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5篇
第1篇: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面对面》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期全面学习领会了《新时代面对面》理论读物。通过学习发现该书生动形象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观点权威准确、论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是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导读物。具体来说,从中学到了以下心得:
(一)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崭新认识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述是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而对这一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论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新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主体方面看,更加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因为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包括追求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休闲、更美的环境等;
二是从客体方面讲,更加强调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为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基本解决了“落后”的问题,存在的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是多方面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发展的差距较大,如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等;
在总体上,还存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发展“不充分”也是多方面的。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没有完成;
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很多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
在社会发展方面,民生问题还存在很多赤字;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任务还相当艰巨。所有这些,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可以说,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完全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极大地丰富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对“三大规律”即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2篇: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学习《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宣部理论局每年推出一本《理论热点面对面》,已成为向大众宣传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分析重大问题,用最新素材和鲜活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释疑解惑、析事明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应大众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做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废止劳教制度、出台防范冤假错案制度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重头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将引领司法体制改革朝公正高效权威迈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彰显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进步。近年来,我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司法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司法行政化问题突出,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努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推进……随着一系列带有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司法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从纸面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细微之处成果显现。河北阜平县的袁某某在丈夫被人伤害致死后,不相信法院能够解决问题,不停地奔走于各级各部门,甚至拦截领导的车队,试图用极端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在省联合接访服务中心的引导和跟踪督办下,法院依法对她的案件做出公正判决。袁某某从极端上访转为依法诉讼,感受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阳光。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进以来,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经过一年多深入推进,政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显提高,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政法机关从一项项具体改革举措做起,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今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改革,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最高检、司法部部署在北京等10省(区、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每一项具体改革任务的有序推进,都向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更进了一步。试点探路可复制可推广深化司法改革,需要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胆识和勇气。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下发后,中央决定这4项改革在6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
实现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今年9月,上海召开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任命大会,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生的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这项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举措是上海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
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新的历史时期下,各级政法机关将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第3篇: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中国制度面对面心得体会最新
回望所走过的艰难抗疫路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用1个多月的时间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3个月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以及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独具优势的中国制度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无论是党的领导所起的关键作用、思想力量所起的引领作用,还是国家力量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人民力量所起的决定性作用、道德力量所起的激励作用,都无不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与强大生命力。
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又岂止抗疫这一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举世瞩目的奇迹;在今年我们又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而努力奋斗。成功的实践就是最好的理论依据,而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行稳致远不久前,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2020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制度面对面》出版发行,从理论阐释、新闻视角、问题意识、特色语言、历史纵深、国际视野等维度,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形式活泼多样,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制度自信,把人们的行动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是《中国制度面对面》的长处,也是这本书的优势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但如何将感性的认识提升为理性的见解,需要不断学习与理解,从而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成为根植于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为适应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和读者阅读习惯,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编者还组织录制了配套有声书与动漫微视频,以拟人化的制度大家庭群像,通过角色化演绎、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趣味化展示,生动活泼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显著优势。这样的考虑,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必将为理论读物赢得更年轻、更有活力的读者群。
看得见,看得清,才能预见未来。探索和形成一个好的制度不容易,毫不动摇地坚持与巩固、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这些都要求我们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与顽强的信心信念。只有让更多人读懂中国制度,读懂其背后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才能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中国制度面对面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制度面对面》,个人大有收获、深受教益。体会如下:
一、全面阐述准确精当
《新时代面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述的13个重大问题都来自于十九大报告,从总体上体现了十九大精神的重点和要义。比如,如何理解十九大主题的重要意义,文中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读本从三个方面揭示这一主题同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讲清了这个重大问题,笔墨虽然不多,但思路清晰、充满感情,很有说服力。有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有论述,但为了便于理解把握就要加以提炼,使之更加醒目。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书中讲了五个"新":续写新篇章、战略新安排、生活新向往、梦想新征程、国际新地位。在阐发十九大精神原意的基础上,力求把握精髓,融会贯通,讲出了新意,讲出了深度,能真正抓住读者。
二、深入浅出力透纸背
《中国制度面对面》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如"如何认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认识x以来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等等,都讲出了实实在在的道理,有助于人们深化理解把握。读本还在讲透彻讲明白上下了真功夫,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阐发,对实践热点问题给予了解释说明。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九大报告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书中强调,掌握这一重要的新思想,就要领会科学体系,把握"四梁八柱",抓住精髓要义,理解一系列独创性思想观点,弄通内在逻辑关系。其中,"主题主线是大梁",就是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线;"八个明确"立支柱",十九大报告阐述的"八个明确"支撑起了宏伟思想的整体框架;"基本方略筑根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是新思想的实践展开,是思想化为行动的导航仪、线路图、方法论;要把"主题主线""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这就指出了学习钻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努力方向和学习方法,有助于把学习引向深入。
三、引经据典生动活泼
《中国制度面对面》在阐述方法上很有特色。比如,把讲历史与讲道理结合起来,如在讲"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问题时,讲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的民主实践,讲了1945年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著名的"窑洞对",讲了1979年冬天邓小平同志与工商界民主协商的"五老吃火锅"。通过这些历史掌故,既讲清了重要话题,又讲得很生动。把讲典型事例与论述重要观点结合起来,如在讲"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时,讲了x年以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国各地展开。上厕所难,这是长期以来人人都可能遇到、又是很多地方不重视、切实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对这样一个看似"小问题",总书记亲自关心,国家有关部门下决心解决,受到人民群众高度赞扬。这个事例很好地阐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切意义,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究竟意味着什么。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民谣,语言风格朴素平实,具有感染力。 中国制度面对面心得体会
迈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高扬自信的旗帜,万众一心助力"中国号"远航!
