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6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10:15:06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6篇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河北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姓 名: 张立然 学 号: 20094130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6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6篇

篇一: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姓

 名:

 张立然

 学

 号:

 2009413088

 年级专业:

 09 级英语四班

  指导教师:

 王华玲

  2011 年

  8

  月

 3

 日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1 年 7 月 20 日——2011 年 7 月 30 日 调查地点: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 亚子村 调查对象: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 亚子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 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 , 虽然一直

  远离家乡 上学, 但是无论通过家人、 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

 近几年来, 国家为了 扶持粮食生产,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 2600 多年的农业税, 还实行了 种粮补贴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 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粮食稳定增长, 发挥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 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

 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 为了 了 解真正原因, 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 进行调研, 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当地基本概况、 种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子乡 亚子村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靠近内蒙古高原, 平均海拔 800---1000 米,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属半湿润, 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和多雨。

 全村有农业人口大约 1370 人,

 耕地面积 2150 亩, 荒山面积 8000 亩。

 这样一个地区, 在反映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上, 既具有特殊性也有代表性。

 下面看一下本村实际的种粮状况, 让我们通过现象看问题, 了解问题的实质。

 ㈠、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 该村存在着大量的荒地和山地, 水利设施不齐全,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农民种粮完全就是靠天吃饭。

 投入多产出少且不稳定, 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㈡、 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 该村虽不是重点扶贫村但是基础薄弱, 生活水平低, 很多人都纷纷出外打工, 这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

 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 弱、 病、 残、 幼等, 劳动能力不强, 受

 教育程度不高, 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 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

 ㈢、 粮食产量低, 品种单一

  该村是山地地形, 耕地面积少, 属于小规模农业, 而且纬度较高, 属一年一熟区。这里没有先进的农业理念, 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 采用的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耕作方法,这些因素无疑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 这里的作物品种很单一主要是玉米, 还有少量的土豆, 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二、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㈠、 种粮收益低 试想一下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 种粮的收入却不高, 不够日常的开销, 不够供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 不够盖房给孩子娶媳妇的费用, 还不如出外打工经商挣的多,那么,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高吗? 造成农村种粮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种粮成本在不断增高; 现今种粮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 而这些农资价格攀升很快, 导致种粮成本增高。

 还有该村从前大多数人家都有自家的牲畜, 种地、 收割都不用花钱, 现在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牲畜减少, 使用农用机械也增加了种粮的开销。

 二是粮食的价格相对较低。

 以玉米为例, 一斤玉米的价格大约是七毛钱, 一亩地好的话也就产 600 斤,一亩地的玉米收成就是 420 元。

 而近几年来商品涨价越来越快, 远远超出了种植玉米带来的收益。

 在该村一户老两口, 儿女均已成家, 已没什么负担, 家里有 6 亩地, 年收入大约是 2500 元, 这些钱又能买什么呢, 也就是保证基本生活罢了。

 ㈡、“打工族” 纷纷远走他乡 , 种粮主力军锐减 据农民自己测算:

 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 2500 元到 3000 元, 就是在当地搞建筑、 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 2000 元到 2500 元, 哪怕就是一个杂(小)

 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 1500 元左右, 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 肥料、 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四五百元, 远远不及一个杂(小)

 工一个月的收入, 况且种粮琐事多、 花得时间与精力大, 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 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

 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 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 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㈢、 国家补贴政策存在缺陷

 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取消了农业税赋, 还相继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 增加良种补贴、 农机作业环节补贴、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 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实际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激励农民的目的。

 该村粮资直补情况, 一户三口的话, 种地 9 亩, 每亩地补贴 30 元, 虽然补贴都及时发放到了农户的手里, 但它面对农资价格的高速增长和粮价的低增长, 很难发挥作用。粮食直补、 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 发放粮食直补资金、 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 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 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 造成了 “粮补”、“良种补” 均变为“地补”, 形成了 农户只要有耕地, 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 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

 在化肥、 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 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 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 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 化肥、农药价格居高不下, 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 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㈣、 农业技术水平低, 缺乏专业指导 该村的农业是小规模农业, 缺乏规模化, 缺乏产业化, 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其中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 该村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位专业的农业生产指导人员, 这是导致农民生产方式落后, 粮食不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脆弱。

 近年来, 各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少, 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复垦、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工实施, 使与农业生产步步相关的路、 渠、 堤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生态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 使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旱涝保收仍难以实现。

 就该村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夏季的洪涝和干旱, 因为水利设施不齐全, 农民根本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

 ㈥、 农民把握不住市场 农民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向的研究和认识, 自己的粮食能否买上好的价钱自己说了不算, 在庞大的市场面前农民变得很迷茫, 变得畏首畏尾还是卖不出好价钱。

 农民对市场产生了畏惧感, 并进而放大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对种粮发财失去信心, 严重挫伤了种粮积极性!

