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把握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5篇
【篇一】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目: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可谓是喜忧参半,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货架将来的发展铺平一条绿色的国际通道。
关键词: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 安全形势 安全意识
正文: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分析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于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俄罗斯、台湾地区已完成大选,美国、韩国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
而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具体的周边安全环境可大致概括如下: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
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
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菲律宾更是于今年4月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再有,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年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
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年6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针对目前国家安全问题的状况,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加强:
第一,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时候要坚决加以抵制,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 地在党的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好在校宝贵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第二,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对网络传输系统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外来势力利用网络电子技术渗透到人民群众内部 来。
第三,针对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这一情况, 我们应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同时努力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 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国家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国家要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每个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没有一 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任何建设都无法很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成为空想。
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出新。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行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爱 国主义观念。要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 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这一现状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 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八荣八耻”中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 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举国上下学习“八荣八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践行动去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而认真学习《国家安全法》,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也是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瞭望》新闻周刊 —《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作者:陈向阳
《求是》理论网 半月谈——《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作者:周方银
新华网京华时报——《社科院报告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三大风险》《周边蚕食中国不应有机遇期》 (来源:环球时报)国防大学教授 韩旭东
【篇二】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贵州经 济社会发展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 2 1
学生姓名及学号:金武城(1208030506)
指导教师:
崔东明
2014 年 9 月 08 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我国民族存在的问题
---------------------------------------------1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
三、我国存在的宗教问题
----------------------------------------------3
四、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4
5、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参考文献---------------------------------------6
【摘要】: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县域经济占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本文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繁荣 各民族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平等 宗教信仰自由 欠发达 欠开发 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大
一、我国民族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左右,称为少数民族。
多民族使我国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气,也存在许多民族问。正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民族问题困扰,我 国也不例外。尤其在最近几年时间里,民族问题的新态势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把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
