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2022专题党课(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6-17 11: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专题党课(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专题党课(完整文档)

2022年专题党课5篇

第一篇: 2022年专题党课

“喜迎党的十九大 践行四合格四诠释

弘扬石油精神”岗位实践专题党课

全体党员同事们:

遵照管道公司和长春输油气分公司“关于开展“践行四合格四诠释弘扬石油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岗位实践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及时召开了党支部委员会,将《方案》精神宣贯到每一位支委。学习过后,针对《方案》的意义、目的、措施等委员共同认识到不能只限于全文传达和学习,有必要结合方案内容开展讨论,特别是要在日常的输油生产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展开活动成了一致意见,并已经反馈给党委和组织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根据集团公司“践行四合格四诠释,弘扬石油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岗位实践活动工作部署,经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在全体党员范围内上一堂“践行四合格、四诠释,弘扬石油精神岗位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党课,通过党课的教育,更好的落实好以安全输油生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结合所做的《方案》,下面我与大家共同接受专题《党课》学习。

一、开展岗位实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开展岗位实践活动是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专题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集团公司党组召开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主题的领导干部会议,做出了“一个坚持、一个弘扬、四个要求、六个强化”工作部署,出台了《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为公司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二篇: 2022年专题党课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学习传达提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宣讲报告/

学习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专题党课讲稿

——在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领导: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我们基层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下面围绕为什么、如何看、是什么怎样做四个方面,我们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规划总体思路要求、规划具体部署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该篇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一、为什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必须准确研判乡村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开篇用《规划背景》整篇文章进行了详细解读,简单来说,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具有重大意义、丰厚基础和良好态势。

(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丰厚基础

一是具有宝贵的理论思想社会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三是三农工作依然发展滞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正反态势

  一是乡村振兴机遇挑战并存。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任务紧迫。从国内形势看,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良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二、如何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思想总要求

  在《规划》中,用第二篇3章对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大规划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安排,即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

  规划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大战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六大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第三篇: 2022年专题党课

党课教育之四: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专题党课教育

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民王宪平一语中的:“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1975年采访过习近平的曹谷溪说:“陕北七年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的白光兴也说:“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习近平奋斗的结果。”这些亲眼看见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锻炼且成长的人这样来评价习近平,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真实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重辩证、敢担当。

  一、有追求

  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梁家河7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是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习近平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农村7年,习近平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与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这是他成长的内因;
二是外部因素。如党组织的培养,家庭与环境的影响,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有追求”,主要体现在“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

  二、能吃苦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是说,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和担子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经受饥饿,使他们受到贫困,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警觉,使他们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们原来所不具备的才能。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延川县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吕侯生、刘金莲说:“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1969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这些朴实的话都是真实的写照。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就是说,要找出一条从梁家河走出的路,对那时的习近平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人。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能吃苦”,主要体现在他为民族、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三、爱学习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知青王宪平讲:“那个年代,考试交白卷、得“鸭蛋”很光荣,但是近平没有受那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质、问题、重点,历史能使他看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而这,对他今日治国理政,尤为重要。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担当大任,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博览群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好比领导干部完成工作任务是过河,而过河需要船,需要桥,这里的“船”和“桥”,就是思想方法,就是工作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既从实践经验中来,也从学习、读书中来。习近平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四、办实事

  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一个党的工作者,只有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当习近平越来越多地了解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就越激发他为群众做实事的激情。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

  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之包容、关心;
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
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
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习近平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还经常说他是“老陕”,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说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7年知青经历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民情怀直接相关。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1969年到延川县段家疙瘩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黑荫贵说:“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延川县梁河家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梁家河村民武晖也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都道出了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正因如此,习近平入党、当村支书、上大学,“大家都拥护他”。

  五、重辩证

  习近平所读的书,最多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辩证法。习近平认为,简单孤立地谈论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如果认为辩证法仅仅是一个“斗”字,就把整个问题简单化了。习近平强调,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习近平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做各种细致的工作。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认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习近平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地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雷平生说,习近平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较多思考。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与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

