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史(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7-09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史(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史(2022年)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史3篇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纲领分为最低领纲和最高领纲两个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80年来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如,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如果只有最高纲领,而没有为实现最高纲领而奋斗的阶段性的最低纲领,那么这个最高纲领就是空想,就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
如果只有阶段性的最低纲领,而没有最高纲领,那么我们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毛泽东曾讲过:“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这就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统一于纲领和目标。

党的纲领是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的科学而集中的概括,它始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纲领,是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是社会主义经过不断发展而最终必然到达的人类社会高级形态。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实现共产主义毕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
在每个历史阶段,党必须制定和实施符合该阶段具体实际和要求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如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曾制定和实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在建国初期曾制定和实施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制定和实施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也可以这样说,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是党为之奋斗到底的最高目标与革命或建设不同阶段所追求的近期目标的关系,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的具体行动步骤的关系。不可能有离开最高纲领的所谓最低纲领,也不可能有离开最低纲领的所谓最高纲领。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二十年 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力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最早是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1987年党的13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左右)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苏联东欧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很容易使人得出“社会主义终结”的结论。但是,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等同于社会主义的终结,在逻辑上是不严密的。因为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身的终结。遭到失败的是特殊的苏联式的社会体制,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来的理论和思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消失恰恰产生了向新的社会主义作尝试的好时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定性);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定位)。

  这个论断反对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①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条件决定的;


  (3)、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我国和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5、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①理论上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政治上指明方向,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


  ③实践上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提出了科学的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


  ④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在实践中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气势磅礴的推动作用,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生产,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基本路线的内涵(13大确定):

  ①主体: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②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方针、方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④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利用科学和技术的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是在社会化、工业化的大生产基础上建立文明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实现强国富民。

  在我党的历史上,提出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有五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路线 ,民主革命时期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路线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大跃进”和“共产风”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当时统称“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总路线,1969年中共9大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为总路线。导致了“十年浩劫”。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也曾通过了以上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党的13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领导(核心);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来的,之后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准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和作用:立国之本。①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②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命运,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的三方面政治保证作用:

  ①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③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3、实行改革开放

  是①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③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二次革命的异同点:不同:①条件②内容与对象③革命形式与手段④目标。

  相同: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①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


  ② 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


  ③ 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的特点: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邓小平理论的关于改革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①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意义: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3大)

  ①概括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经验;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①发展是目的;
②改革是动力;
③稳定是前提。要把各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基本纲领包括(15大制定)
 
  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党在每一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又可称为最低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
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体现了持续发展和阶段发展的统一,体现了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多种分配方式。

  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

  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地位:①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②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③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16大确定)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核心)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发展”绝不能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应该是指全体居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手段。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完全割裂、对立起来,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和缺陷,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两手抓,两结合”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前提,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利(20字方针)的总要求,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来建设一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军队。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族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2004年宪法修正案)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家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

  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始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的重大意义:

  (1)、是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扩大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


  (3)、丰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09-10-21 | 添加评论 | 打赏

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

1 .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 .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 .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4 . 联合第三国际。

三、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坚决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断绝一切联系。

中国共产党纲领(俄文译稿)(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 .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 .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4 、联合第三国际。

三、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黄色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


(以上是关键问题的截取)
朋友,当你看到最原始的党章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也不用说:因为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混合的时代,他们面前即有苏俄的共产主义做向导,也有美国的民主和资产阶级为引路,那些具有学识的,具有资本产业做后盾的人们,那些能够吃饱饭,穿暖衣,上的起学的人们,为什么选择了共产主义,却没有选择美国的民主自由,他们选择了劳苦的工农,而没有选择有钱有势的资本家,杀头都没有改变他们的信仰,他们傻吗。有谁能在极度困苦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新中国,这样的聪明才智古今没有,世界没有,谁瞧不起他们,可以站出来改变中国试试,也去将生活非常好的科学家请回国,过苦难的日子,使奥巴马无条件地在南海问题上退却?太多了,伟人就是伟人,自封伟人是没有用的,张国焘不够革命吗?他不有名吗?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伟人,野心和他的自负一起在马步芳的铁蹄下失败
   太简单了,太不简单了,老路,新路、邪路,没有人给过答案,我只知道,冷眼看这个世界,无限怀念真正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
   我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继承真正共产党人的成果的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1921--2011) 2011-04-12 14:18:00| 分类: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 标签:主义 革命 马克思 共

产党 毛泽东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

江评论》等。

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

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

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

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

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

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

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

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

充分说明: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

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

族统一和团结。

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

展上一个重大的贡献。

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人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剥削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中国革命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

政治事件,以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结果。对此,中华民族的每一代儿女都应加倍珍视它、爱护它,必要时甚至用生命

来捍卫它。

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使年轻的共和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的封锁和颠覆活动。在国内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变化。在1956年9月淫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党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由于生产落后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此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中,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

的4.9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

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978年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

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从一届三中会全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21年的时间里,我党领导

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有4800万党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象战争年代一样,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共产党不愧为我们事业的中流砥柱。诚然,在改革中不少艰难险阻,也不可能没有失误,在我们党内的一部分人身上也还存在着风气不正的问题和腐败现象,但是我们党能面对现实,认真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这正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之处。我们党定能在加强自身建

设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祖国富强的大业。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史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产业结构;
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奋斗史 艰辛 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史 党的艰苦奋斗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