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走出中国人气概——三军仪仗队大队长程志强其人其事

发布时间:2022-12-10 1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出中国人气概——三军仪仗队大队长程志强其人其事,供大家参考。

走出中国人气概——三军仪仗队大队长程志强其人其事

 

 望新闻周刊 1999 年 5月 17日第 20 期 46走出中国人的气概———三军仪仗队大队长程志强其人其事○本刊记者 黄 海程志强威风凛凛在电视屏幕上 , 人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 , 彩旗猎猎 , 礼炮轰鸣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 、 意气风发地接受中国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的检阅 。这是一支声名远播的神奇之旅。有的外国领导人说 :“ 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 。

 ” “中国仪仗队堪称举世无双 。

 ”仪仗队现任大队长程志强已经在这支部队服役 26 年 , 他组织仪仗队成功完成 400 多次迎宾司礼任务 , 无一失误 ;他设计的仪仗队司礼改革方案 , 被中央有关部门一次通过 ;他总结的队列训练法 , 被全军部队和院校推广运用 ;在国庆 35周年阅兵式上 , 他作为军旗手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 ;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 , 他指挥仪仗队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他用正步书写着平凡而辉煌的人生 , 书写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他有父子情、 夫妻情、父女情, 更有对祖国的一片深情1979 年 1月 26 日 , 共和国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事活动正在进行 。身为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的程志强 , 以流利而洪亮的报告词 、 英姿勃发的军容和准确敏捷的司礼动作 , 博得外国宾朋的连连赞叹 。仪式结束后 , 外国客人纷纷围着程志强留影 、 攀谈 。同一时刻 , 在山西永济县的一个乡村里 , 一个奇特的婚礼吸引了众多乡邻 :程志强的妹妹代新郎与新娘拜堂之后 , 牵着嫂嫂进了洞……早在两个月前 , 父母就为程志强定下了大喜的日子 , 通知了亲友乡邻 。可是 , 就在程志强买好车票准备回家时 , 仪仗队接到了迎接外宾的司礼任务 。回家 , 迎宾表演临阵换将 , 能否万无一失 ? 不回 , 已经改期三次的婚礼就得再次推迟举行 , 有违乡规民俗和父母的心愿 。程志强仔细掂量后 , 还是要回了探亲报告 。1984年 10 月 1 日 , 共和国隆重举行国庆 35 周年阅兵 。世界无数双眼睛聚焦天安门广场 。程志强作为国旗护卫队军旗手 ,高擎鲜红的 “ 八一 ” 军旗 , 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 。也是这一时刻 , 这位军旗手的妻子魏茜芳正在田里收玉米 。瓢泼大雨说下就下 , 魏茜芳在湿滑的道路上来来回回 ,不知摔了多少跤 , 用了整整一天才把 6 袋玉米弄回家 。满身泥水的她听邻居说在电视里看到程志强走过天安门广场 , 真是威风 ,不禁潸然泪下 。那一年 , 这位要强的军嫂带着女儿来北京部队医院看病 , 她拉着程志强的手说 :“跟你结婚 5 年 ,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我要是死了 ,只求你给我买一条弹力裤 。还有 ,不能亏待了咱闺女 ,她跟咱太苦了 ……”程志强把孩子带到副食商场 , 孩子高兴极了 , 见了什么东西都想要 。程志强心酸地按孩子的要求 , 一样样地买 , 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工资。他费尽心思为母女治病 , 使母女俩的病情好转了 。1993 年 8 月 , 仪仗队接受了七运会开幕式表演任务 。程志强一人担负着组织国旗护卫队 、会旗护卫队 、红旗方队 3个队的训练任务 。他每天和战士们一样 ,在炎热的操场上一练就是十多个小时 。就在临开幕的前几天 ,大队政委刘海双接到通讯员送来的电报 ———程志强的父亲病逝了 !刘海双心想 ,程志强的父亲是抗战时就入伍的老战士 , 曾在社会广角