  六、敢担当

  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

  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不论大事小事,习近平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

第四篇: 2022年专题党课

党课专题党课讲稿

党课专题党课讲稿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党课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年是建党xx周年,很高兴今天来和大家进行一次学习交流。这次党课的主题是“忆党史、当先锋”,目的是追忆党的历史,引导大家了解我们党是干什么的,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熟悉我们党有哪些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来之前,我就一直考虑同大家怎样讲、讲点什么。在座的党员,不少党员年龄比我大、党龄比我长。今天我就和大家拉拉家常,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党的历史,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第一,要通过学党史、忆党史,深化对党的历史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

  党的历史传承着党的理想信念,学党史、忆党史,是共产党员的应尽义务。我们的党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党始终充满责任与担当的历史。xx年前,正当中华民族处在列强欺凌、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为了让占总人口90%的农民摆脱忍饥挨饿的贫困生活,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最近看了两部影片,一部是中央一台每天晚上播的《光辉历程》,一部是《彭德怀元帅》,认真、系统地看这些节目,对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很有启发和收获。回顾党的历史,党从最初成立时的57个党员发展到现在的9000多万党员,成为领导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励精图治,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取得了伟大发展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我们经常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呢?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及一系列关于农民、农村的著述,对土地革命、农村状况,分析得非常透彻,毛主席讲过一句话,“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为什么呢?当时全国有5亿左右人口,基本上都是农民,城市人口很少。旧中国绝大多数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农民手里没有土地,种地的人渴望得到土地,这就形成了社会的阶级矛盾。我们党研究了农民、研究了农村,充分利用了这个矛盾,就赢得了人心。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有后勤部,共产党没有后勤部,我们的后勤部就是广大的农民和农村。为什么老百姓有一个儿子也要送到前方当战士?为的是跟着共产党保卫获得的土地,保卫自己的权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为了老百姓,所以走到哪里老百姓都拥护,真正赢得了民心。所以首先为了群众,才能依靠群众。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宗旨。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体会这些关键和根本问题,悟出道理,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坚定党的信仰,从根本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入了党干什么的问题。

  第二,要通过学党史,忆党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增强党员自豪感和凝聚力。

  党的历史,是让广大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xx,已不再是30年前黄沙遍地,尘雾弥天的“xx”,已变成了高楼鳞次栉比,道路车水马龙,居民生活幸福的“创新之城”、“希望之城”。近几年来,工委管委下大气力加强和改善民生,重点围绕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瞄准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实施了一揽子民生和民心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工委管委引进落户世界500强项目x个,实有市场主体x万多家、工业企业x多家,其中过千亿元企业x户、过百亿元企业x户、过十亿元企业x户,过亿元企业x户,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工作机会,较好地实现了劳有所得。发展壮大公立医院和街道医院、社区医院,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网络,进一步提高居民医疗服务水平,较好地实现了病有所医。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大部分群众在退休年龄都能领到退休金,较好地实现了老有所养。加大保障房建设,做好村居搬迁工作,最大限度满足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的基本住房需求,较好地实现了住有所居。先后合并学校x所,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幼儿园x所,建筑面积x多万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提升,较好地实现了学有所教。

  xx局在推动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立x年以来,在工委管委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区科技、知识产权等工作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主要创新指标居全市前列。

  在成绩面前,我们既要感到自豪和骄傲,更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发愤图强,再接再厉,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更大成绩。

