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2022写材料必备10个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2-06-14 11: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写材料必备10个历史故事,供大家参考。

2022写材料必备10个历史故事

写材料必备的10个历史故事

 

 

历史上最能忍的十位人物

刘统勋家族261个官无一贪官

孔子为何喜欢颜回

宋仁宗赵祯时代的名人有多少

他的军功堪比左宗棠,仅用22天收复中国百万领土

秦钜的悲剧

武训启发:人生不必伟大,但必须精彩

综合国力占世界60%的北宋,为什么被金灭了?

历史上反腐最狠的三位皇帝

九位爱国英雄

历史上最能忍的十位人物

【孙膑】被同门陷害至残疾,为报仇装疯卖傻吃猪粪。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都得到了鬼谷子的真传。庞涓忌惮孙膑之才,将其骗到本国,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膑足、黥脸之刑。孙膑残疾,再也站不起来了,还被人时刻监视。为了雪恨,他装疯卖傻,在猪圈吃猪粪,使得庞涓认为他真疯了而放松警惕。后来孙膑藏身齐国使臣的车子,秘密回到了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并用计射杀庞涓。

【勾践】投降敌国忍辱三年,回国卧薪尝胆十余年。

越国国君勾践,先是被吴王夫差灭国。勾践率妻和大臣范蠡到吴国做人质,夫差让他们住在阖闾坟旁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还故意让勾践给他拉马。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他还给夫差尝粪诊病,说粪便有芳草气息,病将愈。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回到故土,勾践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在自己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最后终于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司马懿】入仕即遭防备,被领导和对手压制近50年。

司马懿武力比不上五虎将,智谋比不过孔明、郭嘉,但他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忍。司马懿入仕的时候就被曹操视为“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对待,此后,司马懿更是时刻叮嘱自己不可露相。在战场上,任凭诸葛亮怎么谩骂,他都不予理会;
任凭曹爽怎样排挤,他也默默忍受。他先后辅佐曹魏四代君主,晚年被临终托孤。隐忍近50年,70多岁夺取大权。随后司马昭等人继续执掌大权,统一三国,建立晋朝。

【司马迁】为完成《史书》巨著,宁忍奇耻之“宫刑”。

当时李陵被俘反叛,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替李陵辩解,被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定为诬罔罪名,按律当斩。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宫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写出了《史记》这部历史巨著。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识时务者大丈夫。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他年轻时没钱没势没背景,但却喜欢像当时的贵族士人一样佩戴刀剑,这就引起了当地一些混混的不爽,屡遭欺辱。有一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当着众多围观人的面从屠夫胯下钻了过去。韩信胸有大志,刻苦自学,投奔刘邦后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争。

【努尔哈赤】隐藏“七大恨”,在仇家当了多年家奴。

努尔哈赤并非如大家所想的只是一届莽夫,他的忍功是一流的。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满洲头人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的官员,他的外祖父王杲(原名阿突罕)意图造反,被辽东总兵李成梁击败。为了保命,努尔哈赤当了李成梁的家奴,并且利用李成梁的声势和女真部落之间的冲突统一了女真六部。李成梁去世后,努尔哈赤马上发布“七大恨”正式向大明挑战,最终成为清太祖,奠定大清王朝200多年基业。

【刘协】被无限欺辱的傀儡皇帝,看过三国的我们都懂。

没有实权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是一个莫大的悲哀。汉献帝刘协,从九岁被立为皇帝起,就一直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初受制于董卓,后为李傕、郭汜挟持,再后来被曹氏父子胁迫,成为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傀儡皇帝,长达31年。过程中,自己的妻子臣子草芥一样被权臣处置,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汉献帝都忍住了,这并非是他贪生怕死。事实上,很长的时间里,汉献帝都没有放弃夺回权力的挣扎,这就令人感慨了。

【刘秀】兄长被杀,悲愤不形于声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从小不露相。刘秀的兄长刘演性格豪迈、慷慨大方,对王莽篡汉愤愤不平,之后在舂陵起义,与绿林军合兵一处。为了统一号令,绿林军拥戴原舂陵戴侯刘熊渠的曾孙刘玄为皇帝,史称更始帝,被任命为大司徒的刘演对此颇为不满。由于刘演兄弟威名日盛,拥戴更始帝的将领密谋除之。刘演被杀,刘秀听到消息,向刘玄请罪,他不夸耀战功,不回应他人的哀悼,又不敢为兄长服丧,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但他独处时泪沾枕巾),刘玄因此惭愧,任命刘秀当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这些,为刘秀后面的开国立业打下基础。

