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9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心得 体会“遵义会议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再次深刻总结遵义会议留下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并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向全党重申。
这些“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最根本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篇重要文章中强调的:“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从遵义会议开始,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成熟的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便焕然一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离开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就必然弱化,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鲜明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
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是维护核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在审视和把握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战略判断高瞻远瞩,政治领导娴熟高超,人民立场鲜明坚定,历史担当强烈坚定,充分证明不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实践有力证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
“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史所罕见风险挑战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有思想认同。
高度的思想认同是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前提和基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夯实对“两个维护”的深层次理性认同、情感认同。
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有制度保障。
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强调“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制定或修订《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性安排,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健全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机制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
方面各环节。这些重要制度、举措为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必须牢牢坚持、不断完善。
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有扎实行动。
“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有鲜明的态度,更要有扎实的行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不断增强维护定力和能力,坚定不移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历史映照现实、启迪未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这是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核心密码,更是新征程上党能够继续成功的真经法宝!
篇二: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代号: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论述题(100 分):
40 多年前,当中国女排首次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菁菁校园传遍大江南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神州大地自信自强,中华儿女满怀豪情,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参考答案:
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依靠这个法宝,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 20 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仍然需要有一个广泛
的统一战线,需要举国上下同心同德,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参与,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一切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把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都充分挖掘出来,把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都充分凝聚起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万众一心地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伟业。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长期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智慧结晶,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方针。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一方面反复强调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号召统一战线要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党的十六大把统一战线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表明了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我国的统一战线不断扩大,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阶级联盟,是革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阶级状况和党派关系、民族关系等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各民主党派也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族已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适应这些变化,现行宪法把统一战线表述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由四个方面的联盟,变为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这是统一战线与时俱进的表现,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点。中央这次修宪建议,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中的“劳动者”、“建设者”和两个“爱国者”,在内涵上一层比一层更广泛。这样修改,既肯定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等社会主义劳动者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又肯定了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发展生产力中
的重要作用,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
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全面地凝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要求,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他们中的广大人员,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们手中的财富,大多是通过合法经营和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因此,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作出了贡献,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把他们纳入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必将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因素,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凝聚在党的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篇三: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则进一步强调了党广泛的群众性。我们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离不开党的群众性。体现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工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加入党的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和建设事业。现阶段我们的党员不仅有工人,还有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他们构成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所以,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虽然是工人阶级,但党员成分又不限于工人,体现了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是建立在广泛的代表性基础上的。
