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11-16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海上钢琴师》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1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2

今日看了一个电影,是讲的关于一个海上出生的人,他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可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钢琴的时候,开始就会弹钢琴的,也许这就是天才。他钢琴弹的很好,连当时最厉害的爵士乐创造者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让当场的人们都惊呆了。

可是这个人的结局很悲惨,他因为不能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最终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结束的船,一齐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这个世界。不明白世界是什么样的。不明白怎样去找老婆,不明白怎样去寻找一栋房子,一块他的土地。最终他选择了离开这个大船,这个不会谈的钢琴——世界。最终伴随他离开的是6.5吨炸药,他带走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他以往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感情也许如果这段感情能够改变他的一生,可是他没有能把握住,让人很遗憾。这是一个很悲凉的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3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

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

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4

今天,我看了《海上钢琴师》的电影。

1900(主人公)是一个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岁时无意间弹起了钢琴,立刻爱上了它,并爱上了音乐。1900从不按规定的曲子弹奏,脑子里想这什么就弹什么,他会用钢琴与别人对话,从音乐中就可以听出他的快乐或悲伤。1900在船上度过了大约40年,从没下过船。后来因船坏了,得用炸药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后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动,因为1900在死神要光临时,依然坦然面对,他的心中装着音乐。1900为了音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伤心,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得一生都有许多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一旦选定了一条,你必须为了实现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音乐是一种沟通方法,可以从音乐中解开悲伤,从中寻找出快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弗吉尼亚号,,我们可以与世无争。钢铁森林的城市,就像是一艘大大的船。我们害怕那种琢磨不定,更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架钢琴,整个世界,十指翻动,演奏一生。”

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海上钢琴师》电影是让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是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6

生于斯,终于斯。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这世界再大,再绚烂,也比不上他心中装着的那片蔚蓝。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再看之后,居然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面对喜欢的人,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或者松手,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7

老实说,刚看完时,第一感觉是没看懂;过了一阵,又觉得怅然若失:电影里婉转的钢琴旋律,主人翁微笑着仰头、望向轮船爆炸的火光,凄美的音乐和画面一起在脑中回响,感觉自己沉入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有点惋惜,有点压抑,又有点悲伤……

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一艘豪华的远洋游轮上,一名襁褓中的婴儿被遗弃在钢琴上,被船上的锅炉工发现并收养,因为孩子出生在1900年,就被取名叫1900。

这个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表现出惊人的钢琴天赋,轮船在海上游弋,游客来来往往,但每一个听到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尼听说后很不服气,专门到船上与他比赛,三曲终了,胜负立现,杰尼失落离去。

一家唱片公司慕名来给他录唱片,1900坐在钢琴前,突然看到窗外有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外的女孩,充满爱意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1900想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孩,却没有勇气表达。女孩下船后,1900魂不守舍,从未踏上陆地的他鼓起勇气要到陆地上去,告别船上的伙伴,他缓步走下舷梯,在快要到达地面时,他抬头看着岸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却停住了脚步,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返回了船上。

许多年过去,当游轮衰败破旧,停泊在港口,等待被炸毁时,1900还是不肯下船,他宁愿和轮船一起灰飞烟灭……

对于1900的选择,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就像影片中唱片公司的人,以及船上乐团的小号手、他的好朋友麦克斯:既然有着那么高的钢琴天赋,为什么非要固执地守在船上呢?游轮运行的时候还可以理解,毕竟是生活在豪华游轮上,还可以每天与热爱的钢琴为伴。可是宁死不肯离开废弃的游轮就有点不可理喻了,因为到陆地上去,他仍然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甚至还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的听众,更丰富的生活……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虽然他的人生很不幸: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没有姓名、没有身份,明明有着贵族血统,却在脏乱的工人居住的船舱长大……但命运也给了他很多:爱他的养父,无师自通的音乐天赋,甚至触手可得的爱情……为什么他却那么怯懦,不肯迈出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

转念一想,又有些明白了:上面这些想法,是一个在正常的环境中的普通人的想法,是基于世俗的人生观产生的想法,然而,1900是一个天才,一个身世特殊的天才,一个孤独的天才,要想看懂这部电影,必须从他的时代、他的经历、他的才华中,去体会这位特殊人物的内心世界。

1900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来自他特殊的童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一出生就知道父母是谁,是谁家的孩子,有国籍,有出生证明,长大后又通过身边的社会关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社会定位,这些都让我们有归属感、有安全感。然而这些1900都没有。他从小就是“黑户”,被藏匿在船舱深处,被告知“没有身份的人如果被发现会进监狱”,“陆地上有鲨鱼,会直接把你活吞了”。连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养父,也在他7岁时死于意外事故。因此,1900的内心是孤独的、是自卑的,以至于在成年后、已经成为轮船上的钢琴手之后,看到有人找他,还是会吓得仓皇逃跑,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他在有限的空间里长大,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这艘轮船才是安全的,陆地是无边无际的不可知的恐怖世界。他说,“我出生在这船上,世界从身边掠过,每次只有2000人与我擦肩”,“陆地上连绵不绝的城市,没有尽头”,而“钢琴是有限的,有始也有终,一共88个键,错不了”。虽然游客们爱听他弹钢琴,为他欢呼鼓掌,但当船到码头,他们又都欢呼着冲向陆地,冲向他们向往的世界,没有人为他停留。热闹喧嚣是短暂的,孤独和忧郁却一直在陪伴着他。