【刘备】到处寄人篱下,忍受一切怠慢和白眼。

三国中最没实力、最没背景的刘备,就凭着一顶“汉室宗亲”的破帽子,和关羽、张飞、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得其一。刘备当年作为十九路诸侯,是被人看不起的,甚至都不给椅子坐,在后来的征战中也是屡败屡战。刘备投靠过刘焉,卢植,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到处寄人篱下,忍辱负重,最终建立蜀国大业。

【朱元璋】不急着称王,才有机会最终称帝。

元末起义之中,很多叛军纷纷自立为王,只有朱元璋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直隐忍。元军只顾着清剿称王的叛军,却忽视了朱元璋。朱元璋赢得时间和空间,最终一举推翻暴元、击败诸侯,建立了大明王朝。

刘统勋家族261个官无一贪官

刘统勋、刘墉家族共出了两百多个做官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两百多个刘家子弟中,竟无一人是贪官污吏。

刘氏家族从明晚期至清末,共出了11个进士、42个举人、149个监生、59个庠生,共计261个科名。尤其是刘家的第七世刘棨,他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是有才之士,被誉为“十子成才”。他的十个儿子中,八个中举人,八个举人中又有三位中进士,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刘统勋。

刘氏家族第一个入仕为官的是刘必显,即刘统勋的爷爷。他做官十分廉洁,在他督理中南仓时,以身作则,在衙门内种蔬菜自给,常常数日不食肉,物质生活节俭朴素,不追求锦衣玉食。正是刘必显的这种作风,奠定了刘氏家族后世的清廉传家。

刘统勋是刘家官职最显赫的(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曾被乾隆帝称为“真宰相”。他身居高位数十年,以清廉自厉,朝中无人敢去登门贿赂,他的宰相府上竟然门可罗雀,连乾隆都对他的清廉俭朴赞不绝口。其后的刘墉、刘镮之、刘喜海等人都官居高位,但都继承了刘氏清廉的家风,身后除了书卷以外别无他物。刘氏子弟在外为官,许多甚至都清廉到了贫穷的地步,如刘棨,从宁羌州的知州离任,回乡奔母丧时,竟然连路费都没有。最后还是靠四弟刘棐卖掉自己的良田才得以回乡。而另一位刘氏子弟刘埘在任上病逝,连棺材本都没留下,还是靠着同僚们资助才得以魂归故里。

刘氏家族二百余位为官子弟,全都能秉持家风,清廉持正。为了让家族中的为官者没有后顾之忧,刘氏家族在祠堂后面设有刘氏义舍,一是给那些在外为官却贫不能置产者退休后居住,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底气;
二是免得本族亲人为衣食发愁,遭世人耻笑。清代官场有一个现象,很多官员人生大部分时间里都能保持清廉的作风,但到了离任之前,却容易出问题,往往会乘着最后的机会捞上一点,理由无非是让自己退休后生活有所保障,又或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点积蓄。刘氏家族在竭力保持家风的同时,又给在外当官的贫困者设立了义舍,保障了他们的物质生活,这无疑也为他们在任上保持一贯的清廉打消了顾虑。因此,刘氏家族无论官职高低,无论任职长短,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共同塑造了家族声望。

孔子为何喜欢颜回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
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
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
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宋仁宗赵祯时代的名人有多少

仁作为儒家思想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可谓是意义重大。“仁义”二字也是代表了儒家思想中做人的最高准则,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以仁宗为庙号的宋仁宗赵祯,他到底牛在那?为什么他死了以后全国百姓都痛哭不已呢?

