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5篇
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5篇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 高中生物必修1 第一天背记的内容: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生命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
中生物必修 1第一天背记的内容:
1.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生命离不开 细胞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即使病毒, 也只有依赖 寄主细胞生活。
2. 使用高倍物镜时应注意哪些:
★①对光:
调反光镜和光圈, 光线暗时用凹面镜, 大光圈 ★①只有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才能转至高倍镜, 调粗准焦螺旋, 要把物像移动中间, 物象在哪里就要移向哪个方向, 例:
物象在右上方, 要移到中间, 要把玻片移向右上方 ★②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
有无
成形的细胞核(核膜)
举例 差异性 统一性 原 核细胞 细菌、 蓝藻、 放线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 DNA)
只有一种细胞器——
核糖体
1. 都有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物质 2. 都含有 DNA 和 RNA 3. 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 草履虫、 酵母菌、植物、 动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染色体
有多种细胞器 蓝藻是原核生物, 无叶绿体但含有 叶绿素
和 藻蓝素
, 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是 自养 生物。
如 念珠藻 、
颤藻 、 蓝球藻、
发菜 等都属于蓝藻。
菌前带“杆、 螺旋、 球、 弧” 字的生物属于细菌
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练练看:
1. 在浅海中, 牡蛎与鱼类、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 A. 群落
B . 种群
C . 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的同一部位, 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才会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 目 镜 5×, 物镜 10×
B. 目镜 10× , 物镜 100×
C. 目镜 15×, 物镜 40×
D. 目镜 10× , 物镜 40×
3. 小麦细胞具有而蓝藻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
B. 核膜
C. 细胞膜
D. 细胞质
第二天背记:
1 .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
C、 H、 O、 N、 P、 S、 K、
Ca、 Mg
②微量无素:
Fe、 Mn、 Zn、 Cu、
B、 Mo
③主要元素:
C、 H、 O、 N、 P、 S
④基本元素:
C、 H、 O、 N
最基本元素(生命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 含量最多元素为
C
,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O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
鲜重中, 含量最多化合物为
水
,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蛋白质
2、 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检测:
(1)
还原糖(麦芽糖 、
葡萄糖 、
果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色( 红 色 )
;
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紫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罗红
红色 线粒体
健那绿
蓝绿色 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
灰绿色 澄清石灰水
溴麝香草酚蓝
蓝变到绿再变到黄色
3、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 基 的不同。
★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三肽 ,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为—CO—NH— , 叫 肽键 。
★脱水缩合中,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 — 肽链数
蛋白质的分子量=
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的分子量—水分子数目×18(水的分子量)
N 条肽链上至少含有 N 个氨基和 N 个羧基;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① 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②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③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④
肽链的盘曲、 折叠方式及其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 (—NH2)相连接,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如图: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C—N—C—COOH 酶
R1
H
R2
R1
O
H
R2 13、 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极少数是 RNA;
有运输功能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是蛋白质 具有调节作用的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 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是蛋白质。
因此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 , 直接体现生物的
性状
。
练练看 1. 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
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2. 下列各项中, 都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 C、 H、 O、 B
B. N、 P、 S、 Cu
C. C、 H、 O、 Ca
D. N、 P、 S、 Fe →
元
素基本单位有机大分子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结构物质储能物质ABCDEF 第三天背记
2、 DNA 初步水解产物:
脱氧核苷酸
DNA 彻底水解产物:
脱氧核糖、 磷酸、 含氮碱基
3、 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
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 直接能源物质:
ATP;
最终能量来源:
太阳能
4、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糖类: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
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糖类:
半乳糖、 乳糖、 糖原
动植物共有的糖类:
葡萄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练练看:
1. 下图为人体中 3 种有机物的组成, 依据主要功能分析, 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
。
元素组成 C、 H、 O、 N、 P 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 G、 C、 T A、 G、 C、 U 功能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的遗传、 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
甲基绿检验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吡罗红检验 糖类 组成元素:
C, H, O
种类
功能
单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 葡萄糖、 果糖等
二糖:
蔗糖和麦芽糖(植物细胞) 和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和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 和糖原(动物细胞中, 肝糖原和肌糖原)
第四天背记
脂肪 :
储能; 保温; 缓冲; 减压
元素组成:
C, H, O 1、 脂质:
磷脂 :
构成生物膜重要成分 (C. H. O. N. P)
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固醇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 D:
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判断:
所有的激素都是蛋白质吗?