进一步说,只要有了群众,政党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正面临着繁重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这个任务,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说到底,社会主义事业是多数人的事业,作为执政党,有责任把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这个大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不断推进事业的发展和前进。作为执政党,必须很好地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必须注意吸取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对提出入党
要求的人员,党组织要热情欢迎,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培训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只要严格掌握党员标准,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吸收社会其他优秀分子入党,就能调动社会各阶层为实现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共同奋斗的积极性,就能加强党同这些社会阶层的联系,增强党在他们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之,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为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
篇四: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15年第1期总第244期齐鲁学刊Q ILuJ ouRN ALN o.1G eneralN o.244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的历史经验姚广利<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摘要:民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意识形态、执政绩效、领袖魅力和民主法治是赢得民心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历史阶段几个因素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历史变迁为党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民心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执政绩效是赢得民心的基础,意识形态是赢得民心的旗帜,民主法治是赢得民心的保障,领袖魅力是赢得民心的补充。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因素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 001一022X( 2015) 01一0112一0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政坛风云变幻,不少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被人民抛弃,结束了自己的执政生涯,两中国共产党却稳保执政地位,并领导人民取得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这与党能够始终赢得民心密不可分。孟子说:“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取得政权,在赢得民心。习近平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赢得民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出发,还是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研究赢得民心问题都大有裨益。关于赢得民心问题的研究,学界多从执政合法性视角进行逻辑推演式分析,普遍存在照搬合法性理论的问题。本文立足客观实际,总结党执政赢得民心的历史经验,尝试弥补学界的研究缺陷。一、意识形态、执政绩效、领袖魅力和民主法治是赢得民心的重要因素“ 民心” 是一种社会心理倾向,是人民群众对执政者认同与否诉求的表达( 即通常所说的“ 人心向背” 问题) ,赢得民心就是指执政者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表现为党领导的政权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顺利、有效贯彻执行,党的执政地位稳固。对于长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赢得民心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 民心” 不会停留于一种固定状态。而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持续保持赢得民心的状态,就需要把握好影响“ 民心” 变化的条件,始终争取到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这里,我们把影响“ 民心” 变化的条件称之为赢得民心的“ 因素”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主要靠四种因素不断赢得民心,它们分别是意识形态、执政绩效、领袖魅力和民主法治。首先,赢得民心因素分别发挥不同作用。一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整合、凝聚人心的作用,即执政党借助各种政治传播手段,把意识形态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信仰,使他们认同并信服现存政治制度、法律、政策和社会秩序,自愿追随其奋斗目标。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指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的指导地位。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连续性的政治承诺和良好执政绩效的支撑。否则,其凝聚力会受到削弱。二是执政绩效的作用。执政绩效是执政党执政过程中的成绩和成效输出,是一个综合范畴。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诸项构成要素,良好的执政绩效表现为稳定的政治局面、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执政绩效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直接作用比较踢显。但是,其脆弱性也不容收稿日期:2014一09—26作者简介:姚广利,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112万方数据忽视,比如持续的经济不增长或滑坡,随时会使执政党陷入困局。三是领袖魅力的作用。领袖魅力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深信政治领袖具有超凡品质( 无往不胜的能力、人格魅力、启示真理等) ,能够带给他们幸福安康,从而表示出对领袖的追随( 这种追随可能是赞同和拥护,也可能是激情的献身和狂热的崇拜) 。领袖魅力赢得民心的作用不可估量,却也极不稳定。倘若领袖长久不能兑现承诺( 幸福安康) ,或离世,都会导致魅力丧失。四是民主法治的作用。民主法治的作用就是全体人民通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法律、制度、程序,公平公正参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实际效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是现代国家的普遍追求。其次,赢得民心因素之问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一是赢得民心因素之间的地位有主次之分。四种因素几乎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每一阶段都留有痕迹。但在特定时期,或出于客观需要,或出于主观判断,执政党会表现出对某些因素的特别关注,凸显出其主要地位,相应地,其它因素就居于次要地位。二是在某个阶段,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因素主导赢得民心。多项因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一种因素作用的发挥可能是依存其它因素作用的结果,即使只有一个主要因素,也需要其它次要因素的配合。多种因素之问相互作用,保证党赢得民心。最后,赢得民心因素具有历史变迁性。历史变迁性,是指赢得民心的因素不是恒久静止的事物,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始终变动状态。简而言之,一个阶段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在另一阶段可能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一个阶段被认可为赢得民心的因素,在另一阶段可能失去存在的价值,赢得民心的因素正是在这种此消彼长状态中发生位移和变化。相应地,不同时期,执政党要变换赢得民心因素获取人民群众的认同。从表面看,历史方位的转换引起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变,人民群众因口益增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原有赢得民心因素作用的衰减;从深层次看,赢得民心因素自身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可能在进步,也可能在退化。它的发展趋向以及发展程度,是决定其它因素出现的重要条件。如此以来,原有赢得民心因素作用的衰减意味着不管是否出于自愿,执政党都必须随时以其它因素作为补充。否则,极有可能丧失民心。当然,四种因素并不严格依照某种秩序交替出现,它们只会在适当时候扮演必要角色。二、四种因素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历史变迁据上述关于赢得民心因素的认识,可以把中国共产党六十五年赢得民心的执政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也是四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历史变迁的反映。( 一) 以意识形态和执政绩效为主赢得民心( 1949—1956)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主要靠意识形态和执政绩效赢得民心。