一、文坛巨匠唐宋八大家六位在宋朝却都在仁宗一朝

‘唐宋八大家’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位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仁宗朝还有《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童年砸缸救人的故事一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其更大的成就还是《资治通鉴》的编纂。这部宏伟巨著有很多去指导人们去生活学习的人生哲理,对于这部书我也十分的喜欢。

三、文坛又一领袖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实现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在庆历年间发起庆历新政。虽然未能成功,但是其改革之风还是得到了延续,后来才有了王安石变法的实施。

四、军事家韩琦、名相包拯、科学家沈括

韩琦主要的贡献还是在防御西夏,此时的西夏刚刚建立,范仲淹和韩琦在陕西经略关中事宜,有效的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在与西夏和谈后入朝为相勤勤恳恳,其为百姓谋福利重视百姓疾苦的为官之道依然值得后人们去学习。

包拯在无论是从电视剧还是在京剧里边都是断案神人,其为官清廉也是人臣楷模。其在任上执法不避亲的做法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而为政为民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沈括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石油这个名字就出自沈括的这一著作。这部书涵盖了北宋时代的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的广泛,不仅有天文地理、文学、字画、农业、手工业技术甚至还有物理、数学、音乐、历法和医药等内容。这部书还详细记载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意义也是十分的重大。

此外仁宗朝还有数学家贾宪其,贾宪三角也是数学史的伟大成就之一,宋词大家还有柳永和晏殊,真不知道这群文化名人同聚一朝是何等繁荣景象,只能说弱宋但是文化昌盛,弱宋但还是能人辈出。

疆域虽小但内容丰富这就是宋朝展现给我们的独特魅力,宋仁宗除了自己以仁治理天下外,其知人善任的才能也值得肯定。此一朝竟有如此多的能人,也只能说他的仁宗庙号是当仁不让的。

他的军功堪比左宗棠,仅用22天收复中国百万领土

徐树铮,出身书香世家,七岁能诗,十三岁中秀才。《辛丑条约》签订后,徐树铮愤慨中华日渐式微,遂北上投军,却因琐事与征兵哨官争吵,一气之下,扬长而去。因所带盘缠不多,徐树铮便在街头卖画为生。正巧,时任武备学堂总办的段祺瑞正好出门闲逛。两相交谈,段祺瑞十分欣赏徐树铮的才华,遂将其收归麾下,让他负责经办公文。从此,徐树铮踏上了军旅生涯。1902年,慈禧太后念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有功,决定将其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虽然此位置极其重要,但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却踌躇了起来,他怕朝廷对他施行明升暗降的诡计。于是,袁世凯便召来段祺瑞商议。段祺瑞听罢,一时拿不定主意,又叫来徐树铮参谋。徐树铮分析完当下时局,说出了一则让袁世凯心领神会的建议:“据直隶督署,统北洋军机”、“恋齐鲁不足有为”、“据中枢而天下归”。所谓“智者一言,可以兴邦”,这一建议直接造就了袁世凯成为后来左右清朝政局,进而夺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基础。

1905年,徐树铮被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就学。4年后,徐树铮学成归国,再次回到段祺瑞的幕中。但此时袁世凯被清廷排挤,处境十分尴尬,故而徐树铮等人只能暂时蛰伏。不过,转机很快到来!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廷难以指挥北洋军,遂请袁世凯出山。于是,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为湖广总督,段祺瑞又任命徐树铮为总参谋。截止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暗中操纵南北议和的袁世凯已经将清廷彻底架空。随后,袁世凯又暗中指使段祺瑞领衔北洋军42名将领联合向清廷递交了一份由徐树铮起草、袁世凯审阅的“请立共和政体”的退位电文。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从此,徐树铮“小扇子军师”的绰号名闻海内,并于1914年成为了民国众多陆军部次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1915年,袁世凯意欲称帝,为寻求部下支持,他不惜用一等公的爵位笼络段祺瑞等人。这时,徐树铮提醒了段祺瑞一句话,“袁任总统,死后你可以继承;
若做了皇帝,就没有你的份,因为子孙要世袭。”段祺瑞听罢恍然大悟,遂对袁世凯称帝一事装聋作哑,并暗中联络长江流域各派军政首领联合反袁。12月,蔡锷领导的护国运动开始,南方各省相继响应,袁世凯一度陷入众叛亲离的窘境。不过,最让袁世凯震惊不已的还是一则类似1912年袁世凯写给清廷退位的电文——《五将军密电》。实际上,《五将军密电》的导演就是徐树铮。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浑水摸鱼,即为皖系军阀段祺瑞谋求利益最大化。毫无悬念,段祺瑞在袁世凯倒台后成为了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徐树铮的职务也水涨船高。

