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教育问题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农村教育问题论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开发农村教育课程资源及发展方向》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积极进行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把课程资源开发看做是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更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使课程资源开发能够真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一、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条件性课程资源利用相结合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既包括以文字、符号、图形等静态形式存在的教材,以及其他媒介如教学参考书等,又包括潜藏于教材内的教学背景知识、学科思维方法以及学科思想等。长久以来,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往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教教材,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只是局限于知识点。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提高对教材以外的其他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对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文字材料的开发,帮助教师理解所教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课程评价等,进而把这些资源转化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在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中,不仅要关注那些外在资源的开发,更要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所蕴含的内在的教育价值,使之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忽略素材性课程资源。
农村教师普遍认为,农村学校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现有条件制约了他们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在满足正常教学应该具备的条件之外,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坚持量力而行。当前,重庆教育虽然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适应。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地形所划分的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区域里的农村,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学校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不可盲目进行,更不能不顾学校的财力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而一味地追求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应该充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根据各地各校的特色,就地取材,发挥优势。如新能源利用、农村特色产品、生态环保、农村交通运输、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等,都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总的来讲,条件性课程资源开发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特色,坚持以校为本,对学校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使用效率。
二、注重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成性意味着课程资源不是预先设计安排的,而是在教学动态进行过程中生成的。它既包括教师在自身反思实践中获取的资源,与同事或专家等在切磋、交流中获取的资源,又包括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自身情况和反馈回来的所有信息资源,如学生的学习现状、见解、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情况等。传统观念总是把学生看做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教师缺乏课程资源的管理权力,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态度等都被排除在教学过程之外。可以说,学习教材的知识点,甚至是考点成为了教学的全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完全束缚,生成性课程资源被完全忽视。事实上,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所能发挥效益的水平。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鉴别、开发和利用,如果没有教师,那么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将不复存在。同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的各种信息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当学生个人的经验、感受、困惑、问题、情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进入课堂,成为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教学就会由预设转变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也将会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以及学生的资源开发,把自己看做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全部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多元化方向并充分考虑教育实际情况
为了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资源开发能够促进重庆市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培训应坚持多元化方向,不仅仅包括师德、小学课程标准、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技术等,还应该针对课改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途径与方法等进行培训。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摒弃空谈理论式的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如优秀教师示范讲解、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参观、研讨会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突出教师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激发起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兴趣,进而形成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和开发能力。