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在国民党政权日渐丧失民心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凭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吸引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打败了军事力量远胜于自己的国民党政权,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最根本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人民认同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果。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把马克思主义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个过程也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国家实现繁荣富强。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集中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赢得民心的作用,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同时,执政绩效与意识形态相呼应,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民族自信、稳定了执政环境、净化了社会风气、恢复了国民经济,打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 一五” 计划也取得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1957年与1952年比,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提升近l /3,其中,农民提高27.4%[1]( P364—365) 。尽管这些成就具有恢复性质,但与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期间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相对比,无疑体现出进步意义。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需要实际成绩支撑,当时的执政绩效则是有力回应。需要指出,这一阶段,领袖魅力、民主法治也有所体现,但是它们的作用算不上明显。( 二) 以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为主赢得民心(1956—1978) 。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主要靠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赢得民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1】3万方数据
的精力集中于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对于热切盼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人民群众而言,共产主义“ 天堂” 般美好生活的吸引力难以抗拒。联想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党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人民群众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信心。因而,意识形态能够发挥重要的凝聚民心作用。该阶段,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通过领袖魅力的途径表现出来,尤其是毛泽东的领袖魅力。毛泽东非凡的个人品格、卓越的领袖才能以及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功绩铸就了其“ 人民大救星” 般的领袖魅力,以至于毛泽东本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中国共产党的化身。在领袖魅力的作用下,人民群众热烈响应党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Ik,即使党和毛泽东的领导出现严重失误,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体谅,没有根本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这足见领袖魅力的非凡影响力。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在赢得民心的过程中,自身也在嬗变:领袖魅力演变为盲目崇拜和个人专断,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被泛化。严重的后果是,社会主义建设被附加上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评价标准,陷入“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迷雾,偏离了经济建设主题,执政绩效在这一阶段逐渐消退。马克斯· 韦伯认为,倘若领袖“ 没有带给被统治者以幸福安康,那么他的魅力型权威的机会就消失。” [ 2] ( P270) 随着毛泽东辞世,魅力光环逐渐暗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以及西单“ 民主墙” 的出现,宣告了领袖魅力的隐退,同时,意识形态危机也浮现出来。( 三) 以执政绩效为主赢得民心( 1978一1997)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是执政绩效。“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人民群众渴望摆脱落后生存状况的现实没有改变,在领袖魅力和意识形态陷入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提升执政绩效是最迫切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反复强调:“ 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 3] ( P194)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提醒全党:“ 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 [ 4] ( P354) 。他还指出,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党的执政地位稳固『E得益于“ 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 4]( P37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党内取得了共识。党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时,改变了以往“ 计划” 和“ 市】1 4场” 是“ 姓社” 与“ 姓资” 根本区别的认识,探索到了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快速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可以看出,执政绩效已成为该阶段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意识形态采取了必要的修复手段:一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并重新诠释毛泽东思想;二是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反右又反“ 左” ;三是提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邓小平的领袖魅力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党也进行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尝试,不过都没有成为该阶段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但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政绩困局、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等随时会对执政绩效构成挑战。( 四) 寻求民主法治赢得民心( 1997至今) 。从党的十五大召开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倚重执政绩效的同时,努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P1 7) 这是“ 依法治国” 在党代会报告中的首次出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继续坚持并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把民主法治的落实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衡量目标[ 6] ( P16) ,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民主法治因素赢得民心的作用。通过落实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中。具体而言,“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本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 也是人民利益问题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在于全体人民群众的独创性能否发挥、发展成果能否被全体人民共享,它们都离不开民主法治的保障作用。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在维持经济发展的执政绩效基础上,依靠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全体人民的发展权、利益共享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提升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党的领导人求真务实、关注民生的形象也产生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惩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修复、巩固和拓展执政绩效,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万方数据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的历史经验执政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适时调整赢得民心因素,始终赢得民心,为党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 赢得民心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赢得民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心向背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心理基础...