 三、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㈠、 探索农村和农业改革新路子

 一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建立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组织, 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小规模生产的农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使之成为市场和农业产业结合的主体,从而达到改变市场信息不灵、 生产盲目、 经营分散、 经营方式封闭、 产品交易滞后的缺陷。

 二是按照“面向大市场、 经营大品牌” 的思路,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实现耕种、产出一条龙。

 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㈡、 合理补助种粮农户 可根据农民真正直接种粮的土地面积补贴或是农民生产粮食的数量进行补贴, 多产多补, 少产少补, 防止“地补” 。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加强监督管理, 提高收购粮食价格,保证收购粮食渠道畅通, 这样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

 ㈢、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一要多方争取项目, 多元化融资, 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 特别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堤防防洪标准, 增强农业防灾、 减灾、 抗灾能力, 彻底改变农民‘靠天吃饭” 的现象,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要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这些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 真正的为农民服务。

 ㈣、 解决农资价格高的问题 一方面, 政府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降低农资企业的成本; 另一方面, 要从农资企业自身寻找解决途径。

 目前, 农资行业存在很多问题, 如垄断、 中间环节过多等。

 在这样的条件下, 控制了垄断就可以降低成本, 减少了中间环节就意味着服务了百姓。

 目前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即按照与企业产品出厂售价成正比确定征收比率, 即售价越高, 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就越多。

 同时, 也要保护农资生产企业的利益, 对农资市场加强监管,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㈤、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一是要有计划、 有组织地选派一批素质强, 技术硬的人员充实到乡 镇农技队伍中去,让他们利用自己高深的学识和过硬的技术, 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把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 让农民真正走“科学化耕种、 科学化管理” 的路子,提升农作物的单产和品牌。

 二是要改善经营模式实现集约化生产, 了解国家政策, 加强对市场宏观走向的把握, 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保证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 总结

 通过此次的调查, 就我个人而言, 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提高了协调能力, 并且学会了多方面的思考问题。

 同时我也将我走访农户所得到的意见和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反馈给村委会, 我希望对提高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农业的发展关乎全社会的进步, 粮食的生产与 13 亿人民息息相关,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 所以解决好农民、 农业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全社会, 尤其是作为大学生, 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 更应该尽可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二: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个人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方面的问题 当前,党的组织生活仍存在着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和随意化、庸俗化、平淡化等问题,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健康,影响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定要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pincai 网。

 党员个人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方面的问题《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重要形式。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坚持组织生活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造成了不利影响,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内容

 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内容一般包括: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指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党员,处理违纪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开展适合党员特点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目前,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形式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

  以党支部来说,目前主要有 7 项组织生活制度:(1)会议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2)党日制度:每周用半天时间进行党的组织活动。(3)党课制度:每月进行一至两次党课教育。(4)报告工作制度:支部委员会按季度或工作阶段,向支部党员大会作工作报告和自身建设情况的报告。(5)民主生活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团结,改进工作。(6)党员汇报制度: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完成支部分配任务的情况。(7)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和模范作用,采取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议,一般每年一次。

 二、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存在的问题

 1.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不好。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涉及表决、学习(理论学习和参观考察等)、汇报、交流、监督(批评与自我批评)、服务、民主评议等多方面的内容。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普遍不到位。最严重的情况是一些支部除了进行表决(选举、处分党员)、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外,其他组织生活一概不开展。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有选择性地落实一些组织生活制度。能够完整开展所有组织生活的支部属于极少数。

 2.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从集中学习情况看,理论学习、

 时政学习和党课走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读读报纸、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方式过于生硬,学习内容过于空泛,党员对集中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和厌烦,学习效果普遍不佳。参观考察本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方式,但由于普遍不进行总结、引导,结果沦为纯粹的观光旅游休闲。从组织生活的内容看,不少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时,搞得最多的是参观考察和休闲娱乐活动,而很少开展学习、服务、报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党组织生活变成“缴缴党费,读读文件,看看片子,碰碰杯子”,内容与形式不够丰富,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参与者心态淡漠,参与积极性很低。

 3.组织生活受党内权力影响较大。党章规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但实际上比较普遍的情况是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往往落实不了,而且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越不参加组织生活。一些领导干部几乎从不参加支部组织生活。领导干部这种反面示范,对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服务党员做得很不到位。党组织为党员提供服务,其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例如:通过组织学习帮助党员提升理论分析水平与能力,深入理解党的重大政策,帮助党员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发挥个人特长、提升成就感,等等。但是,目前除了偶尔开展帮扶困难党员活

