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病理总结(DOC)

发布时间:2022-11-22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理总结(DOC),供大家参考。

病理总结(DOC)

 

 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

  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

  和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

  的新生物。

  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 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

 代谢和功能, 生长旺盛,

 常呈持续性生长。

  肿瘤生物学特征

 机制举例 自主性的生长信号

  H-RAS 癌基因活化 对抑制生长信号耐受

  Rb 抑制因子缺失 凋亡逃避

 产生 IGF 生长因子 无限复制

 端粒酶开启 持续性血管生成

 产生 VEGF 诱导因子 浸润转移

  E-cadherin 失活

  浸润(直接蔓延)

 肿瘤细胞破坏周围组织, 并从原发部位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 淋巴管、 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周围组织或器官并继续生长, 称为直接蔓延(浸润)。

 如胃癌从粘膜层浸润至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到直肠和膀胱。

 转移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 血管或体腔, 被带到其它部位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淋巴道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 随淋巴流首先到达

  局部淋巴结。

 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 继续转移

  到下一站淋巴结, 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 继

  发血道转移。

 

 血道转移

 瘤细胞多经小静脉入血。

 血道转移的运行途

  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 即侵入体循环静脉的肿

  瘤细胞经右心到肺, 在肺内形成转移瘤, 如肉瘤

  的肺转移。

 转移的过程和机制 

 癌细胞附着于基底膜 

 细胞外基质降解

 

 癌细胞的移出 

 癌细胞进入血管 

 癌细胞与血小板等凝集 

 癌细胞栓子随血流运行 

 癌细胞附着于血管壁 

 癌细胞穿过血管壁 

 癌细胞继续增殖, 建立间质, 形成转移瘤。

   种植转移 

 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 

 瘤细胞可以脱落 

 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 

 形成多数的转移瘤 

 浆膜腔的种植性转移常伴有血性积液 

 积液内可查找癌细胞 

 手术也可以造成种植性转移

   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 首先形成肝内转移,

 如胃肠道癌的肝转移等。

  侵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

  血管而进入肺静脉的瘤细胞, 可经左心随主动脉

  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 常见转移到脑、 骨、 肝等

  处。

 因此这些器官的转移瘤常发生在肺已有转移

  之后。

  侵入胸、 腰、 骨盆静脉的肿瘤细胞, 也可以通过

  吻合支进入脊椎静脉丛, 例如前列腺癌可通过此

  途径转移到脊椎, 进而转移到脑, 这时可不伴有

  肺的转移。

   转移的器官倾向性

 “种子和土壤” 学说, 器官亲合性。

  甲状腺骨

 肺癌脑

 乳腺癌肺、 肝、 骨 等等。

 在某些器官和组织内不易形成转移瘤, 如心肌、

 横纹肌、 脾等。

   上述的每一个特征都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新获得的一种能力, 同时都代表了对人体原有防御肿瘤机制的破坏。

  肿瘤生物学和肿瘤治疗是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组织病理学、 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组合, 将来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科。

  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实质

 肿瘤的间质 肿瘤细胞的总称

  纤维结缔组织 肿瘤组织的主要成份

  血管淋巴管 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

  炎细胞 肿瘤的特殊性

  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 识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

  生长、 浸润、 转移 肿瘤的分类、 命名 组织学诊断 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 肿瘤细胞的主要特点

  细胞的异型性

 细胞的多形性

 核的多形性

 胞浆的改变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 异型性小, 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 异形性大, 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 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多见, 可见病理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前者常有包膜形成,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 前者无包膜, 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通常不能推动, 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约为肉瘤的 9 倍, 多见于 40 岁以上成人

 较少见,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 灰白色, 较干燥

 质软、 灰红色、 湿润、 鱼肉状

 癌

  肉瘤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纤维组织每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 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 癌前疾病

  临床概念, 从统计学上, 该疾病患者发生肿

  瘤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

 如萎缩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乳腺腺病等。

  癌前病变

  病理概念,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上皮

  内瘤病(CIN), 上皮细胞的增生、 分化、 排列结构异常。

 根据异型性程度, 分为轻、 中、重度。

 有多倍体或非整倍体。

 癌前病变的转归:

 进展, 长期不变, 逆转。

   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的全层, 癌细胞局限于上皮

 层内, 未侵入间质。

  - 宫颈、 食管、 皮肤的原位癌。

  - 乳腺小叶原位癌、 导管内癌。

  - 原位癌属于最早期的癌, 从理论上, 应不会扩

 散。

  活检组织的要求  病变越大, 越应切取更多的组织, 因组织形态变

  异, 而且可能只有局部区域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 在溃疡性肿瘤, 溃疡中心的活检组织可能仅显示