不是, 性激素是脂质
2、 生物大分子以 若干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所以碳是生命的 核心元素
。
3、 几种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
糖类 C、 H、 O , 核酸
C、 H、 O、 N、 P 等
, 蛋白质 C、 H、 O、 N 等
脂肪
C、 H、 O
, 类脂
C、 H、 O、 N、 P
4、 水存在形式:
自由水
(含量:
95. 5%)
和
结合水
(含量:
4. 5%)
功能 ①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
自由水参与生化反应
③
自由水为细胞提供水环境
④
自由水运送营养物质,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⑤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5. ★无机盐绝大多数以 离子 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①镁是组成 叶绿素 的重要元素;
铁 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缺铁贫血 2+ 过低, 会出现抽搐症状; 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②哺乳动物血液中 Ca③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④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
练练看. 1 人体缺 Ca 离子时, 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肌肉乏力
B. 肌肉抽搐
C. 地方性甲状腺肿
D. 代谢旺盛 6. 下列是单糖的是 A. 淀粉
B. 麦芽糖
C. 糖原
D. 葡萄糖
第五天背记
二、 流动镶嵌模型内容:
1、 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具有流动性。)
2、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 有的嵌入、 有的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三、 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现象及原理?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水分进出平衡 原理: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可进行渗透作用 四、 ★原生质层指 细胞膜 、
液泡膜 及
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质壁分离中“质” 指 原生质层 , “壁” 为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
成熟的植物细胞
。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条件:
①具有细胞壁 ②具有大液泡 ③细胞必须是活的 五、 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
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六、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 膜(是指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自由通过, 而其他的离子、 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七、 能证明细胞膜具流动性的现象有:
白细胞吞噬作用、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练一练 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D. 完成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2. 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做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 A.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 B.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 C.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细胞器 D.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核糖体, 没有其他有膜细胞器 3. 内质网膜与核膜、 细胞膜相连, 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发生联系。
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 扩展细胞内膜, 有利于酶的附着
B.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 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 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一、 细胞膜:
细胞膜的成分 :
蛋白质; 糖类; 脂质中 磷脂 最丰富,
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还有胆固醇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特点)
和 选择透过性 (功能特性)。
第六天背记 一、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特点:
高浓度→低浓度
(举例:
H2O, O2, CO2, 甘油, 乙醇, 苯 等)
协助扩散
特点:
载体蛋白协助, 高浓度→低浓度
(举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特点:
需要能量; 载体蛋白协助; 低浓度→高浓度(举例:
氨基酸、 核苷酸、 离子, 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
自由扩散 和 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二、 自由扩散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主动运输取决于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
三、 胞吞、 胞吐特点: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需要能量, 不需载体,
以小泡的形式进行 四、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 纤维素
和 果胶
, 具有 支持和保护 作用。
1. 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 3 个细胞, 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 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2. 下列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无关的是
A.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
B. 液泡的有无 C. 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D. 细胞核的多少 3. 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正确的是
4.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
A. 水
B. 磷脂
C. 糖类
D. 蛋白质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A B C D
第七天背记 把细胞的各结构和功能分别填出来, 并在后面写单模还是双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此细胞若是植物细胞, 还应该有
...