 动外,其他服务开展得很不理想,特别是不注意创造让党员发挥个人特长的机会和条件,党员个人在组织中缺少成就感。

 (二)主要原因

 1.对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组织生活是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所谓基础性工作,就是指很重要,缺了它不行。不仅起不到教育、监督、约束作用,反而降低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如果党组织主要靠执政的权力吸引党内外人士,主要靠干部任用这个权力来影响党内外人士,则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一个组织如果缺少活力,就无法对其成员产生吸引力,无法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战斗力。因此,纵观基层组织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对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对基层党组织生活重视不够。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虽纳入了组织生活的内容,但着重检查记录,基本没有对组织生活质量、效果的测评考核。党建研究方面更注重研究时髦问题,没有重视研究如何有效开展组织生活这类基础性问题。不少单位开展党组织活动的经费不能保证。在开展理论学习、党课方面,对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理论培训严重不足,上级党组织又往往没有提供理论宣讲服务,导致基层党组织理论学

 习内容空泛。

 3.党内权力干预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现有的党内权力体制使得党内握有权力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客观上处于强势地位,并且在党内的强势程度与其所处党内权力体系的位阶高低、手里权力大小成正比,而一般党员和干部则相应处于权利弱势位置,很难对党内权力进行强而有力的制约与监督。在这样的权力结构特性下,党内同志之间的平等合作奋斗关系就会被扭曲成一定程度上的权力依附关系,出现以权力意志支配党内关系、处理党内事务的潜规则,党章制度的权威也就被权力意志权威所取代。而一旦下级对上级存在着权力依附关系,党内民主就难以保证。

 三、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

 党的组织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手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党之所以组织严密而且有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促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既是党的一贯传统,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质量,增强效果,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生活

 思想上的重视要体现在行动上。在党建目标管理中要增加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分量和分值,目标考核要更加科学,从仅仅考查记录、定性考核等形式上的内容,转到更加注重考核组

 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要设置组织生活质量、效果等满意度测评等定量指标。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理论学习辅导骨干的培训,以便提升理论学习、政策学习的质量。在党建目标管理中应该对党组织活动经费的保障情况进行考核。

 (二)鼓励创新

 学习借鉴组织行为学关于团队建设的成果,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行为学对如何建设团队,尤其是对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有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成果。这些成果完全可以运用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吸收借鉴这些成果方面我们做得非常不好,今后大有可为。按照团队标准和方法建设党支部,将取得丰硕成果。要鼓励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创新。如江安县采取参与对象多元化、组织策划社会化、活动形式开放化、成效评估科学化的方法,在创新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海在开展组织生活集中学习方面,对论坛模式、项目模式、团队模式、网络学习、职业设计、专家讲座、岗位练兵等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领导带头示范

 团队建设理论指出,团队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好头,经常围着盘子、牌桌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强化党内监督。要通过制度性设计,促使领导

 干部在组织生活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讲党课的情况、质量和效果,以及领导干部在组织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要纳入党建目标管理测评。

 (四)营造条件促进党员个人成长

 要通过组织学习,让党员提升自身水平与能力。要通过开展活动让党员有机会展示自身特长,从而提升成就感,避免只有职务晋升提升成就感的狭窄思路。组织开展公益帮扶活动也是帮助党员个人提升个人价值和荣誉感的重要途径。这方面美国有实证研究成果。美国一些地方由于天灾造成房屋被毁,中产阶层家庭的财产损失特别严重,导致家庭主要成员感到绝望。而社区组织通过组织他们参与社区救灾和重建,让他们帮助比他们更穷的人,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转移了财产损失的悲痛,重树了生活信心。我们在社区共建中要借鉴这些实证成果。

 机关基层党组织汇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机关所从事的各项服务最能体现求真务实、服务发展的精神,机关基层党组织对提升党组织生活质量的挖掘空间相当巨大,相信只要开动脑筋,调动广大机关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机关党组织生活在内容和形式就会有长足的发展,机关党员面貌也会日新月异。

 党员个人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方面的问题一、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组织生活的主体建设上来讲: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普遍存在着党务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支部成员对党支部着重议哪些事、抓哪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楚,过于依赖支部书记个人能力素质,在议事议政中过于“讲政治”,“老好人”思想严重,组织生活中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意见没有针对性,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弱化了党支部集体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

 二是参与意识不高。部分党员同志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开展组织生活兴趣不高,在思想就存在着“应付”心理,党员权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

