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老笔杆“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

发布时间:2022-09-02 19:1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笔杆“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供大家参考。

老笔杆“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

老笔杆的“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

 

一篇讲话稿尤其是领导讲话稿的水平高低,不仅决定着一次会议开得成功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工作,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掌握好领导讲话稿的写作特点,对秘书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撰写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还应结合讲话的场所,听讲的受众,上级对会议的要求,以及领导自身的讲话风格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具体来讲,就是要搞清楚“三个事”。

第一,要搞清楚“上边吹什么号,领导唱什么调”,这就是撰写讲话稿面临的相关形势和上级大政方针。起草领导讲话稿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初稿出来后,自我感觉良好,可领导觉得站位不够高,层次没上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草者没有切实弄清领导讲话所处的大背景,因而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停留在表象层面,没有深入到本质层面。认识上不去了,就难以把握准方向和原则,就会思想滞后、拓展不开,就找不到起草领导讲话的准确感觉了。要善于把上级指示精神与领导意图结合起来理解。接到任务后,用多种方式,收集与领导讲话主题相关的上级重要文件规定、上级领导重要讲话、最新的形势任务分析和资讯材料、相关重要研究文章等。尽可能找到原文,通过反复研读,把握好上级强调什么、提倡什么、纠正什么;把握好有关领域发展形势和理论研究动态;把握好兄弟单位相关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将这样的"大背景"真正弄明白了,才能站到应有的思想高度、全局角度来思考领会领导意图。

第二,要搞清楚“缸里有几升米,瓶里有几两油”,这就是领导讲话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单位相关现实情况。“中背景”实际就是领导讲话的“矢”要射向的“的”。靶标不清,就谈不上瞄得准、打得狠,领导讲话稿的针对性就无法保证。机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上情”与摸清“下情”,并从二者的结合上出主意、抓落实。结合得越好,成果越大。对下边的情况心中无数,领会领导意图往往容易原则来、原则去,很难贴近实际、加以具体化。为此,要尽可能将下情收集得全面、准确和细致。坚持有点有面地收集,力求点上有第一手细节、事例,尤其是存在问题,面上有必要的综合性统计数据,通过点面结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保领会上情和吃透下情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收集渠道要尽可能地拓宽。注意收集各级领导在该领域该单位历次相关讲话、讲评及贯彻落实情况等历史资料,以利于作纵横交错的全面分析。可从参加单位的各种座谈会、下基层调查研究、从下级相关报告、简报中收集该单位和基层鲜活的动态的材料。还要利用翻阅上级转发的简报等内部刊物,尽量多地了解一些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以利于博采众家之长。

第三,要搞清楚“准备到什么山,计划唱什么歌”,这就是领导讲话的场合、对象特点和关注热点。讲话稿的质量如何,听众是最好的评委。讲话要适应对象,是讲话最基本的原则。鬼谷子说: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和聪明的人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识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语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晓之以利;与低贱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讲话只有摸准了听众特点和需求,才能讲到听众的心坎里。当然,讲听众之想听,不等于无原则一味迎合,要找准听众诉求与领导讲话意图的契合点,把听众诉求有机融合到领导意图之中。弄清“小背景”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弄清讲话领导与听众的相互关系。在上级召开的会议、下级召开的会议、同级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对象不一样,讲话内容和语气必须因地、因人制宜。二要弄清听众的基本情况。听众由于思想政策水平、文化程度、岗位和年龄的状况不同,对讲话的理解上就存在差异。要根据听众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做到详略得当、虚实相宜。三要弄清听众的关注热点。不同层面的听众都有相对最为关心的问题,领导讲话要把握准听众的脉搏,尽可能回答听众最想听最关心的问题,起到应有的统一思想、解惑答疑作用。四要弄清讲话场合对程序、时限等会务方面的要求。多人讲话的场合务必了解前人讲的内容,适当呼应和防止重复。还要注意按照承办方要求的时间,控制好讲话稿篇幅的长短。毛泽东讲话是真正的炉火纯青、艺术巅峰。他能做到面对党内高级干部讲话,讲得大家由衷折服;面对名家大儒讲话,讲得他们汗颜心服;面对普通老百姓讲话,讲得民众拥护信服。为什么能讲得如此精彩?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听众特点、需求理解和把握得好。例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湖南农村考察时的讲话,引起了轰动效应。通篇讲话主题凝练、深入浅出。如其中明确要求办好三件事:“第一件,往后嫁女不许再要钱;第二件,马上办夜校,叫大家都能学文化,不当‘睁眼瞎’;第三件,当爹娘的以后不要再打‘伢’了。”引起了在场民众长时间的雷鸣般的掌声,不论是老人、姑娘小伙,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们,都高兴得无以言表。美国流传过一个笑话,说:如果居住在纽约,人们会问你年薪多少;你到了波士顿,人们会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在费城,人们会问你出自哪个名门望族;而到了华盛顿,人们会问你与总统的关系如何。这虽然是笑话,但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确会影响一个人说话内容和方式。传说当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有一次宴请当地官员。宴席上,他按照中国惯例说了几句客套话:“今天蒙各位光临,非常荣幸。我略备粗馔,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聊表寸心,不成敬意,请大家包涵”云云。第二天,当地报纸照讲话原文译成英文登出来了。承办宴席的饭店老板看到报道后,大为恼火,认为李鸿章是对他们饭店的污蔑,并强烈要求李鸿章能具体指出宴会上那道菜肴怎么粗,怎样不可口,否则就是损害他店家的名誉,必须赔礼道歉。李鸿章的那番话所引发的官司,要是发生在中国,法官必定认为店老板是不懂礼节,无理取闹,甚至可能罚打五十大板!但在美国的法庭上可不是这样,他们会坚定不移地认为李鸿章确实存心侵害店家声誉,赔礼道歉是毫无异议的。很显然,导致这场官司的原因,是李鸿章的讲话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相适应。这些史实警示我们,我们在写讲话稿时,一定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了解清楚所在地方、所到单位的客观环境和特点,使讲话内容、风格、语气等与所在环境相适应,不然就很可能出洋相、闹笑话。

推荐访问:笔杆 搞清楚 你写 老笔杆“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