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2 17: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全文)

2022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3篇

第1篇: 2022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十二五”开局良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他说,去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
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去年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控制通货膨胀;
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他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
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

  温家宝说,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第2篇: 2022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26日在新场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场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前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镇人民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镇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依靠全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镇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新场在未来5年实现新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根据新场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南汇“两港一城”开发建设以及新场古镇开发的大好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2年至2006年间,总产出从29.19亿元增加到69.3亿元,年均增长24.12%;
增加值从7.85亿元增加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59%;
财政收入从4319万元增加到7802万元,年均增长15.93%;
固定资产投入从1.59亿元增加到9.3亿元,年均增长55.53%;
工商入库税收(区统计口径)从1.03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26.08%。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年均增长25.1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2户,实现产值5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通过不断优化结构,形成了先进机械制造、塑料、服装、电线电缆等主导特色行业。以胜华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呈现出非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翻番、效益明显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第三产业增速领先。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201.95%,年均增长31.82%。与水乡文化古镇保护与开发相配套的产业链逐渐形成,餐饮、商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通过改造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业、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培育和发展的上升期。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实施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农业产业化得到推进,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家,农业品牌化建设取得实效,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农民实惠增多;
村级经济发展迅速,果园村的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质性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招商工作成效显著。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升,贡献度日益增强。累计引进投资总额18.5亿元,“三资”项目14个,新办和引进内资企业、私营企业193家;
累计招引税收5.3亿元。

(二)重点区域开发初见成效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顺利推进。自2002年以来,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区政府成立了新场镇古镇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
全面完成了古镇总体规划、控详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国资占主体的古镇公司注册成立,形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开发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水系整治和陈列馆建设,南山景区、洪桥景区的建设逐步完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形成“四纵五横”道路框架,建成了景观河道,电力、电信、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基本到位;
项目开发有序推进,引进企业67户,其中投产企业40户,在建企业12户,项目储备企业15户;
初步形成以通用机械制造、医用医疗器械制造、IT产业配套为主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区有行业特色、有品牌档次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2006年新场工业区被规划列为上海康桥工业区南区,为新一轮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发展平台和空间。

新镇区建设形态日益显现。完成了仁义路至新环东路污水管道和新环北路、新环东路、杨辉路给水管道建设,镇区环城路基本形成,仁义路、众安路正在建设;
“意得商城”一期15万平方米商业住宅基本建成,“亿凯商城”一期20万平方米商业用房土地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办理建筑许可手续;
沪南公路北侧1200亩土地实施储备,其中360亩土地完成动拆迁工作。

动迁安置基地建设顺利启动。动迁基地8号地块基本完成主体结构框架,道路、绿化、水、电、气等配套公共设施正在加紧实施。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行政区域撤并。2002年7月,撤销原新场镇、坦直镇建制,成立新的新场镇,实现了平稳过渡。顺利实施村级行政区域调整和居民委员会撤并工作。

完成党政机关、列编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围绕“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管理规范”的镇级行政管理体系目标,分层次推进机构改革;
通过竞争上岗等方法,完成了党政机关“三定”和列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

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完善和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集体资产监管网络,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
认真做好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清理工作,对8家企业和集体闲置资产进行清理和转制,收益1867万元;
对原新冶公司、上海爱使日用化学品厂等3家企业不良资产进行清理拍卖,所得资金1082万元用于归还企业贷款、企业债务、解决职工工龄补偿等,共计核销企业债务6200余万元,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进一步加强集体资产收益管理,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加强对撤制村民小组剩余集体土地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推进

五年来,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举”的原则,推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不断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镇的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高起点制定规划。按照新场实际和长远发展目标,编制完成了新场镇总体规划及污水、水利、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多个专业规划和古镇区、新镇区、工业区等分区规划。