我国的民族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问题;
二是少数民族之间和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问题。过去在涉及到民族关系的时候,通常会把政策重心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比如发展各个民族自治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这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 然而,在不同民族文化磨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分歧、矛盾和隔阂,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民族问题和纠纷。其中最发人深省的莫过于2008年的西藏3-14事件、2009年7-15“打砸抢烧”事件、4.30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5.22乌鲁木齐爆炸案等。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即各民族拥有相同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平等的权利,相同的义务。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
(2)民族团结
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3、我国存在的宗教问题
在我国存在很多的宗教,其中比较广泛的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及长期延续下来的封建宗法性宗教等。也不乏出现各种各样的迷惑我国人民做出有违社会的各种行为的宗教,称之为邪教,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在上文出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类事件中不乏都存在利用人们对宗教信仰使之做出这种天理难容的事情。一些地方滥建、扩建寺观、教堂、小庙,助长了宗教的非正常发展,加重了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
一些教职人员利用宗教职权干涉政府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制度等国家职能实施等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地方早已被废除了的宗教封建特权与压迫剥削制度死灰复燃;
有的地方教派纷争导致大规模的械斗流血事件;
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扶植我境内对抗政府的地下势力,建立非法组织,力图控制我国某些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破坏我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在边疆一些地区,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不断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罪恶活动;
此外,一些媒体、一些人做出了伤害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宗教感情的事情,引发多起穆斯林群众的抗议活动,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其中,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扩大事态,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
另外,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也时有发生。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也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宗教工作同样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问题涉及到亿万信仰宗教的群众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风俗习惯,因此在处理过程中政治敏感性强,政策性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4、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对外关系各个方面。我国的宗教问题必须立足国际大背景,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而解决好宗教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根本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处理好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5、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的问题
“欠开发、欠发达”是贵州目前的现状。目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阶段扶贫的推动下,贵州经济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贵州整体发展水平低。全省经济发展相比出现较大差距的状况,从人均水平来看,县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为6900元左右,而非县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在23600元,是前者的3.4倍。从县均水平来看,县域经济各县平均生产总值仅为30.01亿元,而非县域的经济平均生产总值为107.5亿元,是前者的3.5倍,差距显而易见。其次,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出的百强县(市)中,贵州各县(市)均榜上无名,贵州经济发展与外省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差距更为突出。
2、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首先,经济总量居前十的县(市)的生产总值是后十位的11.5倍。2008年,全省城镇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为11758元,而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797元,前者是后者的4.2倍,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3)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排序为“二三一”。与全国相比明显偏低。
(2)解决方法
1、以资源位依据,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特色经济品牌
2、优化贵州产业结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晓萍. 中国民族问题报告. 2008年 1月 期
[2] 龚学增. 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探析. 2013年11月 期
[3] 凌耀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期
心得体会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生活在比偏僻的地域。其生活条件,文化发展,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条件不能达到中东部文化底蕴较厚和经济条件较发达地区的水平,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同胞综合竞争力不够,他们在求职、求学、继续发展发面处于不利地位。就这样,一些结构性的不均衡对民族平等产生了制约。
