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联之定义及来源 对联俗称对子它同样讲格律又富有诗意可以说是“无韵诗” 。与对偶、对仗相比对联则有更高的要求一、讲求形对字数、词性、句式、结构相同二、讲求音对上下联均为律句平仄相对且出句仄尾而对句平尾多句长联句脚符合“马蹄格式” 三、讲求神对意义相关形成一个整体避无情对只有于对对子中 。
对联也称楹联、楹贴、联语、门对等俗称对子是诗园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它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对联还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千多年来兴盛不衰。尽管在日本、东南亚和欧美都有一些人写对联但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也是由中国人或汉学研究者写的。
外国人见中国人写春联都觉得很新鲜 说中国人都是诗人。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而且好的对联都带有诗歌的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总之一句话对联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对联虽然短小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副对联都是一束思维的火花。可以说对联短小的文字中蕴含着大智慧多读一些对联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训练我们的思维。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历史。
对联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由我国的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中所说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
”汉字书写成方块形一字一个音节才可能出现整齐的句式才可能出现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也才可能出现对联。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典籍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可以说是对联的雏形。
《吴越春秋》中记载了原始社会时期的一首诗叫做《弹歌》 内容是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原文为“宝盖头”下“六”字 ” 。其中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由此可见追求句式的整齐和音韵的和谐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美学追求。这为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周时期的文献中这类较为工整的对句就更多了。
《尚书益陈谟》中的“谦受益满招损” 《皋陶赞》中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易经》中的“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都完全是一副非常工整的对联。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七月》中的“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这类的对句比比皆是。
《老子》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屈原的《湘夫人》中的“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这些都是比较工整的对句。
秦汉时期比较工整的对句也不少。
《史记》中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类的句子比较多。特别是汉赋中作家更是有意识地大量地使用工整的对句产生了“骈句” 。枚乘《七发》中的“荡取南山背击北岸。
”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置酒乎昊天之台张乐乎膠葛之宇。
”都是比较典型的对句。
魏晋南北朝时辞赋中大量出现骈句对偶工整音调谐和形成了俳赋对偶句大规模地出现。就连散文中也大量出现骈句。正如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所说的那样 “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 。如《吊魏武帝文》中的“资高明
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长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
” 《洛神赋》中的“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这类工整的对偶句大量地出现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对偶句的大量出现为对联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偶句就不可能有对联的出现。
隋唐时期出现了格律严明的格律诗这为对联的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格律诗中强调把诗分为若干联每一联在写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特别地讲究对仗声调的平仄结构的相同词性的相同。这些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些要求后来全部被对联接受过来了。可以说没有律诗中的那些严格要求就产生不了对联。当然隋唐时期的诗歌中有不少对句就是美妙的对联了。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李商隐的《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些都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对联了。
对联的最早形式是春联。春联也叫“春贴” 、 “门对” 、 “对子”等 《燕京岁时记春联》云 “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春联为什么叫“桃符”呢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桃符” 又称“仙木” 。在那个时代 由于人们缺少科学知识 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 便把这些现象诸如人的生老病死、尊卑贵贱、自然灾害等误认为是神鬼作怪于是产生了迷信思想。
据《山海经》 、 《淮南子》及东汉末年应邵的《风俗通义》等书记载从很远古的时代开始东海上有座仙山叫做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十分巨大的桃树弯曲伸展三千里长得枝繁叶茂好像一座很大的房子几乎占据了整个仙山。在东北角上的枝叶丛中有一个象门一样的缺口叫“鬼门” 专供鬼魅们出入。门的两旁终日站着左右二个卫士一位叫神荼读音为伸舒 一位叫郁垒读音为郁律 两人是兄弟。他们的任务是检查外出的鬼魅有没有做坏事。如果遇到外出做了坏事的鬼魂或者是恶鬼就立刻用苇索捆绑起来喂给山上的老虎充饥。于是这两个卫士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桃木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能够驱鬼避邪的特殊木头。人们便有了扎桃人、喝桃汤、洗桃水澡等活动。桃人即用桃木、桃叶或者稻草扎成“郁垒” 、 “神荼”两兄弟的模样画老虎即在桃木板上画上老虎。并把它们悬挂在门两边以驱除恶鬼、恶魔。意思是说有了专捉恶鬼的郁垒、神荼和专吃恶鬼的老虎把着门恶鬼就不敢进门来了。到了后来人们为了简便起见就以“桃符”代替桃人。即在两块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和郁垒的神像挂在门上驱邪避鬼求得平安度日。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都还保留着在门上挂“门神”驱邪避鬼的风俗。再到后来人们为了更加简便干脆把神荼和郁垒两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代替他们的神像而且在每年更换一次。这就有了有文字的“桃符” 。对于这个传说 《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玉烛宝典》云 “元日造桃板著户为之仙木„„即今日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