高标准抓好建设。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相继建成兴欣花苑、安广苑、古馨苑等新型小区,新镇区、动迁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市政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先后完成沪芦高速公路、环城路等主干道建设,新增道路27.2公里,完成沪芦高速公路、沪南公路、环城路等主干道的绿化景观建设,新增道路绿化10.8万平方米,建成绿地广场、市民广场和沪芦高速公路下匝路口3块公共休闲绿地;
实施航新污水总管建设,完成了新坦瓦公路、环城路、笋心路、笋中路、牌楼西路15.7公里路灯工程,完成全镇农村水网改造、镇区“一户一表”工程和无人管理小区的综合整治,电网、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高水平实施管理。成立市容协管队、公益服务社、河道保洁社等专业队伍,确保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强化日常管理,集中开展废品回收点、养殖场所、农村小粪缸和“两违”等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各种违章现象。

(五)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民主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镇人民政府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积极争取镇人大的支持,高度重视人民代表书面意见办理工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社区办事处在城镇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村委会民主自治和居委会社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保持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高度重视并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努力将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了“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禁毒、防艾、社区矫正等工作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杜绝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和完善了12个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完善坦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广场周周演”深受群众欢迎,有效发挥了文化阵地在思想教育、文化娱乐和综合服务方面的作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开展以“塑造南汇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为主题的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汇聚百川、服务两港、创新开拓、勇立潮头”的南汇新精神,努力让新的时代精神成为全镇人民的共识;
开展了“古镇与文明同行”、“争做旅游区合格市民”等系列主题活动;
重视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青保德育工作,“民族精神代代传”、“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等道德实践活动深入人心;
组织实施志愿者服务活动,注重发挥市民巡访团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明创建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我镇先后两次被评为区级文明镇;
全镇现有全国文明村1个,市、区级文明单位28个,参加市、区文化活动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等40多个;
2004年,“浦东锣鼓书”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口头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七)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初中工程建设取得成效,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制订实施《新场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极大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教育事业发展,学校教育各具特色,教育质量和成果不断显现;
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卫生工作扎实开展。以建设健康社区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实施“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三年行动计划,经过艰苦努力,今年成功创建为上海市一级卫生镇;
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战胜了“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积极推进卫生团队服务进社区,率先在全区实行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转换;
切实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投保率逐年来稳中有升,2006年达到了98.8%;
通过成立专业队伍,强化日常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提高了卫生管理综合水平。

科技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技术创新与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
计生、环保和土地管理三项基本国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成功举办了三届镇级体育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荣获(2002—2006年度)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计划、统计、人民武装、移民、老龄、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围绕中心,不断创新,为新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12元,比2002年增长50.92%;
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亿元,比2002年增长210.13%;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住房、教育、旅游、汽车和文化渐成消费热点;
农民的非农收入进一步提高;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资源惠及城乡居民。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有新的发展,小城镇保险稳步推进,51个撤制村民小组和工业、商业、区级以上道路建设征、用地落实社会保障,共涉及人员10542名;
全镇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中4000余名员工纳入了小城镇社会保险并做好“三保”平稳衔接。

积极促进就业。政府采用出资买岗位、发展非正规就业、吸引新企业落户等手段,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成立了万人项目综合管理服务社,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07个,新增就业岗位72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认真抓好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择业就业技能,为他们创造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

积极开展社会帮困和救助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努力做到广覆盖、不遗漏、少重复。全镇总支出1252万元,为41585人次城镇居民实施救助,为119人次实施医疗救助,为682户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实施教育救助,每年为75户烈军属、530户困难户进行救助;
积极开展关爱进社区活动,以“蓝天下的至爱”为主题的慈善募捐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2004-2006年共募集资金325.27万元,为不同弱势群体送去党和人民的温暖;
相继成立了镇慈善基金管理工作站、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智残人士阳光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社,大力开展村(居)委红十字服务站建设,使关爱进社区变得经常化、制度化。

回顾五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始终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及镇人大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政府工作始终把镇党委的决策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听取和采纳人大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了正确的方向,使政府工作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大力推进全镇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全镇的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三,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同时,积极梳理和及时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从而使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支持发展,促进稳定。