 望新闻周刊 1999 年 5 月 17日第 20期 47社会广角战争年代立下战功 ,程志强是个孝子 ,平时念叨最多的是父亲 ,如不让他回家料理后事 ,岂不给他留下终身的遗憾 ?可眼下 ,别说让他回家 ,就是他分点心走点神 ,全运会的仪仗表演就会受影响 。刘政委心情沉重地把电报交给程志强 。看着电报 ,程志强的眼泪哗地流下来 。刘海双 想安慰他几句 ,程 志强手一摆 :“政委 ,你啥也别说了 ,这节骨眼上 ,我不能回去 。”刘海双激动了 ,他集合起部队 ,含泪告诉大家 :“就在几个小时前 ,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同志的父亲去世了 ,可他不能回家尽孝 ……让我们为这位可敬的老人默哀三分钟 !”几分钟之后 ,程志强那洪亮的口令声又响彻操场 。夜深人静了 ,程志强打开录音机 ,倾吐起对父亲的哀思 :“尊敬的父亲 ,不孝之子在千里之外为您送别了 。自古以来 ,忠孝不能两全 ,请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原谅儿子的不孝吧 ……”几天后 ,父亲的追悼会上播放着程志强的录音 ,乡亲们无不热泪盈眶 。入伍 20 多年 ,程志强没能和父母过一个团圆年 , 4 位亲人相继去世 ,他都没能见最后一面 。他有父子情 、夫妻情 、父女情 ,更有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他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让仪仗兵走出中国人的气概程志强 1973 年从山西永济县入伍到仪仗队 。不久 ,国家有关部门邀请数十位回国观光的海外知名华侨到仪仗队看军事表演 。当受阅队伍以威武的军姿 、雄壮的气势 ,踏着军乐的节奏通过主席台时 ,这些久居海外的游子们个个激动得热泪纵横 。本来 ,预先只安排了一个华侨代表发言 ,可大家争先恐后地抢过话筒发言 :“看到我们的军队这么威武雄壮 ,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国家强大了 ,我们这些漂泊海外的炎黄子孙腰杆子也硬了 !”这件事对程志强震动很大 ,他后来不只一次地讲到 ,当一个仪仗兵不仅神气 、光荣 ,而且责任重大 ,他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伟大祖国的形象 ,一呼一吸关系着民族的尊严 。当一个合格的仪仗兵 ,真不易 ,要“坐似泰山岿然 ,站似青松挺立 ,走似铁流滚滚 ,喊似雷鸣贯耳” 。不脱皮掉肉 ,难得这套硬功夫 。练站立 ,练正步 ,练操枪 ,练眼神 ,练表情 ,是仪仗兵的日常功课 。据说 ,一个仪仗兵服役 3 年 ,至少要走上万里的正步 ,平均每年走烂 6双大头鞋 。程志强练站立 ,练到两腿浮肿爬不上床 ,练操枪 ,数九寒天不戴手套 ,练眼神 ,对着 100瓦的灯泡直瞪得两眼流泪 ……凭着一股拼劲 ,入伍不久他就能站四 、五个小时纹丝不动 ,行注目礼四 、五分钟不眨眼 ,走正步每步都是 75 公分 ,在新兵中第一个参加编队执行任务 ,第一个被破格提拔为班长 。程志强从当排长起 ,开始担任仪仗司礼的执行队长 ,担负仪仗司礼的现场组织指挥 、向外国元首报告 、陪同检阅等任务 。执行队长向外国元首报告 ,必须声音宏亮 、字正腔圆 ,给人以气势 、震撼和力量 。为练好嗓功 ,程志强常常一大早就跑到没人的地方吊嗓子 ,晚上怕影响别人休息 ,就在洗漱室把头埋在水盆里练吐气 ,冬天用丹田之气对着冰坨子哈 气 ,直 到把冰坨子 哈出洞来 。程志强从排长 、连长到担任大队长 ,负责组织三军仪仗队成功完成了 400多次迎宾司礼任务 。