关于民族团结的相对性问题。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主要的封建王朝是汉族建立的。统治国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蒙古和满族。其他民族对汉族的了解比较深,但是汉族和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以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还不是很多。中国各民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壁垒、隔阂。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团结也是相对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是因为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所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解放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的状况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但是宗教问题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有一定的群众性,在许多地方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受到某些阶级斗争和国际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宗教问题上能否处理得当,对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发展国际效和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张皇失措,是不对的;
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是不对的。
对于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宗教,我们要对其发展给出正确的道路,让其给社会带来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对已利用广大信教对宗教的信仰,迷惑器做出有违社会安定的事,我们要坚决严厉打击。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来说,这十几年来贵州的发展变化,看在眼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但是总的来说,贵州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我们有很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合理开发,我相信,贵州一定可以赶得上其他省份,为我国做出贡献,而不是成为国家的负担。
贵州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只要好好利用开大,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经济价值,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只要吸引资金合理的利用起来,贵州将会成为一方宝地,我相信贵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让每一个贵州人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篇三】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国社会心态现状及对策
“抢盐潮”平息后,从无“盐”以对到“盐”多必失的现状,反映出了心浮气躁“一窝蜂”、“随大流”,急功近利、甚至企求少劳多获、不劳而获的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这还是首次。中央为何如此强调“社会心态”?当今中国有哪些值得警惕的社会心态,演变的趋势又是如何?
在当下世俗社会,社会心态受到市场交易法则的消极影响,更多表现为它的负面形态。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多元的时代主体,决定多元的社会心态
在拙著《转型期的中国人》中,笔者曾把转型期称作“天使和魔鬼”并存的时代,这与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所描写的时代很相似,它是“最好与最坏、智慧与愚蠢、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大有与赤贫、天堂与地狱并存的时代”。刻画一个时代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揭示这个时代的社会心态。因为时代与社会心态好像一对孪生姐妹,时代决定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映照时代。当前中国是一个世俗时代,与世俗时代相应的是世俗社会心态。
时代是划分历史的里程碑,心态是一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总和。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是民生时代,与民生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忧患与权利;我们这个时代是民主时代,与民主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正义与法治;我们这个时代是科技时代,与科技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知识与智慧;我们这个时代是市场时代,与市场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交易与欺骗;我们这个时代是娱乐时代,与娱乐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娱乐与忽悠;我们这个时代是财富时代,与财富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炫富与哭穷;我们这个时代是感动时代,与感动时代相对应的情操是英勇与慈善;我们这个时代是速成时代,与速成时代相对应的心态是浮躁与喧嚣……总之,多元的时代主体,决定多元的社会心态。
据分析,我国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按其程度排序,分别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等。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这样多元化的心理压力感,最容易造成社会心态的浮躁性、不稳定性,以及极端化情绪的宣泄。
总体来看,当今社会心态演变趋势有以下几个倾向: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当前,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增有减;传统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趋向分化和多元化;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由迷茫渐趋明确;对社会公平的心理预期明显增强。
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
在当下世俗社会,社会心态受到市场交易法则的消极影响,更多表现为它的负面形态。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
浮躁。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到处充满廉价的笑声。人们不愿意深入思考到底为什么发笑,值得不值得发笑。放弃了价值判断、放弃了思考本身甚至放弃了基本的感情冲动,这种笑到底有多少价值颇值得怀疑。一些电影、电视栏目,以媚俗为能事,追求感觉层次的沟通,热衷于搞那些“笑的绑架”节目,一些电视台让人觉得它不是政府的教育机构,而是被市场买断了的笑的批发部。
喧嚣。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如果说浮躁心态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变得干瘪,缺乏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喧嚣倾向则使之更加疯狂。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说:“有两条法则并立同行而不可调和,一条是物的法则,一条是人的法则。前一种法则建立舰队和城镇,但是它野蛮疯跑,并且对人极不友好。”喧嚣倾向就是物的法则大行其道的倾向,是对人极不友好的野蛮之道。