同时,师资培训还可以与当地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实际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给教师提供与课程资源相关的研究动态,帮助他们关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热点问题,使教师对新知识、新问题保持广泛的兴趣,不断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训还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尤其要考虑工作不满3年的新教师与教龄超过20年的年长教师的实际需求。对新教师,应积极开展相应的入职培训。由于新教师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较少接触课程改革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相关理论,这就要求培训部门要深入了解新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需要,在入职培训中融入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机会让新教师观摩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通过总结一线新教师的点滴成功经验,以新的理念进行概括总结、加工提炼,以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实践。对于年长教师,培训应着眼于解决对于课程改革的适宜性,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给予教学带来的新机遇,使他们的思想、知识能力和行为方式更加适应教学要求。此外,还应该着眼于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更多地考虑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帮助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资源,以及给予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
四、整合共享课程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农村课程资源缺乏,开发力量有限的客观现实,应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共享,以缓解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整合包括农村小学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常规资源与数字资源、校际之间的资源,以及不同课程资源之间的整合。资源共享也就是各种课程资源之间的共同分享、共同利用,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课程资源短缺或良莠不齐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重复开发,降低课程开发成本,提高利用效率。要做到课程资源整合共享,离不开农村小学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具体措施上,应加强农村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小学与大学以及社区的交流。可以通过建立城乡小学校长、教师流动和交流制度,引导、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工作。同时,使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到城市优秀学校交流、参观,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与技巧,以及组织校际间的教师的学术研讨,聘请教育专家对本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农村小学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在校际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课程资源共享。应当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共享课程资源数据库,实现校际间的联合开发与共同利用,降低课程资源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丰富农村课程内容。⑤这就要求农村小学应积极建好用好课程资源网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弥补本地、本校资源的不足。在资源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交流经验,避免重复开发。此外,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还需要注意各科知识之间的整合。这意味着一种课程资源可以具备多门课程利用的价值,使农村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闲置和浪费。
范文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养成教育思考》
金昌市金川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龙首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金川区现有普通中小学25所(不含私立学校);在校中小学生30700多人。农村孩子进县城、县城孩子进省城是近十年来金川学生择校流动的热门趋势,金川区教育管理部门因势利导,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围追堵截这些莘莘学子的求学路。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寄宿制学校,走向独立生活、学习之路。
一、寄宿制学校暴露的管理漏洞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学校生源逐渐地减少,甘肃省各县市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科学办校的需要,撤点并校成为新的改革潮流,新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像一朵闪烁的金花,给外出务工的空巢家庭带来了福音。寄宿制学校给公平的优质教育提供了好的平台,但是,寄宿制的管理和硬件投入等也面临新的挑战,新出现的管理问题、教育漏洞也日益暴露。管理跟不上,影响孩子心理全面健康发展。个别学校领导对于寄宿学生的管理意识跟不上,宿管教师管理松懈、简单,致使没有家长陪护的学生放学后不能自觉学习,完成家庭作业,不能按时休息,按时起床,很多孩子同伴相约,成群结队到处闲逛,玩耍,既影响了学习,又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家长教育跟不上。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学生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发展,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每位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心愿很强烈,期望孩子成绩好,将来考上重点大学有一个舒适、安逸、稳定的工作。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知识上的不足,只能憧憬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头上美丽的光环,却始终看不到自身孩子基础上的弱点,学习习惯上的不足,学习成绩方面遥遥落后的差距,好高骛远地给孩子定目标,却又不能提供一点科学可行的帮助,这些行为甚至促使学生心理的不健康。
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效措施
1.选好班主任,配备好生活教师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确定班主任至关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实践证明,低年级班主任的首选条件应该是具有爱心、责任心及耐心的教师。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例如,从床上摔下来,尿床等。生活教师要能够照管学生,在学生出现事故或生病时得到及时处理,让学生学得安心,家长在家放心。
2.实行教师晚上轮流值日制度
学生安全是教学工作的保证。为了让学生睡好觉,防止学生夜晚着凉等,我们制定了教师晚上轮流值日制度。学校领导对教师查岗,督促教师认真值日,并对学生就寝情况作记录。
3.指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互助学习,加强考评工作
每天,生活教师和值日教师对每个寝室、餐厅的卫生、纪律及内务综合进行考评打分,每周根据考评记录进行文明寝室的评选,及时评选,及时奖励,评选文明住校生,给其他寝友模范带头,刺激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德育处会同后勤部门学期进行一次总评,总评成绩要和模范班主任评定挂钩。文明寝室的寝室长同时被授予优秀寝室长的光荣称号。文明住校生主要是从非文明寝室中评选,以做到寝室的平衡和扩大优等生的数量及带动作用。
三、加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1.优化寝室、饭堂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比如,让墙壁说话建设学校文化墙,不仅可以为学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还能够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文化墙的内容丰富,图案新颖,形式活泼。把《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内容制作成卡通图片,布置在楼道,寝室、饭堂使学生从中受到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再如,墙壁上可以悬挂一些名人名言、花坛边警句。这些显性的内容无言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
2.班主任与生活老师双方配合,建立良好的衔接培养平台