一次 ,某国元首来访 ,担心自身安全 ,让五位身材高大的女侍卫紧随其后 ,直到检阅前仍寸步不离 。面对棘手的情形 ,程志强大步走了上去 ,报告声气势磅礴 :“总统阁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 ,请您检阅 !”这位元首或许从程志强的口令和眼神里感觉到了中国军人的尊严和自信 ,会意地点点头 ,朝身后挥挥手 ,侍卫们当即退了下去 。事后 ,外交部礼宾司的领导同志称赞程志强处理得好 。1984 年 ,党中央 、中央军委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 35周年大阅兵 。阅兵总指挥 、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命令由三军仪仗队担任受阅部队第一方队 ,也就是军旗方队 。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邱巍高亲自选定程志强为阅兵军旗手 。程志强成了整个受阅大军的排头兵 。他告诉记者 ,那次的“八一”军旗旗杆是铝合金做的 , 3.29 米高 ,3 .5 厘米粗 ,7.5 公斤重 ,加上旗帜和风的张力 ,一般人举不到 10 分钟就会胳膊发酸 。更难的是 ,不管风力大小 、风向如何变化 ,军旗手必须始终做到军姿绝对标准 ,步幅绝对准确 ,步速绝对均匀 ,走向绝对笔直 。为练好举旗 ,程志强把旗杆换成重得多的旧钢管 ,往钢管里灌满沙子 ,每天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举旗 、劈旗动作 ,胳膊练肿了 ,手上血泡片片 。夜里 ,他还骑着自行车到天安门广场 ,熟悉和度量 阅兵路线 , 发现预 定的743.25 米阅兵线 ,共有 1982 块方砖 ,他用标准的正步步幅量出这段距离要走 991 步 ,走 8 分 33 秒 。他把这些数字牢牢记在心里 ,按照距离 、步幅 ,每天练几十个来回 。为了练出铁腿功 ,他在小腿上绑上沙袋 ,在皮鞋上钉两层鞋底 ,还加钉 8 个大号铁掌 。夏天他练到皮靴里能倒出汗水 。小腿皮肉被沙袋蹭破 ,发炎溃烂 ,他每天晚上背着人用酒精清洗伤口 。短短几个月 ,硬是练坏 5 双皮鞋 。1984 年 10月 1日 ,规模盛大的国庆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上午 10 时 ,三军统帅邓小平登上敞篷车 ,检阅受阅部队 。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响彻广场 ,程志强高擎“八一”军旗 ,第一个正步走来 ,那气势令多少人难以忘怀 。程志强赢得了“天下第一兵”的美誉 。他的照片印在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首页 ,下书“解放军英姿”5个大字 。1985 年以前 ,我国仪仗队在人员编成 、列队方式等方面都是模仿前苏联的 ,在检阅场只进行检阅式 ,没有分列式。1986年 ,程志强接受了仪仗司礼改革的任务 。他向外交部等许多单位请教 ,参考几十个国家的资料 ,设计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分列式方案 ,被中央军委和有关部门批准 。从此 ,展现中国军人特有风采的托枪动作和正步行进表演的分列式正式出现在检阅场上 。九十年代初 ,国家决定给仪仗队更换新式礼服 、穿马靴 ,执行队长和分队长扎武装带 、由佩手枪改为佩 军刀 。程志强又主动承担了为佩用军