 三是综合素质不高。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忙于工作多,精力透支多。同时,支部成员大多任职时间较短,缺少工作

 经验,对党务工作掌握不深,实际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资深”的老委员、老党员较少,“传帮带”作用不明显,缺乏一套抓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经验,没有发挥“抓典型、树标杆”的示范作用。

 (二)在组织生活的组织部署上来讲:

 一是安排缺乏计划。部队其他各项业务工作分散大部分精

 力,往往会与组织生活产生冲突,统一的组织生活时间往往难以协调。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没有明确的活动计划,到了时间,想安排什么活动就安排什么活动,工作忙了,不安排组织生活或者有安排也很难得到具体落实。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以所务会、交班会讨论决定,没有明确每个阶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导致组织生活不系统、不规范。

 二是方式缺乏创新。组织生活单一化,就事论事多,思想交锋少;民主生活会讲成绩多讲问题少,不能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模式单一化,党员教育没有根据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工作岗位特点因人施教,搞“大讲堂”;教育手段单一化,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学习内容与政治教育差不多,时间慢,信息量小,内容重复交叉,降低了学习的新鲜感。

 三是活动缺乏针对。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与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实际相去甚远,即便是“就事论事”的议题也泛泛而谈。而且有的支部组织生活摆脱不了“家长制”的影子,缺乏党内民主,不符合当前官兵的思想实际。

 (三)在组织生活的落实成效上来讲:

 一是组织生活存在形式。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民主生活会

 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

 二是民主集中落实不力。由于一些正副书记缺乏做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功,加之平时工作碰头、相互谈心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从而导致“议事”不规范,决策不民主,部队建设质量不高。一些党组织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在组织生活中一味强调义务的多,体现党员权利的少,久而久之,党员的权利意识在不知不觉被弱化。

 三是监督检查作用不强。基层党组织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够有力,民主监督氛围不浓,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党员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了解掌握不及时、不准确。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篇三: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姓

 名 张立然

 学

 号 2009413088

 年级专业 09 级英语四班

  指导教师 王华玲

  2011 年

  8

  月

 3

 日

 农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 年 7 月 20 日——2011 年 7 月 30 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亚子村 调查对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亚子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

  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不但取消了延续 2600 多年的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呢为了了解真正原因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基本概况、种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子乡亚子村位于华北平原北部靠近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 800---1000 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全村有农业人口大约 1370 人, 耕地面积 2150 亩荒山面积 8000 亩。

 这样一个地区在反映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上既具有特殊性也有代表性。下面看一下本村实际的种粮状况让我们通过现象看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

 ㈠、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 该村存在着大量的荒地和山地水利设施不齐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种粮完全就是靠天吃饭。投入多产出少且不稳定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㈡、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 该村虽不是重点扶贫村但是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纷纷出外打工这使得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等劳动能力不强受

 教育程度不高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欠缺只有部分实在是离不开家的劳动力才留下来种地。

 ㈢、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

  该村是山地地形耕地面积少属于小规模农业而且纬度较高属一年一熟区。这里没有先进的农业理念 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 采用的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耕作方法这些因素无疑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这里的作物品种很单一主要是玉米还有少量的土豆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㈠、种粮收益低 试想一下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种粮的收入却不高不够日常的开销不够供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费用不够盖房给孩子娶媳妇的费用还不如出外打工经商挣的多那么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能高吗造成农村种粮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种粮成本在不断增高现今种粮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这些农资价格攀升很快导致种粮成本增高。还有该村从前大多数人家都有自家的牲畜种地、收割都不用花钱现在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牲畜减少使用农用机械也增加了种粮的开销。二是粮食的价格相对较低。

 以玉米为例 一斤玉米的价格大约是七毛钱 一亩地好的话也就产 600 斤一亩地的玉米收成就是 420 元。而近几年来商品涨价越来越快远远超出了种植玉米带来的收益。在该村一户老两口儿女均已成家已没什么负担家里有 6 亩地年收入大约是 2500 元这些钱又能买什么呢也就是保证基本生活罢了。

 ㈡、 “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粮主力军锐减 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 2500 元到 3000 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 2000 元到 2500 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 1500 元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四五百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㈢、国家补贴政策存在缺陷

 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取消了农业税赋还相继出台了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 农机作业环节补贴、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 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激励农民的目的。