篇二: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
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必修模块 1(自然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 15 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1 )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 2 )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 6 时和 18 时——太阳高度是 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 15 度相差 1 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 12 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 3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 、 4 、 5 月为春季, 6 、 7 、 8 为夏季, 9 、 10 、 11 为秋季, 12 、 1 、 2 为冬季。
6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 1 )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 2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 1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 2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 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 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 30 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
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
篇三: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
地理必修一、 二、 三复习要点 必修模块 1(自然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 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太阳系——地月系 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 15 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 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 耀斑 (2)
影响:
影响电离层,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 现象和“极光” 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 6 时和 18 时——太阳高度是 0 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
东早西晚, 经度每隔 15 度相差 1 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
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 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 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 纬度越高, 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 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各为 12 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 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 4、 5 月为春季, 6、 7、 8 为夏季, 9、 10、 11 为秋季, 12、 1、 2 为冬季。
6、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
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 横波)
的特点划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组成, 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这一运动变化过程, 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 地球本身 , 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 它表现为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
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 蘑菇)、 风积地貌(沙丘)。
3、 六大板块名称: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火山、 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 常形成裂谷、 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 常形成山脉、 海沟。
4、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 大气削弱、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长波)、 大气增温、 大气辐射(长波)、 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
用:
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 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 、 全球近地面有 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 6 个风带。
(1 )
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形成, 气流辐合上升, 易成云致雨, 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
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 气流在 30 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 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 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 西亚的沙漠、 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 南美智利、 秘鲁西部的沙漠、 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
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 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 )
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
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 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 习惯上叫西风, 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 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 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 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 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等)
(3 )
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 冷空气下沉, 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 蒸发更少, 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 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 )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的原因: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5 )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 带 )。
(6 )
气压带、 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 、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旋(低压)
和反气旋(高压)、 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 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 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 、 水循环 (1 )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 陆地循环(水量很少)、 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 )
各环节的名称: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植物蒸腾 (3 )
意义:
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 更新, 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塑造地表形态; 联系四大圈层。
8 、 洋流:
(1 )
类型:
按成因分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 )
分布: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 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 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 )
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 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温、 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 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 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 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加快净化速度; 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
顺流——航行速度快; 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 、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 水文、 地貌、 生物、 土壤等要素。
(1)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
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 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 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 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 流水作用微弱,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有机质含量少。
2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 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
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
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 其两侧随纬度升高, 是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2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这种分
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
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出现: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在高山地区,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
赤道附近的高山, 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
平原地区, 地形比较完整、 开阔、 平坦, 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
我国的汾河、 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便于农耕,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
热带地区, 低地闷热,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最著名的是巴西, 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而是巴西高原。
2 、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 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 工程量小), 山地、 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 工程量大)。
3、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
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 作物生长期延长, 产量增加; 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
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 若降水量不变, 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 使土壤中水分减少, 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 旱灾、 台风、 暴雨、 寒潮、 沙尘暴、 暴风雪、 地震、 火山、 滑坡和泥石流。
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必修 2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 一、 人口增长 1、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 政策、 社会福利、 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 向“三低” 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 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欧洲最低; 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 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 人口迁移 1、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 政治(政治迫害、 战争、 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 民族歧视)、生态环境、 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 投亲靠友、 逃避歧视)。
2、 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
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
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 人口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 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的因素:
资源状况、 生产力水平、 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 1、 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
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 通信发达, 人流量大; 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
建筑密集、 高楼林立、 交通便捷——面积有限, 但需求量大 (2)
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 交通便利, 大多有河流或铁路、 公路经过。
(3)
住宅区:
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
文化区:
一般要求环境优美, 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
篇四: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
会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 1)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 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掌决策,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 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并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汉初, 在地方上, 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
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
