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史学习】改革开放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四史学习】改革开放史,供大家参考。
成功从来不是未来将要迈出的一大步,而在于眼下刚刚迈出的一小步。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四史学习】改革开放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改革开放——必由之路
一、国际环境: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二、国内环境:
1.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使得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意味着急切需要改革。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安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改革开放——发展之路
【改革篇】
01、改革开放启动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87)
以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又可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前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后阶段改革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农村改革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中,是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02、波折总结和目标确定阶段(1987——1992)
从1987年到1992年,改革经历波折进入反思总结和目标确定阶段。在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之后,随着价格“双轨制”、物价上涨和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加之人们当初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复杂的原因,改革开放出现了波折。
1989年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和总结,出现了不同倾向的社会思潮。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秋季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之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市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宏观调控: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
(1)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抓大放小,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把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
(3)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
(4)协调推进各项配套制度改革。
按照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和基本途径,不懈努力,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这一阶段,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2002——2012)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自此,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05、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2012——)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开放篇】
1978年12月,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外开放工作开始发生历史性转折,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年间,从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到向内陆渐进式开放,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经济特区建立历程
经济特区建立经过先试验后推广,采取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
(3)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4)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
2、开放领域
由初期的一般加工业和餐饮服务业拓展到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一些服务贸易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从中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大财团和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多种方式被广泛采用。由此中国迅速摆脱了原来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迅速发展,给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3、开放格局
1.全方位开放: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
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3.多形式、宽领域:
是指通过举办外资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外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业、跨国经营等各种方式,使开放领域在地区上由沿海拓展到内地,在产业上由农业、加工工业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商业等领域延伸,促进对外经济的加速发展,从而使国内经济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经济接轨。
推荐访问:【四史学习】改革开放史 史学 改革开放
热门文章:
- 国培培训学习总结8篇2024-01-28
- 2024单位业务培训学习总结4篇2024-01-28
-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继续教育的总结14篇2024-01-22
- 2024中央党校学习总结13篇(范文推荐)2024-01-20
- 2024年中小学教师国培学习总结范勇4篇2024-01-19
- 快乐学习演讲稿3篇(范文推荐)2024-01-18
- 高中继续教育学习个人总结11篇2024-01-18
- 2024年信息技术学习总结2篇(精选文档)2024-01-16
- 2024年度关于初中学习总结5篇(精选文档)2024-01-15
- 教师培训学习个人总结14篇(范例推荐)2024-01-13
相关文章:
- 2022年【4篇】四史学习教育心得(精选文档)2022-08-15
- 2022年四史学习心得体会2篇(完整)2022-08-16
- 四史学习教育工作总结(精选文档)2022-09-10
- 2022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题党【完整版】2022-06-25
- 中国改革开放史(简要)(精选文档)2022-10-23
- 改革开放简史学习目录(范文推荐)2022-10-23
- 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