 该村粮资直补情况一户三口的话种地 9 亩每亩地补贴 30 元虽然补贴都及时发放到了农户的手里 但它面对农资价格的高速增长和粮价的低增长 很难发挥作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造成了“粮补” 、 “良种补”均变为“地补” 形成了农户只要有耕地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在化肥、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化肥、农药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㈣、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指导 该村的农业是小规模农业缺乏规模化缺乏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其中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该村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位专业的农业生产指导人员这是导致农民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不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脆弱。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工实施使与农业生产步步相关的路、渠、堤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生态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使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旱涝保收仍难以实现。就该村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夏季的洪涝和干旱因为水利设施不齐全农民根本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

 ㈥、农民把握不住市场 农民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向的研究和认识自己的粮食能否买上好的价钱自己说了不算在庞大的市场面前农民变得很迷茫变得畏首畏尾还是卖不出好价钱。农民对市场产生了畏惧感并进而放大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对种粮发财失去信心严重挫伤了种粮积极性 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㈠、探索农村和农业改革新路子

 一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农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市场和农业产业结合的主体从而达到改变市场信息不灵、生产盲目、经营分散、经营方式封闭、产品交易滞后的缺陷。二是按照“面向大市场、经营大品牌”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现耕种、产出一条龙。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㈡、合理补助种粮农户 可根据农民真正直接种粮的土地面积补贴或是农民生产粮食的数量进行补贴多产多补少产少补防止“地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收购粮食价格保证收购粮食渠道畅通这样既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控制了粮价不再上涨。

 ㈢、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一要多方争取项目多元化融资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特别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堤防防洪标准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彻底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这些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真正的为农民服务。

 ㈣、解决农资价格高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降低农资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要从农资企业自身寻找解决途径。目前农资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如垄断、中间环节过多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控制了垄断就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就意味着服务了百姓。

 目前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即按照与企业产品出厂售价成正比确定征收比率即售价越高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就越多。同时也要保护农资生产企业的利益对农资市场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㈤、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一是要有计划、 有组织地选派一批素质强 技术硬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去让他们利用自己高深的学识和过硬的技术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把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让农民真正走“科学化耕种、科学化管理”的路子提升农作物的单产和品牌。二是要改善经营模式实现集约化生产了解国家政策加强对市场宏观走向的把握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保证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总结

 通过此次的调查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协调能力并且学会了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同时我也将我走访农户所得到的意见和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反馈给村委会我希望对提高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可以有一定的帮助。农业的发展关乎全社会的进步粮食的生产与 13 亿人民息息相关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所以解决好农民、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希望全社会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更应该尽可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四: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组织生活情况存在问题

  党员在参加组织生活会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pincai 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存在问题

 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坚持立查立改,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特别是针对活动中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主动作为,立行整改。一是抓好机制完善。针对理论武装弱化、业务知识不精等问题,突出抓理论武装、抓能力提升、抓班子团结、抓作风改进,形成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效能提升。严格贯彻“八项规定”,坚持开短会、讲短话;规范办公用水、用电、用纸等管理,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抓好便民服务。全面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以推进社区便民一站式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以“优质服务、群众满意”为目标,力争在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第一流服务。针对东区部分业主反映的欢乐迪星光不夜城噪音扰民的问题,社区及时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业主进行座谈,依法进行调解;关于居民反映的东区物业管理及停车秩序的问题,社区结合此次美丽社区建设改造有关项目,将于今年完成东区停车场规范整治工作;针对西区大部分居民反映的小区用电难的问题,社区也及时联系国家电网泉州供电分局的负责人,做好一户一表前期电改的实地勘察和入户征求民意等工作;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成功调解 14 起民间纠纷;解决

 聚顶红劳资纠纷 3 起,涉及 3 人、1500 元。四是抓好问题整改。活动开始以来,社区就认真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对查找出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高度聚焦,积极整改。6月至 8 月份,通过结合各级部门领导四下基层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马上落实整改措施,先后解决了泉秀花园东区物业管理问题、乌洲路圆盘及秀惠街周边停车秩序问题、市场周边乱停车和摆摊设点问题等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用实际行动推动作风转变。

 社区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上级要求,会前准备充分,程序规范,剖析材料写得很实,互相批评直面问题,整改措施全面具体,社区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氛围严肃认真,整个会议贯穿整风精神,自我剖析毫无保留,敢于揭短亮短,敢于正视问题,互相批评不讲情面,紧扣四风,取得了脸红、出汗、排毒鼓劲、洗澡治病的效果,会议达到上级要求,符合新秀社区实际情况,是一次求真务实,实现团结批评,完成目标。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好会议精神,把这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作为新的起点,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确保社区 2014 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这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体现了健康的党内民主生活气