忽悠。忽悠在古文献中为形容词,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来表现一种事物状态或人物心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忽悠”为方言,意指“晃动”。在当前中国文化娱乐生活中,“忽悠”似乎变成了动词,指用云山雾罩、貌似有理的话把人侃晕、从而达到使人受骗上当目的的一种骗术。可悲的是,忽悠心态已从娱乐舞台转向现实生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心理文化氛围。
炒作。炒作原本是中医的一种制药方法,在今日的娱乐舞台上,它变成了“宣传”、“包装”和“推销”行为的总和。炒作是“忽悠”的高级发展,虽然炒作中包含着忽悠,但是炒作比忽悠带有更强烈的行为意向性和行为导向性。“炒作”和“忽悠”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忽悠”的对象是别人,而“炒作”的对象则是自己。“炒作”源于寂寞,人的三种需要——包容、情感、控制得不到满足就寂寞,寂寞的人最容易炒作。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有人以自毁形象的方式炒作,就是为了抗议社会的忽略,即使引起社会否定性的注意也在所不辞。
炫富。炫富即炫耀、夸耀财富或富有,比如用百十辆豪华车队迎接一只百万元级别的动物,这种花不当值的行为以及与此相类似的活动都是炫富表现。炫富是浮躁、喧嚣、忽悠、炒作心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非理性的飘浮躁动,是一种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喧嚣,是大写的忽悠和疯狂的炒作。
装穷。装穷是炫富的反面,是否定形式的炫富。装穷的人分两类,一类人不一定在物质上真穷,只是在心态上有些穷而已:另一类人怕别人向他借钱,因此见到什么人都哭穷。要之,装穷是富人的一种相对弱势心态。这种富人之间的相对弱势心态一旦被认定和强化,它就会变成一种真正弱势心态。
暴戾。暴戾即粗暴乖张。暴戾心理形成于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的社会环境。它和炫富是孪生兄弟:一个炫耀财富,一个炫耀武力,都是缺乏人文素质的表现。暴戾心态可以为社会上日益增多的他杀、甚至灭门案件提供说明。市场化所导致的金钱拜物教把社会人际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动物关系,把本来存在于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弱肉强食”法则变成人类社会的公理,把人类文明行为退化为野蛮的刺激——反应模式,这是人类的退化和疯狂,注定要受到天人戒律的惩罚。
冷漠。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其结果就是麻木,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就是无动于衷,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前些年发生的众多围观者怂恿跳楼者往下跳的看客心理,亦是良知麻木的典型表现。这种麻木与鲁迅笔下阿Q的麻木毫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大的悲哀。
“弱势心态”的蔓延是现在社会情绪的一种表达,是公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为了合理地解释什么是公平正义,我们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流动或弱势化。
一种可称之为“在合法竞争中发生的弱势化”。比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名牌企业,也有的企业则败下阵来,甚至破产了。在市场竞争(或称作初次分配)中发生的弱势化现象却又难以避免。在这种竞争中,只要竞争的规则或程序是合法合理的,由此产生的社会流动也就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虽然竞争具有合理性与公正性,但是,一些人的下降流动或弱势化总不是好事情。在竞争中,弱者当然竞争不过强者,特别是人群中的老、弱、病、残,往往是竞争体制中的失利者。从社会制度建设的角度看,也必须对竞争中的失利者提供保护的机制。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老、弱、病、残,对弱势者、对下降流动者提供社会保护。
另一种可称之为“制度障碍型的弱势化”。这种弱势化不是在合理的竞争之中发生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非竞争型的弱势化”。这种弱势化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将一部分社会成员排斥在外了。换言之,在跑步比赛起跑点的时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许他们参加比赛,或者让他们后跑。显然,这种“制度障碍型的弱势化”是不公平、不正义、不合理的。如果仔细考察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就会发现问题具有普遍性的。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非正式工,很多讲课效果不错的“代课老师”等。如果再仔细分类的话,这里面有些弱势化是制度设计时就被排斥了的群体,有些是受到制度歧视的群体,也有些是被制度忽视甚至被制度遗忘了的群体。譬如,在职业技术职称制度方面,我们更重视的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职称,而对于普通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职称,表面上也建立了体制,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广大一线的、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职称更是被忽视的。这种“非竞争型的弱势化”更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充满机会的社会,应该为社会成员提供通过竞争实现地位上升的渠道,任何人只要努力都有上升的机会。从这种角度看,我们的改革事业最为重要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深化改革,最终实现在公民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即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都应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都不应该受到制度的排斥。(作者李强为清华大学人文
农民工要走出弱势心态
所谓“弱势心态”,指的是在长期的弱势境遇中,形成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意识或态度。比方说,面对欠薪等权益被侵害,有的农民工显得手足无措,一味强调“没办法”;
想提高文化素质,对具体渠道所知很少,一筹莫展……
意识是现实的反映或折射。这些沮丧、被动、依赖甚至悲观的心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它们源自长期以来的世俗眼光。但必须看到,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想顺应时代,更好地融入城市现代文明,就必须尽快从“弱势心态”中走出来。
现在,要维护合法权益,河南省出台有降低农民工诉讼门槛、减免诉讼费用的专门举措,合乎条件,还可以享受法律援助。但如果自己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拿起法律武器,这些好举措又有什么用?想提高技能,各地普遍开设了免费的务工培训,今年我省更投巨资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要享受好政策,前提是农民工应主动申请、热情投入。希望多读书学习,现在免费图书馆计划正在实施,就在今年初,郑州图书馆规定,无论市民农民,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每小时一元的上网查阅资料费也取消了。如果我们不想方设法去利用、去学习,图书馆门开得再大,对自己也毫无意义。
当然,目前服务农民工的政策,仍有很多亟须改革完善之处,比如户籍制度、新农合的异地支付、农民工养老金的跨地区转续,还有服务农民工政策的信息宣传还不够到位等问题。这就更需要广大农民工积极呼吁,大力争取,以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破除“等、靠、要”心理,抛弃悲观失望,挺起胸膛,走上前去,主动进取,农民工将创造更辉煌的社会财富,也将书写更为精彩的人生!