篇五: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慧吉(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10 0 8 7 5)摘要:政治资源是政竞堆护豉治稳定、 推动政治变迁和政治发展的任何因素。
政党的政治资潭具有积累性, 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书件的特换而不新增减。
抗日战争时期, 中田共产党提倡并领导了抗日民蔽统一战线。
正是在抗日民最纯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竞的政活主张和政治行为才遥渐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支持和拥护,连渐积累了丰富的民心性、 权力性、 政策性和先进性政治膏潭。美蕾词:
中埔共产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治费菲中田分类号:
D 6 13文献标识码:
A文童编号:
1008—6269( 2007 )03—0066—03政治资源是政党获取领导地位、 巩固执政基础和履行执政使命的强大支撑。
目前. 学界对于政党政治资源的界定莫衷一是。
~般认为. 政党维护政治稳定、 推动政冶变迁和政冶发展的任何因素( 包括物质或非物质的)都可称为政党的政治资源。
政党的政治资源并非是永久的、 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转换政治资源会不断增减。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 一步一步地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资源。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 适时地提倡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推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政冶主张和政治行为才逐渐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支持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积累了丰富的民心性、 权力性、 政策性和先进性政冶资源, 为领导地位的取得鳇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中国共产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鼓中昆心性政治瓷源的积摹民心性政治资源是指人民群众对政党政治主张的认同感及对政治行为的拥护程度。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民心性政冶资源的积累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中华民族危亡之际, 全国上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 及时回应人民的呼声, 在科学判断局势和客观分析建立绕一战线可能性的基础上. 分析民情, 了解民愿. 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 - /\事变后, 中国社会各阶级、 阶层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上海、 北平、 南泰、 青岛等大中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反目罢工;东北地区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抗日武装; 各地学生积极开展抗曰宣传与游行示威, 纷纷建立各种抗日救国团体; 爱国工商业者组织了垒国规模的抵制日货活动, 要求政府对日经济断交。
中国共产党审慎观察时局。
意识到自九- - /k 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以来,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一转变已使得国内各阶级、 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毛泽东科学地揭示了各阶级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和态度, 特别是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反日运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敏感地意识到“时局的特点, 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 。
据此, 其产觉人强涌, 。
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 农民、 学生,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 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阵线。
Ⅲ在人民群众的一致呼声和形势的追切要求下。
中国共产党力促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其二.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 及时反映民意、 集中民愿, 推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从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到国共实现台作, 中国其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冶行为逐渐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认同。
中国共产党在九- - 2k 事变的第二天就发表声明,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率先举起了抗日的大旗。
这~举动既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利益的高度关切, 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主张。
华北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厦时发表了‘八一宣言). 呼吁各党派、收稿日期:
20 0 7 - 0 7 - 25作者简介:
马慧吉( 19 7 9 - ), 男, 汉族,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20 0 6鹱博士研究生, 内蒙古大学公共菅理学阮讲师。
从事竞建和马克思主叉中目化研究。迸湖翊呷lIllJ引刘斟驯引目引引引引引引捌q引虱引稍 万方数据
匣固各界同胞、 各军队捐弃前嫌, 停止内战. 组织国防政府和统一的联军, 集中一切人力, 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响应. 一致要求各党派联台起来, 组成联合战线, 集中华民族的整体力量去抗击日本侵略者。
19 35年, 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 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经提出.即在社会各阶层、 各党派、 各界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一致拥护。
而后. 中国共产党叉召开了洛川会议.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和《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明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19 37 年9 月 22日. 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其合作宣言), 次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 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 随着日本侵华步骤的逐步加深. 中国其产党真诚而叉适时地发出了一系列符合全民族和垒中国人民利益的号召, 这些倡议和主张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信任。其三, 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大旗. 团结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 调动一切积槛固素. 凝聚民心、 集中民力, 实现了社会各阶级的整合和民族大团结. 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危亡之际, 如何把分散的、 潜在的抗日力量垒部谓动和凝聚起来, 成为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各阶级和阶层中广泛开展抗战宣传, 甚至对国民党上层和军队将领都积极争取. 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例如,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虽然不是中共直接领导的, 但可以说是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分不开的。
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以国共台作为基础,各界各族人民、 民主党派、 抗日团体、 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薄外侨胞, 实现了最广泛的联合滞成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 由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垒国很快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抗日局面。
社会各界纷纷建立各种类型的抗日救亡组织, 宣传抗战、 教育民众、 支援抗战。
民族工商界人士及海外侨胞踊跃捐款、 认购教国公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人力、 物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持。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实现团结和统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在抗战中发挥如此巨大的威力, 客观地讲, 中国共产党功不可没。二,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权力性政治资源的积曩权力性政治资源是指人民群众对政党领导地位的认同殛政党核心作用发挥的程度。