第四,始终坚持一切从新场的实际出发。根据新场发展变化的形势,形成自身的发展思路,突破陈规,更新观念,不拘一格求发展,抢抓机遇,找准切入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以及全镇人民的愿望和发展的形势,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提高;
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有待进一步化解;
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刚性支出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克服;
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还需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经济要发展,但土地、资金、环保、生态等要素的制约更为突出;
开放要扩大,但区域间招商引资的竞争更为激烈;
开发要加快,但解决深层次矛盾的任务更为艰巨,这给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以镇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充分看到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一是随着“海洋南汇”的功能定位和“两港一城”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对新场水乡文化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重视和政策倾斜,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二是随着大交通框架的逐渐形成和区“1860”城镇规划落地,新场独特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三是随着工业区规模的扩大和能级提升,前几年投入蓄藏的能量将开始释放,必将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随着全镇人民对来之不易成果的珍惜和发展趋势的看好,必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谋发展合力的良好氛围。为此,我们既要从机遇与挑战的相互交织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也要从利与弊的正确判断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更要在希望和困难的并存中,沉着应对,激流勇进。善谋发展之策,大鼓发展之劲,凝聚发展之力,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把新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北联康桥,南塑古镇,加快新镇开发建设”的发展方针,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新场建设成为古镇风貌独特、园区产业先进、城镇布局合理、城乡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名镇。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要实现“五个新”的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到2011年,经济总量得到明显提高,全镇总产出达到16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工商税收入库数达到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以先进制造业、电线电缆业、IT产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积极招引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出更多、更高、更好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品牌;
工业区要成为全镇工业经济建设的龙头,在总量产出、产业结构、环境设施等方面明显优于区内其他都市工业园区;
以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要进一步提升和拓展,要充分利用古镇的优势和航新板块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整合资源、提升形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
以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要进一步推进和培育,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产出,加快农业合作社建设,重视村级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品牌化程度。

(二)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实现新突破

力争在四大层面实现新的突破。规划层面,完成古镇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为指导的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使完整的规划体系在保护好、建设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行列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产收购层面,通过收购、租赁的方式,盘活古镇范围内价值重要的国资、民资及军产,为调整古镇业态布局打好基础。工程建设层面,在古镇规划体系的指导下,制订工程推进计划,实施“十一五”建设计划,完成主要景区建设,基本完善古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层面,抓紧文化旅游内容的研究、整理、归类和形态化,精心设计古镇旅游线路,强化文化旅游开发主体,全面启动文化旅游开发。确保2008年主要景点向社会开放,2010年争取成为世博会展示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城镇建设和管理实现新提高

按照新镇区、动迁基地、中心村联动建设的新郊区新农村城镇体系,贯通镇区环城道路,完善和提升镇村区域路网,完成新镇区4.8平方公里道路建设;
“东方冠郡”和“亿凯商城”的建设形成规模,沪南公路以北储备土地的建设初显形态,动迁基地8、9号地块的建设投入使用;
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在果园村试点基础上结合中心村的建设得到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速度加快,农村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完善污染防治措施,改善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市镇;
城镇的居住条件、物业管理、供电、供水、供气、绿化等各项公共设施、服务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新进展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及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断增强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使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提高;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使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综合体系,落实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基本形成全镇社会稳定、人心稳定、大局稳定的和谐局面。

(五)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新改善

坚持富民优先,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新场开发建设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五年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5%以上年递增;
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认真做好区域间公交“村村通”规划,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逐步提高“农保”和农村无保障老人的保障水平以及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农村小城镇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扶持制度、困难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执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和扩大;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将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放到同等位置,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发展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等政府促进就业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到区内平均水平,失业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努力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新建镇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200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切实有效地完成2007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对顺利实现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三次产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9.8%;
其中第二产业73亿元,同比增长19.7%;
第一产业4亿元,同比增长2.6%;
第三产业6亿元,同比增长36%;
外贸出口拨交值12亿元,同比增长9.1%;
出口创汇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
工商税收入库数3.12亿元,同比增长20%;
财政收入9600万元,同比增长23%;
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同比增长7.53%;
新增就业岗位2100个。为此,重点要抓好八项工作:

(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根据“海洋南汇”的功能定位,抓住“两港一城”开发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我镇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努力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进的格局,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做特一产。第一产业要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和服务网络;
发挥“新凤”蜜露桃、矮脚青等品牌优势,提升农业档次;
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

做强二产。第二产业要以康桥工业区南区为载体,用足用好政策,发挥特有优势,继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重点发展有良好产业发展基础、有规模产出能力和对全镇经济起较大支撑和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体现南汇产业发展水平与未来方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战略产业,改造和转移能耗高、用料高、“三废”重和技术密集低、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使之不断朝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外向型和辐射型的方向发展。要借助康桥工业区的效应,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努力与康桥工业区产业链发展相配套,实现错位配套发展;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优化综合资源配置,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等都市型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做活三产。要充分利用我镇的区位优势和古镇开发的特色,以旅游业为主体、以服务业为先导、以商贸业为基础,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要抓住洋山深水港开发建设大好机遇,及早编制与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吸引现代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和企业落户,积极培育新的三产增长点。要主动借助航新板块联动发展的效应,依托航头交通型商贸中心的功能定位,积极吸引和发展交通型商贸企业落户新场,推动新场第三产业有新的发展。要进一步活跃集市交易,繁荣集镇商贸,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招商成效

要根据“二三产业并重、内外并举”的原则,依据“北联康桥、南塑古镇”的发展方针,积极围绕古镇开发这一主题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推动招商工作由二产向三产延伸。

 积极整合招商资源。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方式,有效的实行政府招商、企业招商、产业招商。要以工业区和水乡文化古镇为平台,利用特色优势。重点围绕发展支柱产业、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等领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引进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切实重视招商质量。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尽量留给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项目,严格控制技术含量低、创造就业机会少、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坚决杜绝以投资名义进行圈地,千方百计吸引大企业、大公司到新场投资。

继续强化对外宣传。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宣传,提高新场的知名度,扩大新场的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更多客商集聚新场、落户新场。

同时要认真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确保招商引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进一步依托康桥工业区开发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区开发将以上海康桥工业区南区为新起点,认真商定和实施“北联康桥”计划,确保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双增长。

科学制定总体规划。依据新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本镇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康桥工业区的产业定位,科学制定工业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工业区的产业导向和企业准入门槛,积极、有序调整区内项目的布局,与康桥工业区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协助做好南汇工业园区二期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工业区的产业关联度、延长产业链,促使产业向园区集群、项目向园区集中、投资者向园区聚集。总投资1570万元,完成9.3公里路灯一期、2000米电力电缆埋管二期和35亩绿化一期种植工程建设;
新景河观光带全面竣工开放。

提高园区产出水平。抓紧做好交通部上海打捞局、上海纳尔实业有限公司等15个企业竣工项目的早投产、早达产,做好上海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宏杰(上海)包装有限公司等27个企业在建项目的早竣工、早投产;
抓好上海长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改造。力争完成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60%,工商入库税收8000万元,同比增长55.55%,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四)进一步聚焦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努力打造古镇新品牌

深化规划业态布局。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实现古镇控制性详规落地,并积极争取区政府扶持政策。力争全面完成以修建性详规为主体的规划深化工作,摸清古镇经济文化家底,指导好、控制好、发展好古镇范围内的修缮保护和新建开发。在充分保留现有风貌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和控制古镇范围内的商业业态布局,形成基础性文化及商业业态较为集中、具有适当规模的特色文化商业圈。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改造新场大街和洪东、洪西街两条道路,市政配套同时入地,为古镇的深层次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修葺中华楼等三处古建筑,并利用现有设施布置成三个陈列馆;
完成水上楼拆除工作,打通后市河防汛通道;
同时,做好范围内有较高价值的资产收购工作。