1900是纯真的。弹钢琴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他纯粹的爱好。他弹钢琴没有任何功利心,掌声、欢呼、夸赞,对于他来说就像风吹过,他从不在意,也从不争取。当杰尼找他比拼时,他根本不当回事,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比。在杰尼弹奏前两首曲子时,他欣赏、鼓掌,甚至被曲子感动的流泪。他根本没有赢得比赛的想法,只是弹奏了两首普通的曲子来搪塞。当好朋友麦克斯愤怒地来找他,说自己拿了一年的薪水赌他赢,他却傻傻地问:“我能赌吗?我想赌杰尼赢。”最后被杰尼咄咄逼人一再挑衅,他才被迫出手,震撼了杰尼。1900的纯真还在于他经历的单纯。他出生于1900年,在他最后决定与轮船同归于尽时,麦克斯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推测应该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这45年里,世界很不太平,经历了一战、二战、社会动乱、经济衰落……麦克斯除了在船上的几年,基本经历了这段动荡时期,所以对战后生活转好充满渴望,但1900却始终生活在海上,对世界的喧嚣变换没有直观感受,游轮上的生活单调而平静,这使得他始终只关注精神世界,只追求精神的纯粹和美好。

1900是叛逆和执着的。他天赋秉异,同时也恃才放旷。小的时候,他第一次偷偷溜到一等舱的钢琴前演奏,震惊了游客,船长说:“你违反了规则。”小小的1900却霸气地回答:“去他的规则!”在杰尼找他挑战时,听说杰尼是爵士乐鼻祖,他又不屑:“去他的爵士乐!”在狂风暴雨的夜里,他放开钢琴的制动,跟钢琴一起在剧烈颠簸的船上快速滑行、狂野旋转、激情弹奏,享受着危险中的自由,失控的钢琴撞坏了船长的舱门,就像桀骜不驯的1900,尽情的释放叛逆的自我。叛逆和执着往往相伴而生,1900也是无比执着的。一旦认准了心中所想,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不认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来了又害怕冬天再来,总是追寻遥远的地方。”他认为陆上的世界不适合自己,“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漫长的航程,它是一段我无法演奏的音乐。”这种执着的想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信仰,虽然爱情的诱惑一度使他犹豫徘徊,但终于在踏上陆地之前回归了自己的内心,他将帽子扔向天空,就是与陆地彻底决裂,坚定永远在海上的信仰。想想世界上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信仰,而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么1900最后的选择也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有点离谱:哪里有无师自通的天才呢?但我想,这并不奇怪,世界上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情况并不罕见,就比如有些学科你觉得又难又枯燥,但有的人却学的毫不费力且乐在其中。我就认识一个朋友,从小喜欢听音乐但并没有学过钢琴,长大以后,经人稍微点拨,就能轻松在钢琴上弹奏曲子;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喜欢数学,拿起数学书就舍不得放下,学起数学来有如神助。其实,从广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情、禀赋,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人说,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的确,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这来自神秘的DNA,也来自各自独特的经历。我们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才能不断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自己。

再说这艘船。有人说,为什么认定这艘船呢?这艘船废弃了,难道不能再去找一艘船,继续他的海上生活吗?对于1900来说,这艘船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肯离开游船,就像有些人不肯离开家乡、离开故国一样。他没有身份,陆上世界没有他存在的痕迹,他不属于陆上的世界,他只属于这艘船。如果他下了船,那么他就有了身份,到另一艘船上去,也是带着获得的身份去工作。以他的天才技艺,一定会声名远播,那他就得面对“无穷无尽的世界”,这是他从内心里抵触和抗拒的。话说回来,谁心里没有这么一艘船呢?它可能是一种性格、一个习惯、一种爱好,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甚至可能是一种信念、一个梦想。在这艘船里,你感到安全、舒适,感到充实、快乐,感到有活力、有激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的船呢?因为条件的限制,因为生活的琐碎,因为毅力的缺乏,我们逐渐放弃了,妥协了,不再坚持了,我们说服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犹豫着下了船,在陆上漫无目的的游荡。1900坚守着他的船,“我下不了这艘船,我宁可放弃我的生命,就像我从没存在过”,他在烈火中完成了他的坚守。

电影不是纪录片,对其细节与真实性并不适合理性的分析,也许它传递的只是一种情绪。《海上钢琴师》无疑弥漫着一种悲剧的情绪。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部电影让率真的、才华横溢的天才走向毁灭,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麦克斯,理解并尊重好友的选择,自己却忍不住泪流满面。这部拍摄于20年前的电影,之所以在今天还能引起广泛关注,我想就在于它能够触动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引发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它让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却又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直到自己也分辨不出心中的意味,这大约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8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海上钢琴师》,是讲的关于一个海上出生的人,他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但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钢琴的时候,开始就会弹钢琴的,也许这就是天才。他钢琴弹的很好,连当时最厉害的爵士乐创造者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让当场的人们都惊呆了。

但是这个人的结局很悲惨,他因为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最后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结束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这个世界。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怎么去找老婆,不知道怎么去寻找一栋房子,一块他的土地。最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大船,这个不会谈的钢琴——世界。最后伴随他离开的是6。5吨炸药,他带走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他曾经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也许如果这段感情可以改变他的一生,但是他没有能把握住,让人很遗憾。这是一个很悲凉的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9

需求被削减,就能更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热望,一生的悲喜欢乐,将可以全凭自己弹奏。

1900是勇敢的,坚毅的,执着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都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自己 ,但却又害怕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究其心理,是我们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为之而取舍,为之而付出代价。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写到:“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1900便是那个从头坚守到达理想彼岸的少数人。于这样从头至尾只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人而言,心灵的舒适早已超过现世的安稳。“

这部电影的结局并不符合大众意义的圆满,而一遍一遍的观赏中,却能慢慢从中感受到许多的力量与美好。

天堂应该早已有一架钢琴在那里等你,只待你双手在琴键舞动,生出最纯净动人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10

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后来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但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海上 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