在民族危亡之际, 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是任何一个政党都应该为之努力的共同任务和使命。
抗日救亡过程中, 哪一十政党的民族旗帜举得最高、 抗战决心最坚决、 奋斗最英勇和顽强. 哪一个政党就能迅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哪一个政党就能成为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 哪一个政党就能获取最多的权力性政治资源。
反之.则本有可能成为领导中坚的政党都将丧失权力性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绕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与国民党进行了有理、 有利、 有节的斗争, 掌握了统一战线的实质领导权, 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其领导地位的认可. 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获取了丰富的权力性政治资源。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同题。
虽然鲁政党在一致同意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战线. 但并不意味着其内部没有矛盾, 各政党的政治主张不尽相同, 抗战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也有所差异, 因此, 统一战线内部俄然存在着谁影响谁、 谁领导谁的问题。
当然, 这种领导权的争夺主要是在国共两党之间展开的。
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想拄是不完全相同的。
国民党是在人民和时局的压力下被迫参加抗战的, 所以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 国民党清醒地知道. 如果不抗日,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势必抛弃他们, 也为了维系英美等国在华的利益, 所以国民党具有抗战的积极性. 在正面战场上给予了日本帝国主义以重创。
另一方面, 国民党对国绕区人民的统治依然存在井逐步加深, 而且国民党也探恐共产党的势力在抗战中得到扩大。
在抗战的同时又在不断地防共、限共和反共. 企图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削弱共产党的力量。
因此, 如果领导权完全落在具有两面性的国民党手中.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途不容乐观。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逐渐成熟。
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伍起抗战的领导责任。
才能够确保并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进而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盛然选择。
在与国民党的比较中, 中国共产党逐渐树立了政治威信. 积累了权力性政治资源。
那时的国民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强大军队, 本有最大的机会和可能巩固其领导地位、 担当领导贵任. 但其在抗战中的拙劣表现和反动本质导致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丁其产党。
其中的原因正如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所说: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 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
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 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 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
现在共产党说的话。
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 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
” It]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战线中获取了丰富的权力性政治资源。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政策性政治资谭的积曩怆2乙随瞄降llllIIfIllllll_塞阱赚阱睫睡!= 万方数据
圈政策性政治资源是特指政党在制定其政活路线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这些政策和策略关系着政党影响力的大小和战略任务的实现程度。
政党的政策性政治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智慧资源。
中国其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采取了一系列正确而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在与国民党的联合与斗争中日趋成熟, 紧密地团结了全民族的革命力量, 确保了统一战线的稳步、 有序发展。
为抗战胜利和执政全国奠定了基础。中国其产党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第略的灵活性结台起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政策和策略. 既确保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 叉为将来的执政积累了政簧性资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中国共^党在保持独立性和原则性的同时。
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挂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
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行又联合叉斗争的策略。
一方面, 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 对其采取批评和教育的手段, 使他们尽可能地克服妥协性, 坚定革命性; 另一方面, 同大资产阶级也要实行联合和斗争的两面政策. 针对国民党制造的反共政治和军事摩擦. 坚持有理、 有利、 有节的策路原则, 尽最大可能地维持国其合作大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能够始终做到从实际出发, 根据时局的变化和各阶级态度的转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这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了争取蒋介石集团融入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燕略。
经历了由“反蒋抗日” 到“逼蒋抗日” 直到“联蒋抗日” 的发展过程. 对于促进国民党抗战态度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还针对统一战线中政治关系的变动, 适时地提出了“进步势力” 、 。
中间势力” 和“顽固势力” 这样三个政治范畴, 并确定了“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各阶级和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 还采取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政策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这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 巩固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抗战时期, 根据地在政治上实行“三兰制” 政权, 即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非党进步分子、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派人士, 各占三分之一; 根据地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又调动了中小地主和开明绅士的积极性。通过制定、 执行这些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和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凝聚了抗日力量。
争取了抗日民心, 既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也为新时期贯彻统一战线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获取了丰富的政策性政治资源。四、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先进性政治资叠的曩积先进性政冶资源是指政党自身建没的成熟和完善程度。可以说, 正是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练, 中国其产党才在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等方面日臻成熟, 具备了领导中国革命、 建没和改革的条件和能力。
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 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
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 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一。
这里的“党的正确政镶和自己的模范工作” 强调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抗战初期,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教条主义把持中央。
实行关门主义的“下层统一战线” 。
不仅使中国共产党...