  第三,要通过学党史、忆党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大局观念。

  新时期新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对争做合格党员提出了“四讲四有”的要求,为我们广大党员行事做人提供了时代标准和行为标尺。所谓“四讲四有”,就是“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对于我们大王家村党支部每名党员来讲,就是要对照中央提出的“四讲四有”要求,从全村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认真学习系列讲话和党章党规,身体力行争做一名合格党员。具体来讲,要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争当先锋。一是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上争当先锋。牢记为村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困难面前要冲在前面,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利益面前,要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党性。二是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方面争当先锋。要在带头增收致富的同时,主动热情帮扶、真心真情关怀,带动和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在遵纪守法方面争当先锋。要认真汲取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区各级纪检部门查处的一系列基层党员干部贪腐案件的深刻教训,时刻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决不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做人。四是在引领新风正气方面争当先锋。实现全面小康不光是让大家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党员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示范、遵守纪律,在加强村居治理、维护社会和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等方面做好表率。借此,我也代表党组表个态。下步,我们的结对帮扶工作,将按照工委、管委统一安排和部署,重点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村民增收、改善村居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争当全区结对帮扶工作的先锋。谢谢大家。

第五篇: 2022年专题党课

2022年师德师风党课
省委实施转型跨越发展和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市委实施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县委三大发展战略为我们指出了今后工作的重心。在庆祝建党__周年之际,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一、提升师德师能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我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我们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促进学校和谐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___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学校管
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和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
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
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
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
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 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
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
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

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同志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以实际行动来庆祝建党__周年。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党课教育学习,我给大家分享的课程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二是当前师德师风教育存在的问题;三是如何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____年11月20日下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0多个事关改革发展大计的重要文件。其中,《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成为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这是攸关教育改革发展、攸关1578万教师的大事,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战略地位正在深入落实,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对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
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这些内容既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应当遵循的规律,也明确了改革的具体路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集中和精华表述,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所以,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回应并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渴求,需要一支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样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影响着其教学质量,而道德品质则对人才培养起着方向引领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在重视准入门槛之标的同时彰显其道德品质之本。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这是新时代的要求,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需要! 第二个话题:当前师德师风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教育行业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令人发指,去年___某亲子园虐童事件相信大家仍记忆犹新,在该事件中,老师在帮孩子换衣服,忽然将孩子的背包拿下,摔在地上。这名老师在帮孩子脱衣服时,还将孩子推倒撞到了椅子上。还有教师在给孩子穿衣服,不知为何老师给孩子食用了不明食物,随后孩子开始哭泣,老师也不管。有家长指出不明物品是芥末。这些行为,让人无法想象。
还有今年频频爆出的一系列大学教师和学生不正当男女关系事件、论文抄袭及科研造假时间、让人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师德师风出了什么问题? 结合当下的师德师风新闻报导及我自己的观察总结,我认为目前师德师风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或表现:
第一,敷衍的教学态度。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不重课堂教学,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现象。
第二,功利的科研趋向。一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存在浮躁心理,不去潜心钻研,而是巧取豪夺,甚至抄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功利性。
第三,个人利益至上的服务动机。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首先,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旱涝保收的谋生渠道,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不是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因此,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少应有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以挣钱为目的,无心钻研业务,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往往以待遇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敬业的态度,有的教师干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
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现实的行为表现,酿成一出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须站在__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贯穿落实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今天我们讲的第三个话题。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师德之魂。魂者,精神也。灵魂,在一定意义上是个比喻,寓意指导和决定作用。师德,首先要有魂,要有一个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这就是理想信念。因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势必要有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理想信念;有了理想信念,师德建设就有了方向,使师德高尚的教师,既能当经师,更能为人师。

师德建设中教师理想信念的核心素质是责任担当。具体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三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四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人民服务。
只有这样,从大处着想,教师才能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从小处入手,教师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志存高远,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情操教育。

道德情操是师德之根。根者,事物的本源也。平时我们常说追根究底,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师德,其根底在哪里?在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从规范上说,涉及三个关系: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即所谓群己关系,其__家认同或热爱祖国是其核心因素;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又称人己关系或人际关系,其中孝道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其核心因素;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即自我道德修养,其中信心是其核心因素。从范畴上说,伦理学比较重视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四种范畴;在当前社会,人们较重视的是仁爱、诚信、公正、公平、节操、良知等道德观念。从心理结构上说,知、情、意、行重视的是道德情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荐访问:党课 专题 专题党课 2022年专题党课 2022年专题党课讲稿6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