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4篇

发布时间:2022-12-28 13: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4篇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 书书第31卷第4期Vol.31 No.4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4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4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

书第31卷第4期Vol.31 No.4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2021年7月July.2021收稿日期:2021 — 05 — 28作者简介:王成端(1962- ),男,四川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处理与污染控制、膜分离理论与过滤设备、动态系统与设备优化配置、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王成端(四川文理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系统回顾党的发展史,从中总结重要的经验启示,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梳理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中归纳出深刻的现实启示,并从坚定理想信念,探索新思路展现新作为;激发奋斗精神,攻坚克难开辟新路径;汲取前行力量,奋发有为推动新发展等方面,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好思想引领。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党史学习教育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 — 5248 ( 2021 )

 04 — 0007 — 05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顾过往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创建时的13 位代表和 50 多名党员,经过浴血奋战,百年奋斗,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成为在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执政72年而长盛不衰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将昔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发展成为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新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百年沧桑巨变,百年筚路蓝缕。“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 ]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既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也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甚至还有“樯倾楫摧”的危难时刻。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韧不拔,历经艰辛曲折,在磨难中经受洗礼,从挫折中绝地奋起,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和力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画卷”。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和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系统梳理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了解发展壮大的来龙去脉,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鼓舞全党斗志,放眼未来,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满怀信心再出发、再创业,创造下一个更加辉煌的一百年,是当代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一)中 国 共 产 党成 立 前:苦 难 中 国 的 悲 怆呼号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独领风骚。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国家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渐渐开始滞后,尤其是晚清的闭关锁国,更是阻断了对世界发展潮流的认知,最终招致列强的入侵。自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迅即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方式对清政府展开疯狂掠夺,仅仅五六十年间,一个大国就被推向危险境地,甚至濒临亡国灭种边缘。为戊戌变法慷慨捐躯的谭嗣同曾悲怆呼号:“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2 ]此后,中华民族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从·7·

  2021 年第 4 期  王成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十年间,一批批有志之士不甘心民族的沉沦,从不同途径寻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的道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反帝国主义运动因没有先进的思想引领和先进的阶级领导而以失败告终;开启中国现代工业先河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40年,终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宣告破产;推进民族思想解放的百日维新变法也仅仅停留在光绪皇帝的诏书之上;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政体,革命果实却被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兴起的政党政治也都是昙花一现。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苦难中国的悲怆呼号中,在人们深深的绝望中,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内外矛盾交织中应时而生从大历史观的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国内外局势的双重影响。国际层面,世界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寻求自身的生存权利而展开斗争,需要新的组织力量和指导思想;国内层面,近代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多重矛盾交织,迫切呼唤新兴政治主体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在内外形势的推动下,1921 年 7 月下旬,各地的 13 名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陆续启程,秘密抵达上海,筹备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从 7 月 23 日至 31 日会议历时 9 天,中途由于受到暗探的监视和警察的盘查,为安全起见,闭幕会议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由此,中国共产党以“一大”的召开而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自创建之日起就树立起高远的价值追求,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将为人民谋幸福和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与使命,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而此前的其他政治团体,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都没有形成这种历史自觉,都未能制定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担负起了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这对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展走向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波澜壮阔,艰辛曲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历时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终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建立起焕发蓬勃生机的全新国家。中国共产党历经近三十年的艰辛曲折和艰难困苦,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寻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驱赶走日寇,推翻反动政权,重新实现中华民族的自尊、自立。为此,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从建党伊始至新中国成立“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 3 ] 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来之不易的红色政权,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豪情与壮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旧中国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彻底废除,全新的人民民主政权逐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向世界昭告: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屈从于任何强权和暴力。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启了为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奋斗征程。(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难曲折中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时期,国内外形势异常艰难复杂。国内层面,连年征战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且部分地方未得到解放,基层政权未完全建立,一些特务还潜藏在大陆,妄图伺机反攻。国际层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等卑劣手段。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更是将战火燃至中国国门。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经过反复研究和艰难抉择,最终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打出了共和国的国威、军威,让刚成立的新中国在世界之林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对全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何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均是极具挑战性的全新课题。从照搬苏联模式到反思借鉴,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国情,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有过失误也有过挫折,但最终在不懈努力中初步建立起·8·