篇六: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日期:2021-11-18作者简介:付雪原,女,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北海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党建。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如何赢得民心□ 付雪原(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北海市行政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2)摘 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分析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百年实践,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得民心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坚守符合人民期盼的价值理念;二是坚持实行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三是不断创造增强人民获得感的伟大成就。立足新时代新形势,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持续赢得并巩固民心,还需要在筑牢思想根基、站稳人民立场、维护良好形象、增强执政本领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增进党长期执政的领导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词: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民心;历史经验;现实启示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6-0043-0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样的科学论断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既是对苏联亡党亡国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的清醒认知。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的历史节点上,驻足回望百年党史,紧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总结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基本经验,找准未来持续赢得民心的着力点,无论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巩固,还是对汇聚磅礴伟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国大地,有着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追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也必须要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去探寻。(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数千年来有着深厚的民本思想积淀。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注重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维度需要回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国在商周时期便出现了民本思想的雏形,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2]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指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 孟子不仅阐释了民心的重要性,更是对如何得民心作了具体论述,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总结隋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用舟和水来比喻君民关系,对第37卷 2021年 第6期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43民本思想作了新发展。《贞观政要》记载了他对为君之道的阐述:“为君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4] 唐太宗李世民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君民共利的道理,阐明了保护好百姓利益对政权稳固的重要性,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君主专制。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淀深厚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阶级局限,因此难以有更深的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自觉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中爱民、护民、利民的积极部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5]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6] 可见,人类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民群众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并非源于所谓的“观念”,更不是虚无的神明,马克思由此明确肯定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能够推动历史发展和进步,其根本动力在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他们必须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价值创造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赢得民心,正是源于对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变革决定性力量的深刻认识,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把握。二、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实践回顾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到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国家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其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正是在于不断赢得民心。赢得民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破旧立新的革命与建设伟大实践中确立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百年实践,寻找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要诀所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以符合人民期盼的价值理念赢得民心一个政党,为民众所认知和接受的第一步,就是看它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行动纲领等。简言之,政党的价值理念和绘制的蓝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是否顺应民众所盼,是否能够有效传递给民众是获取认同、赢得民心的第一步。1.奉行的价值理念兼具科学性和人民性。五四运动前后,跟马克思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还有很多其他思想理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在反封建的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号召人们通过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为迷茫中的中国人民找到了改变国家命运的出路,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兴奋地指出:“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8] 。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于长期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此,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指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十到十二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8] 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从而持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二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具有人民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接续奋斗,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理念,也是中国共产Vol.37 2021 No.6 44
党能够赢得民心、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2.注重通过宣传教育将党的价值理念有效传递给群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宣传工作,在百年党史的任何历史时期,宣传工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群众知道。”[9]1318 “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9]1318 毛泽东同志认为宣传教育既要体现在言论上,也要体现在行动上,由此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10] ,以实际行动扩大宣传效果,争取人心。无论是在哪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注意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让群众明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群众的各种疑虑,以此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重要经验之一。(二)以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赢得民心政党的方针政策是否出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政党能否赢得民心的核心。回顾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结合各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定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持续拥护。1.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充分动员群众、获得更广泛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能够依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民众的利益需求制定出不同形势下的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将土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诉求,1946年5月制定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热情。最终,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支持,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不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百年来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2006年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稳定农民心里预期,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11]25 ,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无论是实行“土地改革”“取消农业税”还是新时代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调整都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严明纪律保护人民利益。重视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在党和军队建设上,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纪律建设,以严明的纪律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相继进入大城市,中国共产党未雨绸缪,对解放军指战员加强纪律教育。比如在解放上海前,陈毅同志就强调:“我们野战军的‘野’,在城市里不能‘野’的”,“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前奏,是见面礼。”[12] 解放军进城后,上海市区一些早起的居民看到解放军指战员和衣抱枪露宿街头。解放军不惊扰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头的举动感动了上海整座城市,严明的军纪让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很快就赢得了上海民心。相反,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国民党政府带给沦陷区民众的“见面礼”却是洗劫般的接收,“几乎将京沪一带的人心丢光了”[13] 。反腐倡廉,正风肃纪,同样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永恒命题。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1951年至1952年间在全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制定了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要代表的系列法规制度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曾在著作中写道:“共产党是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而不是靠任何夸夸其谈的政治哲学获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是靠唤起人第37卷 2021年 第6期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45
民内心的希望、信任和爱戴,不是靠空谈大道理而赢得人民对他们事业的支持。”[14]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把准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呼声、回应人民的诉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三)以强化人民获得感的伟大成就赢得民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各方面成就,不断强化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成为“赢得民心”的重要基础。1.实施土地改革让农民“翻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迫切需要。“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民心于1930年颁布了《土地法》,声称要进行土地改革,但终成一纸空文,由此失去了农民的支持而惨遭失败。”[15] 而中国共产党不仅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土地政策,并坚持把这些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以最大限度争取民心。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耕者有其田’主张,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并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主张,是一切革命民主派的主张,并不单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主张。所不同的,在中国条件下,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把这项主张看得特别认真,不但口讲,而且实做。”[16] 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事、竭心竭力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极大地提高了...
