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心得体会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心得体会
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决议》专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全党坚定历史自信,让初心使命在内心深处真正扎根,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才能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汇聚强大前进动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
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
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
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决议》对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回望百年奋斗历史进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回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更强大的真理力量。
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评判一个执政党是否先进,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在百年奋斗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必须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结合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为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二:关于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心得体会
干部学习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心得体会在喜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党员干部,回望“浴血奋战”的昨天、凝望“自信自强”的今天、展望“守正创新”的明天,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继往开来的自信与担当,脚踏实地走好新征程。
回望“浴血奋战”的昨天,“百折不挠”走好“新征程”。“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我们党走过了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历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我们经历了浴血奋战和勇于斗争的伟大实践,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总结经验方能行稳致远,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广大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汲取宝贵经验,努力践行“十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争,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继
续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凝望“ 自信自强”的今天,“奋发图强”走好“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让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走好新征程。
展望“守正创新”的明天,“锐意进取”走好“新征程”。“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根本动力。在一个“有使命、有初心”的政党领导下,我们的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得以实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一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主动回应新时代和新征程的新需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篇三:关于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心得体会
“两个决议”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她领导下的中国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从贫穷落后的大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能实现这样的巨变,《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历史决议”起了定海神针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对于正确认识党的百年艰辛探索而又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一、 “ 两个决议”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诞生于全民族抗战即将胜利的 1945 年。它是在 1944 年 5 月六届七中全会期间开始起草的,历经 15 个月,到 1945 年 8 月 9 日(即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前的一个星期)七届一中全会上才最后通过的。
这个“决议”的制定,与延安整风运动有密切关系。延安整风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批判长期危害中国革命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为夺取全民族抗战最后胜利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通过 3 年整风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空前地提高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弄清了党的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使全党对党的历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初步地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这个“决议”是延安整风的理论结晶。它是以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作为初始基础,并吸收整风运动后期的新认识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最后又经过毛泽东多次修改完备起来。毛泽东对它的起草和定稿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 1981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转折后,怎样看待 30 年来的重大历史问题,成为党内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新中国成立后的 17 年历史被严重歪曲了,需要拨乱反正。只有对“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和党的主要领导人功过是非作出正确评价,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全国人民才能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搞“四化”建设。
这个“决议”的起草工作是在 1979 年 10 月开始的,历经20 个月的反复修改,到 1981 年 6 月底经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对它的起草和审定起着“总设计师”作用。在中央最高领导层,自始至终由他主持起草这个“决议”。具体地说,“决议”的指导思想是他提出的;“决议”的框架结构是他设计
的;“决议”涉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评价是他认定的;“决议”对诸如不要再讲路线错误和路线斗争、对过去犯错误的责任,中央领导集体要多承担一些等重大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把握,是由他决断的。他特别强调“决议”写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定位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对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作用要写好,对那些错误的意见要硬着头皮坚决顶住;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个“决议”宁可不做。他始终坚持从政治高度和大局意识来看待党的历史问题,特别是一直强调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上述鲜明、坚定的政治决断和把握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决议”使我们党和国家避免了重蹈苏联的覆辙,并且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飞跃。
、 二、 “两个决议”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对第一个“决议”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在 1944 年 4 月的《学习和时局》报告,实际上作了说明。他指出:中央认为,应使干部对于党内历史问题在思想上完全弄清楚。“这次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一个月后,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开始了“决议”的起草工作。
第一个“决议”担当起了毛泽东讲的历史使命,在百年党史上作出了三个开创性的贡献。
一是第一次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明确指出党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开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先河;并且高度评价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卓越贡献。这为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第一次论述党的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使全党对建党以来的发展历程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初步地实现了全党思想的统一,开创了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先河,为形成百年党史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是第一次通过整风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没有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办法,而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又强调“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方针,“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这开创了用“团结—批评—团结”方法来处理党内矛盾、纠正错误的正确机制,并为党的七大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是空前的伟大创造。
第二个“决议”的历史使命,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条:
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他认为,这是最核心的一条。要把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把毛泽东
思想的内容,把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当前及今后工作的指导作用写清楚。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证、加以阐述、加以概括。
第二,对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 第二个“决议”肩负起了这个历史使命,在党史上有四大突出贡献。
第一,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作了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第一个“决议”一起奠定了撰写党领导革命 28 年历史的基准,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作了重点评述;既直面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经历的曲折和挫折,又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总体上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
第二,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深刻分析。