让留守儿童告别弱势心态
当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变生存状况,常年外出务工,很多夫妻因经济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尽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和学校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仍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年在外,无法与孩子朝夕相伴,也不能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久而久之,这些儿童丧失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内心充满无奈和惆怅,情感也变得冷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农村中小学校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不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灵“营养不良”。
我国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似乎并不现实。因此,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课题。在河南信阳的夏令营里,卢勤就以母亲的名义对孩子们说:“要知道,城市的每一座高楼都有你父母的心血,每一条马路都有你父母的汗水,他们为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你们不要怨恨他们;
他们为了建设国家,为了家庭生活得更好而出去挣钱,需要得到你们的理解。父母不在,你们反而有更多机会照顾自己和老人,变得更加坚强,更能适应社会。你们要把不满和怨恨变成一种自豪感。”通过这样的心理疏导,孩子们从委屈、怨恨到愧疚、自豪,逐渐懂事成熟。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可避免地承受了社会转型的代价。然而,生活的磨难并非都是坏事,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锤炼坚强的人格。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上,不妨多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心理因子”,让他们告别弱势心态,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
“你是弱势群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的白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有人说,心理危机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猛烈分化的时代,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等贫富、收入的反差,人们的心灵世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
调整这种心态,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以主动的自我调节,培育理性的视角;
另一方面也要追寻普遍弥散在各个阶层的“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
要看到人们最为痛切的,不仅是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无能为力”,更是在欠公平、不公正环境下的“回天乏力”。勤勤恳恳的合同工有些接受的是比正式工少得多的工资,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萝卜招聘”中黯然出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眼看别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对于这样的“非竞争型弱势化”,有学者这样比喻,好比在跑步比赛起跑的时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许他们参加比赛,或者让他们后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觉得自己渺小和“弱势”,很多时候是因为面对那些自认无法对其加以控制的事件,使得无力感、不安全感、不稳定感等五味杂陈的“弱势心态”被成倍放大。
“弱势心态”之下,有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而至暴戾,导致伤害儿童等极端性事件;
有人堤内损失堤外补,吃了三聚氰胺的亏就要在天价医疗上找补回来,“上不去”的痛苦就要在“贪起来”的疯狂中舒缓;
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凡中变得平庸,在失望中陷入绝望。如果说“稳定预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那么“弱势心态”就是在侵蚀我们社会的共识,消磨未来的希望,构筑现实的壁垒,可能把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其实,公平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追求绝对公平的“无差别”境界,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倘若沿着这种思路想问题,即使是在工作和事业上都很强势的人们依然会感到诸多的不满足、不惬意、不高兴,怨天尤人,抱怨指责。这并非全是客观现实的毛病,也缘于不能正确看待差异而产生的畸形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要将培育健康心态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置于当今社会管理创新的刚性要求之下。
不管从哪个层面说,“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那就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让人们的权利都得到保证,让人们的奋斗都获得价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需要个体在自立自强中扬起心灵风帆,更需要社会管理者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当今大学生应追求理性的社会心态
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理性”正成为一个热词。
理性看待收入差距,理性面对社会不公,理性分析网络民意,理性选择专业、职业……“理性”的高频度使用,传递的潜台词其实是:在不少问题上,有人正走向理性的反面。
走过高呼“杀死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法庭,穿越法国大革命激进主义掀起的狂飙,人类对非理性的躁动保持高度警惕。理性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大大降低社会关系调节的成本,温和渐进的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明智选择,这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动摇的共识。在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尤为重要。
但是,对理性的思考和探讨,还应在更深的层面展开。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解析它们生长的社会根源,寻求化解它们的现实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构建平和理性心态的主要矛盾。
从追求“高而又高、纯而又纯”的政治理性,到接受自利、竞争、效率的经济理性;
从单向度强调“冷静、稳定、理智、克制”,到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培育和保护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于理性的认识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急速变革的中国面对的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将这种理念的进步落实到层层级级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实现对日益错杂的社会心态的准确把握和有效疏导,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西方的理性启蒙,面对的主要是基督教会。而今天中国的理性建设,既有市场理性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撞,也有个人权利与集体精神的磨合;
既有现代公共意识与熟人社会的博弈,也有公民参与和“为民做主”残余思想的抵牾,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作为具体的人,谁都不敢说自己绝对“真理在握”,谁都不应有过高的“理性优越感”,企望“理性”的符号可以封堵住“非理性”的决口。
除非极端个例,激烈的非理性言行背后的逻辑并非无章可循。作为最后的选择,它通常产生于绝无胜算的场合。市场竞争固然是优胜劣汰,但是否必定是赢者通吃一切、输者无处可逃?暴力抗拆固然不理智,但暴力拆迁就一定合理吗?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反映正当的诉求,究竟该怎样宣泄郁积的情绪?没处说理就骂,骂不过你就打,打不过你就跑,我们绝不鼓励这种弱者的逻辑,却也绝不能不理解、不关切、不给出路。