虽说徐树铮是秀才出身,但长期的军务历练也催生了他带兵打仗的念想。正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就促使民国政府下定决心解决1911年的外蒙古独立事件。于是,徐树铮毛遂自荐。很快,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19年10月,徐树铮亲自率领中国东北边防军第一师挥师出塞,向库伦进兵。途中,徐树铮亲率所部击溃沙俄残留在外蒙的哥萨克骑兵,兵锋直抵库伦,外蒙的王公大臣纷纷俯首。同年11月17日,外蒙宣布正式取消独立。此时,距离徐树铮出兵还不到22天。一时间,徐树铮被时人比作今日之班超、傅介子,其功劳堪比左宗棠收复新疆。

虽然取得如此军功,徐树铮却并不满足。为了彻底稳定外蒙局势,他又亲自拟定了一则治理蒙古的基本方案——《西北筹边办法大纲》。同时,为了改善当地饮食,徐树铮还引进了天津的大白菜,使之成为库伦的大众食品。不过,由于徐树铮凭借军权为所欲为,在讨论《外蒙古撤销自治善后条例》时,擅自将蒙古王工贵族以及上层喇嘛的优待条例删除,损害了外蒙权贵的利益,直接为后来外蒙第二次独立埋下了隐患。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战败,段祺瑞随即被免职,徐树铮也于当年7月4日被免去西北筹边使的职务。就在徐树铮离开外蒙不久,沙俄残余分子卷土重来,重新控制了外蒙。而徐树铮也在1925年进京述职时,被冯玉祥在廊坊车站枪决,时年45岁。

秦钜的悲剧

秦钜是秦桧的曾孙,然,与他爷爷截然相反的是,秦钜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但是历史很残酷,现实很无情,即便是秦钜为国捐躯,即便是他死后皇上亲笔御题“褒忠”二字,然,诸多史书并没有记载此人、此事,就是因为他是秦桧的曾孙。

1221年2月,金兵进犯蕲州(今湖北蕲春)。当宋宁宗召集群臣商讨抗金对策时,赵放提议让“文武兼备、报国心切”的秦钜领兵抗敌,但遭到众人的反对,理由是“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贻害国家”。后来宋宁宗采取折中的办法,封秦钜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秦钜和知州李诚之率领三千将士与侵略者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的秦钜拒绝了士兵们劝他带领家人离开的好意,拉着儿女毅然跳入城下熊熊燃烧的烈火,另外四个家人也跟着跳了下去。秦钜死后,当地百姓为他在蕲州城建了庙,皇上还亲自为其庙赐额,御题“褒忠”二字。

但是秦钜和一家人的英勇就义,并没有洗去秦家人的耻辱,“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们现在用的字体有柳体字、欧体字、颜体字,其实最常用的宋体字是秦桧创造的,但就是没有秦体字一说,而改为宋体字,因为它是秦桧创造的。

武训启发:人生不必伟大,但必须精彩

人生不必伟大,但必须精彩。让别人真正肃然起敬的,不是某个人的地位、头衔、财富、虚名,而是他的人格魅力。

“九娼十丐”,旧社会把人分成十个等级,乞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在晚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却有一个乞丐武训,因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精彩纷呈,却叫人怎么忘都忘不了,哪怕是受到不公正对待的那些年,你批你的,在老百姓心中,他还是一块不倒的丰碑。

武训自小家境贫苦,7岁丧父,随母亲乞讨为生。因从小吃尽了不识字的亏,又想到周围像他这样的穷人还多的是,如果不念书,永远没有出路。于是便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并以终其一生的苦行和执着来实现这个目标。

从咸丰九年开始,21岁的武训着手实施他的“伟大”计划,到各地去行乞集资。他白天乞讨,晚上纺线绩麻,边做边唱:“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
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

在农忙时还经常给富人打短工,赚点佣金。经过三十多年的含辛茹苦,武训终于积少成多,于光绪十四年、十六年、二十二年,在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兴办了三所义学。

学校建成后又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弟上学。

为了全心全意办学,有了钱,他没有乱花一个子儿,还是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为免妻室之累,又一生不娶,不建家庭。正是他的这种绝世奇行,造就了他的精彩人生,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许许多多的人。

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劳模时传祥就是个掏粪工,张秉贵就是个售货员,可他们的人生都活得很精彩,以致他们过世了这么多年,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精彩人生,同人的身份地位,没有必然的联系,却与人们的品质和对社会的奉献密不可分。

综合国力占世界60%的北宋,为什么被金灭了?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很神奇的朝代。北宋当时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巅峰时期,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最繁华的城市开封,人口就达100万之多,而当时国外的最大城市伦敦也不过是10万人口,相差10倍。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相当发达,全部都排在世界第一位。北宋是当时毋庸置疑的超级大国,一种无敌的存在。

北宋时期的常规军队100万,还不算禁军、各地方武装。军费每年5千万贯,相当于现在百亿人民币。然而如此强大的北宋,怎么会败给还是半奴隶半封建的金国呢?

