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硬核经验:让你为写材料付出努力更有效(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条硬核经验:让你为写材料付出努力更有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10条硬核经验:让你为写材料付出的努力更有效
最近,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挺长——《“最美大学女校长”刷屏,颜值惊呆网友: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文中以汕头大学现任女校长姜虹教授等成功人士的成长史为例,说明了一个人该如何努力,才能走向成功、收获成功。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想: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努力≠成功。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可就是没有成功呢?除了天赋,除了机遇,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以写材料为例。通常,我们会用这么一些要素来衡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时间。看起来,时间付出与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写材料,“5+2”“白加黑”是常态。你就是再能写,查资料也好,打字也好,总需要时间吧?但是,写材料还有个效率的问题。同样写一个材料,有的人三下五除二就写出来了,甚至一气呵成、倚马可待;
有的人则半天写不出几行字,出工出力不出活,就算出了活,也只是交得了差而已,文章出不了彩。抛开写作水平不说,这就涉及到时间利用效率的问题。事实证明:浪费的时间≠努力。
——数量。要把文章写好,必须多写多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写的种类之多、篇数之多与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天天都在埋头苦写,写的年头不短,产出的材料也不少,但采用的不多,写作水平进步也不大,原因就是有数量没质量。这样的写作,其实是“写而不作”,更多的是在搬运文字、组装文稿,属于“劳动密集型写作”,附加值不高。这就说明:低水平的重复≠努力。
由此看来,要把材料写好,不努力不行,只是努力也不行,还必须注重效率和效力,避免“无效努力”,减少“低效努力”,追求“高效努力”。那么,哪些写作行为属于“无效努力”“低效努力”,怎样的行为才是“高效努力”呢?
在写材料上的无效努力,从结果导向看,就是写出来的材料得不到采用。究其原因,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行文方向不正确。我经常说:“方法不对,干活很累;
方向不对,一切白费。”写材料的时候,无论运思还是行文,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往下怎么写,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写材料上的低效努力,就是效率低、效果差,努力程度与写作质效不成正比。写作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状态和水平,与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也有很大关系。态度决定状态。从写作态度来看,赶鸭子上架,心不甘情不愿,难免精神懈怠、消极应付,这样的“被努力”甚至是“伪努力”“假努力”,效率和质量是上不去的。从写作水平来看,写作能力是“外功”,业务能力是“内功”;
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写作方法、写作习惯、写作经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哪方面有短板,都会降低写作效率、影响材料质量。
讲了这么多,到底怎样才能让材料写手们付出的努力更有效?回首走过的路,我梳理出这么10条“硬核”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验1: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条经验,出自一个典故,说的是有个老农为了教育孩子,让两个儿子去砍柴,给了他们每个人一把钝刀子。大儿子很勤快,一大早就上山了,不停地砍呀砍,可一整天下来,只砍了一小担柴。小儿子很聪明,先去邻居家借磨刀石,磨了一上午的刀,然后只用半天时间,就砍了满满两担柴。这就说明: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正确的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封建社会把文职官员、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我们现在称为“笔杆子”。刀也好,笔也好,都是工具。工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人。
写材料的人,不仅要常磨刀、勤磨刀,让手中这把刀笔越磨越亮、越磨越利,甚至要像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把刀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人刀合一,这样才能在需要出刀的时候,随心而发,如臂使指。
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也许在你磨枪的时间里,别人已经把活儿干完了,或者领导根本等不及你把枪磨好。
所以,真正努力的材料写手,都是时刻准备着,不是在写材料,就是在为写材料做准备。平时不仅要磨好刀,还要常练刀,随时握刀待战,这样写时才能快刀斩乱麻、快笔出美文。