   王成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   2021 年第 4 期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切从政治制度、理论准备以及物质基础等层面,为党和国家后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扎下了根基。(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春潮涌动,踏浪前行1978年的春天,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为摆脱困扰党建国以来一段时间出现的“左”倾思想、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营造了积极的理论氛围。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禁锢的思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社会建设,适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由此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20世纪90年代,苏东巨变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产生严重挫折,国内的形势也异常复杂。重重压力之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沉着应对,稳住了发展局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推进;新世纪之交,在胡锦涛同志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把握住新的机遇,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 1978年至 2012 年的三十余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等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国家陆续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雪洗了一百多年来丧权辱国的历史。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 GDP 超过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年交汇,世界瞩目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对于一些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出深入思考和深刻回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面对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格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极高威望。尤其是2020年年初,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领导全国人民迅速稳住了局面,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生动诠释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和为民情怀,也再次证明党是风雨来袭时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疫情得到初步遏制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使经济得到恢复,并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面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已经擘画美好蓝图。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执政72年,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三次”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恪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始终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1921年创建之日起,我们党就开始领导着英勇的中华儿女为着民族解放和复兴大业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同心勠力、不胜不休。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来时路,永葆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坚持行程万里,人民至上;民心所望,执政所向。(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价值追求,旨在求真求善;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已经确证,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我们就要走弯路,经受失败和挫折。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三)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当好中国·9·

  2021 年第 4 期  王成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因理想信念而组建的政党,这与资产阶级政党因利益而结合有着本质区别。正是具备高远的价值追求,我们党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严治党,敢于刀刃向内,做好人民的表率,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可能实现。(四)人民至上,人民共享:始终不渝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作出铿锵有力的庄严承诺。(五)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和领航能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管是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创革命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其原因就是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而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几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所在。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开创发展新局党的百年历史生动记...

篇二: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党课讲稿

 在上课之前呢, 我想考一考大家——“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

 时至今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已有 93 年。

 如果作为一个人来说, 我们要说他老了, 但作为一个政党, 他仍然保持着青春和活力, 仍然具有小伙子的魅力, 小姑娘的靓丽和成年人的稳重。

 否则, 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青年都想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包括在座的你们。无论我们是抱着什么目的来参加党校培训, 既来之则安之。

 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来的, 经历了 哪些挫折又具有哪些基本经验和教训。中国的富强, 人民的共同富裕能希望这个党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指望她领导我们继续奋进, 努力实现吗? 这些问题我都希望一一给以解答, 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有所侧重, 尽力说清楚吧。

 一、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1、 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们都知道,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两半社会, 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近代史上, 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在这两大任务中,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因此, 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 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解决独立、 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前一个任务, 中国近代史上的各个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无论是洋务运动的自强也好、 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也好、 旧式的农民战争也好、 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暴力的民主革命也好, 虽然慷慨激烈, 却由于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方案, 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历史雄辩地证明, 时代变了, 国情不同, 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外国有过的, 中国不能有, 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在近代中国,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以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就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

 1921 年 7 月 23 日,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 即中共一大, 确定了 党的名称, 通过了党的纲领, 选举了 党的领导机构。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 一个完全新式的、 以共产主义为目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一大召开时, 全国只有 53 名党员, 时隔 93 年,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 8571 万党员的大党, 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一斑。

 但是, 党不是历史的宠儿, 在她成立后的几十年之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磨难和考验,

 仅大的就有三次。

 下面, 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它们依次是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

 第一次转折性会议:

 八七会议

 1、 召开背景:

 1927 年, 蒋介石、 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从组织上讲,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

 在汪精卫分共后, 瞿秋白和鲍罗廷去了江西(鲍由于蒋等人的清共, 被召回苏联)