 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认识有欠缺。虽然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也组织了多次的集中的学习,但由于社区班子成员业务性工作较多,很难静下心来对相关文件材料进行深读细研,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二是自我剖析定位还不够准确。班子成员在对照检查材料中虽能认真查摆个性问题,不回避、不掩饰,敢于自亮家丑戳到痛处,但是一些问题的根源剖析还停留在表面,所举的例子针对性还不够强,没有真正触及灵魂。三是互相批评不够深入。在相互批评中,社区班子成员虽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是有些相互批评的内容没有把问题说透,把根源讲透,“辣味”不浓,没有体现整风精神。四是整改措施不够具体。有些整改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理论空话多,没有明确整改时限和相关责任,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下一步,社区班子将以此次组织生活会作为新起点,充分运用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成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区委部署精神,坚决克服“过关”成功的思想,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纪律,强化措施,着力在五个层面下功夫,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一要在学习教育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学习这一基础,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贯穿始终,引导广大党员深学、细照、笃行,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搞好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四风”问题的紧迫性,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切实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和精神追求。

 二要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上下联动、边查边改、立说立行,对查摆剖析出的“四风”问题立行立改、不等不拖,能改的马上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特别要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早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趁热打铁,真抓实改,全面开展专项整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常规问题的解决要加大力度、遗留问题的解决要集中攻坚、新发现问题的解决要及时跟进”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整改方案,以坚定的决心纠正问题,以严格

 的尺度衡量成效,做到真改、实改、彻底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效果。要坚持开门整改,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邀群众评判,做到方案透明、承诺透明、过程透明、结果透明。

  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存在问题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活动的领导队伍上存在“低标准”现象。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缺乏组织基本组织生活的足够热情,对正常的党务工作程序不熟悉,甚至对党支部的议事范围、议事原则和议事程序还掌握不够,自我要求标准不够高,致使组织生活出现必要的程序被简化,甚至图形式、走过场。

 (二)在活动的形式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主要表现在:支委会多,支部党员大会少;思想汇报多,民主生活会少;党课教育多,党小组会议少。

 (三)在活动内容上存在“三个混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行政会代替支委会,本来是支委会研究的事情,开行政会去研究;用支委会代替支部党员大会,本来是全体党员参加讨论的重大问题,往往只开支委会研究决定;三是用工作讲评代替支委会报告工作。

 (四)在活动效果上存在“质量不够高”现象。主要表现在;党管干部力度不大,较为普遍地存在不愿管、不敢管

 的现象,发现问题往往视而不见、见而不管;民主生活会的开展批评多数流于形式,自

 我批评避重就轻,开展批评蜻蜓点水,往往是只谈自己不谈别人,只谈下级不谈上级,只谈现象不谈实质,只谈共性不谈个性,使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或“一团和气会”。

 二、形成原因

 (一)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之所以基层组织生活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关键就是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当前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较为普遍地存在,“只要依据条令条例及内务规定办事,把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完成,不出事就行了,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好坏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少数基层支部委员认为,基层党支部关键是发挥好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的作用,把握住重大问题这个“关键”,其余组织生活制度是否落实没多大关系,缺乏对基层组织生活的系统性、关联性认识;多数基层普通党员则认为,基层工作繁重,执勤训练任务太多,要落实的“硬指标”太多,组织生活制度是“软指标”,落实不落实不会影响到单位大局。

 二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和骨干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基本能力建设和觉悟培养。基层党支部书记多数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任前培训,缺乏履职的基本能力和素

 养,加之日常工作繁重,缺乏必要的自学,致使自身底气不足,组织能力欠缺,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组织生活质量。同时,部分党支部骨干平时不注意学习和锻炼,参与支部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较慢;个别支部委员甚至不清楚组织生活有哪些内容;少数党支部骨干不懂得开展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等等。

 三是上级党组织缺乏有力的监督检查。当前缺乏及时有力的监督,也是出现组织生活质量不够高的重要因素。有的上级党组织只重视做计划、提要求,不注意搞检查、抓落实;少数上级党组织对所属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七项制度情况若明若暗;甚至个别上级党组织明知基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也不去认真的加以纠正和解决,致使个别党支部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存在问题

 从各地各单位党组织生活的现状看,党内组织生活在其内容、参与度、组织形式和质量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一些党员尤其是农村及非公组织中的党员,党性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减退,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不想参加党组织生活,部分流动党员要么工作单位没有成立党组织,要么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无法将组织关系转出,导致一些农村和社区的党组织生活不够正常。