理性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理性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现阶段,这个责任主要在社会管理者,在拥有更强实力、更丰富资源的组织和个人。而每一位公民也应该意识到,任何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都应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地展开,“有理”固然不一定走遍天下,但“无理”注定寸步难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程序理性、目的理性……理性建设的内容包罗万象。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当从培育平等、真实、诚恳和可沟通为原则的交往理性开始。
少一点“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的粗鲁,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
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多一点公共信息的及时披露;
少一点“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租”的不解,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记住,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篇四】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与中国之治的体会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识,相互激荡。这是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有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首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为明显的国际力量对比之变是“东升西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经济总量来说,国际量对比越来越朝着更加均读的方向发展。在世纪格局之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两级”对峙格局;
20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1世纪以来,资中主义矛盾加剧。在科技之变中,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改写人类发展历史,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发展也带来新的未知和挑战,影响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国际秩序和格局的演变进程。同时,我们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建立发展了完整的工业体和国民经济体乐;
建立起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推进经济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其次,我深刻的会到大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大变局催生了新的机遇。其孕育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变暖体系加速变革之机。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新型经济全球化,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主导,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大变局也充满风险挑战,有大国之间博弈加剧;
有国际秩序变革阵痛;有热点问题高烧不退;更有全球经济风险积聚。
最后,我们必须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角色。中国发展振兴是百年大变局的重大变化之一,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岁年来,中国人民勤力同心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甚至牺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伴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开创的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学习借鉴中国经验成为世界潮流,70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中国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全稳定,改革卓成效,与西方之乱珍成鲜明对此。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给予极大关注,他们婚:中国之治为什么成?中国治理有何良方?中国之治带给其他国家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历经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后发追赶的中国奇迹,我们深知,唯有发展,才能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
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中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弊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制度探索的历程,为了确立一个正确的制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制度探索的道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了中国是一个直正的民主共和国: 1931年,我们明确了中国的国体是以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1937年,按照“三二制"原则建立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人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1940年,在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通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最后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机制,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
制度稳则国稳,利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剥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鲜明结论。当世界正径历百未自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完善度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风险挑战中推动制度日益完善。2020年以来,实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成为2020年开年最火的关键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扩散,“中国怎么”“世界怎么办”成岗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的经验无数次证明,越是到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能克服各种横亘于前的困难。用3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不仅仅是我们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结果,更是因为我们“中国之治”优秀的地方。也是我们中国能够控制好自己疫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国家共度难关的关键。
【篇五】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我国反腐形势
——结合国外反腐经验
中文摘要: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国情的中国当前也开展反腐败斗争。尽管世界各国制度、国情不尽相同,但是都在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且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世界各国在制度防腐上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当前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借鉴 国外 反腐 经验 国际合作 国情