 , 周恩来、 李立三、 张国焘又先后奔赴南昌, 策划南昌起义, 这就使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成了一个空架子, 需

 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另外一方面, 国民革命中的国共合作破裂后, 国民党血腥镇压共产党, 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而且它的许多基层组织或遭到破坏, 或陷于瘫痪, 很显然, 要恢复这些组织, 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 。○从思想上看, 在国民革命中, 中国共产党一直对国民党妥协退让,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国民革命的结束证明这种路线是错误的, 而且大革命失败后, 党内一些人对革命开始悲观失望, 这些都表明共产党需要及时制定新的革命路线, 才能领导革命继续进行。

 ○从外部环境来看, 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主张尽快召开会议。

  2、 召开原因: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 年,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屠杀共产党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主观上, 是共产党自身的原因。

 其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其二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3、 转折的标志:

 八七会议

  1927 年 7 月 12 日, 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 中共中央进行改组, 停止陈独秀的总书记职权, 成立了由周恩来、 张太雷、 张国焘、 李立三、李维汉组成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代行中央政治局职务。

 五人委员会随后决定:

 在武汉政府的军队中筹划武装起义, 在湘、 鄂、 赣、 粤四省组织秋收暴动, 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新的斗争策略。

 1927 年 8 月 7 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 会议) 。

 这是在革命遭受失败的关头, 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 确定新的革命方针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八七” 会议前夕, 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必须确定在新的形势下所应采取的方针、 路线、 政策, 必须对过去的斗争进行总结, 以适应变化了 的新情况。

 这是关系到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

 4、 会议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 系统地批判并结束了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由瞿秋白、 李维汉主持)

 , 成立了 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选出了 由翟秋白、 李维汉、 苏兆征(当时为了强调工人在共产党中的成分, 苏兆征加入了领导层)

 等组成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毛泽东、 周思来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第二, 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指出, 当时中国革命仍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 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农民来解决土地问题。

 会议规定“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地” , “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族词庙宇土地” , “对小田主则减租” 。

 会议强调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批判了 机会主义者在武装问题上的错误, 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 有计划的、 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

 会议通过了在湘、 鄂、 赣、 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 在讨论发言时, 毛泽东提出了党今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的” 的科学论断。

 八七会议是在革命的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 坚持革命的方向(即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

 , 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扭转了党内思想混乱(认为这时期革命不能取得成功了 ; 并且意志消沉)

 和组织涣散的倾向,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举的历史性转变。

 (P143)

 会议的主要缺点是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 没有注意防“左” (主要是共产国际的影响)

 。

 如对大革命结束后的阶级关系做了 错误的分析, 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离开国民革命的战线而走入反革命的营垒, 而小资产阶级也与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 认为中国革命当前的特性是反对中外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而且能够直接的成长为社会主义革命; 认为国民党的统治极不巩固, 革命的重新高涨不但是近期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

 5、 意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 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 总结了 失败的经验教训,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 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但是, 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 没有注意防止“左” 的思想的出现, 使“左” 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 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但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 倾错误观点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左” 倾情绪相结合, 使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 倾错误开辟了道路, 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不是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 借以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 而是容许和助长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

 。

 在组织上则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火的党内斗争, 过分或不适当地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纯工人成分的意义等。

 总之,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二)

 第二次转折性会议:

 遵义会议 1、 召开背景

  1 934 年 1 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 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 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 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 “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 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 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 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 六军团会合的企图, 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 年 1 月 7 日, 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与前四次相比, 同样是敌强我弱, 敌大我小, 为什么这次不能取得胜利? 主要是更换了领导人, 在错误的领导、 错误的方针、 错误的政策指导下, 使其失败。怎么理解?