篇七: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既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也要结合历史和实践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首先,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共产党, 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 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 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在旧中国, 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 是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 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 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 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 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适应这种需要, 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 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 开辟了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其次, 新的历史条件下,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 标的政治力量, 只有中国共产党。
(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
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 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根本行不通。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 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和谐稳定,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近代中国, 深受外国入侵、 军阀混战和政局动荡之害。
中国人民对此刻骨铭心。
在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 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且城乡 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差异较大,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只有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集中一切资源、 力量和智慧, 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 共建美好未来。
江泽民指出:
“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 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
(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前, 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东剧变, 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 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组合之中; 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全球范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此起彼伏,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仍然横行;
社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影响着各国的发展; 南北差距仍在扩大; 公正; 合理、 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徘徊中前进; 发展中国家在挣扎和挤压中发展, 敌对势力仍然对我国实施“西化” 、 分化战略。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 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 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再次,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 而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这是因为:
(1)
中国共产党有深刻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经群众掌握, 就能够变为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动力, 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2)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制定了 一整套正确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各种复杂矛盾提供了有力武器。
(3)
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事业的力量源泉。
(4)
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 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事业的组织保证。
总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要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篇八: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课学习材料历史的长河百转千回,奔腾不息;真理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前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 2021 年 11 月8 日至 11 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理论武装是最强大的武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非凡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从根本上阐明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方式方法、目标任务等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2 年 11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间讲话、信函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指导性。
当前,全党全社会正在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这篇重要文章,并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扎实开展党
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对于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认识,更有力有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0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市,迎来一份来自中国的特殊礼物:一尊总高 5.5 米的马克思雕像,在市中心西蒙教堂广场揭幕,表达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敬意。
就在前一天,万里之外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向全世界宣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先后就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等主持中央政治局集
体学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 “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 “ 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并没
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 “ 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
—— “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不是背教条、背语录,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
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这些重要论述,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相结合、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贯通,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理论品格、实践要求、创新发展等作了精辟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湖南长沙,湘江之畔,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2020 年 9 月 17 日,细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里,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一个一个方案试过了,却化为泡影;一条一条道路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
九原板荡,什么思想能够点燃革命的星火?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彷徨困顿中,马克思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1921年 7 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以马克思主义之“箭”射中国革命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伟大进程。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938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一次次历史抉择的紧要关头,总伴随着思想理论的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先进的思想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强调的:“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从世情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课题历史性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长期执政,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为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
新任务新环境新课题,归结起来,就是要回答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心得3篇2022-05-16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心得5篇2022-05-16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心得6篇2022-05-16
-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心得体会3篇2022-05-16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学习心得6篇2022-05-17
-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心得11篇2022-05-17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有感6篇2022-05-17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2022年)2022-06-13
-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全文完整)2022-06-13
- 2022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2022-06-14
- 作为当代大学生,你认为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论文题目(全文完整)2022-06-17
- 2022年作为当代大学生,你认为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论文题目(全文完整)2022-07-05
- 总结培训经验15篇2022-05-27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9篇2022-06-11
- 干部选拔任用经验交流材料2022-06-14
-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2022-06-14
- X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推荐】2022-06-14
- 2022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交流材料2022-06-15
- 示范点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优秀范文】2022-06-17
- 经验材料写作技巧2022-06-30
- 2022年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集团公司)2022-07-22
- XXX区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发言(全文完整)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