以自信激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而回首建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不管是面对内忧外患的战争岁月,还是必须自力更生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外界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不看好的情况下,每每战胜敌人、屡屡创造奇迹,这正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来源。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就更加要以自信激发力量,投身到改革发展的大潮中。
以自信锚定航向。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所认知、了解、欣赏。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际朋友越来越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好局势下我们更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自信锚定正确的航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同时,坚守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人类社会更加美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自信追逐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最大梦想,就是要让亿万人民在当家作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个梦想不仅必须时刻牢记心上,而且要以高度的自信全力逐梦,在奋斗中彰显党员本色、实现人生价值。
且让那自信的旗帜飘扬在神州大地之上,万众一心的中国,必将在奔向美好未来的航程上,劈波斩浪、再创辉煌!
内容仅供参考
第4篇: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
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
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
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作者敢于剖析社会矛盾,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的重要职责,
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认真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既反映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有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当前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
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二、
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理论宣传教育形式看,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是愚弄群众。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云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形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目前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用时髦
的“新概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写,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个新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
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是从形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做到“三贴近”的基本要求。“三贴近”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这除了要有笔下的张力和文字的功夫外,关键在于作者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七个“怎么看”一书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让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该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反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
“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再比如谈到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时,书中用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像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群众看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理论就在自己身边。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和事例,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很亲切,有一种作者和读者“面对面”拉家常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注意文风,就当前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必繁文缛节,不必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
情况”。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新鲜活泼、清新朴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清新简洁的文风,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传,正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通俗”之处,因此,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作者能以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表述方式透彻明白地把理论知识传递给他们。在此,无须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更不要大段大段的引证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说话。(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愧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典范之作。
第5篇: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 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
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敢于剖析社会矛盾,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认真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第一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既反映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有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当前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二、 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理论宣传教育形式看,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是愚弄群众。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云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形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目前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用时髦
的“新概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写,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个新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是从形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做到“三贴近”的基本要求。“三贴近”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这除了要有笔下的张力和文字的功夫外,关键在于作者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七个“怎么看”一书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让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该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反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再比如谈到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时,书中用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像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群众看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理论就在自己身边。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和事例,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很亲切,有一种作者和读者“面对面”拉家常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注意文风,就当前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必繁文缛节,不必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保持党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新鲜活泼、清新朴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清新简洁的文风,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传,正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通俗”之处,因此,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作者能以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表述方式透彻明白地把理论知识传递给他们。在此,无须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更不要大段大段的引证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说话。(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愧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典范之作。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 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
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9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1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作者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敢于剖析社会矛盾,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认真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第一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1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既反映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有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当前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二、 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理论宣传教育形式看,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是愚弄群众。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云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形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1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目前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用时髦
的“新概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写,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个新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是从形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1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传工作做到“三贴近”的基本要求。“三贴近”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这除了要有笔下的张力和文字的功夫外,关键在于作者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七个“怎么看”一书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让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该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反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再比如谈到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时,书中用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好,水平也挺高的。真1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是太方便了!”像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群众看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理论就在自己身边。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和事例,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很亲切,有一种作者和读者“面对面”拉家常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注意文风,就当前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必繁文缛节,不必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新鲜活泼、清新朴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善1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清新简洁的文风,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传,正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通俗”之处,因此,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作者能以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表述方式透彻明白地把理论知识传递给他们。在此,无须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更不要大段大段的引证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说话。(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愧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典范之作。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XX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XX~,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 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1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
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1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敢于剖析社会矛盾,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切实做到有的1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认真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第一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既反映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有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当前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大理论19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二、 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理论宣传教育形式看,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是愚弄群众。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云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形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目前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用时髦
2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新概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写,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个新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是从形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做到“三贴近”的基本要求。“三贴近”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这除了要有笔下的张力和文字的功夫外,关键在于作者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七个“怎么看”一书继承了党2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让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该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反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再比如谈到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时,书中用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像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群众看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理论就在自己身边。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和事例,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很亲切,有一种作者和读者“面对面”拉家常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2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注意文风,就当前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必繁文缛节,不必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新鲜活泼、清新朴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清新简洁的文风,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传,正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通俗”之处,因此,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作者能以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表述方式透2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彻明白地把理论知识传递给他们。在此,无须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更不要大段大段的引证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说话。(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愧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典范之作。
2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公交培训安全培训心得3篇【通用文档】2024-01-31
- 教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8篇2024-01-31
- 双语幼儿园院长培训教师心得体会3篇2024-01-31
- 2024年高效教学心得体会14篇(完整)2024-01-31
- 2024年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教师教育教学心得5篇【精选推荐】2024-01-30
- 2024年《我是猫》读书心得9篇2024-01-30
- 2024年度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4篇(完整文档)2024-01-30
- 电子实习心得体会13篇2024-01-30
- 2024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4篇2024-01-29
- 2024年名著傲慢与偏见读书心得体会样文合集4篇(完整文档)2024-01-29
相关文章:
- 2022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篇2022-05-16
- 2022两会精神感悟心得体会6篇2022-05-16
-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心得体会12篇2022-05-16
-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4篇2022-05-16
- 纠四风树新风心得体会7篇2022-05-16
- 2022年两会精神心得体会10篇2022-05-16
- 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7篇2022-05-16
- 十个严禁心得体会3篇2022-05-16
-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5篇2022-05-16
- 2022年护士抗疫心得体会3篇2022-05-16