 这次更换了领导人, 毛泽东被排斥在外, 失去了兵权, 在毛泽东的人生中多次失去权利, 又多次失而复得。

 同样, 周恩来和朱德也被排斥在外。

 而掌握兵权并进行指挥的是一个不懂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

 ,就像农村的俗语:

 赶面棒当吹火筒, 一窍不通。

 李德自称是总司令, 博古又是书

 生气十足自称是总政委, 对李德也言听计从, 所以, 这次“反围剿” 战争怎么不失败。

 错误的方针政策:

 一是采纳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前 4 次是把敌人引进根据地, 我们是人熟地熟的必然会打胜战, 同时当时还有地下党员传递情报。

 而第 5次是敌人分几路进攻我们, 我们就分几路进行阻击, 这样不利于我们打游击, 是一种冒险主义。

 二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敌人分六路进攻, 我们就分六路把守打阵地战, 阵地战不是红军的强项, 而我们的强项是游击式的运动战, 这样肯定守不住, 才最后撤回江西瑞金, 进行逃跑。

 三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中央红军总共86000 多人, 表现出逃跑主义:

 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 转移时除了坛坛罐罐外都让农民担走, 连印刷报纸的机器都一并抬走。

 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 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当时机关的人和家属走中间, 红一军团(林彪)

 、 红三军团(彭德怀)

 和红五军团与红八军团分前后左右进行掩护撤退, 而且红军只能走小路,不能走大路, 因为地上前面有阻兵后面有追兵, 天上有飞机, 一天行程几十里,红军虽然突破了前三道封锁线, 那都是蒋介石的杂牌军, 很多与中共有一定关系,并鸣枪配合我们, 但第四道防线很难, 我们的队伍损失很大, 最后只剩 3 万多人了。

 尤其是突破湘江。

 红一军团过湘江阻击敌人, 红八军团扫尾, 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掩护中央机关过湘江, 当时正好遇到日军的飞机在天上, 炸得士兵成批地死在湘江, 血染湘江。

 使得红八军团损失兵力最大, 几乎不能组织成兵团了, 红五军团损失也过半, 其中 34 师只剩下一个师长和几个战士, 就连少共国际师 (年龄全在 17、 18 岁, 20 岁的为最大, 肖华是政委)

 2500 多人打后损失也过半。

 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湘江。

 湘江过后, 广大指战员很是愤怒, 要求更换领导人, 而中央领导人还要求继续西进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与贺龙的队伍汇合。

 如果这样的话, 我们会全军覆没。

 这时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提出建议, 转兵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贵州去。

  2、 会议原因:

 首先, 有群众基础。

 王明“左” 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 4 年之久, 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认识到,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 于是强烈要求改换领导, 改变军事路线。

 其次, 领导层的分化。

 有几个领导人从左倾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尤其明显地是张闻天和王稼祥。

 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 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 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 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得到他们的支持。

 周恩来、 朱德与博古、 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 也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张闻天(中央书记处书记)

 , 在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之中醒悟过来的,当时瑞金革命根据地广昌战役失败了, 张闻天指着博古的鼻子骂。

 王稼祥(政治部主任

 , 在第五次“反围剿” 战争失败后也觉悟起来了。

 他当时在第四次“反围...