挖掘古镇文化底蕴。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从“人”与“文”两个方面入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力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古镇原有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古镇具备独特价值的盐文化、桃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底蕴,积极做强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锣鼓书”、“浦东派琵琶”等文化品牌。以新场现有资源为基础,大力开发古镇旅游延伸产品,做好2007年上海桃花节的相关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努力夯实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发挥规划先导作用。按照南汇“1860”城镇规划体系建设目标,紧紧抓住新场镇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明确并实施我镇中心村的规划,基本形成城镇布局框架;
加快镇区各地块控详规划编制工作;
稳步实施果园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加强我镇电力、自来水、天然气、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

加快新镇开发建设。在完成区域内动拆迁工作的基础上,上半年要完成“意得商城”二期土地续标工作,年内启动“亿凯商城”一期建设。完成仁义路、众安路建设,改建杨辉路,实施牌楼东路和东横桥建设。认真配合抓好沪南公路北侧已储备土地360亩房地产项目的招标出让和项目启动。同时加快推进动迁基地建设,竣工8号地块,尽早启动9号地块,不断扩大城镇容量,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

稳步推进重点工程。集中力量抓好机场高速公路、横新公路配套建设工程,做好下盐路、新坦瓦公路(即申江南路)和轨道交通11号线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打通环城东路,分期完成污水干管铺设。实施新场、坦直2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蔬果交易市场建设。认真实施中小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抓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桥、电、水、气、通信等公共功能性实事项目建设。加大城镇综合执法力度,从严整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进一步改善镇容镇貌和交通秩序。

(六)进一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的原则,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普工作,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增加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抓紧完成石笋中学扩建。不断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积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疾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认真做好农村合作医疗投保工作;
进一步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面推行卫生团队服务进社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实施新一轮健康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五个人人”运动;
积极开展来沪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继续做好犬管、献血和红十字会工作,推动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民政优抚、妇女儿童、老龄、救助、残疾人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整体推进精神文明。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新场宣传》、有线电视等载体,大力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用,建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
以创建上海市文明镇为目标,积极参与五区创建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我镇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不断提升新场文明程度。

(七)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新场

加强民主维护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提案,定期向人大通报有关情况,积极主动配合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工作。重视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和组务公开,保证人民行使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加注重全民法制教育,推进“五五”普法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权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源头治理,把维护社会稳定的着力点放在公平合理地调处各种利益关系上,防止和缓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积极建立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水平。全面贯彻国家安全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加强综治确保平安。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水平;
进一步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形成综治协调推动、社会共同参与等工作格局,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题,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覆盖到全社会;
进一步深化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注重做好未成年人及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禁毒、禁赌工作;
着力增强“严打”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刑案高发和治安复杂地段面貌的改善来带动全镇治安形势的持续好转。

完善保障促进就业。以人为本,就业为先。继续认真落实新场镇促进就业奖励的实施意见和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使用外省市劳动力;
加强劳动监察力度,预防和减少劳务纠纷,营造企业发展有序、员工有保障的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就业指导,着力解决失地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术差、年龄大等就业障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福利企业吸纳就业,继续开展“万、千、百”人就业项目,不断开发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参保条件的征地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继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正确处理农保、镇保、城保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保”联动。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尤其是对土地开发、工程建设、动拆迁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重大问题,强调集体决策和一口管理的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完善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执行机制,健全政府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完善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要着重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职务消费等热点问题加大行政监察和社会监督的力度,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干部队伍的管理,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既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又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既要讲究执法效果,又要注重维护政府执法威信。要通过规范工作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加大政府工作透明度等形式,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要认真实施机关作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五个不让”着手,认真落实培训、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机关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场已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宏图凝众志,重任催奋进,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圆满完成2007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实现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为把新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3篇: 2022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5日在吕店镇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吕店镇人民政府镇长杨汉舵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吕店镇十届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工作总结及十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奠基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兴镇、三产富民”战略,经济社会各项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28.3%;
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0万元,增长29.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72元,增长13.4%,圆满完成了镇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过去的一年,是围绕发展抓转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一年
(一)工业的发展势头初步显现。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