制度,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 起先都是监察机构, 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
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 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
雍正帝时, 军机处的创设, 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自此,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
战争中, 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 年 8 月 , 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 内容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 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 战争(1894):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 壮烈殉国。
1895 年,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规定:
①割辽东半岛、 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白银 2 亿两;③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 6 月 , 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发动侵华战争。
1901 年 9 月 , 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规定:
①赔款白银 4.5 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
1937 年的“卢沟桥事 变 ”。
侵华日军罪行:
1937 年 12 月 , 日本攻陷南京后, 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 30 万人。
日 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
面对日 军侵华,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奋起抗战。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 军三个月 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战前期, 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
的胜利。
1940年,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年初,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9 月 ,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
1853 年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定为国都。
1853 年冬,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作为建国纲领。
进
步性: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
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 只是空想, 根本无法实现。1859 年冬, 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1864 年, 天京的陷落,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
1905 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并将其阐发为“民族、 民权、 民生” 的三民主义。
1911年 10 月 10 日,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 年元旦,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同年春, 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 年 5 月 4 日, 五四运动爆发。
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地点北京, 运动主力为学生; 从 6 月 5 日起转入第二阶段, 地点上海, 主力转为工人。
五四运动的影响:
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
1921 年 7 月 23 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 年 7 月 ,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 年 1 月 ,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 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事实上确立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
1926 年 7 月 开始, 直接打击的目 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 吴佩孚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南昌起义:
1927 年 8 月 1 日, 周恩来、 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年10 月 ,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
1934 年 10 月 , 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 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 年 10 月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
1935 年 1 月 长征途中,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内容:
会议全力纠正了军事上、 组织上的“左” 倾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结束了“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7 年 6 月 , 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 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春,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 ②国际: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954 年, 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 年的“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 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
1982 年, 全国人大修订宪法, 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1999 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宪法。
祖国统一大业:
1979 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20 世纪 80 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中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 年 12 月 20日,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九二共识:
1992 年, 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重要共识, 史称九二共识。
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 年 12 月 ,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
1954 年 4 月 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
1955 年 4 月 , 亚非 29 个国家政府首脑, 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会议期间,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
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 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1 年 10 月 , 联合国第 26 届大会上,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年 2 月 , 尼克松总统访华, 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8 年底, 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于 1979 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 年秋, 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第二年, 中日建交。
中美、 中日建交的影响:
符合三个国家的利益;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1991 年开始, 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贵宾出席东盟会议; 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 于 2001 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985 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 于济合作, 起到重要作用。
2001 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 6 世纪初, 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 6 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 5 世纪, 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在雅典城邦,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为鼓励公民参政, 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 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 称为《十二铜表法》。
它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元前 3 世纪中期之前, 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 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内容丰富, 体系完善, 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 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 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它以明确的条文, 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权利。
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于 18 世纪前期开始形成。
根据这一制度, 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 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 1787 年宪法:
根据美国宪法, 联邦政府分为行政、 立法、 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 行政权归于总统, 他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 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 规定,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帝国宰相主持政府工作, 由皇帝任命, 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但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 发表。《共产党宣言》 内容: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的问世,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篇五: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
、 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其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在我国,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专政的特点:
是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3、 我国民主的特点在我国,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民主权利 民主主体
真实性——a.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有制度、 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b. 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6、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 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 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 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 、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同时必须履行应尽的政治义务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规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必须履行应尽的政治义务: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 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4、 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 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有序”, 就是指“依法”, 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展开。
历史经验表明, 无序的政治参与方式会使社会付出较高的发展成本, 会对社会的稳定、 和谐造成消极的影响。
2、 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对决策者来说:
(1) 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情, 体现民主;
(2) 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全面性。
对公众来说:
(1 ) 有利于促进对决策的理解, 推动决策的实施;
(2) 有利于增进公众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能力、 政治责任感。
2、 阐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有利于消除腐败, 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广泛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 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意识。
1 、 阐释我国政府的地位和基本职能 我国政府的性质: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我国政府的职能:
(1 )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包括: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3)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 阐明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宗旨和原则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5、 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 要遵循公平、 公正的原则。)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政府依法行政现实意义:
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保证政府及公职人员不变质, 增强政府的权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 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6、 阐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A.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B.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 防止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保证清正廉洁;
C. 才能更好地合民意、 集民智、 聚民心, 做出正确的决策;
D.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造福于民, 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7、 知道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 )
行政系统内部:
上级政府、 监察部门、 法制部门、 审计部门.