班主任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纪律,生活老师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和日常生活,双方配合,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早晨起床教会学生叠被子、打扫寝室、刷牙、洗脸等;吃饭时督促学生把饭吃完,洗碗;身体不舒服带学生看医生或与家长取得联系,就寝时要查寝;学生逃学了,班主任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及时追查原因,及时解决生活教师就寝时陪护学生睡觉,任课老师也要随时发现问题与班主任、宿管老师交流。这样,教师之间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管理协调,保证学生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
3.家校形成合力,深化养成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使家长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才能产生教育效益。所以我们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就以孝敬父母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烧饭、做菜等;经常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帮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这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孝敬行为习惯,并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广到了老师、同学以及全社会成员,让文明礼仪扎根学生心里,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们务必深刻认识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家长形成共识,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之,寄宿制学校对于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保证农村学校适度规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科学事物。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研究、探索、总结、改革,就能努力解决因学校布局调整而出现的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习惯养成教育、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发展产生科学的引导。
范文三《农村教育需求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全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要想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将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情意深厚、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全科型教师队伍,确保农村小学教师真正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湖南省自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5届毕业生已经全部接受各区县教育局的安排,走上农村小学教育的工作岗位。
在对这批学生的追踪回访中,各区县教育局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好评,说他们敬业爱岗、理念先进、知识全面、上手很快,特别是他们扎实的职业技能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不少学生刚毕业两个月就代表所在区县参加全市、全省的各项教学比武,有的甚至开始承担学校中层管理的任务。对比2007年5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刊载的一篇题为《高师毕业生为何站不稳三尺讲台》的文章:有不少中小学校的校长反映,不少大学本科的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都欠缺;再看那些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而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科基础比较扎实,但工作中却也同样遭受了不满和批评。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站不稳讲台和遭受不满与批评的原因不应该是他们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教师的职业技能欠缺的问题。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应该与农村小学教育需要相衔接。
一、农村小学对教师职业技能的需求
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特点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技巧。我国对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起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特别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出现了严重的弱化现象。
再看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紧缺的是全科型、技能强、爱岗敬业的新教师。在回访毕业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湘中及湘西北地区经济条件薄弱,教育经费短缺。近些年来,农村小学受编制限制,不能或很难引进新教师,致使在岗教师年龄大、技能弱,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也因此,很多免费师范生回乡任教都是包班上课,有的尽管无须包班,但也得承担三科以上课程教学。如此,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具备较全面的职业技能:既能教语、数、外,又能弹、唱、跳,还能组织学生活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这也就要求师范院校必须以农村小学教育实际需求为本,全面的、科学的、扎实的、高效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现状
1、院校不重视,师范性日趋淡化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与其他其它行业从业者一样,需要掌握与具备执教的特殊职业技能。师范生这种特殊职业技能的培养,便是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从封闭到开放,师范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性日趋淡化。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往往倾向学术性――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师范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甚至,个别院校认为掌握了学科知识就能当好教师。其实不然,拥有知识和理论不等于拥有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满足于专业情意+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的培养模式,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不可能造就合格的、适应小学教育的毕业生的。对于今后面向农村小学的专科层次的师范生来说,职业技能的欠缺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构成不系统,适用性与实用性不强
部分师范院校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技能培养构成体系,技能训练随意为之,适用性与实用性不强:或顾此失彼,顾得基础知识,忘了技能训练;或知识老旧,老瓶装旧药,新病无药医;或背离实际,练的用不了,用的却未练。
3、训练不科学,学生兴趣不浓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不少师范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只局限于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窄小,发展受到限制。