篇三: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三、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回顾95年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叫回顾95年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叫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从1921年到1949年,也有从1919年开始算的,因为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就开始建立共产党了,所以从1919年开始也是,一般从1921年到1949年,也有从1919年开始算的,因为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就开始建立共产党了,所以从1919年开始也是可以的;第二个历史时期是可以的;第二个历史时期是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现在。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她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历史背景来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它自己的原因,与我们中国的历史特点有关系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中国的历史特点有关系 。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个任务就是要革命,另一个任务就是要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历史的主题。一个任务就是要革命,另一个任务就是要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如果中国的历史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话,中国共产党不会越来越壮大,一直到现在还在执政,已经变成一个8700多万党员的大党了。如果中国的历史不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话,中国共产党不会越来越壮大,一直到现在还在执政,已经变成一个8700多万党员的大党了。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两个人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两个人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李大钊。年 避 害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0 年 初,为躲 避 反动军阀政府的迫 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护送他出京,在途中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护送他出京,在途中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的佳话。“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以工人运动的充分展 为阶级基础 第 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充分展 开 为阶级基础 ; 第 二, 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思想前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代表共12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代表53名党员,最年长者45岁,最年轻者19岁,平均年龄28岁,正巧等于毛泽东的年龄。传播为思想前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代表共12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代表53名党员,最年长者45岁,最年轻者19岁,平均年龄28岁,正巧等于毛泽东的年龄。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反资本-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革命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领导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洋务运动屡次失败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从更完整的意义上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开辟了中国共产主义的航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它从更完整的意义上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开辟了中国共产主义的航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是以革命的面貌出现的,既然是工人阶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大革命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级的先锋队,就到工人中去,领导了一系列的罢工,在13个月的时间内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级的先锋队,就到工人中去,领导了一系列的罢工,在13个月的时间内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两个教训: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数少,没有同盟军;第二,赤手空拳革命是不行的,要武装斗争。由此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数少,没有同盟军;第二,赤手空拳革命是不行的,要武装斗争。由此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 、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实行屠杀。当时6万共产党人中有2 2 万左右被杀害了 还有 些人离开了共产党 甚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党人中有2 2 万左右被杀害了 , 还有 一 些人离开了共产党 , 甚至有个别背叛共产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人26000多人。有个别背叛共产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人26000多人。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伴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 、大革命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爬起来 ,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 , 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当反动派把郭亮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城门口示众时,中国共产党的真正朋友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吗?”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当反动派把郭亮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城门口示众时,中国共产党的真正朋友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吗?” (《鲁迅全集》第四卷,106页,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四卷,106页,1981年版)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3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一共组织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大多数起义由于指导思想还是以城市为中心,于是都失败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一共组织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大多数起义由于指导思想还是以城市为中心,于是都失败了。毛泽东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又对中国国情非常了解 , 信念又非(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又对中国国情非常了解 , 信念又非常坚定,他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在农村开辟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是我们党开创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有我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第一个红色阵地;第一支红军;第一所医院;第一次整党等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常坚定,他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在农村开辟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是我们党开创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有我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第一个红色阵地;第一支红军;第一所医院;第一次整党等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长征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处处被动,革命面临灭亡的危险。1935年1月15日在长征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处处被动,革命面临灭亡的危险。1935年1月15日—17日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17日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 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 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军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3 、土地革命时期地位 , 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 , 毛泽东 、 周恩来负责军事(后在行军途中又加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标志。

 (1 1 )

 两场大仗 , 鼓舞了全国士气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4、抗日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 1 )

 两场大仗 , 鼓舞了全国士气(2)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日对比:强国(2)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日对比:强国— 弱国;退步—进步;小国进步;小国— 大国;寡助—多助。(3)整风运动(4)抗战的胜利多助。(3)整风运动(4)抗战的胜利

 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间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5、解放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为三年零三个月。形势发展之快,在战争开始之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还是美国、苏联等国都没有预料到,包括斯大林,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领袖,他在领导苏联的时候,苏联逐渐扩大,甚至把东欧都包括在内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他都认为毛泽东是打不过蒋介石的。仅为三年零三个月。形势发展之快,在战争开始之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还是美国、苏联等国都没有预料到,包括斯大林,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领袖,他在领导苏联的时候,苏联逐渐扩大,甚至把东欧都包括在内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他都认为毛泽东是打不过蒋介石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 年)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恢复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的困难非常多,尤其是经济的恢复是一件大事。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其后果是严重的。(1)恢复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的困难非常多,尤其是经济的恢复是一件大事。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其后果是严重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也进行得比较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到土地了,农民就支援共产党,支持人民解放军。这个应该说当时对我们政权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3)抗美援朝战争(2)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也进行得比较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土地改革让农民得到土地了,农民就支援共产党,支持人民解放军。这个应该说当时对我们政权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3)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对新中国是一个挑战。在人民的支持下也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这个也是非常了不得的。(4)改善民生到1953年,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比如说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到1952年是三年;抗美援朝1950年到1953年,又是三年时间;土地改革1949年到...