-1-


项目3个,总投资超过2亿元,已到位资金1.8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5.67亿元,占县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3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7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9.3%,工业经济进一步繁荣。
(二)农业的发展特色更加凸显。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克服了严重旱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粮食总产3.7万吨。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谷子3万亩,红薯6000亩,牡丹、薄皮核桃等3000余亩,烟叶800亩,结构调整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0%以上。占地1600余亩的天瑞高效农业生态园已完成土地流转。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蔬菜、桑蚕等起步良好。三是优质谷子基地初现雏形。谷子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小米加工企业发展到18家,年产小米5000万公斤、小米醋3000吨、小米酱油2000吨,已成为省内最大的谷子种植加工基地。另外,“伊河桥”牌小米还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四是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流转土地9056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发展到11个、6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康米业、绿阳农业、富吾农业、惠商农业、万安农业5家企业已完成土地报批手续。五是林业生态建设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郑潼路、彭江路等主干道两侧补植补造1.96万株,村村通道路两侧新栽树木2.2万株,荒山造林2500亩、自造林1万余亩,林业生态乡镇建设迈出新步伐。被市政府评为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镇。
(三)三产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6100万元,同比增长23.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亿元,同比

-2-


增长18.8%;
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20.8%。积极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100余人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2.1亿元。
过去的一年,是围绕基础抓建设、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一年
(一)城镇管理达到新水平。粉刷沿街立面6800余平方,栽植绿化树木300余株,新建垃圾池2个、垃圾填埋场1个,基本上实现了镇区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加强对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和吕店镇外部形象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得到新发展。一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整治镇村道路32公里,栽植绿化树木4万株,新建沿街花池80个,粉刷沿街立面6.3万平方,整修残垣断壁860余处,硬化通组入户道路23公里,示范村、重点村整治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大幅推进。扎实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742万元,硬化道路38公里,新建便民娱乐休闲广场4个,新打机井8眼,修复渠道1.2公里,埋设地埋管道10公里。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良好开局。周沟阳光新城已与投资公司达成正式合作协议,土地已流转到位。
(三)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总投资475万元的2500亩土地整理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完成了总投资378万元的后备资源项目,在宋寨、孙沟、温沟3个行政村整理土地3000余亩。完成了投资360余万元的掉剑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0万元的霍沟水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总投资10万元的温沟、宋寨、袁庄

-3-


3个行政村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完成了总投资600余万元的马河湾4000亩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25万的周沟土坝地质灾害险情防治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中。被市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另外,总投资2.5亿元的吕店、江左、半坡3乡镇63个行政村1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外业测绘、规划设计,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其中涉及我镇26个行政村约5万亩土地。
过去的一年,是围绕福民抓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一年(一)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种惠农资金1260余万元,其中种粮直补514万元、良种补贴79万元、农机补贴16万元、汽车摩托车补贴273.7万元、家电补贴343.6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43万余元。完成危房改造43户,其中D级危房30户,新建面积2430平方,修缮加固1010平方。
(二)社会保障事业空前发展。投资186万元新建敬老院1座,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可安臵五保老人160余名,将大大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累计为2258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195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难问题。
(三)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了总投资300余万元的苏沟、温沟、丁流等6个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安全饮水人口6000人;
投资19万元的镇政府、镇一中安全饮水项目,解决安全饮水人口650人。
(四)教育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11年中招,被伊川高中正取82人,在全县乡镇排名中位居第2名,比上年提升3个名次。