  坏死和炎症。

 最有意义的是取溃疡周围包括正常

  组织的部位。

 太靠周围可能只取到正常组织。

  活检深度要够, 这样才能正确分析肿瘤和间质的

  关系, 有无浸润。

  位于深部的病变, 有时伴有明显的反应性改变,

 炎症、 充血、 纤维化、 钙化、 骨化生等。

 如果活

  检太靠周围, 得到的可能仅仅是反应性改变的组

  织。

  切取的活检组织应全部作病理检查。

 有时较小的、

 肉眼改变不明显的组织, 却是唯一会有诊断价值

  的组织。

   取活检时, 尽量避免造成组织挤压。

 

 活检组织立即放入有足够固定液的容器内, 不要

  拨动、 冲洗、 擦拭, 造成人工假象。

 

 固定液必须是中性缓冲的福尔马林! 

 应考虑到特殊检查的需要, 如电子显微镜、 细胞

  遗传学、 分子病理学、 流式细胞学等, 而及时对

  标本作相应的特殊处理。

  常用诊断性免疫组化抗体 

 上皮性标志

 各种 CK、 EMA 

 间叶组织标志

 Vim、 SMA 

 淋巴造血细胞标志

 各种 CD 

 神经内分泌标志

  Syn、 CgA、 CD56、

 Map-2 

 器官特异性标志

  TTF-1、 PSA、 Napsin A、

 CDX2

 乳腺肿瘤:

  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

 TDLU:

 小叶间导管-小叶内导管-末梢导管(腺泡),

 乳腺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

  导管及腺泡结构:

 腺上皮:

 单层, 立方或柱状, 胞核长轴与基底膜垂直

 EMA,CK7,CK19 ,GCDFP-15, mammoglobin

 ER,PR(+);AR(-)

 肌上皮:

  光镜:

 单层, 椭圆形, 细胞核长轴与基底膜平行

 SMA, calponin, caldesmon, myosin

  p63

 CD10

 CK5,14,17

 电镜:

  基底膜:

 laminin, IV 型胶原 弹力纤维:

 非典型性大汗腺化生与大汗腺癌细胞的特点是:

 •

 明显多形性的核仁

  •

 胞核上移 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有两种: (1)一般是指乳腺原发灶中找不到恶性肿瘤的组织学证据,或仅存原位癌成份; (2)严格意义上是指乳腺原发灶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均达到病理完全缓解。

  ② 病理完全缓解的确定应当由病理医生完成,但临床医生有责任协助病理医生找到原病灶部位,经过多点取材检查后,才能确定。

  浸润性导管癌, NOS/NST

 (NOS,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NST, no specific type)

 • 最常见的乳腺癌, 占 40-75% •

 诊断标准:

 NOS>=50%

 *10%=<NOS<=49%+某种特殊类型

 混合型

  * NOS <10% +某种特殊类型

 某种特殊类型 •

 80%伴 DCIS •

 家族性乳腺癌:

 BRCA1(非典髓)

 •

 遗传学上有异质性

 •

 70-80%:ER(+); 15-30%:ERBB2(+) •

 35-50%(10y)

  • 最常见的乳腺癌, 占 40-75% •

 诊断标准:

 NOS>=50%

 *10%=<NOS<=49%+某种特殊类型

 混合型

  * NOS <10% +某种特殊类型

 某种特殊类型 •

 80%伴 DCIS •

 家族性乳腺癌:

 BRCA1(非典髓)

 •

 遗传学上有异质性

 •

 70-80%:ER(+); 15-30%:ERBB2(+) •

 35-50%(10y)

 •

 • 多形性癌 • (Pleomorphic ca)

 • 本质是高度恶性的 NOS, 均为 3 级 • 诊断标准:

 多形性怪异瘤巨细胞占肿瘤细胞 50%以上

 •

 EMA (+) , AE1/AE3 (+), 1/3S-100(+) •

 ER(-) , PR(-), bcl2(-), 2/3p53(+) •

 淋巴结转移率高

 • 浸润性小叶癌

 •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 • 占 5-15% •

 双侧性(13.3%)

 ? ;

 多中心性?

 •

 大体上肿瘤范围不易界定 •

 组织学特点:

 细胞松散, 粘附力差, 单排浸润, 靶样结构;

 常伴 LCIS •

 80-100%ILC: E-cadherin(-)

 (16q22, 截断 pr) •

 70-95%:

 ER(+); HER2 表达较低 •

 淋巴结转移率:

 3-10%; 易转移到骨、 胃肠道、 子宫、 脑膜、

 卵巢及弥漫浆膜 •

 预后?