篇四: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启示

共产党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尚明瑞(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兰州730070)提 要: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共产党对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发现党领导科学技术的一百年,是逐渐凸显科技革命价值、科技安全价值、科技经济价值和科技强国价值的同时,不断构建科技理性自觉与科技实践自觉的百年历程。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路线、始终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与科技领导力建设相统一、始终坚持举国体制作用于尖端科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领导进程中积累的主要经验。新时代为了实现党的科技领导的特色化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建设的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优势;为了促进党的科技领导的科学化发展,必须保证科技政策与人才政策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必须保证行政效益和科技效益的均衡性;同时,为了推进党的科技领导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形成党对科技领导的信息互动型领导模式、安全开放型领导模式、系统协调型领导模式。关 键 词: 中国共产党;科技领导;百年经验;百年启示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 -3637(2021)03 -0038 -09科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体系,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规律的总结。技术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和工艺。科学从理论上廓清事物发展联系的内在规律,技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面上提供人们改造自然的方法、工艺、技能和手段,二者辩证统一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过程中,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除人之外最活跃的因素,而且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从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科学与技术不断融合,机器大工业最终取代手工工场,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无一例外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与福祉,而且还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救国、富民与强国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党对科技的领导主要体现在科技领导权和科技领导力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就是不断认识科技、掌握科技、运用科技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逐渐取得科技领导权并不断提升其科技领导力的历史,党的科技领导力表征为党对科技的组织、引导和发展的综合能力体系。21 世纪是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时期,也是科技竞争日渐白热化的时期。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要发展高精尖技术,并逐步把中国建设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和发展党的科技领导力愈益重要。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39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深刻总结建党百年来领导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党的科技领导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技术建设历程的回顾马克思主义不但充分肯定了科技的生产力价值,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科技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2]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和科学技术的变革功能相耦合,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科技领导力锻造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走向。列宁、斯大林最早把无产阶级政党的科技领导问题从理论探索变为实践活动,并把发展科8 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专题DOI:10.15891/j.cnki.cn62-1093/c.2021.03.007

 学技术上升为“第二个党纲”和判定无产阶级政党好坏的标准。作为深受苏联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领导科技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科技在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凸显的价值特色不同,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可分四个阶段:革命价值凸显阶段、安全价值凸显的阶段、经济价值凸显阶段、综合价值凸显阶段。随着科技能量在社会变革中的尽情释放,党对科技的领导也经历了从“无暇顾及”到“核心位置”的重要转变,随着党的科技领导能力在曲折探索中不断提升,中国科技事业也随之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一)在救国实践中凸显革命价值,党开始萌发发展科技的理性自觉(1921—1949)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陈独秀认为“只有科学能够增加物质文明”[3]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科学的大旗。在二十八年的革命求索中,因武器装备落后而导致的切肤之痛,使中国共产党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价值。1939 年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同时,作为我国革命时期最主要的军事统帅,朱德旗帜鲜明地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不论是要取得抗战胜利,或者建国的成功,都有赖于科学,有赖于社会科学,也有赖于自然科学”[4] ,三个“有赖于”论断显示了他对科技革命价值的高度认同,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依靠科技取得革命胜利的理性自觉。1941 年,徐特立在《解放日报》撰文指出“科学的中心任务当然是经济建设,在目前对于军事建设更为必要”[5] 。围绕着服务革命这一中心任务,党对科技的领导开始了探索之旅:一是确立了“两个面向”的科技发展方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以后,陕甘宁边区地处中国西北,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成了中国抗战的稳固后方,这就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科技事业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客观条件。在延安时期,不但形成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发展方针,而且鉴于科技发展的特殊性,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1]269 -270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近代社会普遍把自然科学落后作为中国“挨打”的原因背景下,当时能提出运用社会科学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自然科学研究是极其珍贵的。针对根据地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生产落后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出科学技术工作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科学技术发展要面向社会实践,为边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科技发展必须面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二是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行政法规。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奖励生产技术办法》和《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等行政法规,虽然这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法规,也缺乏贯彻执行的力度,但是从这些星星之火中,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科技发展的努力和重视。三是进行了初步的科技思想宣传和组织构建。《提倡自然科学》《欢迎科学艺术人才》《论经济与技术工作》等多篇文章相继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新哲学会、国防科学社、中国学术研究会、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重要学术团体接连成立,对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形成重视科学的氛围有重要作用,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重要的组织准备。四是提出了党员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的要求。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性,不要瞎指挥,不要不懂装懂”[6] ,他把是否掌握自然科学当作判定“好的革命者”[1]269的重要标准。1941 年,《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决定》颁布,对促成党员成为科学“内行”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之,在党对于如何领导科学的最初探索中,已经萌发了发展科技、重视科技与科技救国的理性自觉,也从政策上、宣传上、组织上作了初步探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广大共产党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背景下提出了提升科技素质的要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但由于严峻的革命形势和繁重的革命任务的束缚,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时常处于“无暇顾及”状态。(二)在稳定政权中凸显安全价值,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进入“战时”发展阶段(1949—1977)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两极争霸”的世界格局,美苏两国大力发展核武器,把人类带入核战争时代。不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核威慑,使核武器成了悬在中国共产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且在 60、70 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苏联政府也屡次对中国发出核威9 3甘肃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3 期