-4-


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9.8%以上,全年补贴农民13.7万人次,总补助金额接近277万元。健康档案录入5.5万人,占全镇人口的86%以上。扎实落实基本药物目录制度,零差率销售药物59.3万元,为群众节省看病费用17.8万元。
(五)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83.7万元,占全年投入的103.3%;
实现政策生育率98.5%,人口出生率11.5‰,性别比107,计划生育目标全面完成。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六)环境保护目标圆满完成。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保问题引发的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牢固树立“全年禁烧、全面禁烧”的理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有效解决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问题。
(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全年无责任事故、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关口前移、责任下移,信访工作形势不断好转。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扫痞”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净化,社会治安整体状况持续良好。过去的一年,是围绕作风抓转变、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的一年
(一)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紧紧围绕“福民强镇”总目标和“打好六场攻坚战”中心任务,以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作风建设为核心,以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为手段,初步实现了机关效能、工作执行“两提升”。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通过“110”联动、民生网等现代

-5-


媒介平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行政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树立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拔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同志,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夯实了干事创业的组织基础。
此外,统计、民兵、共青团、妇联、工商、粮食、老干部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十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完美句号。2007年以来,吕店镇第十届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超额完成了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自2006年到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由5.7亿元增长到11.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320万元增长到910万元,增长284.4%;
固定资产投资由0.6亿元增长到11.8亿元,增长了近20倍;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8亿元增加到3.8亿元,年均增长36.6%,吕店已经步入全县经济发展先进乡镇的行列。

-6-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比重明显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由2006年的0.5:0.3:0.2调整到0.3:0.5:0.2,二产比重超过一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了六倍,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势头初步显现。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村村通”全面实现,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全镇村级公路里程达到180余公里。镇区面积由0.5平方公里拓展到1.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净增0.4万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民生工程以累计投入资金0.84亿元,人均受益1424元,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3880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寄宿补助,累计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2.3万平方米,卫生院综合大楼、38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相继投入使用,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年收入由2006年的2981元增长到6272元,增长210.4%。
各位代表,十届政府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十届镇政府向为推进我镇各项事业建设作出贡献的全体代表、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成绩只

-7-


能代表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企业总量少,产业结构单一;
二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创业意识还不够强,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还不够高,与富民、福民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四是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部分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届政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届政府的五年,是我镇实现提速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我镇发展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五年,面临的任务前所未有的艰巨繁重,肩负的使命前所未有的神圣光荣,发展的前景更是前所未有的壮丽辉煌。
今后五年,将是我镇跨越腾飞的黄金发展期。就全国而言,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仍在持续,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之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崛起、加大“三农”和民生投入等,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上级支持。就省市而言,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洛一体化战略构想以及“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发展布局的提出和实施,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全县而言,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发展的后劲持续增强,对我镇的辐射越

-8-


来越大。就我镇而言,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潜力不断激活,发展势头日益迅猛。
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立镇、工业强镇、三产富民”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大发展、农村大建设、招商大推进、农业大调整、作风大转变、环境大优化,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根据上述思路,本届政府的总体奋斗目标是“福民强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各位代表,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决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三、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们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一方面,经济大环

-9-


境不容乐观。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主要经济体周期性经济危机、结构性矛盾和政治因素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相互叠加,宏观调控面临着诸多的“两难”选择。从县内看,发展的重点进一步聚焦在伊河两岸,区域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从自身看,农业乡镇的发展劣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资源、资金、政策均属短板。另一方面,镇域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中央1号文件连续9年关注“三农”问题,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倾斜越来越多。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继东部沿海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中部地区终于等来了发展的快车。市、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显著加快,给农业乡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我镇各项事业均有了较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来看,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扎实肯干,敢于抢抓机遇,善于利用机遇,就一定能持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形势和好的气势。
2012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围绕“福民强镇”的总目标,把握“稳中有进、持续提升”的总基调,按照“持续六场攻坚战,提升六场攻坚战”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作风转变年”活动,强力实施“1333”工程,推进镇域经济社会提速跨越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亿元,增