(2)
行政系统外部: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人民政协的监督, 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9、 说明我国政府的权威来源以及树立权威的途径 政府的权威, 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从根本上讲, 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树立权威的途径:
坚持权为民所用; 坚持情为民所系; 坚持利为民所谋 1 、 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2、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职权 主要职权:
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 地位(人大与其它权力机关的关系):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 对它负责、 并受它监督。
3、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与义务
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努力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并接受人民监督。
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表决、 发言免责权 4、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直接原因: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B.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现实意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 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 、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直接原因:
从根本上说,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做到
第一, 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 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
的社会环境;第三, 才能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II )
科学执政——真正认识客观规律、 落实科学发展观。
民主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依法执政——党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互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3. 8 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 1 1 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 、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 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明确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II I )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
(1)
性质:
是共产党领导的、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
主题与职能:
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履行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的职能。
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原因
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多党制, 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 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1 .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 团结、 共同繁荣 2、 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 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社会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 小聚居” 的民族分布特点 政治基础——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前提和基础。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 团结、 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 说明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信与不信的自由; 信这个教与信那个教的自由; 在同一宗教内有信这个派与信那个派的自由; 有过去信现在不信, 也有过去不信现在信的自由。
4. 1 2、 理解主权国家及其权利与义务
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地位)
权利:
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权 义务:
不侵犯别国、 不干涉他国内政、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 说明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的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 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5、 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在世界裁减军队、 环境保护、 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6.
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 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 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二者相辅相成 2、 (1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维护和平、 促进发展, 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建立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外交政策含义: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 方式和手段。
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 )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3)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5、 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 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
- 2022年度面7月河南特大暴雨事故学习心得2022-06-14
- 2022年河南720特大暴雨事件心得体会(完整)2022-07-03
- 学习贯彻《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心得体会5篇2022-10-19
- 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4篇2022-11-04
- 河南一年多少入党名额7篇2022-11-23
- 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7篇2022-12-19
- 英语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河南8篇2022-12-24
- 河南省高考分数线(最新)2023-06-17
-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整理(详细)4篇2022-05-20
- 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点(50条)2022-06-14
- 2022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知识点汇编(70题)(全文)2022-06-14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小结2022-08-11
- 初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7篇2022-11-04
- 2023年度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2023年)2023-05-21
- 高二化学重难点知识点整理(精选文档)2023-05-21
- 2023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05-21
-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精选文档)2023-05-28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最新知识点2023-05-29
- 初中英语教师个人年度总结3篇2022-05-19
- 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计划9篇2022-05-19
- 七年级上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4篇2022-05-19
- 七年级英语下半学期计划6篇2022-05-19
- 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计划7篇2022-05-19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4篇2022-05-20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3篇2022-05-20
- 研究生英语复试自我介绍11篇2022-05-27
-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万能简短句子5篇2022-05-29
- 对自己未来的规划的英语演讲稿8篇2022-05-31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全一册《2认识自我》PPT课件.ppt(完整)2022-11-16
- 自我陈述报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2022-11-16
- 高三下学期综评系统填报提醒【完整版】2022-11-16
- 高中数学培训心得2022-11-17
- 2023高中幽默励志演讲稿【完整版】2023-05-07
- 高中迎国庆演讲稿2023-05-08
- 高中学子升学宴演讲稿范本(范文推荐)2023-05-08
- 2023年高中竞选班长演讲稿2篇2023-05-09
- 高中世界环境保护日主题演讲稿合集五篇(范文推荐)2023-05-09
- 高中圣诞节作文800字范本合集五篇【精选推荐】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