训练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课程之间缺少关联,训练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重技术、轻技能。譬如,教学法课程,教师着重传授教学法理论,而疏于组织学生实践和演练,致使学生难以很快适应教学工作;再如,书法课程,教师着重教学书法艺术,却很少从规范书写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导致学生书写常出现笔画、笔顺错误;还如,口语课程,教师着重开展普通话的训练,却很少从小学教学需求出发训练讲故事技能,致使学生讲不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训练的时间不够。不少院校对学生的课余技能训练没有做出要求,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除了课堂,课后很少自觉练习;训练的形式单一。部分对技能训练意义认识较高的学生课余能自觉的训练,但形式较为单一,除了自己苦行僧式的练习,缺乏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缺少展示的平台与机会,学习兴趣难以持久,学习效率低下。
4、考核不合理,训练落实不到位
每一项技能训练都应该进行认真的考核与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热情。各师范院校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考试组织细致认真,专门建立了题库,制定了考试制度,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但对技能学科的考试除普通话外,明显重视不够,一般进行提前考试,成绩由任课老师随堂考查,学生容易混到一个及格的成绩,不影响毕业,学生无所谓,不重视。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多方的努力,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主要从学校组织与管理的层面来谈谈小教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1、认识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意义
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是师范院校的责任,更是师范院校的特征所在。淡化师范性,将给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师范院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强化师范特色,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只有当其职业中的知识和技能其他行业的人员不经过艰苦的培训难以进入时,它才具备了成为专业的条件。师范生如果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连入职的资格都不具备,就根本无从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规模小,环境差,不可能也不必配置足够数量的单科教师,客观上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胜任各科教学,有时还要求包班,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师范院校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这样的教师站上讲台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才能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
基于以上几点,师范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2、明确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
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个方面。国内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教师职业技能细化为十类。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根据国家的大纲要求,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分为以下方面: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类:普通话等级测试、口语表达能力测试;
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书写,三千常用字过关等;
教学技能类:简笔画、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与使用、英语口语、队列指挥、课堂教学、说课、弹唱合一等。
对于以上技能,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完成以上各科技能考核后,才能参加学期的评先评奖,才能在毕业时拿到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
3、落实职业技能的训练措施
职业技能训练的落实,需要学校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以及辅导员、专业教师等部门与人员的整体联动,课堂是根本,课外为补充,活动作平台,实践来检验。
(1)课堂是根本。每个学年或学期开学初,相关教研室要拟定分年级的能力训练计划,紧紧抓住课堂,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自习课等途径落实技能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创设情境,要精彩示范,力争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相关技能的技巧。相关科目的任课教师负责所在班的能力训练的指导和督促。辅导员主要是加强学生能力训练的组织督导工作。系部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
(2)课外为补充。技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常年的训练和积累。技能训练除了抓住课堂,还要很好的利用早晚自习和双休日。每天早自习学生晨读晨练的时间,主要是普通话练习、发声练习、舞蹈练习、英语口语练习。晚自习要安排专门的习字时段,让学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3)活动作平台。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及系部为强化技能训练组织的技能竞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三字一画展览、广播操比赛、说课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找到技能训练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感觉;一类是学生自主组织的社团活动,如书法协会、器乐协会、英语俱乐部、演讲朗诵协会、文学社、球类协会等。这些协会的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相关技能。
为使训练更具针对性,师范院校还可以专门编印小教专业学生《硬笔书法习字字帖》、《三千常用字音、形、义手册》、《弹唱合一练习补充曲目》等资料,印制规范的钢笔、毛笔、简笔画练习本和考核纸,为学生训练粉笔字配发小黑板或创建相关实训室等。
实践来检验。教育教学实践是师范生的重要课程。教育实践要分层递进,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见习、插教和实习。见习共安排两次,每次一周,目的是使学生反复感知、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常规,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自觉培养技能的意识。插教安排在第六学期,培养教材处理及教案编写的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育实习安排两次,第1次教育实习为学科教学实习,旨在体验学科教学规律,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文理均衡发展。第二次实习即全面接触小学教育和各学科教学,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实习的地点由城区转到农村,便于学生尽早熟悉农村教育实况。
4、严格职业技能的考核
师范院校要为每位学生印制一本《职业技能考核过关证书》,除普通话由专门的机构进行测试外,其余每一项技能考核都应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标准,由小组成员集体打分评判,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考核结果由考核组长记入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过关证书》,参加学生的评先评奖。
四、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需要教师职业技能扎实的新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练就了扎实的技能才能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师范院校只有重视并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
-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完整文档)2023-05-13
- 2022年度形势与政策论文共同富裕3000字论文(完整文档)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