 •

  组织学特点(经典型):

 (1) 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单行排列于纤维结缔组织中 (2) 围绕导管形成同心圆或靶样结构 (3) 肿瘤细胞小, 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 常含粘液滴 (4)

 90%可见小叶原位癌结构

 小管癌 (tubular carcinoma)

 • 少见(<2%) • 肿瘤一般较小(<=1cm)

 • 组织学特点:

 单层上皮构成的空心小管; 瘤细胞小而一致, 多形性不明显; 富细胞性促纤维增生性间质。

 >90% • 常伴原位癌(DCIS, L)、 上皮增生性病变 • 几乎 100%:ER(+),PR(+),HER-2(-),EGFR(-) •

 16q-, 1q+, 8p- •

 淋巴结转移率低, 长期预后很好(保乳手术 髓样癌 Medullary carcinoma) • 少见(1-7%) •

 肿物境界清楚, 2.0-2.9cm • 组织学特点:

 (1) 合体样生长方式(4-5 排细胞), >75% (2) 无腺管状结构 (3) 弥漫淋巴浆细胞浸润, 中-重度 (4) 细胞核中到重度异型性, 分裂像多 (5) 低倍镜下肿瘤境界清楚 *原位癌?

 • ER(-); ERBB2 多(-);

 • 高增生指数, 黏附分子表达 • 11%:

 胚系 BRCA-1 突变; 61-87%:

 p53 • EBV(-) • 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率<10%)

 • 鉴别诊断:

  、

  粘液癌 • 少见(2%) •

  平均年龄 63 岁 •

  组织学特点:

 (1)含有大量细胞外上皮性粘液 (2)肿瘤细胞团漂浮于粘液中

 (3)常有嗜银细胞

 •

  预后较好(80-100%, 10y)

 (细胞成分越少, 预后越好)

 神经内分泌癌 (neuroendocrine tumors)

 •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

 非典型性类癌 •

 小细胞/燕麦细胞癌 •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2-5% • 60-70y

 • 诊断指标:

 50%以上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 • 组织学特点:

 腺泡状或实性片状(*导管内乳头状癌, 腺泡状小叶癌)

 ; CgA 比 Syn敏感; 20%TTF-1(+) • 预后:

 分级(85%为高中分化)、 粘液 • 鉴别诊断:

 -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 <2% • 见于 3-6%乳腺浸润癌 • 淋巴结转移率高(72-77%)

 • 组织学特点:

 -肿瘤细胞形成小簇状桑葚样结构, 细胞团周围呈锯齿状, 中央可有腔 -肿瘤细胞团之间为疏松的纤维胶原性间质形成的网状支架, 与细胞团分离 -肿瘤细胞腺腔面和邻近间质面均可见胞浆顶端突起(即呈双极性, “inside out”)

  大汗腺癌 (apocrine carcinoma)

 • 诊断指标:

 90%瘤细胞在细胞学和免疫组化上显示大汗腺细胞特点 • ER(-),PR(-),AR(+)

 • 占乳腺癌 0.3-4% • 无预后价值

 化生性癌 (metaplastic ca) 单纯上皮化生性癌

  鳞状细胞癌(CK5,34BetaE12)

  腺癌伴梭形细胞化生(CK7)

  腺鳞癌

  粘液表皮样癌

 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

  富于脂质癌 (lipid-rich carcinoma)

 • 90%以上肿瘤细胞胞浆富含中性脂质的乳腺癌(分泌脂质癌)

  •

  很少见, 约占 1-6%, 不要轻易诊断

 •

  多不表达 ER 及 PR

 •

  肿瘤细胞较大, 空泡状或透明或泡沫状, 缺乏粘液, 脂肪染色阳性

 •

  多认为其属于高级别的乳腺癌

 分泌型癌 (secretory carcinoma)

 • 又称幼年性乳腺癌

 •

  占 0.15%以下, 常见于女性

 •

  分化较好的腺癌, 并有明显细胞外及腺管内乳汁样分泌物

 •

  生长较缓慢, 很少转移

 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 • 1-3% • 组织学特点:

 90%以上瘤细胞为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 • 预后较 NOS 差 • 鉴别诊断:

 富于脂质癌、 大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 腺肌上皮瘤、 透明细胞汗腺瘤以及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肾)

  乳头派杰病

 • 多伴发于浸润性导管癌或导管原位癌

 • 鉴别诊断:

 1. 乳腺癌直接浸润表皮

  2. 表浅播散型恶黑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预后极好:

 小管癌

  筛状癌

  粘液癌 预后好:

  混合型小管癌

 混合型导管癌(非特殊类型导管癌与其它特殊类型混合)

  经典型小叶癌 预后一般:

 混合型小叶癌(经典型小叶癌与其...

推荐访问:病理医师年度个人总结 病理总结(DOC) 病理 doc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