 胁[7] 。因此,以“斗争”“革命”“运动”等具有浓烈危机色彩的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及在这一体系主导之下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建设、革命化改造,都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缺乏安全感背景下的行为特色。基于此,如何维护核威慑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成为共产党“进京赶考”后所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中国共产党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破题之举:一是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防备战,除了涉及全国所有重点城镇的人防工程,还包括持续 16 年、耗资 2050 亿元人民币[8] 、涉及数十个省份的三线建设。二是对外宣传反核立场。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人民日报》就刊登了 644 篇为和平签名运动宣传造势的文章,对外表达中国政府反对使用原子弹的坚定立场,呼吁禁止使用原子弹[9] 。当然,这些举措是中国在缺乏高科技武器或战略高科技处于绝对劣势的背景下的“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三是提出了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从根本解决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问题,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作用。1954 年 9 月 23 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1964 年 12 月 21 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指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75 年 1 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重申要在 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党和人民矢志不移的目标。这一阶段围绕发展“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党的科技领导能力获得了重要突破:(1)全国性科技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国防工业、产业部门、地方、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五大科研体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建立,从国家体制上加强了对全国科学机构的管理与协调。(2)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路线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试图依靠苏联,与苏联签订了 100 多个重大合作项目,但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中国被迫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在党的全力支持和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独立自主科技发展路线的正确性。(3)颁布了诸多科技法律法规,《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等相继颁布,中国科技发展开启了法制化发展的进程。从总体上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党在科技领导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刻骨的教训。鉴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我们虽然在不断寻求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但中国的科技发展几乎从一开始就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跋涉前行。(三)在国家建设中凸显经济价值,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进入常态发展阶段(1978—2007)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发展科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提了出来,也赋予党的科技领导新的时代高度。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科技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突显。学者韩莹[10] 、魏晓晓[11] 用索洛余值法分别对 1979—2006、1978—2007 年的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二者计算的具体结果虽然略有差异,但发展趋势却是一致的。总体来看,在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虽然60%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投入,但不到 4%的科技增长率对经济的贡献率却接近 40%,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也凸显了科技强大的经济支撑价值。这一时期党对科技的领导出现了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法制化发展趋势。“科技只有依靠法律的保护,才能冲破愚昧,迅猛前进”[12] ,技术合同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计量法、标准化法、专利法等十几部与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保证了科技工作不断向正规化、常态化方向发展。(2)战略化发展趋势。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之配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等相继颁...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启示 历程 奋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