 (二)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组织生活的管理不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不能正常开展“三会一课”,甚至连党员大会都很少召开,一年就是“七一”和发展党员时开会。有的单位党内组织生活组织随意,管理松散,临时通知,组织者准备不充分,对参加党组织也没有作要求,缺乏严肃性,缺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评价、考核等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结果造成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下降,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正常开展。

 (三)组织生活内容陈旧,形式主义严重。

 党组织生活的内容老化,活动形式单调是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突出问题。有的组织生活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分析不多,对党员关注的热点把握不准,组织生活就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不联系实际,针对性不强。有的单位的党组织生活不注重政治,严肃性不够。

 (四)党员教育活动缺少经费和场地保障,严重制约着组织生活的开展。

 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一级的党支部和效益差的企业,因为严重缺乏经费,党组织生活很难正常开展。据调查了解,多数村委会年集体经济收入在 3 万元以下,有的仅有财政拨的一点经费,除订阅党报党刊和电费、电话费等开支外,所剩无己。组织一次会议,开个工作餐都没钱,要组织外出活动,更是天方夜谭,使基层党组织处于十分尴尬

 的境地。同时,部分农村和“两新”组织的党员教育活动缺乏阵地,没有党员活动室;有的虽有,但也十分简陋,缺少必要的办公用品和图书、资料。

 (五)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

 部分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不大正常,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不浓,好人主义之风盛行。一是形式化。把民主生活会当作一般任务,为开会而开会,议题不明,流于形式,没实际效果。二是庸俗化。把民主生活会开成聊天会,或者工作总结会。三是简单化。就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就事论事;自我批评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批评别人“和风细雨”,不及实质,甚至变成自我表扬和相互表扬。

篇五: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与对策

 [摘要]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 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 村民缺乏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及一些村干部公仆意识淡薄是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

 要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参政水平、 大力促进农业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 疏通村民利益表达渠道和加强基层政权依法行政。

 [关键词]村民:

 政治参与积极性:

 因素:

 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并将管理民主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

 胡锦涛同志在去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指出:“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搞好村民自治, 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 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 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是衡量村民自治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 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缺乏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出现的新的政治形式,它经历了一个自发兴起到国家立法推行的过程。

 1982 年我国宪法将村民自治作为制度正式确立, 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

 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1998 年 11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修订了 1988 年以来推广试行的村民自治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标志着村民自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创造性和责任感, 掀开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还政于民, 使农民能够切实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宪法精神。

 因此, 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应有之意。

 而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是村民的自觉能动性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它实质上反映了村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表现为村民关心集体公共事务的热情, 以及参与管理集体公共事务的能力、 潜力的发挥程度。

 亨廷顿在其政治学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中指出:“在现代化国家, 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主要转折点就是农村民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 然而, 从我国当前村民自治的实践不难看出, 农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参与程度较低、 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性不高。

 具体表现在:

 真正处于自主意识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村民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 有相当数量村民的参与行为具有盲目的从众性, 村民普遍缺乏政治主体意识, 认识不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也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甚至认为“政治是少数大人物的事情, 与我无关” 等等。

 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相比, 发展极不平衡。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显示, 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参选率在 80%

 以上, 有的地方高达 90%以上, 自 1988 年 6 月 1 日我国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至今, 全国 27 个省、 64. 4 万个村委会普遍完成了五至六届换届选举。

 相比民主选举而言, 村民参与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化、 法律化和规范化程度相对薄弱, 还未得到很好落实。村民自治是人民民主在农村基层的体现, 而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进程, 从而制约了人民民主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因此, 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了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应该弄清和解决的问题。

 二、 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民负担较重。

 近年来, 我国农民收入的实际增幅趋缓, 不仅制约农村消费增长, 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

 1997 年至 2001 年, 我国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分别为 1267 元、 1237元、 1180 元、 1136 元、 1165 元, 基本上是呈下降趋势, 这说明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并不宽松。

 农民工资收入的增长幅度已经连续几年下降。

 主要表现为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

 十五期间, 城乡 总体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 1000 多万人, 其中农村新增劳动力 800 多万人, 再-加上城市下岗职工 1500 多万人, 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困难。

 三是加入 WTO 对农民收入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凸现。

 去年由于世界粮食增产、价格走低, 农民收入受人世的影响不大。

 但目前, 国际粮价的上升已经对粮食生产产生刺激作用, 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善, 今年世界粮食产

 量将有明显的增加, 同时, 美国新农业法增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 其政策效应今年将开始显现,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只有降的走势,将

  [1] [2] 对中国农业, 特别是主产区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在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同时, 负担却居高不下。

 据 2004 年国家五部委《关于对当前减轻农民负担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意见》 表明, 国家在减负的同时, 一些地方的农民负担又出现“反弹”, 有的相当严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不牢固,直接关系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发展。

