针对性、情感性、趣味性和激励性,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方向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向心力”。我们坚持教书育人的方向,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做到“讲层次、有实效”。如,每一天利用早读前的15分钟,经过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好人好事的宣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学习各行各业英模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校先进师生的优秀品质。

  针对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说服力”。德育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脾气禀性,不一样的举止言行,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成长环境,采取不一样疏导方式。我们在德育实验中总结出五种疏导方法:(1)说理(2)规劝(3)慰抚(4)感化(5)警示。

  情感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感染力”。“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投入的核心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教育满腔热情耐心引导,在学习上帮忙,在生活上体贴,在思想上关怀,使他们真正获得教师的爱。

  趣味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吸引力”。我们依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自护自救演讲,安全知识抢答赛,尊师敬长、讲礼貌懂礼貌故事会,“我心中的二十一世纪”作文写作竞赛,“生命的意义”等,来吸引大多数人的参与,从而进行广泛地德育教育。

  激励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内驱力”。学校开展了“五星班团体”评比,制定了学生一日生活行为规范,大队部每一天有人监督检查,每周进行评比。各中队均制定出争章达标计划,按计划参与竞赛达标活动。

  (四)德育途径多样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途径的选择,必须体现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德育实验的扩展性,注重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强化全方位育人,其具体做法是:(1)建立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管理;(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商店、农村,深入基层,参加实践,体验生活,陶冶情操,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2)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团体主义思想。(3)过好“五节”;清明踏青节、六一儿童节、庆祝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科技艺术节。为学生供给发挥兴趣和特长的机会,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染力,给学生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小学时代。(4)强化《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不仅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并且要能自觉遵守,对学生的品德有科学的评估体系,有周评、月评、期评和年度总评。经过实验,学生生活丰富多彩、遵纪守法,行为高雅。

  五、存在问题

  1、重智轻德现象仍普遍存在。如果把目前的德育与智育作一比较,不管你承认与否,事实有目共睹,在我们学校部分教师中,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落实在行动上却远远不够。追塑原因,自上而下,智育有硬指标:及格率优秀率,而德育没有。所以,尽管学校重视德育,尽管大家明白“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道理,但德育与智育比较,教师仍“一手软、一手硬”。

  2、学科德育标签化。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审视我们的学科德育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渗透,往往是标签化的。相当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课前、课后或课中,说上几句与德育有关的话,就算是完成了学科的德育任务。这种标签化的方式,不能说没有一步效果,但与“润物细无声”和德育要求相比,距离是遥远的。

  3、德育资料、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教师更习惯把道德教育当作一般的知识原理对学生加以灌输,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丰富的资料,德育方法重说教、轻实践,存在着许多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4、活动缺少创意,资料缺乏。德育离不开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德育活动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另外,需指出的是有些工作我们是做了,活动也搞了,但未能及时收集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总结得失。所以,能反映实验过程的构成性材料不齐。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1、班主任工作要求真务实。目前要以《守则》、《规范》为依据,结合班级实际,从小事抓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思想转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怀沟通;统一教育方法,争取家长配合,构成教育合力。

  2、少先队要发挥组织功能,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展学生易于理解的种类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3、语文课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避免课堂说教,避免贴标签式的渗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实践、重体验,提高语文课质量,另外,要注意选择典型个案,向外投寄,争取发表。

  4、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努力创设宽松融洽的、进取向上的从文环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要营造催人奋进的物态环境,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5、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督查,重视资料的积累。

推荐访问:语文课 衔接 课题 课内外阅读衔接课题实验方案 中小学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ppt 小学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