探究其中原因,主要四个方面。

一、士兵懒怠

北宋实行“募兵制”。这也是中国历史至今,唯一一个实行“募兵制”的朝代。其他时期都是“役兵制”--当兵是一种义务,为国出力,保卫边疆是一种荣耀。而“募兵制”则把当兵当成一种职业。有上下班,有工资,士兵也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民族责任感。从内心深处,是没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的。这样的士兵,在遇到战争时,多有畏惧,不敢上前,贪图安逸,很难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二、指挥失当

宋徽宗时期,童贯是西路军统帅。主要坚守西夏及辽国的边境。一次,童贯出使辽国,看到辽国当时官员腐败,士气衰退,百姓生活也很困苦,回到大宋后,给宋徽宗上表,建议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宋徽宗竟然同意了。

这个建议,看似战术上占了便宜,实则战略上吃了大亏。与当时相对军力强盛的金国联合灭掉辽国,金国没了制衡,调过头就灭了北宋。军队指挥鼠目寸光,又自以为是。让整个北宋军队对外战争中,频频犯错,难有建树。成了软柿子。连弱小的西夏都有意无意的来撩拨下,军队指挥也是缩头,一味示弱,不敢抗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童贯一个宫中伺候、端茶倒水的宦官,上阵指挥,焉能不败。

三、管理失责

当时的军队管理者是臭名昭著的高俅。高俅其人,因踢了一脚好球,而被提拔擢升,直到太尉。

高俅征兵,要求士兵有一项手艺。或会打铁,或会弹唱等等。为的是给他挣钱。哪里有场合,需要说唱的演员,高俅就派军队的人去参加。哪里有需要做饭的,高俅就派军队的人去帮忙。或者搞一些花架子,取悦皇帝,玩一个热闹。这样的士兵,不参加军事训练,反而参与到社会的一些买卖中。导致上战场时,一些士兵都不会骑马。更何谈战斗力,花瓶型军队,一碰就碎。

四、统治无能

宋徽宗,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于君主之事,却是一窍不通。任用人才,全凭喜好。高俅,就是球踢的好,才会被他看好,提拔到太尉。他对于国事从不上心,一心都扑在书法、花鸟上面。瘦金体、花鸟画都是一绝,做皇帝却是一塌糊涂。整个朝政被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四大奸臣把持。

当然,灭国这件事也不能把责任全部都推到宋徽宗身上。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搞了“杯酒释兵权”,解了武将的职,把军队交给文官来管理。专业不对口,军队没作用,这个弊端在之后的平庸昏聩君主下,越来越大,到不可控制。出现“北宋无将”的尴尬境地。

北宋的灭亡,究其根本就是各个阶层不能各司其职。不论是皇帝、将军甚至士兵,都只是想着自己的私欲。忘记了本身的职责,忘记了国家的荣辱。出现这样的各个阶层,即便国力再强盛,强盛到不可比拟,依然会被打败。

历史上反腐最狠的三位皇帝

一、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有名的君王,他开创的大隋帝国十分繁荣,在当时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的记录,“开皇之治”也被人们高度称赞,他因此被称为“圣人可汗”。杨坚在位时期,反贪力度特别大,《隋书》中记载,杨坚派遣自己的亲信让他们在私下里监督官员,发现贪污之人严惩不贷。

不仅如此,他还命人将金银财宝偷偷送给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以此来检测一个官员是否受贿。这种方法还真挺有效,很多自制力差的就上当了,隋文帝发现贪官之后,当着朝中大臣的面直接砍掉头颅,血溅当场,给所有人一个警示,提醒他们胆敢贪污就是这下场。在杨坚的铁腕手段之下,隋朝初期的贪腐之风基本禁绝,社会迅速稳定下来了。