 望新闻周刊 1999 年 5月 17日第 20 期 48社会广角刀设计动作的任务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 ,他设计出了一套佩带 、拔刀、刀入鞘 、立刀 、撇刀 、举刀礼的规范动作 。1992 年 2月 4日 ,在欢迎曼德拉主席的仪式上 ,中国仪仗队潇洒利落地第一次使用军刀礼 ,曼德拉高兴地举起紧握的右拳 ,情绪激昂地挥动着以示赞许 。当兵的都知道 ,打不尽的战术 、练不好的队列 。程志强是个有心人 ,常年走正步 、练队列 ,悉心记下 40多万字的训练心得和体会 ,撰写了18篇论文 。他总结出的《队列四步教学法》被全军部队和院校推广 ,成为指导队列训练的基本教学法 。石家庄陆军学院 、国防科工委等单位把他总结的《队列训练通俗教学法》印成教材 ,总参谋部委托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这套教学法 ,拍摄了军教片《队列》 。他说, 国运盛,军队强,人民富, 是仪仗兵最大的自豪和骄傲程志强刚当仪仗兵时 ,一年没几次迎外任务 ,而到了 1998 年 ,仪仗队一年就完成了 100 多次迎宾司礼任务 。这种变化充分说明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中国的国际形象日益高大 。程志强说 ,他的战友们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香港回归祖国 ,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中英两国政府商定 ,政权交接仪式双方要派国家仪仗队参加。三军仪仗队受命在政权交接仪式上升起中国国旗 。任务下达 , 程志强激动得睡不着觉 。这次升旗仪式本身程序并不复杂 ,可那是一个多么庄严神圣的时刻 !百年国耻一朝洗雪 ,全世界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以待 。程志强在全大队动员会上讲 ,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期盼我们 ,仪仗队一定要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和形象 ,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 , 富起来了 ,中国军队也强大了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1997 年 6月 22日 ,程志强带队开赴香港 ,和英军仪仗队、香港警方进行 5 次合练 、彩排 。合练由程志强和英国皇家仪仗队执行教官温斯中校担任具体指挥 ,双方开始了无声的较量 。6 月 27 日 ,双方仪仗队进入会展中心 ,香港警察要进行安全检查 。中国仪仗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一接受检查 。英国仪仗队则有的手拿帽子,有的斜拿着枪 ,拒绝接受检查 。看到这一幕的香港传媒在标题上写道 :“中国仪仗队军容端正纪律严明 ,英国仪仗队纪律松散到处撒野” 。合练时 ,当英方一主持人说错程序时 , 英方士兵打起口哨 。中国仪仗队列队整齐 , 持枪肃立 ,一站就是近一个小时 ,观看合练的港事顾问们情不自禁地几次鼓掌表示赞赏 。排练中 ,温斯要求按英方的步子走 , 程志强予以拒绝 。双方各走各的 ,温斯发现还是中方的动作大方漂亮 ,跟着中方的步调走起来 。6月 28 日 ,中英港三方进行第四次合练 , 许多中英官员前来观看 。中国仪仗队的精彩表演博得英方官员的赞赏 。1997 年 6 月 30 日晚 11 时 42分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当司仪宣布中英双方仪仗队入场时 , 我军仪仗队以高昂的士气 ,威武的阵容 , 整齐的动作 ,干净漂亮地完成了入场动作 ,走出了国威军威 ,全场响起了春潮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7 月 1 日零时 , 在中国军乐团指挥挥棒的同一瞬间 ,国歌奏响 ,中国仪仗兵拉动旗绳 ,国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匀速上升 。零时 46秒 ,国旗上升到 8.28 米高的旗杆顶端 , 国歌最后一个 音符同时结束 。五星红旗从此高高飘扬在香港的上空 。交接仪式结束后 ,温斯中校将自己指挥仪仗队用的手杖送给程志强 ,还用铜牌刻上了程志强的名字 ,以表达他对程志强的衷心钦佩 。对于程志强这样无私奉献的仪仗兵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关心 。1992年农历除夕之夜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三军仪仗队营地 ,给战士们拜年 。江泽民和仪仗队员 、家属们一起包饺子 、聊天 、品尝战士们自制的腌菜 ,他握着魏茜芳的手说 :“你辛苦了 。”他还来到仪仗队一中队俱乐部 ,参加程志强主持的联欢会 ,兴致高昂地同战士们合唱《歌唱祖国》。1992年 2月 ,江泽民在中南海亲自签署命令 ,授予共和国三军仪仗队“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万晓军 摄

推荐访问:三军仪仗队接受检阅 走出中国人气概——三军仪仗队大队长程志强其人其事 仪仗队 大队长 气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