第三,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他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对毛泽东思想体系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强调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第四,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作了深入分析,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并对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本点作了重要概括,实质上初步提出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愈益明晰和完善奠定了科学基础。这四大贡献,不仅使党对于重大历史和理论问题统一了认识,而且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它的制定,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任务。
三、 怎样认识“两个决议”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对第一个“决议”有个评价,认为它的基本思想是不错的。邓小平对第二个“决议”也有个评价,认为这是个好决议,相信它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历史过去了数十年,“两个决议”经受住了时间检验,迄今仍然是我们党正确把握历史、指导当前工作的指针。“两个决议”的时代价值可以从三个维度认识:
(一)从历史认知维度看, 第一个“决议”对那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论述绝大部分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那些问题的基本依据。
第二个“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论都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这些问题的基本依据。特别是“两个决议”都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都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作为国家的象征,我们永远将毛泽东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因此,必须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二)从思想方法维度看,“两个决议”分析和评价建党以来和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立场(人民大众立场)、观点(唯物史观)、方法(对历史采取分析态度的辩证法)没有过时,时至今日仍然需要我们坚持和遵循。我们党立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党 100 年来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是 100 年来不断发展的逻辑和取得胜利的密码。“两个决议”分析和评价党的历史所坚持的人民立场、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是百年强党的宝贵财富和任何时候都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
(三)从逻辑思辨维度看,马克思主义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复杂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真理性认识。这种思辨性思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
第一个“决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运用思辨性思维,通过与毛泽东的思想和政策相比较的分析对 xx 倾教条主义在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和危害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二个“决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运用思辨性思维,对新中国成立后近 30 年的历史作出深入剖析,提出了四个重要区别:
一是将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区别开来; 二是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林彪、“四人帮”的罪恶活动区别开来; 三是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同作为时间概念的“文革”时期区别开来; 四是将摒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有特定含义的口号,同还要继续进行各方面的斗争和发扬革命精神区别开来。上述区别,使长期受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想影响而困扰人们的一些历史难题迎刃而解。这对于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这段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两个决议”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典范。
“两个决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的正确党史观的一面旗帜。毛泽东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左中右。我们国家是个有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个有 9500 多万党员的大党。靠什么来对党的历史问题形成共识呢?就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
有关精神为依据。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坚持“两个决议”,是我们党在百年筚路蓝缕、创造辉煌的基础上,开辟更加光辉未来的指针。
篇四:关于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心得体会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心得 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公布,号召全党同志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百年经验弥足珍贵,正穿越历史长河,照亮新时代航道,党员干部须从中汲取智慧,切记“不偏航,不失速,不相撞”,让“制胜法宝”薪火相传。
面对风云变幻,不偏航,锚定前行方向的“领航灯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百年恢弘画卷谱写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壮丽篇章”,亦留下了共产党人在历史各个时期应对风险挑战的“智慧锦囊”,是指引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灯塔”。当今,国际局势变幻莫测,新型风险挑战层出不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外部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明晰形势、擅抓机遇,敏锐思变、科学应变、勇于求变;更要锚定方向“不偏航”,做到“十个坚持”,在“变”
中寻求“不变”的历史规律,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经验宝典”。
面对惊涛骇浪,不失速,筑牢理想信念的“定海神针”。“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回首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几经磨难、屡遭重创,却又一次次“绝地重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我党的生命来源于群众,发展依靠于群众,活力迸发于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日省“初心三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忧”为忧,以“民族梦”为梦,答好新时代“民生卷”,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让“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面对狭关要隘,不相撞,吹响命运与共的“集结号角”。“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不懈追求的美好夙愿。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秉持“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初心从未改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时强调,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美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要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不限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误区,放眼于“为万世开太平”的格局,方能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公交培训安全培训心得3篇【通用文档】2024-01-31
- 教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8篇2024-01-31
- 双语幼儿园院长培训教师心得体会3篇2024-01-31
- 2024年高效教学心得体会14篇(完整)2024-01-31
- 2024年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教师教育教学心得5篇【精选推荐】2024-01-30
- 2024年《我是猫》读书心得9篇2024-01-30
- 2024年度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4篇(完整文档)2024-01-30
- 电子实习心得体会13篇2024-01-30
- 2024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4篇2024-01-29
- 2024年名著傲慢与偏见读书心得体会样文合集4篇(完整文档)2024-01-29
相关文章:
-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篇2022-05-16
- 2022两会精神感悟心得体会6篇2022-05-16
-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心得体会12篇2022-05-16
-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4篇2022-05-16
- 纠四风树新风心得体会7篇2022-05-16
- 2022年两会精神心得体会10篇2022-05-16
- 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7篇2022-05-16
- 十个严禁心得体会3篇2022-05-16
-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5篇2022-05-16
- 2022年护士抗疫心得体会3篇2022-05-16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心得7篇2022-05-17
-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论文6篇2022-05-17
-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5篇2022-05-17
- 关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感悟3篇2022-05-17
- 2022年度决议学习心得(精选文档)2022-06-13
-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总结2022-06-13
-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心得(完整)2022-06-14
- 2022年度《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心得【优秀范文】2022-06-14
-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有感【精选推荐】2022-06-22
- 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阅读报告2022-06-25
- 2022年对党百年奋斗历程感悟2022-07-04
- 党百年奋斗历程成就和意义经验600字【精选推荐】2022-07-06
- 共産党奋斗历程,怎么写8篇2022-11-22
- 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研讨材料(完整文档)2022-08-03
- 2020年二年级读后感50字例文汇编【完整版】2022-12-12
- 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研讨发言材料6篇2022-12-27
- 党百年奋斗伟大历史成就与相关历史启示1000字(全文)2022-06-14
- 2022如何评价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范本1000字(精选文档)2022-06-15
- 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体会10002022-06-30
- 十八后取得历史性变革心得(2022年)2022-07-01
- 2022年党百年奋斗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心得(范文推荐)2022-07-02
- 党的4个历史时期9篇2022-11-03
- 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心得3篇2022-11-06
- 乔镇中学历史学科线上教学情况小结【完整版】2022-11-23
- 初中历史学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总结2022-11-24
- 2021年红色历史故事演讲稿2020(范文推荐)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