腐败,这看似很伤大雅的隐晦之词,如今却频繁跳入公众的眼帘。媒体中频频爆出的腐败丑闻令人气愤,又不禁令我们反思,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国内反腐形势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但同时也萌生出许多腐败丑闻。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袒护严重违纪人员、为不法企业谋取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安徽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安徽宣城原副书记杨枫他们可谓并驾齐驱完成家族式腐败的“伟大壮举”,被冠以“安徽第一权力家族”之称;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滥用职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造成严重问题……诸如此类的丑闻数不胜数。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难以去相信,一个泱泱大国究竟存在多少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而这些腐败又在怎样的破坏民生乃至社会的和谐。
国际反腐形势及经验
其实腐败也并不只是我国存在这种情况。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反腐倡廉,各国普遍加强反腐法规建设,加大反腐机构设置,强化政党内部纪律和监察制度建设。世界反腐败斗争也出现了反腐形式多样化、反腐对象高层化、反腐力度加大的趋势,反腐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反腐国际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腐败严重抵消了政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刺激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扭曲市场竞争和产权制度,导致分配不公与机会不均;
侵蚀国家的政治体系,导致人事、领导和决策的体制劣变,以及国家能力与管理权能弱化;
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引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形,造成民间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和社会无序。因此,腐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反腐的战役在中。他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越南在反腐工作中重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对案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
西欧国家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丑闻的追踪、揭露起到了廉政监督的积极作用。各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也使很多高官纷纷落马,如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受贿、贪污腐败被弹劾、起诉并被罢免;
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因被指控犯有“窃取国家资源罪”被警方逮捕;
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涉嫌腐败面临被起诉的窘境;
韩国总统卢武铉因涉嫌腐败被弹劾。
在国际众多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反腐方式和政策相对有效。
在美国,反腐工作交由联邦调查局来负责。联邦调查局有权利对被怀疑触犯法律的公职人员进行电话监听,电子监察等。他们还可以化妆成便衣特工,近距离的接触受贿的官员。此外,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依据还来自与联邦政府各部门巡视员办公室的合作,并极大地依赖公众举报、媒体监督。公众可以在线直接向其报告,也可以与其所在的当地办公室联系。
在俄罗斯,腐败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初,梅德韦杰夫成立直属总统的反腐败委员会并签署了《反腐败法》。同时官方还开设网上信访接待室,通过网上信访接待室的投诉在三天之内就会被打印出来,作为书面投诉予以登记,然后按照规定提交进一步审理。
在韩国,反腐工作可以归纳为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为了防治腐败于2001年制定《腐败防治法》,并于2002年成立“腐败防治委员会”专门负责反腐败工作,08年更名为“国民权益委员会”。
第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预防为先,韩国政府更重视预防腐败,同时每年对韩国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教育厅等机关进行清廉度指数测定,并对社会公布各机关的清廉度指数。
第三,打击腐败行为毫不留情。2003年,韩国政府出台《公务员行动纲领》,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并在每年年底、春节、中秋节等容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时期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于涉嫌腐败被罢免、解聘的人员,韩国政府规定,在其离开工作岗位起5年内,禁止到与原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工作单位任职。
总结与反思
国外反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权力制衡、媒体监督、司法独立。
而我国毕竟国情不同,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借鉴国外适合本国发展的反腐经验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崭新的反腐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形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权利制约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当权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很多腐败行为都是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反腐的重要手段在于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
二、加强制度的建设
反腐的根源在于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有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同时,对于财务的管理应建立独立的机构。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独立的反腐机构对他们赋予行使监督的足够权利如美国、英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专门反腐机构。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人们走向腐败的歧途很大一部分是由其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我们强化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人员的数量,缓解如今的反腐形势。
反腐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斗争。单凭一时的努力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只要全民一起努力,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和治理方法,一定可以遏制腐败之风的扩大。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反腐经验,取其精华使我们的反腐效率提高。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州廉政网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2009-07-21
[2] 摘自新华网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 2012年11月09日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
- 前台收银员年度工作总结11篇(范例推荐)2024-02-01
- 项目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4篇2024-02-01
- 2024年度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参考6篇2024-02-01
- 2024年面试简短自我介绍模板4篇2024-02-01
- 妇女节演讲稿最新3篇(完整)2024-02-01
- 在小学实习报告9篇【完整版】2024-02-01
- 2024年有关护理实习报告模板3篇(全文完整)2024-02-01
- 2024年司机辞职报告10篇(完整)2024-02-01
- 模具专业求职信模板6篇【完整版】2024-02-01
- 关于作业的检讨书12篇(范例推荐)2024-02-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