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3篇

发布时间:2022-11-25 0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3篇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 学习1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五个根本”心得体会 2020年12月16日~18日,中央经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3篇

篇一: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

1 2021 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必须 始终坚持“ 五个根本 ” 心得 体会

 2020 年 12 月 16 日~18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越是挑战复杂严峻,越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越要坚持按规律办事。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高度评价“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方面规律性认识,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之所以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些规律性认识作了高度概括,这就是: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这“五个根本”,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娴熟能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五个根本”。实践再次证明,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决策时运筹帷幄、落实时如臂使指,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明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坚定必胜信心,牢牢把握我国发展主动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 100 周年。

篇二: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

领悟在 2 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演讲体会心得

 近日,习近平主席出席 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其中指出:“‘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一语,出自南宋大儒吕祖谦的《东莱博议》。吕祖谦的曾祖吕好问在南宋初年“以恩封东莱郡侯”,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后世则一般统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将其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东莱博议》为吕祖谦研读《左传》所写的一部读书笔记,又名《左氏博议》。吕祖谦撰写此书乃“为诸生课试之作”,也就是作为当时科举应试读书人的参考书。该书行文议事充满思辨论证,又加入了个人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切体悟,成为南宋至明清科举士子追捧的议事策论之范本。

  《东莱博议》所评论的主要是错综复杂的春秋史事,表达了吕祖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所论述的内容大多涉及国家法治和当时的国际关系问题。“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是吕祖谦对鲁僖公九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所作的义理发挥。大意

 是说,天下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不强盛就会走向衰落;治理国家若不寻求发展进步,已有的和谐稳定就会遭到破坏,社会则将面临倒退。

  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相约“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周天子派宰孔参加,赐给齐桓公王室祭祀祖先时的祭肉,加爵位一级,并允许他不必下拜受赐。齐桓公召管仲商量,管仲认为如果君不讲君威、臣不守臣礼,将会是造成祸乱的本源。于是,齐桓公坚持下阶再拜稽首,然后才登堂接受胙肉。这标志着齐桓公已成为周王承认的合法霸主,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但此时齐桓公和管仲都已是人生暮年,随着霸业的建成,志得意满的齐桓公也日益骄纵而忘乎所以。所以吕祖谦评价他:“所期既满,其心亦满,满则骄,骄则怠,怠则衰。”不久之后管仲离世,齐桓公愈加昏聩无能,齐国也由盛转衰。吕祖谦感叹道:“抑不知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强而止于强者,必不能保其强也。伯而止于伯者,必不能保其伯也。”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智慧,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经验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经历巨大社会变动而建立起来的新王朝,还是遇到统治危机的当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从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周灭殷商之后,面临着殷民反抗和巩固统治的压力。殷商为何败亡?周政权如何避免重蹈殷商覆辙?由此思考而形成了“宜鉴于殷”的观念。

 《诗经》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尚书》言“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都将夏、商兴亡的历史引为统治者的借鉴。西汉建立后,刘邦便命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便有了总结政权兴亡历史经验的政论之文《新语》十二篇。其后,汉文帝时贾谊所撰《过秦论》,汉景帝时晁错所作《举贤良对策》等,都以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作为治国理政的参考。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语警醒自己,他不仅下令组建史馆撰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前代史,而且还亲笔撰写了《晋书》中的部分史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李世民对历史经验的重视与借鉴,不仅帮助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也为之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吕祖谦生活的南宋处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时代,偏安江南一隅的宋廷不仅面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的威胁,而且内部的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以天下为己任的南宋士大夫纷纷著书立说,怀揣着忧国忧民的报国理想,从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吕祖谦也是一个满怀忧患意识的思想家,“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正是他在时代之忧、历史之思下发出的呐喊。

  从中国传统史鉴思想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家治理没有终点,社会发展刻不容缓,如果骄傲自满,必将重蹈盛极而衰的覆辙。唯有以史为鉴,勇毅前行,才能行稳致远,履险若夷。

篇三:2022年中央经济给你工作会议心得

2021 年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与发言稿共三篇稿合编

 心得体会

 成绩鼓舞人心,压力难言放松。12 月 8 日~10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カ”一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我国经济稳定宏观大盘尤为重要。

 实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较好就业的优化组合,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确定性,是中国经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的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9.8%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 5.7%、2.4%、3.0%的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 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到 8.0%。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目标,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主线,不断做强经济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稳求进、以进固稳。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七方面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非经济政策的出台也要评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避免产生收缩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把长期目标短期化、把系统目标碎片化,防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搞简单化、一刀切。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考虑到基数原因,明年上半年的压力可能更加明显。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究谍划,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面对风险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面 学习贯彻 1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讨发言 稿0 1300 字文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是顺应当前和下一阶段经济形势做出的非常及时和果断的部署。

 明年的经济形势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2 年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期,经济驱动力量将转换到消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但是新动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代旧动能。面对此种形势,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责无旁贷,发挥三重功效:一是发挥逆周期的总量调节效果稳定总需求,二是推动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预期,三是从长期看优化供给结构。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侧重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收入端将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支出端的强度和进度都要优于今年。具体体

 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主基调为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提升效能”反映财政紧平衡态势仍存,要求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从“量”转向“质“精准”则是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结构性调节功能,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大局稳定。明年财政政策重点工作可能包括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双碳”目标、促进共同富裕、促进科技创新、“六稳”“六保”、化解风险等。“可持续”反映了我国政策不仅考虑当前,而且考虑未来,不透支未来财政空间,有历史的责任感。

 二是明年将更加精准地推出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明年市场主体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有必要出台新的减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カ;同时,要体现出结构性和精准有效性,尤其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当然,减税要兼顾长远的财政可持续性和税制合理性,以达到激发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色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三是明年的支出强度是相对较硬性目标,调动地方积极性让支出节奏前移,适度超前基建形成有效投资。从“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到今年会议要求的“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最大的变化就是“保持”到“保证”,去掉“适度”,说明支出强度是硬目标,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主要是基

 于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压力较大,政策要提前出手。超前基建的主要意图在于稳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补短板、优化供给结构的作用,超前基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不能投向过剩领域,而应该向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地下管等领域,以提高应对突发的极端自然灾害和大城市管理能力。

 四是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当前财政难题仍是收支矛盾突出,基层政府的“三保”困难。直达机制就是推动财力下沉的最直接体现,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也是题中之意。

 五是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对冲经济和社会风险的代价是财政自身风险会扩大。因此,即使在经济下行加大、房地产和金融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仍要坚守财政纪律。为了稳定宏观大局,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将是相当长时期的常态,也体现出党政部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 2021 年 贯彻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座谈心得体会 与 发言 稿

 发言 稿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12 月 8 日至 10 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研判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深入阐释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明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突出一个“稳”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需要我们在实践层面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无论是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还是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无论是提升产业链韧性,还是有力有效保障民生,背后都有着行稳致远的战略耐力、稳扎稳打的工作方法。

 “稳”是经验,更是启示:要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来我们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一方面,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纤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

 降价。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一方面,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由此,抓准大方向,把控好细节。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部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以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间题,以实际行动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的发展答卷、民生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给你 工作会议 年中 心得 经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