经验2:十分材料三分学、三分想、三分写、一分改
这条经验,和上一条经验具有一定的承接性,都涉及到时间和精力分配的问题。“磨刀”的时间,就是学习、练习、储备的时间,就是吐故纳新、加油充电的时间,就是扩大大脑内存容量、更新操作系统、提高CPU处理速度的时间。“刀”磨好了,面对“砍柴”的任务,也不能提刀就砍,要先琢磨一番怎样砍才能省时省力、又好又快,这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再多也是值得的。
如果写一个大材料,或是对所写内容不够熟悉的材料,我会把六成左右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动笔前,其中三成左右用于“学”——收集和学习与所写事项密切相关的红头文件、领导讲话、经验材料、统计资料、调研报告,以及与所写材料类型相似的文稿,等等。这和平时的学习不一样,属于“加强型”,目标更明确,内容更聚焦。还有三成时间和精力是用于“想”,也就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直到形成自己比较满意的思路框架或写作提纲。到了真正动笔的时候,用于“写”的时间和精力,大致只占三成。最后,再把一成左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改”。
这个3:3:3:1的分配比例,是大致比例、参考比例,不是绝对比例、固定比例。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材料写作的难易程度、对所写内容的熟悉程度等,作出灵活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我主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和“想”上,在“写”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多于“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精力上的浪费,降低努力的效力。
经验3: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写材料,常常是受命写作,受命于谁,写作的思路就要服从于谁,文章的风格就要适应于谁。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我手写领导心”,需要从领导高度想问题,用领导眼光看事物,从领导职责谋工作,按领导风格落文字。如果动笔之前不能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写出来的材料不合领导心意,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
当然,“由东”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没有发挥的空间,没有一点儿自主权。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由东”与“由我”大致就是这么个比例。
经验4: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句话,可以说是“生活哲学”,讲的是做事情要把握规律、顺应趋势、掌握方法。
与此相似的,还有“横切牛羊竖切猪,斜切鸡顺切鱼”——这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说的是不同肉食的切法。
“劈法”也好,“切法”也罢,都离不开一个“法”字。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省时省心省力气,无论写材料还是干工作,都是如此。
写材料,有大法无定法,内容常变、形式常变而一般规律不变、基本章法不变。所以,写材料的时候,不要急着动笔,一定要先把写作思路这个劈柴的纹路搞清楚。思路清晰,思维连贯,行笔顺畅,文稿自然如行云流水,否则难免磕磕绊绊、写写停停,甚至不得不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经验5:不怕材料写不好,就怕材料不对路
材料对不对路,既要看是否符合写作规律、行文目的,更要看是否符合领导意图、领导风格。
避免材料不对路,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拟好提纲再动笔,这对材料新手来说尤为重要,能够有效防止思路跑偏。在草拟提纲上下的功夫越足,行文的质效往往就越高。
如果受命写材料,特别是写大材料,即使是“老笔杆”,即使习惯了打腹稿,也要把提纲打印出来,主动送审或主动汇报。如果领导对提纲不认可,按照这个提纲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努力”。
宁可“否”提纲,莫让“毙”全文。相对来说,修改提纲总比修改全文容易;
“否掉”提纲总比“毙掉”全文带来的时间损耗、精力耗损要小很多。
经验6:提纲细一点,“路标”多一点
写材料,提纲越细越好。不仅要把观点条目列出来,把分级标题提炼好,还要把重要的写作素材做成“预制件”,安排好在全文中的位置。再细一点,还要把起承转合之处的关键点以及处理方法、注意事项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就像行路时的路标,可以让人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在集体推演提纲、然后分工写稿的时候。
经验7:草稿不草率,初稿不粗糙。
写材料,既要注重质量又要讲求效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我觉得可以作为写材料的通则。
尽管有时候质量和效率会“对冲”,但高质量并不意味着低效率。现实中,能够一挥而就出美文、出精品的高手不多,但只要准备充足、酝酿充分,特别是来了灵感,很多人都能一气呵成一篇质量不错的文章。
写材料,往往不仅是“命题作文”,还要求“限时成文”。有的写手为了赶进度,没想明白就急着动笔,仓促成文之后,不得不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去返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比起草还多,这就属于“欲速则不达”。