二、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草根出身,从小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大力反腐。明朝建立以后,他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朱元璋为了更系统化的反腐,他命人制定《大明律》、《大诰》,对惩治腐败作出了详细规定,贪污60两白银就是死罪。

明太祖的反贪力度可谓历史之最,对于贪赃枉法之辈,哪怕功劳再大、关系再硬,他都不会轻饶,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欧阳伦都因贪污被处死。不仅如此,他还赋予老百姓直接捉拿贪官的权力,他怕百姓见不到自己,就颁下政令,如有人胆敢拦截,则立即枭首示众。在他的严厉治理下,杀掉贪官十几万人,贪污之风迅速得到遏制。

三、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晚年荒于吏治,导致官场之中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国库十分空虚,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就接到了这样一个烂摊子。在稳定朝政之后,他开始收拾那些贪官污吏了,在对付贪官上面,他想出了三个办法。

第一,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地方视察,并带上候补官员,一经发现有贪官,直接罢免职务押回京城,候补官员补上位子。第二,贪官所有财产用来充公。第三,株连,将贪官所有亲族全部抄家。雍正勤政是出了名的,他对治理贪腐事事上心,杀伐果断,跟朱元璋一样,不论皇亲国戚,只要敢贪污,就必须受到一定的惩罚。在他严厉治理之下,国库由继位时的八百万两上升至五千万两,史上也出现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九位不该被我们忘却的民族英雄

我国历史上诞生了很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本民族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甚至于生命。每一位爱国英雄都不该被我们所忘却,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卫青西汉名将,当时北方的匈奴时不时的入侵西汉,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有了反击匈奴的基础。卫青首次出征匈奴是袭击匈奴的龙城,此战过后,西汉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开始了逆转,卫青在对匈奴的作战当中敢于孤军深入,并且擅长以战养战。卫青为人宽厚,却军纪严明,所以取得了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卫青收复了河套和河朔等地,击败了匈奴单于,打的匈奴不敢入侵汉朝,从此奠定了西汉王朝的王者地位。

岳飞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对抗金朝的入侵之时,岳飞带领着军纪严明的岳家军收复了被金军占领的健康,接着收复襄阳六郡。岳飞立志收复河山,多次率军北伐。但是岳飞生不逢时,当时的朝堂复杂,岳飞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当岳飞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的时候,皇帝赵构给岳飞连下十二道撤军令,岳飞无奈撤军,后来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文天祥文天祥在元军南下之时,自己变卖家产组建军队,最终招募了五万人,开始了对元军的反抗之路。后来文天祥在攻打江西之时,因为自身势单力孤,所以没有攻下,并且败退广州。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在被押解北上的时候,作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但都被文天祥给拒绝了,后来文天祥慷慨赴死。

于谦、戚继光、俞大猷于谦是明朝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的人,当时的皇帝朱祁镇被北方的也先俘虏,朝廷建议迁都南下的时候,于谦挺身而出,组织了兵力保住了京城。如果当时的于谦没有站出来,明朝迁都南方,造成的后果是丢掉北方的土地,最严重的结果就是重蹈宋朝的覆辙。于谦拯救了整个大明王朝,但最终却被小人所害,不过于谦做到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人都是抗倭名将。俞大猷有俞家军,戚继光有戚家军,并且两人还被称为“俞龙戚虎”。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在胡宗宪的领导下,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个人带领着士兵奋勇杀敌,击退了倭寇的多次进犯,后来两个人合力荡平了倭寇,使得倭寇不敢来犯,还东南沿海人民一个安宁日子。

郑成功(明末清初)郑成功本来是南明朝抗清的重要力量之一,不过后来被清军击退的郑成功知道已经无法和清军抗衡,于是郑成功带领着自己的手下渡过台湾海峡来到了台湾。第二年,郑成功击败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林则徐、邓世昌(清朝)林则徐在清朝官至一品。曾经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以及云贵总督,他最著名的是禁烟和治水。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期间,负责前往广东禁烟。

邓世昌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并且他是中国第一批海军军官。在甲午战争之中,邓世昌指挥着致远舰战斗,由于敌人舰船先进,因此致远舰多处受创。当邓世昌看到敌方主舰的时候,毅然驾船冲向敌方主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但是不幸被再次击中,致远舰沉没,包括邓世昌在内的全舰将士英勇殉国。

 

推荐访问:必备 历史故事 材料 写材料必备10个历史故事 写材料必备的10个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