 西 方政治学者也就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程度做出过相关论述, 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 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安东尼·奥罗姆认为“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 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民负担过重的现实严重挫伤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这是深层次的经济原因。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村民缺乏组织性。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当代农村基层的具体实践, 村民自治就是实现对村庄社会自治机构的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达到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的目的。

 这就要求村民们要有政治参与能力和民主生活习惯, 要有组织性、 纪律性, 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而在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的教化中, 人民一般没有政治的自觉。

 加之由于农业社会的

 经济特点, 农民们普遍缺乏协作精神和组织性, 存在着封闭、 分散的思想观念和自私、 狭隘的小农意识。

 在当代, 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仍然在农村社会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力。

 从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看, 这种生产力制约着劳动者的知识智力素质的提高和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 它所形成的劳动组织形式必然是个体分散的劳动形式, 这是村民们缺乏协作精神和组织性、 纪律性的重要原因。

 3、 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反映, 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 认识和道德、 习俗、 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虽然取决于社会经济形态, 但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其发展有相对独立性。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思想, 对当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不能不带来消极影响。

 农民封闭分散的思想观念和小农意识, 虽然有其经济根源, 但不能否认这也是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遗存。

 因此, 要剖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不能回避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

 4、 村民缺乏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

 村民政治参与从根本上维护着自身的经济、 政治利益, 从而保障当家作主的宪法精神的体现。而农村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人们集合体, 人们之间主要靠感情、 亲情纽带联系, 乡 村的政治整合程度较低, 规范的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完整体系, 四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但是, 在当前农村的大多数地方, 大部分农民群众除了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 要享有其他三

 个民主权利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不能真正落实。

 因而非正式的利益表达盛行, 尤以越级上访或群体上访流行, 暴力式利益表达也屡有发生。

  3、 一些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薄, 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村民委员会虽然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没有正式国家干部的编制, 但手中掌握的也是一种公共权力, 支配着与农民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公共资源。例如, 村上发展公益事业、 主导产业、 退耕还林补贴发放、 社会治安等具体落实方案均由村委会具体来抓。

 在这些具体事务管理过程中,基层干部能否真正对村民负责成了问题的关键。而现实状况又如何呢?笔者走访过不少地方, 也做过实地考察, 农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不容乐观。

 而村民的参与愿望与村干部工作方式直接相关。

 村干部工作方式规范, 能够真正对民负责, 村民就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从而群策群力, 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做出决策, 共同为乡村经济、 政治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 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无疑是高涨的; 反之, 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或只对上级负责而不顾村民利益, 村民的意见得不到重视, 村民就很难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即便参与, 也是消极被动,很难达到参政的根本目的。

 三、 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要改变当前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发展农村经济,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提高农民参政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近年来, 党

 中央、 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统筹城乡 发展要求, 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为了促进“三农” 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当前应着力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2006 年、 2007 年中央 1 号文件,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 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的要求,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二是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只有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 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

 再者, 政府从政策、 科技、 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指导, 引导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 农民的积极性才会转化为有效的产出, 使农民收益最大化, 市场风险最小化。

 减负与发展双管齐下, 同时并举, 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外,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 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扩大基层民主的政治主张和《村委会组织法》 的有关规定, 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 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逐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把农民作为主体,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中增加他们参与决策的机会, 把那些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以及与村民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交给村民自己决定, 逐步使村民从认可具体事务上的自我管理, 进而认可自我管理的

 程序和方式, 进而认可做出自我管理的权力, 最后形成认可和尊重自我管理的习惯和制度。

 使广大村民“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 增强政治的信赖感, 并感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

 从而正确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

 2、 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 是一个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 也是一个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

 故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所遇到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也只有在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进步中才能加以解决。

 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 推动转变村民封闭、分散的思想观念和自私、 狭隘的小农意识, 以利于推进村民自治。

 应从三方面加快改革:

 一是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 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循序渐进、 节约土地、 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的原则,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消除小城镇建设中的制度障碍, 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 为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创造机会; 要把小城镇建设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流通业以及其他二、 三产业,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不断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 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劳务经济。

 应通过制定、 完善相应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安家落户,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是降低农民进城门槛, 让农民市民化。

 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必然是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农民进城打工不仅开拓了现阶段农民就

 业和增收的渠道, 而且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优化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庞大的民工流还将现代城市的文明与先进文化带回农村, 提高了农民的文明化程度:

 要打破城乡 分割, 加快现行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实行人口登记管...

推荐访问:组织生活 不高 积极性 农村党员 参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