虽说修改是提升文稿质量的重要一环,但文稿质量与修改幅度并不成正比。就我个人来说,写作水平的提高,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初稿质量的提高上;
初稿的质量越高,修改的幅度就越小。现在我写稿子的时候,所做的修改更多的是精雕细琢,而不是查缺补漏,伤筋动骨、另起炉灶式的修改是比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稿不草率,初稿不粗糙”,从写作源头上以至写作的全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自己所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是有效的。
经验8: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这是鲁迅先生的经验。硬写,其实不是在写,而是在挤“残渣”、凑篇幅,不仅效率低,效果也不好。
那么,写不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先休息一会、放松一下,等脑子清醒了,再接着干;
如果时间很紧,那就更要避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要把精力集中到“硬想”上,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往下写。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硬想”和“硬写”是两码事。硬想,是硬着头皮、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想,想不出来也要想,目的是聚焦写作中的堵点卡点,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激活思维、催生灵感、打通思路,就算不能马上显现出效果,也具有思想淬炼、心智磨炼的作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绝不会浪费。从一定意义上说,“硬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硬想”则是为了让“不可为”变成“可为”。
李敖说过:“你不能等有了热情才救人、你不能等有了灵感才作文。一如妓女不能等有了性欲才接客。属于你该做的事,纵属勉强,你也要做。”
作家余华也说过:“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但我认为有志于写作的人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不写永远没有,而越写则越有,期待灵感自然降临是不可靠的,写作就像一场拳击赛,你必须把灵感当作一个对手,只有不断地击打(写作)直到打败它,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李敖所说的“勉强”,余华所说的“不轻言放弃”,和蛮干式的“硬写”并不是一回事。
经验9:多看“回头稿”,少走“回头路”
所谓“回头稿”,指的是被领导“打回头”修改甚至重写的稿子,也包括领导审改后形成的“花脸稿”。这样的稿子,是学习写材料的“活教材”。每一次否定,每一处改动,都是在用无声的语言讲授这篇稿子该怎么写、不能怎样写。思路的调整、文字的运用、尺度的把握,以及写作的经验和教训,尽在其中。只要你细心比较、用心揣摩,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西方先哲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国先贤告诫人们要“不贰过”。写材料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之前犯过的错,避免走上错误的“老路”“冤枉路”,就要多看一看“回头稿”。
经验10:既要“常努力”,更要“长努力”
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比的是意志,拼的是耐力,靠的是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进一步退两步,要想成为“高手”“大拿”就是幻想。
关于努力的有效方法,在我一开始提到的那篇文章里,有这么几句特别有哲理的话:
最重要的路程应该慢慢跑完,而不是刚开始跑得有多快。
高手都是持续性习惯,废人却是间歇性自虐。
要努力,但不要急功近利。
重要的不是突击式努力,而是形成努力的习惯,坚持下去,从不间断。
这些话,虽然不是针对写材料说的,其中的道理对写材料也完全适用。
对机关干部来说,写材料是经常性的工作,要提高工作质效,既要减少“低效努力”、防止“无效努力”、追求“高效努力”,还要保持“常态努力”、形成“长效努力”。要自觉拉长“写作链”,从“写时”的努力向“平时”的努力延伸,从“写中”的努力向“写前”“写后”的努力拓展。
推荐访问:让你 更有效 付出 10条硬核经验:让你为写材料付出努力更有效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
- 2022年度掌握好这4招,让你表达发言不再慌2022-07-01
- 在单位,让你走上坡路10条建议【优秀范文】2022-07-08
- 活用这200句民间谚语,让你文章更接地气!(完整文档)2022-08-20
- 你想找排比语句集萃,让你材料“活”起来【优秀范文】2022-08-21
- 把握“四不准”“六禁忌”让你成为交谈高手!2022-09-01
- 2022学会演讲——让你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完整)2022-09-15
- 2022年8个特质让你脱颖而出2022-09-22
- 2022年进入机关单位工作年轻人,这15个宝典可以让你工作顺心2022-09-22
- 2022年领导让你开会时发言,牢记4原则,不得罪人还揽功【优秀范文】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