-10-


长1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50万元,增长7.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56万元,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到14.2亿元,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1333”工程,即把握一个抓手,坚守三条底线,做好三篇文章,实现三个突破。
一、把握一个抓手,即“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经济社会新发展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主要是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做好与发展主题的结合。坚持把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把活动的落脚点盯在发展这个主题上,努力在活动中寻求福民强镇的好思路。组织各村认真研究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富民福民的好路子。二是做好与当前工作的结合。坚持把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做好与民生工程的结合。坚持“求实效”的根本原则,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更多福祉。
二、坚守三条底线,即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开展信访积案大化解活动,抓好信访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引导群众

-11-


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健全领导包案机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是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道路交通、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是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巩固和发展“蓝天碧水”工程的建设成果。保持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高压态势,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三、做好三篇文章,即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一是落实目标任务。年底前,完成土地流转1.2万亩以上。二是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统一流转合同范本,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三是培育和壮大龙头组织。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摆上突出位臵,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家、合作组织2家以上。
(二)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住《洛阳市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我镇建立谷子高产示范方的有

-12-


利时机,坚持“整乡推进,连片发展”,努力发展成为“谷子之镇”、“河南小米集散地”。一是保证种植面积。确保全镇谷物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亩以上。二是集中连片发展。结合土地流转工作,对4条种植带、13个示范方进一步整合,力争发展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示范方3个以上。三要打造品牌。大力推广“懒谷3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0号”等优良谷物品种,力争占比90%以上。鼓励支持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个人开展品牌经营,不断提高吕店小米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苗木、花卉、林果、蔬菜、烟叶等高效农业。
(三)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1个以上,实现生态旅游农业的良好起步。一是加快休闲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天瑞高效农业生态园建设,完善软硬件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休闲农业亮点。二是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重点抓好环郑少洛高速3000亩核桃基地建设,打造良好的对外形象,并为发展采摘、观光农业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做好26个村的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的对接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做好马河湾土地整理项目后期工作,确保3月底前通过验收。投资100万元在翟沟、邵沟、张沟等6个行政村实施三项整治项目,整理土地930亩。投资50万元在上庄、下范2个行政村实施350亩后备资源整治项目,投资30万元在周沟村实施200亩后备资源整治项目。继续深入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890万元,硬化道路56公里,打井配套10眼。

-13-


四、实现三个突破,即项目工业化、农业集群化、居住社区化,力促经济社会提升跨越发展
(一)坚持项目工业化,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在发展工业上有更多投入、更大作为。一是更新招商观念。改变“农业乡镇难以引进工业项目”的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谋划、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工业项目,带动镇域经济的提速跨越发展。二是挖掘发展优势。认真研究镇情,深入梳理资源、交通、人脉、政策等各种发展要素,挖掘优势,打造特色。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和“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以服务最好、环境最优、成本最低的优势,吸引八方投资者。四是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年产3000吨优质白酒酿造等项目,同时,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抓好项目的谋划、引进和储备,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
(二)坚持农业集群化,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发展优质谷子产加销产业集群,将农户、企业、服务组织和市场及相关支撑体系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有机整体,发挥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分工效应、协作效应、区域效应和品牌效应。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鹏阳农业、吕昌谷业、三康米业等,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延伸链条。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管理,促

-14-


进企业加快发展和优化升级。二是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围绕现有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特点,在做特、做精上下功夫。要进一步突出精深加工,精深包装,打生态牌、绿色牌、有机牌,走高端路线。着力培育2-3个像“伊河桥”牌小米一样的知名品牌。三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把龙头企业和农民两个市场主体紧紧地拴在一个利益共同体内,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坚持居住社区化,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达到“四个就地实现”,即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做好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工作,年底前完成40%的行政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二是搞好示范带动。重点抓好周沟阳光新城建设,争取8月底前具备入住条件。年底前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2个以上。三是确保妥善稳妥。及早考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产业制度改革等工作,探索多元化用地补偿安臵方式,盘活集体闲臵资产,又好又快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各位代表,吕店正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让我们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停步,加快发展不懈怠,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为推动全镇经济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15-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感悟 看法 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 2022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 2022政府工作报告感悟和看法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