”记载与传说基本一致。
为什么每年更换一次呢这也有一个传说。传说从前有一个怪物名字叫做“年” 。这个叫“年”的怪物很凶猛每到除夕之夜都要出来吃很多人因此很多人在除夕之夜都要被吃掉。于是总是有些人过不了除夕之夜这个关口人们就把过这个有被“年”吃掉的危险的关口称为“过年” 。为了吓跑“年”这个怪物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放鞭炮那是为了驱赶“年” 人们过年时用传说中可以“驱鬼避邪”的桃木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板上面写上“神荼” 、 “郁垒”二神之名或者“灭祸降福”之类的吉祥话钉在大门两旁或挂于门户两旁也是为了赶跑“年” 。这种木板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谓的“桃符” 。
后来人们在“桃符”上写的吉祥话开始多种多样起来于是就慢慢地出现了春联的雏形。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就在门前写过对联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能证明王羲之写春联的确凿的证据和相关的记载。
对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邳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亦云悲夫 ”文中的“汲” 、 “郑”指的是西汉时候的汲黯、郑庄均位列九卿。
“翟公”是汉文帝时的人翟公大书于其门上的三句话 就颇有对联的味道。
他把自己的感慨写在门上 用的是整齐的句式这不与对联很象吗如果不是三句而是两句再考虑一下对仗和平仄那不是典型的对联吗因此这类句子可以说也是对联的雏形呢。由此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对联”了。这件事也说明对联的来源不仅仅是“桃符” 也不仅仅是为了驱邪避鬼。抒情言志抒发感慨书写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描绘社会人生、自然景物也是对联的来历。
唐朝时 “桃符”完全演变成了门画。并且画的不再是“郁垒”和“神荼”两兄弟画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里又有一个传说。传说李世民在打天下的时候战场上杀死了很多人因此每到晚上这些战死的人冤魂不散总要来找他要他偿命。李世民经常在梦中被这些死于非命的人吓醒苦不堪言。后来他的好兄弟秦叔宝和尉迟恭听说了这种情况便在晚上来到李世民的寝室外边站岗 不让那些鬼魂进去。
果然 自从他们两个人来站岗以后那些鬼魂便不敢来了。李世民体谅他二人辛苦便叫他们二人轮流来站岗。可是后来秦叔宝和尉迟恭先后病逝不能来站岗了。其他人来站岗又不能赶跑鬼魂们。于是那些鬼魂便又来找李世民的麻烦。有个聪明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叫画师画了二人的像贴在李世民的寝室门上。果然愚蠢的鬼魂以为二人又来站岗了又不敢来了。就这样秦叔宝和尉迟恭也成了能驱鬼避邪的神了。再后来这个办法又传到了民间。至今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还有过春节时在大门上贴秦叔宝和尉迟恭像的门画的风俗这种门画俗称“门神” 。
对联还可以来源于集句。所谓集句就是把出自不同文献的语句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意义集合在一起形成对偶句就可以是很好的对联。当然后来也有从同一文献集句的甚至出现了原文一点不动的集句的。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介绍了这样一件事王安石曾集“鸟鸣山更幽”句来对古人“风定花犹落”句比原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意境更妙因为原句上下联只是一层意思而改过之后上句是动中有静下句则静中有动。到了明清时期集句成联的风气更是愈来愈烈出现了大规模的集句活动也出现了非常多的集句联。
春秋战国时候开始的挂“桃符”的风俗汉代出现的写抒情言志的对句于门上的习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对仗工整的律诗上述种种都为后来的对联形成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到唐朝的律诗中有很多联句就是脍炙人口的对联了如果把这些对句写在门上那不就是对联了吗 到了五代对联终于正式形成了。五代时的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木上写对仗工整的联语标志着对联正式形成。
五代时 “桃符”上的文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个时候人们在上面写的文字不再是那些神的名字或者驱鬼避邪之类的内容而是大多以表示节日的喜庆为内容。传说五代时候的后蜀国君孟昶好风雅每逢过春节都要命文人学士们在桃符板上作词题句。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和《蜀梼杌》记载在公元年春节时孟昶象往年一样要翰林学士作诗句
题写“桃符” 。他命一个名叫辛寅逊的学士为自己寝室门的“桃符”题诗。可是辛寅逊拟出诗句后孟昶觉得诗句文辞欠佳很不满意。他又叫其它的人题写仍不满意。于是他便自己拿起笔来大笔一挥亲自写了一联诗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 这句对联对仗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镶嵌了“新春”两个字很适合春节的气氛。他把题写的两句诗分别写在“桃符”的两块木块上一左一右地挂在自己的寝室门两旁形成了今天的对联的书写格式。
他题书的这副对联流传下来 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也是传世到现在最早的一副对联。春联就这样正式诞生了对联也就这样正式诞生了。自此以后文人学士都纷纷群起仿效视题写春联为一雅事。题写春联的风气就这样逐渐流传开来了。虽然孟昶在第二年年就做了亡国之君并在当年就病死了但是他创作的这副春联却流传到现在特别是他创立的对联这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宋代民间贴春联已很盛行特别是在文人中比较普遍。但是春联一词还未出现仍旧叫“桃符”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元日》诗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这后两句也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联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民间贴春联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对联后来又推广到楹柱上作装饰再后又用于交际庆吊影响越来越大。
在宋代联语的应用...
推荐访问:庆贺诗词学会成立的对联 对联 对联 优秀 范文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
- 原创对联集锦(新春庆贺版本)(完整文档)2022-12-22
- 1213,,,楹联新作,,,,终校(完整)2022-12-22
- 4、福建省福鼎市陈杏德楹联诗钟选2022-12-22
- 行业联对联有哪些4篇2022-05-27
- 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点评意见,(6)2022-10-20
- 行业联对联有哪些4篇2022-05-27
- 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点评意见,(6)2022-10-20
-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500字8篇2022-05-24
- 优秀员工的标准10篇2022-06-07
- 优秀员工标准及要求6篇2022-06-07
-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6篇2022-06-09
- 农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7篇2022-06-09
-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8篇5篇2022-06-09
-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6篇2022-06-09
-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500字5篇2022-06-09
- 优秀学生思想品德评价9篇2022-06-11
- 优秀共产党员现实表现材料【精选推荐】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